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20090216】
1.《尼可洛-马基雅维利上洛伦佐-梅迪奇殿下书》:
我想,“一个身居卑位的人,敢于探讨和指点君主的政务,不应当被看作狂妄,因为正如那些绘风景画的人们,为了考察山峦和高地的性质便侧身于平原,而为了考察平原便高路山顶一样,同理,深深地认识人民的性质的人应该是君主,而深深地认识君主的性质的人应当属于人民。
——在这一篇中,马基雅维利指出,他上书的目的就是以自己的学识服务于梅迪奇殿下,使梅迪奇殿下认识到君主和人民的性质。
2.《君主国的种类和获得的方法》:
共和国和君主国,这是统治人类一切国家的两种形式。
3.《世袭君主国》:
君主国统治和维持的方法:世袭的君主国君主维持统治,相比于一个新的国家容易的多。因为他只需维持祖先制度和处理突发时间时随机应变。这样的政权容易复辟。(——作者在此处,只是论述了世袭君主国更易维持政权的表象,却没有论述其深层次原因)。
“一次变革总是会另一次变革留下可以继续进行的条件。”
4.《混合君主国》:
所谓的新君主国,并非全新,所以又称为“混合君主国”。此篇主要论述一个君主在立国之初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一方面,新国家新政权必然损害其追随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君主此时不能立即卸磨杀驴。用马基雅维利的话来说,当你占有一个国家之时,所有受你损害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敌人,而你又不能继续保持那些帮你得到政权的朋友。再,武力,在此刻,已经不是解决一切的力量。作者以法国两次得到和失去“米兰”为例,论述语言(可以理解为习俗、民族,当时欧洲的民族意识尚未王权觉醒)不是在新地区保有政权的最大障碍和关键。而是:其一,灭绝就有王国血统;其二,尽量维护之前制度。
倘若一个君主想采取其他方法,那么就唯有派驻军队官吏(可能会形成军阀),或者殖民(殖民地的问题)。马基雅维利是比较欣赏殖民的方法的。我想,这两点,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保守之处——在他看来,对新土地的征服只是对旧政权的复制和再生,或者只是对新土地的驻扎和掠夺。缺少创造性的因素。
此篇中,马基雅维利思想的亮点在于,他给了君主一个对外维持统治的天平——他给予了君主这样的建议:权衡征服地区的势力,防止新的叛乱因素壮大;警惕国际上的对手插足。
“困难在可以觉察的时候是容易祛除的,而一旦病入膏肓,便不可救药。”
“人们决不应当为了逃避一场战争而听任发生混乱,因为战争不是这样逃避得了的,延宕时日只是对自己不利而已。”
“意大利人不懂得战争,法国人不懂得政治。”
“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是自取灭亡。”
5.《大流士王国为什么没有背叛亚历山大的后继者》:
君主国的两种形式:君臣国,难以攻占却易于保有;君侯国,易于攻占,难以保有。
6.《统治其他制度下的人民》(原名《对于占领前在各自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应当怎样统治》):
拥有其他制度下的国家有三种方法:一,毁灭它;二,亲自统治;三,建立伪政权。
7.《论靠自己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以幸运为前提条件会使困难减轻,而不依靠幸运却可以使自己地位最稳固。”
“他有了自己的盟友和军队,他就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任何一座大厦。”
8.《借他人武力或幸运取得的君主王国》:
此类政权,得之易而守之难。
“遽然勃兴的国家,如同自然界迅速滋生长大的其他一切事物一样一样,不能够根深蒂固。一场狂风暴雨就可以把它摧毁。”
“出于恐惧或者出于仇根都会损害你。”
9.《论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
这类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当中生活,以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因为意外发生之后你采取手段就会太晚,即便你做好事也帮助不了你自己,因为人们为你是被迫如此,你不会得到任何感谢。
10.《论市民的君主国》:
依靠市民的赞助而成为君主的国家,成为市民的君主过国。
“君主应该防范为了野心勃勃的目的,故意不依靠你的人。因为这表明这些人为自己着想比替你着想得更多。”
“一个英明的君主应该考虑一个办法,使他的市民在无论哪一个时期对于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需求,这样这些市民就会永远对他效忠。”
11.《君主国力量的衡量》:
主要谈论守城君主的民众策略。此篇,主要适用于城邦制国家。
12.《论教会的君主国》:
这类国家依靠人类不能够达到的更高力量支持。
13.《论军队的种类与雇佣军》:
“雇佣军既不敬畏上帝,待人也不讲信义。有他们的存在,你的毁灭推迟只是由于敌人的进攻推迟。一个依靠雇佣军维护安全的国家在和平时期受到这些雇佣军掠夺,而在战争中则会受他的敌人掠夺。”
意大利丢失了八百年辛苦所获得的一切,从而陷入屈辱之中。
14.《论援军、混合军和本国军队》:
外国援军也是一种无益的军队——“它失败之时是你的灭亡之日,它打了胜仗,你仍然无法逃脱被奴役的宿命。”
“就雇佣军而论,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若就援军而论,其英勇保悍却是最可怕的。”
“一个君主如果不能够在他的国宝里看出滋生的忧患,他
就不是其正英明的君主。”
“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
15.《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
“这样一类的方法,贤明的君主必须遵守;而且在和平时期绝不能够无所事事,相反,应该努力地利用这些时间,以便在命运逆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16.《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责难的原因》:
君主的善行和恶行。
17.《论吝啬和慷慨》:
被人们称为慷慨是好的,可是如果在慷慨的做法上使你不获称赞,它你损害你了(多么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观点);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当地慷慨行事而不见知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
18.《论残酷与仁慈》:
作者认为,一个君主最好的状态,就是“残酷”和“仁慈”二者兼备。在他统军的时候,以残酷为主——并且此时,残酷事必须的。
“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
19.《论君主应该怎样守信》: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那句著名的君主应该有狐狸的狡诈和狮子的英勇,就处于此。
20.《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君主避免受到别人的蔑视和憎恨,他就进到本分了。为此,他要做到避免被人认为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
21.《论君主每日所做是否有意义》:
“当幸运之神要使一位新君主成为伟人人物的时候,他比一位世袭君主更加需要获得盛名,幸运之神就给他树立敌人,并且使他们从事反对他的战争,以便使他可以有理由战胜他们,并且凭借他的敌人给他的梯子步步高升。因此,许多人认为,一个英明的君主一有机会.就应该诡异地树立某些仇敌以便把他们制服,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伟大”——(很诡异的理论。但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祸患多发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君主是否应该建设堡垒来保护他的国家)可以这样讨论:一位君主如果害怕人民更甚于外国人,他就应当建筑堡垒;如果他害怕外国人更甚于人民,他就应当抛弃堡垒”——(这一点,不妨理解为国防建设。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如果过分依赖天险、要冲和工事,像法国依赖马其诺防线一样,像南北朝陈国迷信长江天险一样。这样的国家,第一,没有发展壮大的魄力和勇气;第二,也不会有安全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家尊严。)
22.《君主该怎样为人》:
“一个君主应当注意,绝不要为了进攻别国而同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除非有此必要,迫不得已。”——因为,即便你获胜,你仍然要成为俘虏。
君主要关注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
23.《论君主的大臣》:
“人的头脑有三类:一类是靠自己就能够理解,另一类是它能够辨别别人所说明的事情,第三类是既不能自己理解,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说明。第一类是优秀的,第二类也是优秀的,第三类则是无用的。”
24.《怎样避开谄媚者》:
君主权术:“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选择第三种方法——在他的国家里选拔一些有识之土,单独让他们享有对他讲真话的自由权,但只是就他所询问的事情,而不是任何其他事情。但是,君主对于一切事情都必须询问他们,并且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按照自己的看法作出决定。”——(事实上的谏官制度)。
忠言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君主。
25.《意大利君主亡国的原因》:
一个君主,如果他们曾经保有亡国多年但最终亡国,这样的君主不该诅咒命运的不公,而只应该审视自己的无能。
26.《命运的力量和反抗方式》:
“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但是它毕竟留下了其余一半或者几乎一半归我们支配。命运是我们生命中毁灭性的河流之一,当它怒吼的时候,淹没原野,拔树毁屋.把土地搬家;在洪水面前人人奔逃.屈服于它的暴虐之下,毫无能力抗拒它。但是另一半,当天气好的时候,人们可以修筑堤坝与水渠做好防备,使将来水涨的时候,不至于倾河道宜泄,水势不至毫无控制而泛滥成灾。”(——在文艺复兴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在宗教的影响力依然巨大的时期,说出这样的话是需要勇气的。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重视人的思想。”)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有时代大局感。
又一句格言式的论断:“当命运正在变化之中而人们仍然顽强坚持自己的方法时,如果人们同命运密切地调协,他们就成功了;而如果不协调,他们就不成功。我确实认为是这样:迅猛胜于小心谨慎。命运之神是一个女子,你想要压倒她,就必须打她、攻击她。人们可以看到,她宁愿让那样行动的人们去征服她,也不愿轻易垂青那些冷冰冰地进行工作的人们。因此,正如女子一样,命运常常是青年人的朋友,因为他们在小心谨慎方面较差,但是比较凶猛,而且能够更加大胆地制命运。”(——我想到了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使生命重新奏响不屈服的音符!”)
27.《从蛮族手中解放意大利》:
这,就是马基雅维利献书的目的:他希望改变意大利四分五裂和被异族统治的事实。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的时代,马基雅维利给洛伦佐-梅迪奇殿下上书,谆谆教诲,报之以深刻期待,并用长远的眼光,指出了复国之后的为君之道。《君主论》,真的是一部关于君主的论著。
我想,“一个身居卑位的人,敢于探讨和指点君主的政务,不应当被看作狂妄,因为正如那些绘风景画的人们,为了考察山峦和高地的性质便侧身于平原,而为了考察平原便高路山顶一样,同理,深深地认识人民的性质的人应该是君主,而深深地认识君主的性质的人应当属于人民。
——在这一篇中,马基雅维利指出,他上书的目的就是以自己的学识服务于梅迪奇殿下,使梅迪奇殿下认识到君主和人民的性质。
2.《君主国的种类和获得的方法》:
共和国和君主国,这是统治人类一切国家的两种形式。
3.《世袭君主国》:
君主国统治和维持的方法:世袭的君主国君主维持统治,相比于一个新的国家容易的多。因为他只需维持祖先制度和处理突发时间时随机应变。这样的政权容易复辟。(——作者在此处,只是论述了世袭君主国更易维持政权的表象,却没有论述其深层次原因)。
“一次变革总是会另一次变革留下可以继续进行的条件。”
4.《混合君主国》:
所谓的新君主国,并非全新,所以又称为“混合君主国”。此篇主要论述一个君主在立国之初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一方面,新国家新政权必然损害其追随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君主此时不能立即卸磨杀驴。用马基雅维利的话来说,当你占有一个国家之时,所有受你损害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敌人,而你又不能继续保持那些帮你得到政权的朋友。再,武力,在此刻,已经不是解决一切的力量。作者以法国两次得到和失去“米兰”为例,论述语言(可以理解为习俗、民族,当时欧洲的民族意识尚未王权觉醒)不是在新地区保有政权的最大障碍和关键。而是:其一,灭绝就有王国血统;其二,尽量维护之前制度。
倘若一个君主想采取其他方法,那么就唯有派驻军队官吏(可能会形成军阀),或者殖民(殖民地的问题)。马基雅维利是比较欣赏殖民的方法的。我想,这两点,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保守之处——在他看来,对新土地的征服只是对旧政权的复制和再生,或者只是对新土地的驻扎和掠夺。缺少创造性的因素。
此篇中,马基雅维利思想的亮点在于,他给了君主一个对外维持统治的天平——他给予了君主这样的建议:权衡征服地区的势力,防止新的叛乱因素壮大;警惕国际上的对手插足。
“困难在可以觉察的时候是容易祛除的,而一旦病入膏肓,便不可救药。”
“人们决不应当为了逃避一场战争而听任发生混乱,因为战争不是这样逃避得了的,延宕时日只是对自己不利而已。”
“意大利人不懂得战争,法国人不懂得政治。”
“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是自取灭亡。”
5.《大流士王国为什么没有背叛亚历山大的后继者》:
君主国的两种形式:君臣国,难以攻占却易于保有;君侯国,易于攻占,难以保有。
6.《统治其他制度下的人民》(原名《对于占领前在各自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应当怎样统治》):
拥有其他制度下的国家有三种方法:一,毁灭它;二,亲自统治;三,建立伪政权。
7.《论靠自己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以幸运为前提条件会使困难减轻,而不依靠幸运却可以使自己地位最稳固。”
“他有了自己的盟友和军队,他就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任何一座大厦。”
8.《借他人武力或幸运取得的君主王国》:
此类政权,得之易而守之难。
“遽然勃兴的国家,如同自然界迅速滋生长大的其他一切事物一样一样,不能够根深蒂固。一场狂风暴雨就可以把它摧毁。”
“出于恐惧或者出于仇根都会损害你。”
9.《论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
这类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当中生活,以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因为意外发生之后你采取手段就会太晚,即便你做好事也帮助不了你自己,因为人们为你是被迫如此,你不会得到任何感谢。
10.《论市民的君主国》:
依靠市民的赞助而成为君主的国家,成为市民的君主过国。
“君主应该防范为了野心勃勃的目的,故意不依靠你的人。因为这表明这些人为自己着想比替你着想得更多。”
“一个英明的君主应该考虑一个办法,使他的市民在无论哪一个时期对于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需求,这样这些市民就会永远对他效忠。”
11.《君主国力量的衡量》:
主要谈论守城君主的民众策略。此篇,主要适用于城邦制国家。
12.《论教会的君主国》:
这类国家依靠人类不能够达到的更高力量支持。
13.《论军队的种类与雇佣军》:
“雇佣军既不敬畏上帝,待人也不讲信义。有他们的存在,你的毁灭推迟只是由于敌人的进攻推迟。一个依靠雇佣军维护安全的国家在和平时期受到这些雇佣军掠夺,而在战争中则会受他的敌人掠夺。”
意大利丢失了八百年辛苦所获得的一切,从而陷入屈辱之中。
14.《论援军、混合军和本国军队》:
外国援军也是一种无益的军队——“它失败之时是你的灭亡之日,它打了胜仗,你仍然无法逃脱被奴役的宿命。”
“就雇佣军而论,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若就援军而论,其英勇保悍却是最可怕的。”
“一个君主如果不能够在他的国宝里看出滋生的忧患,他
就不是其正英明的君主。”
“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
15.《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
“这样一类的方法,贤明的君主必须遵守;而且在和平时期绝不能够无所事事,相反,应该努力地利用这些时间,以便在命运逆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16.《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责难的原因》:
君主的善行和恶行。
17.《论吝啬和慷慨》:
被人们称为慷慨是好的,可是如果在慷慨的做法上使你不获称赞,它你损害你了(多么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观点);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当地慷慨行事而不见知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
18.《论残酷与仁慈》:
作者认为,一个君主最好的状态,就是“残酷”和“仁慈”二者兼备。在他统军的时候,以残酷为主——并且此时,残酷事必须的。
“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
19.《论君主应该怎样守信》: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那句著名的君主应该有狐狸的狡诈和狮子的英勇,就处于此。
20.《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君主避免受到别人的蔑视和憎恨,他就进到本分了。为此,他要做到避免被人认为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
21.《论君主每日所做是否有意义》:
“当幸运之神要使一位新君主成为伟人人物的时候,他比一位世袭君主更加需要获得盛名,幸运之神就给他树立敌人,并且使他们从事反对他的战争,以便使他可以有理由战胜他们,并且凭借他的敌人给他的梯子步步高升。因此,许多人认为,一个英明的君主一有机会.就应该诡异地树立某些仇敌以便把他们制服,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伟大”——(很诡异的理论。但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祸患多发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君主是否应该建设堡垒来保护他的国家)可以这样讨论:一位君主如果害怕人民更甚于外国人,他就应当建筑堡垒;如果他害怕外国人更甚于人民,他就应当抛弃堡垒”——(这一点,不妨理解为国防建设。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如果过分依赖天险、要冲和工事,像法国依赖马其诺防线一样,像南北朝陈国迷信长江天险一样。这样的国家,第一,没有发展壮大的魄力和勇气;第二,也不会有安全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家尊严。)
22.《君主该怎样为人》:
“一个君主应当注意,绝不要为了进攻别国而同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除非有此必要,迫不得已。”——因为,即便你获胜,你仍然要成为俘虏。
君主要关注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
23.《论君主的大臣》:
“人的头脑有三类:一类是靠自己就能够理解,另一类是它能够辨别别人所说明的事情,第三类是既不能自己理解,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说明。第一类是优秀的,第二类也是优秀的,第三类则是无用的。”
24.《怎样避开谄媚者》:
君主权术:“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选择第三种方法——在他的国家里选拔一些有识之土,单独让他们享有对他讲真话的自由权,但只是就他所询问的事情,而不是任何其他事情。但是,君主对于一切事情都必须询问他们,并且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按照自己的看法作出决定。”——(事实上的谏官制度)。
忠言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君主。
25.《意大利君主亡国的原因》:
一个君主,如果他们曾经保有亡国多年但最终亡国,这样的君主不该诅咒命运的不公,而只应该审视自己的无能。
26.《命运的力量和反抗方式》:
“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但是它毕竟留下了其余一半或者几乎一半归我们支配。命运是我们生命中毁灭性的河流之一,当它怒吼的时候,淹没原野,拔树毁屋.把土地搬家;在洪水面前人人奔逃.屈服于它的暴虐之下,毫无能力抗拒它。但是另一半,当天气好的时候,人们可以修筑堤坝与水渠做好防备,使将来水涨的时候,不至于倾河道宜泄,水势不至毫无控制而泛滥成灾。”(——在文艺复兴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在宗教的影响力依然巨大的时期,说出这样的话是需要勇气的。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重视人的思想。”)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有时代大局感。
又一句格言式的论断:“当命运正在变化之中而人们仍然顽强坚持自己的方法时,如果人们同命运密切地调协,他们就成功了;而如果不协调,他们就不成功。我确实认为是这样:迅猛胜于小心谨慎。命运之神是一个女子,你想要压倒她,就必须打她、攻击她。人们可以看到,她宁愿让那样行动的人们去征服她,也不愿轻易垂青那些冷冰冰地进行工作的人们。因此,正如女子一样,命运常常是青年人的朋友,因为他们在小心谨慎方面较差,但是比较凶猛,而且能够更加大胆地制命运。”(——我想到了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使生命重新奏响不屈服的音符!”)
27.《从蛮族手中解放意大利》:
这,就是马基雅维利献书的目的:他希望改变意大利四分五裂和被异族统治的事实。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的时代,马基雅维利给洛伦佐-梅迪奇殿下上书,谆谆教诲,报之以深刻期待,并用长远的眼光,指出了复国之后的为君之道。《君主论》,真的是一部关于君主的论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