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是什麼?!正見是什麼?!
常有人說〜無明是什麼?!正見是什麼?!
我們可由無明與正見運作的現象看到,當事者"無明"或是"正見"〜都是「識」陰主導下的行、想、受、色陰等五陰「流」緣生、緣滅之現象,每一五陰"觸"〜皆有"前"、"後"「指標」,就像計算機記憶體般,迷於無陰是"前"「指標」〜無明,迷而不解終成"癡"於五陰是"後"「指標」〜死,這些都在當事者每一短暫五陰運作現象中完成。
數學中〜有一種Fix-Point問題,系統中〜有一邊界點能發揮整體影響最大化,就像咖啡拉花般,旋轉的咖啡液〜於中央有一固定點(中心),此點的任何擾動〜都會持續放大影響於整個咖啡液面。
"無明"或是"正見",就像某五陰運作現象般,在五陰「渦流」中心放大影響,趨向"無明"的「順向」擾動〜導致「渦流」中心更強烈(我見、斷見),或是趨向"正見"「逆向」擾動〜導致「渦流」中心消失(非見、無常、苦)。
五陰緣生是更大、廣義的框架,業力宿命輪迴只是局域、狹義的曲解,不是你說的不同文化概念的擱置,如果沒拋棄業力宿命輪迴知見,自然不能理解五陰緣生的廣義。
“此有故彼有”的確不能说是对应关系,而是一種"巧合"的"緣",此微細五陰缘“死”,則彼微細五陰缘無明"生",幾乎同時,所以有承、啟關係的"故"〜被認定,此"故"的認定,是以"開放"式的「關係」,而非是"封閉"式的必然因果推定,"故"的認定關係〜可以與所有存在都有不同時空上的強弱組合,只是此"故"的"前延"被認定為"來源"罷了。
業力是狹義曲解下〜宿命因果的產物,緣生的開放關係,完全可融攝其功能。
試以如覺法友「疑惑」闡述。
淺論如覺法友[【法义探究】] 笼罩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上空的两朵乌云
http://bbs.foyuan.net/thread-240235-1-1.html
1、如覺文章讀者很多,以下是他說:
"很多学习南传的人被阿毗达摩所构建的严密的理论体系所惊叹"
〜〜〜〜〜〜〜〜〜〜
伍說:
不論是阿毗达摩或俱舍論,在下不覺惊叹,以契經來看〜反倒覺得漏洞處處,這應該是信仰於阿毗达摩者的看法吧!
阿毗达摩或俱舍論淺論,留待後面。
如覺:
大乘龙树是过去世和业力信息的存储问题,商羯罗是以涅槃为所缘的问题。前者创建了大乘理论体系,后者直接摧毁了印度佛教。
如覺:
第一个问题,即按照无常的理论,过去世的名法(意识现象)和色法(物质现象)既然已经成为过去,则必然彻底消失,可是为什么包括佛陀以及很多禅修者会有宿命通,会看到过去世的影像。甚至有些禅修方法比如缅甸帕奥尊者的禅法要求必须观察过去世的名色。如果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这些过去世的名色,是不是意味着它们还没有消失也就是继续存在着,或者有某种形式的存储。
〜〜〜〜〜〜〜〜〜〜
伍:
2、佛陀因為非我,不可能有俗世論斷因果的宿命通,而是「緣生」智;观察过去、未來、現在五陰,遍佈所有修多羅,不須帕奥比丘強調,也應如此;那过去、未來的五陰從何而來呢?!
就像現在的五陰來處一樣,指不過在「識」陰標記了过去、未來五陰,而非宿命機械因果觀〜將「認識」結果等同「實有」,特別是念住五陰的「認識」現象〜卻以唯物機械因果來「論斷」其為「實有」或「回憶、推定等〜假想」,似乎牛頭不對馬嘴。(現象就是現象,何來實有、虛幻之別?)
雜阿含22經[正聞本28經/佛光本22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
如是,觀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識愛即除;識愛除已,我說心善解脫。
如覺:
这个问题从部派佛教一直到大乘都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上座部中的说一切有部通过三世实有来解决,但随后被龙树破斥,并进而产生了大乘中观的理论,后来大乘又通过阿赖耶和如来藏的建立,进一步完善这个问题,提出了看似圆满但实际是神我倾向的理论。而目前的南传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回避为主的态度,或者语言模糊不清,而某些知名禅师的解释甚至有严重漏洞,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大部分人则利用自己都不懂或者自以为懂的所谓无我和无常的理论敷衍过去,根本经不起深入的质疑。而还有些人则将涅槃理解成只是没有贪嗔痴的现实生活,使得殊胜的完全异于五蕴的涅槃肤浅化,佛法沦为心理学。
〜〜〜〜〜〜〜〜〜〜
伍:
3、说一切有部通过三世实有〜本來就是違背緣起法則,龙树破斥,是將其"拉回"教法,但也產生「過度」偏解的難堪處境,南传禪師一直視五陰為現象,從無退讓、回避、或者语言模糊不清,反而南傳論師的解释有严重漏洞,大多歸於外道滲入。
一般人是否自以为懂的所谓无我和无常的理论敷衍过去、经不起深入质疑〜我不知道,但是〜滅盡確實是「正見」下對五陰贪嗔痴的「棄捨」,說是现实生活則錯,現象何來真實、虛幻之別呢?
形容滅盡(涅槃)是殊胜的、是完全异于五蕴的、是不肤浅化的,在"非我"正見現象觀下〜是荒謬的,佛陀在修多羅多處指出涅槃"不异于五蕴"、 "不存于五蕴",涅槃是贪嗔痴的「熄滅」。 說佛法沦为心理学更是謬誤,現代心理学是基於實用主義下的心物官能科學,佛陀則是陳述「非我」現象學。
如覺:
这个问题意味着似乎佛法所说的无常不能成立。已经消失的法,其实可能还存在着,所以才可以被观察到。要么佛法是错的,要么就一定得有个符合无常苦无我的新的解释。
〜〜〜〜〜〜〜〜〜〜
伍:
4、緣生五陰,自然無常、非我,並無一個無常的最終「真實」能被觀察到;就像必須放棄牛頓「封閉」因果觀〜才能開啟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現象」觀的認識,偏差的宿命因果觀再如何有新的解释〜也只是更加偏離。
如覺:
第二个问题,即南传主流的理论认为当圣者以涅槃这个胜义法为所缘(被认识对象),有一个生灭的道心和果心作为能缘(观察者)进而认识被观察的对象,也就是涅槃这个胜义法,可是生灭的有为法能够以无生灭的涅槃为认识对象吗?涅槃被称为名色灭尽,甚至类似马哈希尊者这样的南传知名禅师都有描述证涅槃刹那的一切(指有为法)灭尽的状况(参考马哈希班迪达尊者等相关论著),但如果是有为法灭尽,那么怎么可能有生灭的道心和果心,甚至还伴随着一系列同时生起的心所,此时怎么可能称为有为法灭尽?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五蕴和涅槃是能缘和所缘的关系,是主体认识客体的关系,那么仅仅是相续生灭的五蕴的每个众生,在成为阿罗汉后,随着色身的灭尽,则五蕴全部灭尽,这意味着原来以涅槃为所缘的主体完全消失了,解脱对于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的众生来说将变成实现彻底的灰飞烟灭,彻底的不存在,而涅槃,根本就是一个孤零零的胜义法,无论它怎么不可思议和殊胜,但它仅仅可以被认识,却和任何众生的最终解脱根本没有任何关联。它不可能是经典所说的彼岸和安全地,阿罗汉等圣者在体验了涅槃之后,尝了一下苹果的美味,最后彻底消失了,而涅槃依然是涅槃,孤零零的存在着。
〜〜〜〜〜〜〜〜〜〜
伍:
5、阿羅漢怎會有有一个生灭的道心和果心作为能缘(观察者)进而认识被观察的对象呢?!正見首要由「緣生」破"我、他"、"能、所",契經稱法眼淨。
真實生灭、有为法都是機械因果觀操作下名相,涅槃被當事者〜是由五陰「緣滅」現象被认识,就像咖啡液〜於中央某一滴咖啡"相對"觀察旁邊另一滴咖啡(想、行、識),發覺五陰渦流相對消失,中心沒有了(非我),失去中心參考(無常),時空感消失、過去未來萬有匯歸於無常(苦、空)的直觀。
马哈希尊者如果描述证涅槃刹那的一切(我不認為是有为法)灭尽,他指的"一切"應該是「非我」的五陰現象,除非他沒有正見,才會認知為「真實」一切;更重要的是涅槃「熄滅」的不是五陰(重大錯誤),而是當事者五陰「緣生」現象的熄滅(緣滅),而非如覺法友所說的:"随着色身的灭尽,则五蕴全部灭尽",阿羅漢入滅只不過是五陰的「緣」滅盡(關係),而非五陰的「真實」滅盡,五陰不是"我"、不是"他"〜是法眼淨的前題,毀滅五陰與漏盡何干啊?!
斷滅見者的任何懷疑,都必定歸於斷滅見,何來生命消失、涅槃卻恆常實有的矛盾呢?!
如覺:
某些人此处认为阿罗汉死后是个无记的问题,包括认为涅槃不可思议,进而对这问题忽略不管,但是这实际是一种对基本事实的逃避,因为阿罗汉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这是基本事实(大乘理论除外),五蕴必定灭尽也是最基本的南传法义。涅槃再怎样不可思议,都不能改变上面两个基本事实。而上面两个基本事实的结果必然是个体的解脱就是实现彻底的灰飞烟灭,实现彻底的不存在。这难道就是佛法所宣说的殊胜的解脱吗?佛陀积累了无数世的波罗蜜进而成佛,就是为了众生指出一条实现彻底灰飞烟灭,彻底消失不存在的解脱之路?难道彻底的消失不存在就是真正的所谓苦灭?
〜〜〜〜〜〜〜〜〜〜
伍:
6、阿罗汉不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阿罗汉是「緣灭」五陰前〜最後一段「緣生」現象串結,生、灭的不是"相续"的五蕴(必然),而是"緣"(關係)。
五蕴必定灭尽是不是最基本的南传法义〜我不知道,但不是契經佛法所說,灭尽的是"緣"(關係),而非五蕴(唯物真實)。
所謂彻底消失不存在的解脱之路、彻底的消失不存在就是真正的所谓苦灭,只不過是唯物因果下的"坐繭自縛"罷了。
如覺:
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佛法至少是南传的理论难以成立也难以被接受,它曾经被大乘龙树在大智度论中所指出,并且大乘通过五蕴和涅槃的不二论,包括创立阿赖耶,如来藏等来解决,看起来似乎完美无缺,但是却越来越像神我见。此问题使得佛法的解脱似乎变成了彻底的断灭,被认为是断灭见的唯物论认为人死后灰飞烟灭,并无什么灵魂等,而这种解脱理论则实际导向究竟解脱的圣者最终灰飞烟灭,不再是任何的存在,这种理论被大乘一些人直接指为断灭见。
这两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第二个问题尤其严重,因为它将对禅修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它也直接涉及到了对灭谛和苦谛的正见,而关于灭谛和苦谛的邪见一旦存在,则是不可能有解脱的。因为佛陀说正见为先行,而邪见只能生邪定,生邪智和邪解脱。涅槃是方向,如果方向都搞错,那么在所谓四念住的道路上走得越远,其实离涅槃越远。四念住的前提是以正见为导向,是朝向正确的涅槃进发。
〜〜〜〜〜〜〜〜〜〜
伍:
7、正見確實是導向,隨佛、法遵、我讀經典都有此感,如覺如果通透「緣生法」〜以上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如覺:
南传对这两个问题的不能解释,乃至错误的解释,意味着南传都有可能是像法,进一步延伸,甚至佛法无常无我的认识都有可能不是真理。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接受的,但是作为真理的探索者,应该勇于面对任何。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佛教必定很快衰灭,它其实也是各种像法伪法产生并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如果能够解决,则可能产生新的佛法复兴,也有机会终结佛教大小乘两千年之争,并重新确认一条清晰的解脱之道。
〜〜〜〜〜〜〜〜〜〜
伍:
8、佛陀認為「死亡」是大問題,進而透析死亡〜開展「緣生」无常、非我正見,因為基於正見下的八正道開展,直觀苦、空、非我,進而"逆"緣生〜向緣滅;絕非宿命因果論所指出的〜有一「究竟」的真實"無常"、"無我"可透過唯物視角"認知"到,這很重要。
理解相對論的哲學層面〜應該千把人不過萬吧!
理解緣生法就更少了,就像隨佛說的,這要天份,與世俗才智無關,歷史上不懂緣生法的人類總數絕對超過兆(萬億),佛法也不因此「被」滅萬億次,又從而「被」復興萬億次呢?!
無跡之談!
組裡eling好像已經理解緣生法了,其他沒發覺。
如覺:
过去两千多年,由于各种原因,并不具备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足够因缘条件,但是现在,我认为已经具备了,到了该彻底拨云见日的时候了。
〜〜〜〜〜〜〜〜〜〜
伍:
原始佛法世界各地近二十位前輩前,你我要虛心,而非東施笑顰另劈「邪」徑。
我們可由無明與正見運作的現象看到,當事者"無明"或是"正見"〜都是「識」陰主導下的行、想、受、色陰等五陰「流」緣生、緣滅之現象,每一五陰"觸"〜皆有"前"、"後"「指標」,就像計算機記憶體般,迷於無陰是"前"「指標」〜無明,迷而不解終成"癡"於五陰是"後"「指標」〜死,這些都在當事者每一短暫五陰運作現象中完成。
數學中〜有一種Fix-Point問題,系統中〜有一邊界點能發揮整體影響最大化,就像咖啡拉花般,旋轉的咖啡液〜於中央有一固定點(中心),此點的任何擾動〜都會持續放大影響於整個咖啡液面。
"無明"或是"正見",就像某五陰運作現象般,在五陰「渦流」中心放大影響,趨向"無明"的「順向」擾動〜導致「渦流」中心更強烈(我見、斷見),或是趨向"正見"「逆向」擾動〜導致「渦流」中心消失(非見、無常、苦)。
五陰緣生是更大、廣義的框架,業力宿命輪迴只是局域、狹義的曲解,不是你說的不同文化概念的擱置,如果沒拋棄業力宿命輪迴知見,自然不能理解五陰緣生的廣義。
“此有故彼有”的確不能说是对应关系,而是一種"巧合"的"緣",此微細五陰缘“死”,則彼微細五陰缘無明"生",幾乎同時,所以有承、啟關係的"故"〜被認定,此"故"的認定,是以"開放"式的「關係」,而非是"封閉"式的必然因果推定,"故"的認定關係〜可以與所有存在都有不同時空上的強弱組合,只是此"故"的"前延"被認定為"來源"罷了。
業力是狹義曲解下〜宿命因果的產物,緣生的開放關係,完全可融攝其功能。
試以如覺法友「疑惑」闡述。
淺論如覺法友[【法义探究】] 笼罩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上空的两朵乌云
http://bbs.foyuan.net/thread-240235-1-1.html
1、如覺文章讀者很多,以下是他說:
"很多学习南传的人被阿毗达摩所构建的严密的理论体系所惊叹"
〜〜〜〜〜〜〜〜〜〜
伍說:
不論是阿毗达摩或俱舍論,在下不覺惊叹,以契經來看〜反倒覺得漏洞處處,這應該是信仰於阿毗达摩者的看法吧!
阿毗达摩或俱舍論淺論,留待後面。
如覺:
大乘龙树是过去世和业力信息的存储问题,商羯罗是以涅槃为所缘的问题。前者创建了大乘理论体系,后者直接摧毁了印度佛教。
如覺:
第一个问题,即按照无常的理论,过去世的名法(意识现象)和色法(物质现象)既然已经成为过去,则必然彻底消失,可是为什么包括佛陀以及很多禅修者会有宿命通,会看到过去世的影像。甚至有些禅修方法比如缅甸帕奥尊者的禅法要求必须观察过去世的名色。如果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这些过去世的名色,是不是意味着它们还没有消失也就是继续存在着,或者有某种形式的存储。
〜〜〜〜〜〜〜〜〜〜
伍:
2、佛陀因為非我,不可能有俗世論斷因果的宿命通,而是「緣生」智;观察过去、未來、現在五陰,遍佈所有修多羅,不須帕奥比丘強調,也應如此;那过去、未來的五陰從何而來呢?!
就像現在的五陰來處一樣,指不過在「識」陰標記了过去、未來五陰,而非宿命機械因果觀〜將「認識」結果等同「實有」,特別是念住五陰的「認識」現象〜卻以唯物機械因果來「論斷」其為「實有」或「回憶、推定等〜假想」,似乎牛頭不對馬嘴。(現象就是現象,何來實有、虛幻之別?)
雜阿含22經[正聞本28經/佛光本22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
如是,觀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識愛即除;識愛除已,我說心善解脫。
如覺:
这个问题从部派佛教一直到大乘都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上座部中的说一切有部通过三世实有来解决,但随后被龙树破斥,并进而产生了大乘中观的理论,后来大乘又通过阿赖耶和如来藏的建立,进一步完善这个问题,提出了看似圆满但实际是神我倾向的理论。而目前的南传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回避为主的态度,或者语言模糊不清,而某些知名禅师的解释甚至有严重漏洞,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大部分人则利用自己都不懂或者自以为懂的所谓无我和无常的理论敷衍过去,根本经不起深入的质疑。而还有些人则将涅槃理解成只是没有贪嗔痴的现实生活,使得殊胜的完全异于五蕴的涅槃肤浅化,佛法沦为心理学。
〜〜〜〜〜〜〜〜〜〜
伍:
3、说一切有部通过三世实有〜本來就是違背緣起法則,龙树破斥,是將其"拉回"教法,但也產生「過度」偏解的難堪處境,南传禪師一直視五陰為現象,從無退讓、回避、或者语言模糊不清,反而南傳論師的解释有严重漏洞,大多歸於外道滲入。
一般人是否自以为懂的所谓无我和无常的理论敷衍过去、经不起深入质疑〜我不知道,但是〜滅盡確實是「正見」下對五陰贪嗔痴的「棄捨」,說是现实生活則錯,現象何來真實、虛幻之別呢?
形容滅盡(涅槃)是殊胜的、是完全异于五蕴的、是不肤浅化的,在"非我"正見現象觀下〜是荒謬的,佛陀在修多羅多處指出涅槃"不异于五蕴"、 "不存于五蕴",涅槃是贪嗔痴的「熄滅」。 說佛法沦为心理学更是謬誤,現代心理学是基於實用主義下的心物官能科學,佛陀則是陳述「非我」現象學。
如覺:
这个问题意味着似乎佛法所说的无常不能成立。已经消失的法,其实可能还存在着,所以才可以被观察到。要么佛法是错的,要么就一定得有个符合无常苦无我的新的解释。
〜〜〜〜〜〜〜〜〜〜
伍:
4、緣生五陰,自然無常、非我,並無一個無常的最終「真實」能被觀察到;就像必須放棄牛頓「封閉」因果觀〜才能開啟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現象」觀的認識,偏差的宿命因果觀再如何有新的解释〜也只是更加偏離。
如覺:
第二个问题,即南传主流的理论认为当圣者以涅槃这个胜义法为所缘(被认识对象),有一个生灭的道心和果心作为能缘(观察者)进而认识被观察的对象,也就是涅槃这个胜义法,可是生灭的有为法能够以无生灭的涅槃为认识对象吗?涅槃被称为名色灭尽,甚至类似马哈希尊者这样的南传知名禅师都有描述证涅槃刹那的一切(指有为法)灭尽的状况(参考马哈希班迪达尊者等相关论著),但如果是有为法灭尽,那么怎么可能有生灭的道心和果心,甚至还伴随着一系列同时生起的心所,此时怎么可能称为有为法灭尽?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五蕴和涅槃是能缘和所缘的关系,是主体认识客体的关系,那么仅仅是相续生灭的五蕴的每个众生,在成为阿罗汉后,随着色身的灭尽,则五蕴全部灭尽,这意味着原来以涅槃为所缘的主体完全消失了,解脱对于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的众生来说将变成实现彻底的灰飞烟灭,彻底的不存在,而涅槃,根本就是一个孤零零的胜义法,无论它怎么不可思议和殊胜,但它仅仅可以被认识,却和任何众生的最终解脱根本没有任何关联。它不可能是经典所说的彼岸和安全地,阿罗汉等圣者在体验了涅槃之后,尝了一下苹果的美味,最后彻底消失了,而涅槃依然是涅槃,孤零零的存在着。
〜〜〜〜〜〜〜〜〜〜
伍:
5、阿羅漢怎會有有一个生灭的道心和果心作为能缘(观察者)进而认识被观察的对象呢?!正見首要由「緣生」破"我、他"、"能、所",契經稱法眼淨。
真實生灭、有为法都是機械因果觀操作下名相,涅槃被當事者〜是由五陰「緣滅」現象被认识,就像咖啡液〜於中央某一滴咖啡"相對"觀察旁邊另一滴咖啡(想、行、識),發覺五陰渦流相對消失,中心沒有了(非我),失去中心參考(無常),時空感消失、過去未來萬有匯歸於無常(苦、空)的直觀。
马哈希尊者如果描述证涅槃刹那的一切(我不認為是有为法)灭尽,他指的"一切"應該是「非我」的五陰現象,除非他沒有正見,才會認知為「真實」一切;更重要的是涅槃「熄滅」的不是五陰(重大錯誤),而是當事者五陰「緣生」現象的熄滅(緣滅),而非如覺法友所說的:"随着色身的灭尽,则五蕴全部灭尽",阿羅漢入滅只不過是五陰的「緣」滅盡(關係),而非五陰的「真實」滅盡,五陰不是"我"、不是"他"〜是法眼淨的前題,毀滅五陰與漏盡何干啊?!
斷滅見者的任何懷疑,都必定歸於斷滅見,何來生命消失、涅槃卻恆常實有的矛盾呢?!
如覺:
某些人此处认为阿罗汉死后是个无记的问题,包括认为涅槃不可思议,进而对这问题忽略不管,但是这实际是一种对基本事实的逃避,因为阿罗汉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这是基本事实(大乘理论除外),五蕴必定灭尽也是最基本的南传法义。涅槃再怎样不可思议,都不能改变上面两个基本事实。而上面两个基本事实的结果必然是个体的解脱就是实现彻底的灰飞烟灭,实现彻底的不存在。这难道就是佛法所宣说的殊胜的解脱吗?佛陀积累了无数世的波罗蜜进而成佛,就是为了众生指出一条实现彻底灰飞烟灭,彻底消失不存在的解脱之路?难道彻底的消失不存在就是真正的所谓苦灭?
〜〜〜〜〜〜〜〜〜〜
伍:
6、阿罗汉不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阿罗汉是「緣灭」五陰前〜最後一段「緣生」現象串結,生、灭的不是"相续"的五蕴(必然),而是"緣"(關係)。
五蕴必定灭尽是不是最基本的南传法义〜我不知道,但不是契經佛法所說,灭尽的是"緣"(關係),而非五蕴(唯物真實)。
所謂彻底消失不存在的解脱之路、彻底的消失不存在就是真正的所谓苦灭,只不過是唯物因果下的"坐繭自縛"罷了。
如覺:
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佛法至少是南传的理论难以成立也难以被接受,它曾经被大乘龙树在大智度论中所指出,并且大乘通过五蕴和涅槃的不二论,包括创立阿赖耶,如来藏等来解决,看起来似乎完美无缺,但是却越来越像神我见。此问题使得佛法的解脱似乎变成了彻底的断灭,被认为是断灭见的唯物论认为人死后灰飞烟灭,并无什么灵魂等,而这种解脱理论则实际导向究竟解脱的圣者最终灰飞烟灭,不再是任何的存在,这种理论被大乘一些人直接指为断灭见。
这两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第二个问题尤其严重,因为它将对禅修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它也直接涉及到了对灭谛和苦谛的正见,而关于灭谛和苦谛的邪见一旦存在,则是不可能有解脱的。因为佛陀说正见为先行,而邪见只能生邪定,生邪智和邪解脱。涅槃是方向,如果方向都搞错,那么在所谓四念住的道路上走得越远,其实离涅槃越远。四念住的前提是以正见为导向,是朝向正确的涅槃进发。
〜〜〜〜〜〜〜〜〜〜
伍:
7、正見確實是導向,隨佛、法遵、我讀經典都有此感,如覺如果通透「緣生法」〜以上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如覺:
南传对这两个问题的不能解释,乃至错误的解释,意味着南传都有可能是像法,进一步延伸,甚至佛法无常无我的认识都有可能不是真理。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接受的,但是作为真理的探索者,应该勇于面对任何。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佛教必定很快衰灭,它其实也是各种像法伪法产生并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如果能够解决,则可能产生新的佛法复兴,也有机会终结佛教大小乘两千年之争,并重新确认一条清晰的解脱之道。
〜〜〜〜〜〜〜〜〜〜
伍:
8、佛陀認為「死亡」是大問題,進而透析死亡〜開展「緣生」无常、非我正見,因為基於正見下的八正道開展,直觀苦、空、非我,進而"逆"緣生〜向緣滅;絕非宿命因果論所指出的〜有一「究竟」的真實"無常"、"無我"可透過唯物視角"認知"到,這很重要。
理解相對論的哲學層面〜應該千把人不過萬吧!
理解緣生法就更少了,就像隨佛說的,這要天份,與世俗才智無關,歷史上不懂緣生法的人類總數絕對超過兆(萬億),佛法也不因此「被」滅萬億次,又從而「被」復興萬億次呢?!
無跡之談!
組裡eling好像已經理解緣生法了,其他沒發覺。
如覺:
过去两千多年,由于各种原因,并不具备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足够因缘条件,但是现在,我认为已经具备了,到了该彻底拨云见日的时候了。
〜〜〜〜〜〜〜〜〜〜
伍:
原始佛法世界各地近二十位前輩前,你我要虛心,而非東施笑顰另劈「邪」徑。
-
dawnwalk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23 0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