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挺起来!
昨天去社区图书馆借了书,在电梯里遇上一位老先生,他的包里也是厚墩墩的六本。图书馆里读报看杂志的老人满满堂堂,借书的少,所以觉得很亲切,搭讪了开来。他说自己从前在厂里上班,现在以看武打小说为主,但有时也会翻翻历史和哲学方面的。我们说着就到了马路上,恰巧可以同一段路。先生瘦瘦小小,总觉得他特别精神,与众不同,后来发现他的腰板特别挺,走路收腹挺胸,目不斜视,简直是从兵营里出来的——难怪!当我得知他竟然80出头了,大吃一惊!80岁,有如此读书的心绪和劲道,更有这样挺板垂直的腰,真让我羡慕呀!
路上就聊到了“腰板”的问题。老先生说,其实我的腰一不注意就会弯下来,因为弯腰毕竟要比直挺挺着腰适意许多呀。可是我一觉察到自己垂腰了,便立刻提醒自己:挺起来,挺起来!
我笑了,有那么严重吗?他很认真地回答:人老大概是从“弯腰”开始的吧。腰挺不直,不“老”也是“龙钟”之态了。人白头发、长皱纹都是掌控不了的事,可是如果没有大毛病,“腰板”却是在自己手里的。它听你吆喝,听你指挥,有老人到去世腰板还不软,可真是一辈子的“脊梁”了。他的话有道理,一个人能挺直腰就显得健康、精神、活泛,再配以矫健的步子,的确“老当益壮”。可是人老了,肌肉关节韧带松弛,供血不足,要让身子直起来也不容易,很吃力,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自然弯曲。难怪老先生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过他说习惯成自然,一想起来,腰马上就会挺的。
老先生的话风趣。后来想想,人老了,需要时时提醒的事情还不少,小到出门不忘带钥匙、手机和钱包,吃完饭抹抹嘴角做客前拉拉衣角,“大到”呢?就更多了。
人是有很强大的惰性的,图轻松,图即时的快乐,是人的本能,尤其是那些需要花费一定体力或脑力的事,在潜意识里总有一种消减和排斥的本能,并且往往还能找到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写博客,给自己设了任务,但倦怠厌烦之情也会出现;本来少写、歇一段时间再写,甚至不写,都是选择,何必与自己过不去。可我想,到我这个年纪,许多事情一停下来,就不会再去做了,永远不会去做了。生命的前半段是做加法,后半段便是做减法了。有些东西的消失,你没法管,惆怅也好,悲痛也好,无可奈何花落去;但是有些东西,就像一块阵地,你能坚守,哪怕坚守一小会儿,对于生命来说就是胜利。生命是不会空白的,你守住了自己喜欢的,那么那些你不喜欢的东西可能也就无法乘虚而入了。所以常常对自己吆一声“嘿,挺起来”还是满必要的。
有时想想“挺起来”其实贯穿了一生。困难呀,挫折呀,逆境呀,都是一声“挺起来”才安然涉险的。印象最深的,在钢铁厂里搬石灰石,送进斗车卷扬机运走。石块几十斤重,还要过跳板。打晚班,我还好说,哥哥是近视眼,走上跳板就颤颤悠悠。工人师傅便在一旁大叫:挺起来,挺起来!挺起来,才看得清脚下,挺起来,石灰石的分量才会均匀地分布全身,勾着腰,背不动也走不动。果然,真是享用一生的大智慧呀!
喜欢这个网站,就因为在这儿我总是能听到许多“挺起来,别趴下”的声音。我认识的野鹤、西郊客等老师,因为视力所限,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博客很久没有更新,就猜想是不是关掉了;可是不久或者很久,新的文章又上来了;而且目光依然锐敏,思维依然活跃,文笔依然泼辣。我就彷佛听到他们对自己说“挺起来”,自己也就平添了许多勇气和力量。
还认识一位老师。先生重病,她往返于曙光医院和肿瘤医院之间好几年,自己差不多累垮了。可是她没有趴下。后来先生走了,她在最初的强悲痛之后,女儿带她去游览了巴厘岛,她慢慢意识到快乐的生活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现在她读书、旅游、聚会,平静而充实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想想这些朋友的“挺起来”是多么不容易,与他们相比,我们把腰扳扳直,又算得了什么呢!
朋友批评我有点理想主义,也许,可是我真想努力做一个见了棺材也不掉眼泪、永远直着腰的老人哟!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