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里与刘瑞琳相遇
在家里随便翻书,翻到了无处非中,一本王铭铭的游记随笔,讲他到处讲学时对中西、历史的思考。出版社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这是访学文丛之中的一种,其中还有葛兆光、陈平原的作品,书配画,地道的山东画报特色,有人文、有历史。
再仔细翻看策划编辑,刘瑞林,责任编辑刘瑞林。就是现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的刘瑞琳。看了书,想着这个名字,想起了很久以前看多余的素材,责任编辑也是刘瑞琳。
很久以前就喜欢山东画报的书,后来也喜欢广西师范大学的书,一直未注意其中背后有着这样的牵连。
最早见到刘瑞琳是在陈丹青与梁文道的对谈会上,一身披肩,消瘦、说话干脆、有力。最近一次与她接触,是在北大梁文道《知识人的社会角色》的讲演会上,我问她:“梁先生最近还有什么书要出版。”她回答道:“我执”,而后马上会问到,您是哪里的,我说:“法律出版社的,我也正在编辑梁先生的《读者》”。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交谈,虽然是寒暄,但是仍然感到她的果断与自信。
陈丹青的著作此后一直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女士也是梁文道一书的编辑统筹,《温故》一书的主编,今夜翻看书的时候,再次与这个名字相遇,我自然的产生了敬意。一种说不出的敬意,人与书的相遇,也是人与人的相遇。
刘女士的北京贝贝特就坐落在离我家不院的化工大院,我家就在和平家园,以前我就写过和平里让我回想起八十年代,李泽厚就曾住在和平里九区,还有牟森也在和平里拍了流浪北京,就在和平里北口的煤炭大厦,是另一家引商业出版风骚的《中信出版社》,在地坛背面,和平西桥以南的这块不大的地方,有着如此文化地图。
不知将来会有哪位方家写写和平里的故事,这里还有多少隐匿的文化人,他们的生活与文化形影不离。
再仔细翻看策划编辑,刘瑞林,责任编辑刘瑞林。就是现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的刘瑞琳。看了书,想着这个名字,想起了很久以前看多余的素材,责任编辑也是刘瑞琳。
很久以前就喜欢山东画报的书,后来也喜欢广西师范大学的书,一直未注意其中背后有着这样的牵连。
最早见到刘瑞琳是在陈丹青与梁文道的对谈会上,一身披肩,消瘦、说话干脆、有力。最近一次与她接触,是在北大梁文道《知识人的社会角色》的讲演会上,我问她:“梁先生最近还有什么书要出版。”她回答道:“我执”,而后马上会问到,您是哪里的,我说:“法律出版社的,我也正在编辑梁先生的《读者》”。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交谈,虽然是寒暄,但是仍然感到她的果断与自信。
陈丹青的著作此后一直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女士也是梁文道一书的编辑统筹,《温故》一书的主编,今夜翻看书的时候,再次与这个名字相遇,我自然的产生了敬意。一种说不出的敬意,人与书的相遇,也是人与人的相遇。
刘女士的北京贝贝特就坐落在离我家不院的化工大院,我家就在和平家园,以前我就写过和平里让我回想起八十年代,李泽厚就曾住在和平里九区,还有牟森也在和平里拍了流浪北京,就在和平里北口的煤炭大厦,是另一家引商业出版风骚的《中信出版社》,在地坛背面,和平西桥以南的这块不大的地方,有着如此文化地图。
不知将来会有哪位方家写写和平里的故事,这里还有多少隐匿的文化人,他们的生活与文化形影不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