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实验
清晨,躺在沙发上。正交室内,三点透视,的实体空间感觉......用手机camera的屏幕捕捉对比,图形化,压缩成点线面,甚至比例感都失调,更不要说空间感。
实验:1.空间感和图片的对比;2.空间感和平面图对比;3.空间感和剖面图对比(天花变化);4.设想正交或平行的墙体改变角度(SIZA)......
当凳子进入camera屏幕时,它已不再是实体,而是形式(设计式图形)。拿开camera, 其实我感觉上,形式并不清晰,而是一个立体和功用的概念——凳子的形式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消解在空间里。
再回到SIZA 的图片,还是倾向于相信。因为那图片跟普通效果图片还是不一样,有一种特质。
设计:从草图到空间,还是从空间想象到草图?自己体会是双向的。平、剖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上面的文字,一写出来反而刚才实验的感觉弱了很多。其实是要捕捉感觉,本来不应该写成文字。
“......某个场地上的材料,比如,云母和雪山,落叶松和瑞士山峦的关系......”这样的描述,比哲学给人带来更大的启示!
实验:1.空间感和图片的对比;2.空间感和平面图对比;3.空间感和剖面图对比(天花变化);4.设想正交或平行的墙体改变角度(SIZA)......
当凳子进入camera屏幕时,它已不再是实体,而是形式(设计式图形)。拿开camera, 其实我感觉上,形式并不清晰,而是一个立体和功用的概念——凳子的形式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消解在空间里。
再回到SIZA 的图片,还是倾向于相信。因为那图片跟普通效果图片还是不一样,有一种特质。
设计:从草图到空间,还是从空间想象到草图?自己体会是双向的。平、剖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上面的文字,一写出来反而刚才实验的感觉弱了很多。其实是要捕捉感觉,本来不应该写成文字。
“......某个场地上的材料,比如,云母和雪山,落叶松和瑞士山峦的关系......”这样的描述,比哲学给人带来更大的启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