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屉
有天在宜家闲逛的时候,看见可折叠的蒸屉,就顺手买了一个。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买了一个类似的蒸屉,至今还在用这个要高级一点,多了一个方便把屉子整个从锅里拎出来的把手,缺点是如果要蒸一个崂山馒头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放不下。
我买这蒸屉是想着早上蒸包子吃的,而且还想着可以顺便在蒸屉底下煮个鸡蛋,回来以后才意识到,它的腿太短,又是垂直的,不像家里那个旧蒸屉向外叉开,我的铁锅是可以配电磁炉的那种平底的,和蒸屉形成的空间根本不可能放下鸡蛋,鸽子蛋鹌鹑蛋还差不多。
我买蒸屉的时候它是叠起来自己呈个馒头状的,可拆卸的把手在里面放着,中间的环也不显眼,至于不能同时煮鸡蛋的问题……其实粗心大意如我这种人根本就没注意到它和我家一直在用的蒸屉有啥区别。
最后拆掉外面的包装,发现真相,倒也没有说特别失望,反正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毕竟我需要蒸崂山馒头的机会也不多,呃,应该说几乎没有吧。至于煮鸡蛋,我现在也不是经常吃,不影响这个蒸屉的使用。
而且,我这么不爱厨房的人,把这蒸屉放进购物袋的时候想的根本不是蒸包子煮鸡蛋。
看到这个蒸屉的瞬间,我就想起了家里那个蒸屉,幼年时我觉得它可以像朵花儿那样展开很好玩,有时闲着没事就会拿着不停地打开合上……反正就是我很喜欢那个蒸屉。
这种心理有点像前一阵瞥到的日记《蛇的手套》里写的,又有点不一样,因为并不是心心念念得不到的东西……
反正买它的真正理由不是有什么用,而是我喜欢。
事实证明,由于速冻包子需要蒸的时间很长,而微波炉转一下除了时间短,还免去了盛水洗锅洗蒸屉的麻烦,只要洗一个碗就行了,买了蒸屉之后,我早饭吃包子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用微波炉加热。
(真不想承认买来根本没用过这个事实啊。)
呃,其实开始我不是想写我买这蒸屉的心理来着。
我在宜家买过的东西都是各种零碎玩意儿,外包装上有个说明就不错了,有些连包装都没有,一套十七个的食品盒也就贴了张32开都不到的纸,图示了一下各种盒子的规格。
其实反正宜家的东西都能看出来它们是干嘛的,也不需要说明书。
但是打开这个蒸屉的时候,除了看到那个把手,还有很厚的一叠说明书。
(所以把手在里面都没有发出声响,否则我早注意到啦!)
说明书有两张比8开还要大一点点的纸,开始我还以为放重了,后来仔细看了一下,这两张是不一样的。因为一张上有中文另外一张上没有。
这个蒸屉,居然有包括简繁汉字在内的31种文字说明的使用方法!
这阵势已经超越了我小时候用过的爱华随身听,那也带一个可折叠的多种文字版本的说明书,但肯定没有31种这么多。
也可能我以前用过的所有东西都没有这么高端……
某天吃包子的时候,我无聊翻阅了一下,发现只能看懂其中的3种半文字。(0.5是日文。)
同时我还发现,如果这些文字都和汉字一样的话,一张纸也就够了。
因为汉字那两格是最短的,才占了那一页的一大半。而很多文字占满一页之后,还要翻页……
(日文也翻页了,翻页之后只有几个字,好浪费。)
以前我就觉得汉字比英文字母省地方,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这个蒸屉真的需要这么复杂的说明书吗?
吃完包子,我想通了,我从小看惯了折叠蒸屉,但不代表它真的就很常用,可能有的民族的饮食系统里都没有“蒸”这个选项,或者有但形式上和这个蒸屉差太多,同时那个把手也值得介绍一下。
对了,最近写日记预览从来没有成功过,今天也是。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买了一个类似的蒸屉,至今还在用这个要高级一点,多了一个方便把屉子整个从锅里拎出来的把手,缺点是如果要蒸一个崂山馒头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放不下。
我买这蒸屉是想着早上蒸包子吃的,而且还想着可以顺便在蒸屉底下煮个鸡蛋,回来以后才意识到,它的腿太短,又是垂直的,不像家里那个旧蒸屉向外叉开,我的铁锅是可以配电磁炉的那种平底的,和蒸屉形成的空间根本不可能放下鸡蛋,鸽子蛋鹌鹑蛋还差不多。
我买蒸屉的时候它是叠起来自己呈个馒头状的,可拆卸的把手在里面放着,中间的环也不显眼,至于不能同时煮鸡蛋的问题……其实粗心大意如我这种人根本就没注意到它和我家一直在用的蒸屉有啥区别。
最后拆掉外面的包装,发现真相,倒也没有说特别失望,反正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毕竟我需要蒸崂山馒头的机会也不多,呃,应该说几乎没有吧。至于煮鸡蛋,我现在也不是经常吃,不影响这个蒸屉的使用。
而且,我这么不爱厨房的人,把这蒸屉放进购物袋的时候想的根本不是蒸包子煮鸡蛋。
看到这个蒸屉的瞬间,我就想起了家里那个蒸屉,幼年时我觉得它可以像朵花儿那样展开很好玩,有时闲着没事就会拿着不停地打开合上……反正就是我很喜欢那个蒸屉。
这种心理有点像前一阵瞥到的日记《蛇的手套》里写的,又有点不一样,因为并不是心心念念得不到的东西……
反正买它的真正理由不是有什么用,而是我喜欢。
事实证明,由于速冻包子需要蒸的时间很长,而微波炉转一下除了时间短,还免去了盛水洗锅洗蒸屉的麻烦,只要洗一个碗就行了,买了蒸屉之后,我早饭吃包子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用微波炉加热。
(真不想承认买来根本没用过这个事实啊。)
呃,其实开始我不是想写我买这蒸屉的心理来着。
我在宜家买过的东西都是各种零碎玩意儿,外包装上有个说明就不错了,有些连包装都没有,一套十七个的食品盒也就贴了张32开都不到的纸,图示了一下各种盒子的规格。
其实反正宜家的东西都能看出来它们是干嘛的,也不需要说明书。
但是打开这个蒸屉的时候,除了看到那个把手,还有很厚的一叠说明书。
(所以把手在里面都没有发出声响,否则我早注意到啦!)
说明书有两张比8开还要大一点点的纸,开始我还以为放重了,后来仔细看了一下,这两张是不一样的。因为一张上有中文另外一张上没有。
这个蒸屉,居然有包括简繁汉字在内的31种文字说明的使用方法!
这阵势已经超越了我小时候用过的爱华随身听,那也带一个可折叠的多种文字版本的说明书,但肯定没有31种这么多。
也可能我以前用过的所有东西都没有这么高端……
某天吃包子的时候,我无聊翻阅了一下,发现只能看懂其中的3种半文字。(0.5是日文。)
同时我还发现,如果这些文字都和汉字一样的话,一张纸也就够了。
因为汉字那两格是最短的,才占了那一页的一大半。而很多文字占满一页之后,还要翻页……
(日文也翻页了,翻页之后只有几个字,好浪费。)
以前我就觉得汉字比英文字母省地方,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这个蒸屉真的需要这么复杂的说明书吗?
吃完包子,我想通了,我从小看惯了折叠蒸屉,但不代表它真的就很常用,可能有的民族的饮食系统里都没有“蒸”这个选项,或者有但形式上和这个蒸屉差太多,同时那个把手也值得介绍一下。
对了,最近写日记预览从来没有成功过,今天也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