谈谈如何写好故事大纲(只探讨电视剧)转
谈谈如何写好故事大纲(只探讨电视剧):分两个部分一规定动作,二自由动作。
一,规定动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构思总体思路,创意主题,故事框架,人物框架,故事线,大高潮,大拐点,大悬念。
创意主题,这个可能有争议,我是赞成主题先行,即首先要确立编剧表达的人文情怀,情感,观点或者称灵魂。当然有的剧只是为了好看,然后按一个宏大的主题就另当别论,存在即合理。
A,有了主题后开始编织人物和故事题材,这两个息息相连:虽然都紧扣主题,但是编织人物和人物关系时一定要和故事题材相互辉映,贴合市场。举例说明:我要写关于皇权的题材,那我编织的人物就应该是皇帝,将军,平民,皇后等但是都是为了和皇权和主人公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物,身份就可以编织的离奇,复杂一点。但是如果我要写现在的题材,那购置人物和人物关系时就要贴合市场,不能弄得太复杂,太离奇使观众觉得不可信。所以这个人物关系张力设计很能考验编剧的综合知识。
B,购置好A后就开始购置故事线,或称主线和副线,可以有1-3条,简单理解你要让观众,投资商按照你故事线的发展进程去看电视,这里就可以设置伏线,骗线,绕线误导观众,但是不能偏离主线,个人认为故事线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你电视剧的好看程度和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观看兴趣。
C,有了故事线后开始购置整个电视剧的大高潮,大拐点,大悬念。
这在陈老师编剧技巧里都有专项细节说明,在此注意设置大高潮,大拐点,大悬念时一定要深思熟虑,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主题相关,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观众有兴趣。切记设计一个自以为很离奇的悬念,但实质是孤芳自赏,曲高和寡。
D,设置好A,B,C后你就要把握节奏,设计小情节,桥段,这里可以有很多亮点,细节决定成败,这就需要编剧有综合水平:对生活,对行业,对历史,对未来,对爱情,对婚姻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感悟,个人觉得这是学不来的,需要自己慢慢领悟,同时如何合理运用也是很深的技巧。编剧水平的高低应该在这方面真正体现出来,这也是个人认为专科学院毕业的编剧未必是高手的出处。
E,把以上都购置好,运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串联起来就是一部合格的故事大纲,但是未必是好的大纲,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没有特色,没有亮点,这就需要你加入自由动作。
二,自由动作,在本坛看了很多故事大纲,确实好的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
1,有的大纲很完整,洋洋洒洒几万字,事无巨细,但是看了一小段真的不想看下去了。原因可能是没有亮点,没有特色。这就需要编剧在大纲面前设一个引子或称故事背景,序都可以。简短几句把大纲的亮点,特色,故事线都点明,让投资商按你的思路去欣赏你的作品,当然你的作品要经得起推敲,故事线要清晰完整,否则别人就看不下去了。亮点要新颖有特色。
2,写大纲时注入自己的元素,你的强项是什么,你的弱项是什么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比如我文采比较差,文字功底比较薄弱,那我就写得比较简练,逻辑性强,大纲整体字少一点。但是1-2个情节可以叙述的完整一点,让投资商知道我不是不可以写几万字,只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我文采比较好,文字比较华丽,那就可以炫耀一把,引证论据,博古通今,诗词画面都可以用上,但是也要做到少许情节做到言语简练,逻辑缜密,否则会让投资商认为你华而不实。
3,开头结尾十分重要,开门见宝就不细说了,结尾重要分析一下,一个大纲的内涵个人觉得结尾非常重要,能否对你故事的精准总结,发人省思,耐人寻味是吸引投资商极其重要的环节,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呵呵,饶了一下,反过来谈一部分的
2,人物,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合理运用。这个我也是拿来主义,大致意思就是你先要确定故事按人物走还是情节走,或者情节和人物同时走,关键取决于你故事题材的实用性,比如历史故事适合大事件情节推动,而现实题材比较适合按人物走,这个智者见智,但是切记没有方向,一会按人物走,一会按情节走,一会又按人物走,这样很可能会弄巧成拙。细节可参考陈老师的编剧技巧。
3,市场敏感度和宏观思路,这个可以单设大点,也可以归置规定动作。
这个很难把握,包括投资商也是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但也很可能走偏,在我国不但要把握观众的观看兴趣还要研究一定的政策因素,如果编剧不能理解这些,很可能会做无用功。举例说明:有人花了3-4年去写了六国的传奇故事,历史大作,做了大量的考证,调研,一部完整,精致,与众不同的历史作品有此诞生,但是它成品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有时我在想美国有南北战争,故事很精彩,奴隶主对黑奴的矛盾冲突非常尖锐,但是为什么美国这类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很少呢?因为美国人大部分不喜欢这类题材的作品。而国产电视剧垄断优势还比较明显,所以历史大剧可能还会繁荣一阵子,但是电影滑铁卢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如赤壁。闭门造车并不是单指宅男宅女,不能与时俱进的选择题材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把故事写清楚了就行,不需要写的多漂亮多有文采。
关键是人物有没有亮点。
所谓的五分钟一小高潮,十分钟一大高潮之类的,在国内并不十分适应,制片方不认为观众有那么高的欣赏水准,你的情节设计的太复杂太有逻辑性,像美剧类的,中国观众未必能看懂,所以大纲的故事情节是否精彩并不起决定作用。制片方看一个项目,基本是先看人物,人物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然后适合哪个明星出演,这两样搞定了基本卖剧就没问题,自然就能做了。可以多分析下几个主要卫视黄金时间的剧集,剧情大部分都被骂狗血,但电视台就是喜欢这样的,谁都没办法改变。
宏观思路即编剧要把自己当做一个个体户,工作室,即创作剧本时要研究你的剧本的可拍性,生命力和良知。提前有一个预判,比如新一代领导人提倡关注民生,那我们就需要往这方面去靠,生命力是指你的故事,剧本不会很快被淘汰,跟风时切忌追最后一棒,比如谍战剧。良知在此不详述,只想说一句: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出经典佳作的编剧不会是好编剧。
以上是本人对写好故事大纲的个人见解,没有做系统理论性的规划,只是写到哪算哪,当然只是适应现在国产电视剧的一些想法,学习是最重要的,现在电视行业有点像考公务员,电影有点像办实业,但是我想近两三年公务员的现有形式将会有大变革,电视行业也可能会有大改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是大势所趋,要想成为一个好编剧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吸收不同养分,既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自轻自贱。
接下来继续谈谈如何写好剧本,个人想法:
1,先按分集大纲设计好集数,比如30集就设计好每集页面。接下来就是想像力的问题了,把每个人物的性格,原型刻画在脑海里然后勾画出场景,桥段画面,台词。按自己的灵感而来,比如突然想到27集的画面,台词就直接写第27集,可以一天写三集,也可以三天都不写,关键看思路,最好把自己也设计进剧里身临其境,构思对白是否合理贴切。
2,把比较散乱故事情节贯穿起来,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加以完善,个人认为30集的剧本创作期1-3月比较合理,太短了会比较粗糙,太长了会比较油,失去专注度,本来编剧已经走进去了又会走出来,这样剧本就散了。
3,创作完就是整体修改,把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线重新替代进去对照看是否违反常理,逻辑,对照原来设计的大事件,大高潮,大拐点看是否有走偏的情况发生。精练台词,尽量做到富有哲理和寓意,能让人回味。
4,对有专业性的事件最好网络查询或向专业人士咨询是否存在突兀的地方,对设计的画面反复推敲和桥段是否贴切,能否更有深意的表现主要人物的心理。
5,定调剧集分段风格是喜剧还是煽情,悬疑?重新对照台词和风格是否相悖。
6,捉摸人物关系之间的动作,对白,场景是否经得起推敲,能否带来先进性,个人比较推崇《奋斗》的台词,父子,情侣,夫妻间的台词细细回味都很有深意,挤得出牙膏来。
7,回顾自己设计的桥段,情节是否和某部影视有相似的地方,如有坚决重写,尽量做到细节给观众有新意,眼前一亮的感觉,又不得不说《奋斗》设计的心碎乌托邦了,太有特色了。可见现代题材不是没有亮点,关键是编剧的思维已经失去了创意,个人是反对编剧一天看多少碟片的,实际看100部和看3部电影区别不大,看多了创作时会不自然的模仿,借用别人的创意。
8,反复推敲,精细研究几集耐看的集数出来,能减少戏剧冲突给人以特别浪漫,特别美好的东西出来,让人感觉脱离现实,富有想像,但是下来几集又回归现实,给人以重大的落差。
一,规定动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构思总体思路,创意主题,故事框架,人物框架,故事线,大高潮,大拐点,大悬念。
创意主题,这个可能有争议,我是赞成主题先行,即首先要确立编剧表达的人文情怀,情感,观点或者称灵魂。当然有的剧只是为了好看,然后按一个宏大的主题就另当别论,存在即合理。
A,有了主题后开始编织人物和故事题材,这两个息息相连:虽然都紧扣主题,但是编织人物和人物关系时一定要和故事题材相互辉映,贴合市场。举例说明:我要写关于皇权的题材,那我编织的人物就应该是皇帝,将军,平民,皇后等但是都是为了和皇权和主人公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物,身份就可以编织的离奇,复杂一点。但是如果我要写现在的题材,那购置人物和人物关系时就要贴合市场,不能弄得太复杂,太离奇使观众觉得不可信。所以这个人物关系张力设计很能考验编剧的综合知识。
B,购置好A后就开始购置故事线,或称主线和副线,可以有1-3条,简单理解你要让观众,投资商按照你故事线的发展进程去看电视,这里就可以设置伏线,骗线,绕线误导观众,但是不能偏离主线,个人认为故事线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你电视剧的好看程度和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观看兴趣。
C,有了故事线后开始购置整个电视剧的大高潮,大拐点,大悬念。
这在陈老师编剧技巧里都有专项细节说明,在此注意设置大高潮,大拐点,大悬念时一定要深思熟虑,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主题相关,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观众有兴趣。切记设计一个自以为很离奇的悬念,但实质是孤芳自赏,曲高和寡。
D,设置好A,B,C后你就要把握节奏,设计小情节,桥段,这里可以有很多亮点,细节决定成败,这就需要编剧有综合水平:对生活,对行业,对历史,对未来,对爱情,对婚姻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感悟,个人觉得这是学不来的,需要自己慢慢领悟,同时如何合理运用也是很深的技巧。编剧水平的高低应该在这方面真正体现出来,这也是个人认为专科学院毕业的编剧未必是高手的出处。
E,把以上都购置好,运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串联起来就是一部合格的故事大纲,但是未必是好的大纲,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没有特色,没有亮点,这就需要你加入自由动作。
二,自由动作,在本坛看了很多故事大纲,确实好的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
1,有的大纲很完整,洋洋洒洒几万字,事无巨细,但是看了一小段真的不想看下去了。原因可能是没有亮点,没有特色。这就需要编剧在大纲面前设一个引子或称故事背景,序都可以。简短几句把大纲的亮点,特色,故事线都点明,让投资商按你的思路去欣赏你的作品,当然你的作品要经得起推敲,故事线要清晰完整,否则别人就看不下去了。亮点要新颖有特色。
2,写大纲时注入自己的元素,你的强项是什么,你的弱项是什么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比如我文采比较差,文字功底比较薄弱,那我就写得比较简练,逻辑性强,大纲整体字少一点。但是1-2个情节可以叙述的完整一点,让投资商知道我不是不可以写几万字,只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我文采比较好,文字比较华丽,那就可以炫耀一把,引证论据,博古通今,诗词画面都可以用上,但是也要做到少许情节做到言语简练,逻辑缜密,否则会让投资商认为你华而不实。
3,开头结尾十分重要,开门见宝就不细说了,结尾重要分析一下,一个大纲的内涵个人觉得结尾非常重要,能否对你故事的精准总结,发人省思,耐人寻味是吸引投资商极其重要的环节,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呵呵,饶了一下,反过来谈一部分的
2,人物,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合理运用。这个我也是拿来主义,大致意思就是你先要确定故事按人物走还是情节走,或者情节和人物同时走,关键取决于你故事题材的实用性,比如历史故事适合大事件情节推动,而现实题材比较适合按人物走,这个智者见智,但是切记没有方向,一会按人物走,一会按情节走,一会又按人物走,这样很可能会弄巧成拙。细节可参考陈老师的编剧技巧。
3,市场敏感度和宏观思路,这个可以单设大点,也可以归置规定动作。
这个很难把握,包括投资商也是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但也很可能走偏,在我国不但要把握观众的观看兴趣还要研究一定的政策因素,如果编剧不能理解这些,很可能会做无用功。举例说明:有人花了3-4年去写了六国的传奇故事,历史大作,做了大量的考证,调研,一部完整,精致,与众不同的历史作品有此诞生,但是它成品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有时我在想美国有南北战争,故事很精彩,奴隶主对黑奴的矛盾冲突非常尖锐,但是为什么美国这类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很少呢?因为美国人大部分不喜欢这类题材的作品。而国产电视剧垄断优势还比较明显,所以历史大剧可能还会繁荣一阵子,但是电影滑铁卢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如赤壁。闭门造车并不是单指宅男宅女,不能与时俱进的选择题材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把故事写清楚了就行,不需要写的多漂亮多有文采。
关键是人物有没有亮点。
所谓的五分钟一小高潮,十分钟一大高潮之类的,在国内并不十分适应,制片方不认为观众有那么高的欣赏水准,你的情节设计的太复杂太有逻辑性,像美剧类的,中国观众未必能看懂,所以大纲的故事情节是否精彩并不起决定作用。制片方看一个项目,基本是先看人物,人物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然后适合哪个明星出演,这两样搞定了基本卖剧就没问题,自然就能做了。可以多分析下几个主要卫视黄金时间的剧集,剧情大部分都被骂狗血,但电视台就是喜欢这样的,谁都没办法改变。
宏观思路即编剧要把自己当做一个个体户,工作室,即创作剧本时要研究你的剧本的可拍性,生命力和良知。提前有一个预判,比如新一代领导人提倡关注民生,那我们就需要往这方面去靠,生命力是指你的故事,剧本不会很快被淘汰,跟风时切忌追最后一棒,比如谍战剧。良知在此不详述,只想说一句: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出经典佳作的编剧不会是好编剧。
以上是本人对写好故事大纲的个人见解,没有做系统理论性的规划,只是写到哪算哪,当然只是适应现在国产电视剧的一些想法,学习是最重要的,现在电视行业有点像考公务员,电影有点像办实业,但是我想近两三年公务员的现有形式将会有大变革,电视行业也可能会有大改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是大势所趋,要想成为一个好编剧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吸收不同养分,既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自轻自贱。
接下来继续谈谈如何写好剧本,个人想法:
1,先按分集大纲设计好集数,比如30集就设计好每集页面。接下来就是想像力的问题了,把每个人物的性格,原型刻画在脑海里然后勾画出场景,桥段画面,台词。按自己的灵感而来,比如突然想到27集的画面,台词就直接写第27集,可以一天写三集,也可以三天都不写,关键看思路,最好把自己也设计进剧里身临其境,构思对白是否合理贴切。
2,把比较散乱故事情节贯穿起来,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加以完善,个人认为30集的剧本创作期1-3月比较合理,太短了会比较粗糙,太长了会比较油,失去专注度,本来编剧已经走进去了又会走出来,这样剧本就散了。
3,创作完就是整体修改,把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线重新替代进去对照看是否违反常理,逻辑,对照原来设计的大事件,大高潮,大拐点看是否有走偏的情况发生。精练台词,尽量做到富有哲理和寓意,能让人回味。
4,对有专业性的事件最好网络查询或向专业人士咨询是否存在突兀的地方,对设计的画面反复推敲和桥段是否贴切,能否更有深意的表现主要人物的心理。
5,定调剧集分段风格是喜剧还是煽情,悬疑?重新对照台词和风格是否相悖。
6,捉摸人物关系之间的动作,对白,场景是否经得起推敲,能否带来先进性,个人比较推崇《奋斗》的台词,父子,情侣,夫妻间的台词细细回味都很有深意,挤得出牙膏来。
7,回顾自己设计的桥段,情节是否和某部影视有相似的地方,如有坚决重写,尽量做到细节给观众有新意,眼前一亮的感觉,又不得不说《奋斗》设计的心碎乌托邦了,太有特色了。可见现代题材不是没有亮点,关键是编剧的思维已经失去了创意,个人是反对编剧一天看多少碟片的,实际看100部和看3部电影区别不大,看多了创作时会不自然的模仿,借用别人的创意。
8,反复推敲,精细研究几集耐看的集数出来,能减少戏剧冲突给人以特别浪漫,特别美好的东西出来,让人感觉脱离现实,富有想像,但是下来几集又回归现实,给人以重大的落差。
-
翌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21 11:36:28
-
aurorapurp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3 15:42:17
-
豆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01 07:46:27
-
寶葉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12 22: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