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良一的100天修炼
三个多月后,有一场超马比赛,你会怎样准备呢?
“如果知道世界冠军们怎么训练的就好了,”我会这么想,“这样至少有一个参考,我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改变强度就好了。”
可惜的是,不比马拉松训练已经有很多参考书和很多朋友在训练了,超级马拉松是个全新的领域,很少见到高手们公开自己的全部训练情况,似乎很难有规律可循一样。这也就使得很多参加超马赛事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只能是自己摸索。
台湾的跑友们也是这样,以至于东吴国际超马赛的承办人(也是国际超马总会的技术委员)郭丰州教授去年对关家良一说:“我希望你能详细地写出你的训练日记,做为台湾选手们练跑的参考。”
2012年的这个赛事日期是12月8号,郭教授的建议是9月份,正好是关家良一要开始准备的时候,这个获得过这个赛事七度冠军的日本超马选手接受了这个建议,我们因此也就能够幸运地得以知悉一个世界冠军每天训练的情况。
关家良一是谁呢?
可能是因为品牌宣传的关系,对于超马界的名人,我们知道得更多的欧美选手,比如美国的scoot jurek,欧洲的kilian等等,对日本韩国以至于香港台湾却知之甚少。
其实这些地方因为文化饮食以及身体结构比较相似,对我们更有参考和借鉴意义。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日本超马高手,关家良一,请记住这个名字吧。
他是日本最著名的超马跑者,四次获得24小时IAU世界锦标赛冠军,两次获得希腊斯巴达松超马赛冠军,更是七度蝉联台湾东吴国际超马的冠军,也曾经在法国获得48小时赛事的冠军;是2011年获得美国恶水马拉松第二名。
关家良一两次创下亚洲24小时赛事的世界记录,多次创下100英里的亚洲纪录。他从2002年起,连续10年达成24小时赛超越260km的惊人成就,全世界能够达到这个成就的人不超过十人,而且2007/2009/2011年这三年里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
台湾东吴马拉松是24小时不间断比赛,以跑的距离长短来决定结果。这种不间断赛事一般是在操场举办,就是我们熟知的“跑圈”,要求的不只是耐力(连续24小时啊!),也需要速度(决定了距离长短)。 在国内有福州的朋友们举办这样的赛事,和海峡对岸遥相呼应。
下面我对关家良一的这100天的训练做个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先说下关家良一的大概情况。
他和很多超马爱好者一样,也是一个上班族,在一个工厂做机械工,是地地道道的平民。今年46岁,生于1965年,目前和其中女儿生活在一起。他40岁才结婚,2年后有了一个女儿。
所以他的情况和我们绝大多数的跑友相似:有正职工作要做,而且还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老婆孩子,要照顾家庭;收入不高,出去外地参赛都要考虑费用。是的,在这一点上,他也和绝大多数跑友一样,没有如何品牌赞助(他这么有成就的人,出名也很多年了,为什么没有品牌赞助呢?这个问题他在另外一本书,也是他的自传里谈到了。这里就不敞开谈了,如果这篇文章的反响好,我就接着再写他的人生。)
好啦,大家一定都觉得找准人了吧?各个方面都和我们相似。
下面进入主题:
他是怎样准备这个超马赛的,100天,每个日子他都是怎样训练的?
(一)100天训练的大概情况:
比赛日期:12月8号(2012年)
开始训练日:9月1号
跑量:
9月 803km (只有1天没跑)
10月 1008km (2天没跑)
11月 558km(1天没跑)
12月 8号比赛,只跑了3次,38km
训练策略:9~10月是密集训练,建立对长距离训练的习惯感;
11月是调整期,提高速度,降低距离;
12月,赛前一周,适度刺激身体,避免掉以轻心。
成绩:261.365km 653圈。冠军。
(二)怎样积累跑量?
一个月的跑量过千,确实很吓人。
我曾经试过上300,一次也没成功。
我还是个不做坐班的人,他这个上班族怎么做到的呢?
而且他每天都要7点半准时到家,好和太太女儿一起吃晚饭。
关家良一积累跑量的秘诀是3个:
第一,每天都跑,出勤率高,几乎每天都跑,在3个月的训练里,总共只有4天没跑,这4天的原因分别是1次生病,1次天气原因,1次是要陪家人。
第二,舒服跑,不求强度。每周只有1次周末跑步是配速跑,4’30的速度,对他来讲真的不是什么高速度;平时都是5分的配速跑步,“要让身体记住跑步是件舒服的事情”是关家良一训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分早晚跑,每天跑2次,有时候甚至3次。
他的跑步习惯:
周中一般早上6点起床,7:20出门,跑步上班5km。
下午4:45下班,跑步回家(会绕远一些到10多km),吃个蛋糕(他喜欢吃甜食)。然后继续出门跑步,跑个大概20km左右,赶在7点半前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饭。
周末呢?他会提早到4点起床,5点出门,9点前回家,然后和家人出门逛商场什么的。
周中他一般都是舒服跑,不追求配速,周末会是匀速跑,以4’30的速度跑长距离(少则30多则80km)。
分早晚跑的好处就是身体不累,另外一个更大的好处是可以在早上5km跑步时观察身体情况。如果状况好,感觉舒适,晚上就多跑一些;如果不好,晚上就少跑甚至取消。
关家良一很重视与身体的对话,在他看来,一定要和身体和解,平时一定不要疲倦。他从来没有试过无补给跑步,也从来没有练过什么2小时楼梯跑,更没有搞过腹肌撕裂,他总是善待身体。
就连速度,他也非常注意:平时跑步都是5分左右,只有在练习匀速跑时才跑到4’30,比赛时候他会跑到4分。
“如果你平时训练时候的成绩比比赛时候还要好,就说明你训练过量了。”写到这,想起一位著名美国教练说的话,关家良一显然也是这个观念。
身体是有记忆的,关家良一认为,如果跑步后总是疲倦,身体就会认为跑步是件辛苦的事情,这样无疑会加重身体负担。相反,总是感觉舒服的速度和距离,身体就会期待跑步,从而变得轻松。跑者应该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跑步是件舒服的事情”的信号和观念,这样可以避免伤痛而且随时跑得轻松自在。
说到跑量,很多朋友还相信一个说法:平时训练要达到比赛距离的60%到70%。这个对马拉松来说,的确有这么个公认的训练要求,比如跑全程的要跑几个30km;跑半程的要跑几个15km。但对于超马,显然这个不一定要照搬。
关家良一参加的超马赛事,时间上都是24小时或者更长,距离上都是250km以上。但他平时的训练没有一次超过12个小时(他坚持不熬夜的习惯),也没有一次超过150km(赛事距离的60%)的。最短的几公里,最长的也就80km左右。
很多跑步高手在跑步之外都有一个另外的运动爱好。比如今年utmb的女子冠军是瑜伽;有的是滑雪;关家良一呢?是有氧舞蹈,每周一次,一次1个小时。跑步是个全身运动,但能够用到的肌肉总是那些,有个不同的运动可以运用到不同部位的肌肉,可以使身体更有力量也更平衡。
很多高手都会用到健身房的跑步机,关家良一也不例外。毕竟天气不好的时候随时都会存在,他一般都是在下雨的时候就上健身房。他的跑步机最高纪录是4小时/47km,的确吓人,跑得最快的一次是2小时/30km(平均配速是4分,也够厉害的了。)据说跑步机的世界纪录是24小时跑250km。
(跑步机都有个带动惯性,如果设个坡度,比如1.5或者2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个惯性带动,同时也避免姿势变形。这个是健身私教也是跑步高手的许亮教的。
另外,跑步机设置坡度可以练习越野跑能力,小桥的训练秘笈。)
跑步就是个抗地球引力的事情,体重越大,自然重力越大也就是阻力越大,体重大的人等于是负重跑,所以跑步的人都关心体重,关家良一也不例外。
他每年参加2到3次超马(普通马拉松多年已经不参加了),每次大概要准备3个多月,开始训练的时候靠大跑量来减重,赛后恢复时又会重回去,所以一年会有几次体重变化。
这次的体重变化是:9月1号开始训练是69kg,10月底时体重就降了3kg到66kg了,不过因为11月跑量减少体重增加了1kg也才67kg,对于他这个1米87的大个子男人来说,真的是很轻了。(我身高1米76,体重一直在70kg,的确是太高了。)
一个人训练,怎样知道训练效果呢?
关家良一已经跑步22年了,在他跑步初期也参加过专业的训练营,那时候有教练指导,现在是一个人训练,而且还是应对超级马拉松,怎么检验效果?他的方法很特别,不是看成绩,也不是参加比赛,而是看训练结束时候的状况:“跑完身体舒服,就是最理想的状况。”这个和我们训练营教练的要求一致,我们每次在跑完拉伸后,身体轻盈,疲倦感一扫而光,感觉可以再来一次训练。
需要训练熬夜跑吗?我们经常看到跑友们专门训练这个,所谓的模拟赛事状况,关家良一以前也这样训练过,专门在入夜后跑步,经过比较和总结后,他认为这样不对。
关家良一参加的超马绝大部分是24小时不间断赛事,还有48小时(也是不间断)的赛事,势必要经过整个夜晚,那么需要练习夜里跑步吗?关家良一的回答是:不需要。
他认为熬夜对身体损失太大,需要恢复的时间也长,实在得不偿失,而且使身体变得更糟糕是不理智的事情,他认为在赛前,身体应该是尽可能地储备能量。
说到能量补给,关家良一是怎么做的呢?
他平时训练,早上跑步上班自然是先在家里吃了早饭后,下午跑步一般是吃个夹着香蕉和牛奶的蛋糕,比赛时候他一般都是吃饭团,就是他平时的饭食。
我觉得他的这个补给可以给同是亚洲人,饮食习惯相近的我们参考。
我注意到很多朋友都有补给问题,因为吃能量胶而拉肚子的例子很多,关家良一就几乎不吃这个欧美人的玩意。
现在说个总的印象。
看完他的100天训练日记后,整个感觉就是他很轻松。
坚持不熬夜;坚持舒服的感觉;饮食补给尽量简单;
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与其他部分冲突。他除了参赛时请假之外,平时训练从来不请假的。
每天都是按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饭。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他走过了那个刻苦的阶段,现在是水到渠成,自然不用辛苦。其实这样子想,是小看了这个世界冠军,他要保持成绩并不容易,因为同一个赛道上有很多顶级高手,那些人可能很辛苦的啊。
至于他之前的训练方法,以及从年轻时候起的跑步经历,在他的自传里都记述得非常细致,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再写一篇上来和大家分享。在那本书里,我收获最大的是马拉松和超马之间的关系。我在跑了百公里越野赛后再回头来练马拉松,就是受他的启发。
“如果知道世界冠军们怎么训练的就好了,”我会这么想,“这样至少有一个参考,我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改变强度就好了。”
可惜的是,不比马拉松训练已经有很多参考书和很多朋友在训练了,超级马拉松是个全新的领域,很少见到高手们公开自己的全部训练情况,似乎很难有规律可循一样。这也就使得很多参加超马赛事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只能是自己摸索。
台湾的跑友们也是这样,以至于东吴国际超马赛的承办人(也是国际超马总会的技术委员)郭丰州教授去年对关家良一说:“我希望你能详细地写出你的训练日记,做为台湾选手们练跑的参考。”
2012年的这个赛事日期是12月8号,郭教授的建议是9月份,正好是关家良一要开始准备的时候,这个获得过这个赛事七度冠军的日本超马选手接受了这个建议,我们因此也就能够幸运地得以知悉一个世界冠军每天训练的情况。
关家良一是谁呢?
可能是因为品牌宣传的关系,对于超马界的名人,我们知道得更多的欧美选手,比如美国的scoot jurek,欧洲的kilian等等,对日本韩国以至于香港台湾却知之甚少。
其实这些地方因为文化饮食以及身体结构比较相似,对我们更有参考和借鉴意义。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日本超马高手,关家良一,请记住这个名字吧。
他是日本最著名的超马跑者,四次获得24小时IAU世界锦标赛冠军,两次获得希腊斯巴达松超马赛冠军,更是七度蝉联台湾东吴国际超马的冠军,也曾经在法国获得48小时赛事的冠军;是2011年获得美国恶水马拉松第二名。
关家良一两次创下亚洲24小时赛事的世界记录,多次创下100英里的亚洲纪录。他从2002年起,连续10年达成24小时赛超越260km的惊人成就,全世界能够达到这个成就的人不超过十人,而且2007/2009/2011年这三年里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
台湾东吴马拉松是24小时不间断比赛,以跑的距离长短来决定结果。这种不间断赛事一般是在操场举办,就是我们熟知的“跑圈”,要求的不只是耐力(连续24小时啊!),也需要速度(决定了距离长短)。 在国内有福州的朋友们举办这样的赛事,和海峡对岸遥相呼应。
下面我对关家良一的这100天的训练做个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先说下关家良一的大概情况。
他和很多超马爱好者一样,也是一个上班族,在一个工厂做机械工,是地地道道的平民。今年46岁,生于1965年,目前和其中女儿生活在一起。他40岁才结婚,2年后有了一个女儿。
所以他的情况和我们绝大多数的跑友相似:有正职工作要做,而且还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老婆孩子,要照顾家庭;收入不高,出去外地参赛都要考虑费用。是的,在这一点上,他也和绝大多数跑友一样,没有如何品牌赞助(他这么有成就的人,出名也很多年了,为什么没有品牌赞助呢?这个问题他在另外一本书,也是他的自传里谈到了。这里就不敞开谈了,如果这篇文章的反响好,我就接着再写他的人生。)
好啦,大家一定都觉得找准人了吧?各个方面都和我们相似。
下面进入主题:
他是怎样准备这个超马赛的,100天,每个日子他都是怎样训练的?
(一)100天训练的大概情况:
比赛日期:12月8号(2012年)
开始训练日:9月1号
跑量:
9月 803km (只有1天没跑)
10月 1008km (2天没跑)
11月 558km(1天没跑)
12月 8号比赛,只跑了3次,38km
训练策略:9~10月是密集训练,建立对长距离训练的习惯感;
11月是调整期,提高速度,降低距离;
12月,赛前一周,适度刺激身体,避免掉以轻心。
成绩:261.365km 653圈。冠军。
(二)怎样积累跑量?
一个月的跑量过千,确实很吓人。
我曾经试过上300,一次也没成功。
我还是个不做坐班的人,他这个上班族怎么做到的呢?
而且他每天都要7点半准时到家,好和太太女儿一起吃晚饭。
关家良一积累跑量的秘诀是3个:
第一,每天都跑,出勤率高,几乎每天都跑,在3个月的训练里,总共只有4天没跑,这4天的原因分别是1次生病,1次天气原因,1次是要陪家人。
第二,舒服跑,不求强度。每周只有1次周末跑步是配速跑,4’30的速度,对他来讲真的不是什么高速度;平时都是5分的配速跑步,“要让身体记住跑步是件舒服的事情”是关家良一训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分早晚跑,每天跑2次,有时候甚至3次。
他的跑步习惯:
周中一般早上6点起床,7:20出门,跑步上班5km。
下午4:45下班,跑步回家(会绕远一些到10多km),吃个蛋糕(他喜欢吃甜食)。然后继续出门跑步,跑个大概20km左右,赶在7点半前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饭。
周末呢?他会提早到4点起床,5点出门,9点前回家,然后和家人出门逛商场什么的。
周中他一般都是舒服跑,不追求配速,周末会是匀速跑,以4’30的速度跑长距离(少则30多则80km)。
分早晚跑的好处就是身体不累,另外一个更大的好处是可以在早上5km跑步时观察身体情况。如果状况好,感觉舒适,晚上就多跑一些;如果不好,晚上就少跑甚至取消。
关家良一很重视与身体的对话,在他看来,一定要和身体和解,平时一定不要疲倦。他从来没有试过无补给跑步,也从来没有练过什么2小时楼梯跑,更没有搞过腹肌撕裂,他总是善待身体。
就连速度,他也非常注意:平时跑步都是5分左右,只有在练习匀速跑时才跑到4’30,比赛时候他会跑到4分。
“如果你平时训练时候的成绩比比赛时候还要好,就说明你训练过量了。”写到这,想起一位著名美国教练说的话,关家良一显然也是这个观念。
身体是有记忆的,关家良一认为,如果跑步后总是疲倦,身体就会认为跑步是件辛苦的事情,这样无疑会加重身体负担。相反,总是感觉舒服的速度和距离,身体就会期待跑步,从而变得轻松。跑者应该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跑步是件舒服的事情”的信号和观念,这样可以避免伤痛而且随时跑得轻松自在。
说到跑量,很多朋友还相信一个说法:平时训练要达到比赛距离的60%到70%。这个对马拉松来说,的确有这么个公认的训练要求,比如跑全程的要跑几个30km;跑半程的要跑几个15km。但对于超马,显然这个不一定要照搬。
关家良一参加的超马赛事,时间上都是24小时或者更长,距离上都是250km以上。但他平时的训练没有一次超过12个小时(他坚持不熬夜的习惯),也没有一次超过150km(赛事距离的60%)的。最短的几公里,最长的也就80km左右。
很多跑步高手在跑步之外都有一个另外的运动爱好。比如今年utmb的女子冠军是瑜伽;有的是滑雪;关家良一呢?是有氧舞蹈,每周一次,一次1个小时。跑步是个全身运动,但能够用到的肌肉总是那些,有个不同的运动可以运用到不同部位的肌肉,可以使身体更有力量也更平衡。
很多高手都会用到健身房的跑步机,关家良一也不例外。毕竟天气不好的时候随时都会存在,他一般都是在下雨的时候就上健身房。他的跑步机最高纪录是4小时/47km,的确吓人,跑得最快的一次是2小时/30km(平均配速是4分,也够厉害的了。)据说跑步机的世界纪录是24小时跑250km。
(跑步机都有个带动惯性,如果设个坡度,比如1.5或者2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个惯性带动,同时也避免姿势变形。这个是健身私教也是跑步高手的许亮教的。
另外,跑步机设置坡度可以练习越野跑能力,小桥的训练秘笈。)
跑步就是个抗地球引力的事情,体重越大,自然重力越大也就是阻力越大,体重大的人等于是负重跑,所以跑步的人都关心体重,关家良一也不例外。
他每年参加2到3次超马(普通马拉松多年已经不参加了),每次大概要准备3个多月,开始训练的时候靠大跑量来减重,赛后恢复时又会重回去,所以一年会有几次体重变化。
这次的体重变化是:9月1号开始训练是69kg,10月底时体重就降了3kg到66kg了,不过因为11月跑量减少体重增加了1kg也才67kg,对于他这个1米87的大个子男人来说,真的是很轻了。(我身高1米76,体重一直在70kg,的确是太高了。)
一个人训练,怎样知道训练效果呢?
关家良一已经跑步22年了,在他跑步初期也参加过专业的训练营,那时候有教练指导,现在是一个人训练,而且还是应对超级马拉松,怎么检验效果?他的方法很特别,不是看成绩,也不是参加比赛,而是看训练结束时候的状况:“跑完身体舒服,就是最理想的状况。”这个和我们训练营教练的要求一致,我们每次在跑完拉伸后,身体轻盈,疲倦感一扫而光,感觉可以再来一次训练。
需要训练熬夜跑吗?我们经常看到跑友们专门训练这个,所谓的模拟赛事状况,关家良一以前也这样训练过,专门在入夜后跑步,经过比较和总结后,他认为这样不对。
关家良一参加的超马绝大部分是24小时不间断赛事,还有48小时(也是不间断)的赛事,势必要经过整个夜晚,那么需要练习夜里跑步吗?关家良一的回答是:不需要。
他认为熬夜对身体损失太大,需要恢复的时间也长,实在得不偿失,而且使身体变得更糟糕是不理智的事情,他认为在赛前,身体应该是尽可能地储备能量。
说到能量补给,关家良一是怎么做的呢?
他平时训练,早上跑步上班自然是先在家里吃了早饭后,下午跑步一般是吃个夹着香蕉和牛奶的蛋糕,比赛时候他一般都是吃饭团,就是他平时的饭食。
我觉得他的这个补给可以给同是亚洲人,饮食习惯相近的我们参考。
我注意到很多朋友都有补给问题,因为吃能量胶而拉肚子的例子很多,关家良一就几乎不吃这个欧美人的玩意。
现在说个总的印象。
看完他的100天训练日记后,整个感觉就是他很轻松。
坚持不熬夜;坚持舒服的感觉;饮食补给尽量简单;
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与其他部分冲突。他除了参赛时请假之外,平时训练从来不请假的。
每天都是按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饭。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他走过了那个刻苦的阶段,现在是水到渠成,自然不用辛苦。其实这样子想,是小看了这个世界冠军,他要保持成绩并不容易,因为同一个赛道上有很多顶级高手,那些人可能很辛苦的啊。
至于他之前的训练方法,以及从年轻时候起的跑步经历,在他的自传里都记述得非常细致,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再写一篇上来和大家分享。在那本书里,我收获最大的是马拉松和超马之间的关系。我在跑了百公里越野赛后再回头来练马拉松,就是受他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