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梅蘭芳和余叔岩的「遊龍戲鳳」
(不知道两年内能不能唱一次这个戏...)
梅蘭芳和余叔岩的「遊龍戲鳳」 齊崧
甲. 前言
「遊龍戲鳳」,又名「梅龍鎮」,原是一齣小戲。是一生一旦的對兒戲。劇幅不大,份
量似乎也無足重經。但經梅余二位老板一唱,竟將一個無足重輕的小戲,變成了大軸,
居然在北平第一舞臺年終窩窩頭大義務戲時,用來作壓台戲。在雞鳴唱曉時梅劇才上場
,兩千來位觀眾之中,在臘月天寒地凍之夜(當時並無暖氟設備,祇靠重裘取暖。)竟
無人中途抽籤。其吸引力之強,魔力之大,不問可知。梅老板和余叔岩的合作戲似乎祇
有「遊龍戲鳳」、「打漁殺家」、「探母回令」和「摘櫻會」四齣名劇。但「探母」和
「摘縷會」,應算是群戲。嚴格的說他們二位真正的合作戲祇有「戲鳳」和「殺家」兩
齣。而這兩齣戲,可稱是天下第一份兒,最佳的搭配。凡看過的人,都心裡有數,認為
是人生第一樂事。筆者生而有幸,居然還趕上了看這兩齣絕活兒。而其中最令人賞心悅
目的則為「遊龍戲鳳」。這一龍一鳳,確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一對兒瑰寶。把國劇的
藝術,發揮到了毫端。一個是瀟酒風流,卓而不群;一個是活潑可愛,嬌艷清新。二人無
論做表、念白和唱腔韻味,都已到了化境。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全都是戲。旗鼓相當,
各不相讓。做工之細膩,蓋口之嚴緊,觀之者,如沐春風,如對曉月,這份兒享受,實
非筆墨所能形容。謹據憶之所能及,略事描述如下。凡看過此劇者,無妨舊夢重溫。末
看過此劇者,權當聽白頭宮女談天寶故事,作為茶餘酒後之消遣可耳。
筆者記憶中的「戲鳳」一劇是最後一次聽余梅合演的。那時約在民國十六七年的樣予。
余氏因患便血,已經輟演。那一次是在暑假之中,在第一舞臺為某一事件演義務戲。為
增強賣座,於是紳商特煩余氏登臺與梅老板連演兩天。第一晚為「遊龍戲鳳」,第二晚
為「打漁殺家」。因余久不登臺,且此次是與梅氏合演兩齣膾炙人口的絕活兒,所以觀
眾購票踴躍,向隅者多。園內滿坑滿谷,園外一字長龍,有由滬漢專為看戲而來者,於
是各大旅館,房間預訂一空。聲勢之大,得未曾有。
余氏因久不演,且體弱多病,故嗓音沙啞,不能拔高。但以技巧嫻熟,嘴上有工夫。嗓
雖沙啞,但韻味十足,仍能引人入勝。梅老板全遷就余的調門。在唱四平時,還不太覺
得,但到西皮對口時,梅等於是在唱調底了。然而仍是掌聲如雷,一句一好。因他們尺
寸嚴謹,蓋口自然,動作大方,做表傳神,焉能不落好。放在臺上,亦如畫在紙上,神
韻第一。其他猶其餘事也。
乙. 第一場戲
余氏飾正德,出臺亮相即美觀大方。水紗網子勒得高,顯得天庭飽滿,眉長入鬢。彩抹
得重,眉心似有一較紅的紅印,格外英俊。頭帶紅風帽,手持摺扇,亮像後的臺步並不
整冠,祇略縷鬢與眾不同。華貴大方,風流瀟酒盡在其中。走得搖搖擺擺,但無半分俗
氣。所貴即在此。念引子仍照舊詞「離金闕暗藏珠寶,遊天下察訪民情。」念「察訪民
情」時,眼睛靈活運轉,用摺扇畫一小圈正落在「情」字上。神色得意,風流自賞,臺
下立報以一片掌聲。接念定場詩:「大明一統錦山河,國家閒暇太平歌。孤王離了燕京地
,梅龍鎮上景緻多。」嗓雖沙啞,念得帶勁兒,疏落有致。念白之後接唱四平調。頭兩
句的詞是:「有寡人獨坐梅龍鎮,想起朝中大事情。」唱腔用的是「坐樓殺惜」裡,「
宋公明打坐烏龍院,猜一猜大姐肺腹情」的腔。以後用的是普通腔,與「坐樓」的一段
就不一樣了。唱到「孤忙將木馬一聲響」,眉向上一挑,還使了個欠身的小身段。唱完
了這段四平調,緊跟看李鳳姐登場。
簾內一聲「來了」,即贏得臺下采聲一片。梅老板右手托看茶盤,左手搖看辮梢忙步上
場。面似拂面春風,目似橫波秋水。稚氣外露,明艷照人。頭上全部鑲嵌頭面,光芒四
射。頭帶海棠,鬢旁插有鮮花。身看淺湖色小綢子的襖胯,沿有黑色花邊。胸前著有黑
地繡綠色牡丹的大襟,似乎還有一個寬帶予。亮相天真活潑,清麗脫俗。碰頭好一湧而
上。下面的一段四平,有唱片可按,恕不另贅。在唱到第五句「我這裡捧茶前堂來進」
時,將茶盤由右手轉交左手。以右手掀簾。向外掀表示簾是掛在門外的。跨右步,邁左
腳側身進門,先進左肩,表示掀開的縫兒並不大。進門之後轉身放下簾子,再將茶盤由
左手交給右手,斜身退到桌前的右邊,偷看了正德帝一眼,將茶盤放在桌上。在放時羞
答答的以手巾遮看半邊臉。正德用扇子骨兒輕輕的把她的手按下去,兩人一對眼光,鳳
姐面帶嬌羞啐了正德一聲,急忙以碎步推簾而出。接唱:「急忙回轉繡房門,呵呵呵,前
去拈針。」胡琴拉長過門,梅老板拿看手巾在身上彈彈土,然後搭在肩上。在搭時要讓
觀眾看看是隨便的一搭,無意之中手巾由肩上滑下,落在地上。在一般人這條長巾要檢
場的略加整理,方可平舖臺上斜向上場門。但梅老板搭巾的技巧就用不看這一套。他讓
人看不出來是有意搭的而能把那條長巾斜擺在臺上。有人做得是故意扔出去的,那便令
人有失真之感。
正德見她風擺柳似的跑出客堂,急忙站起直追上前。出門瞥見落在地上的長巾,便一腳
踩住。背看手兒兩眼向臺前右方平視。這時正是鳳姐發現失落長巾,回頭尋視。兩人動
作在時間上的配合,再恰當也沒有了。做得天衣無縫,生動逼真。二人在臺上開始這段
拾巾踩巾的挑逗表演。最後梅老板將正德輕輕一推,急忙撿起長巾轉了一個身,兩手扯
巾斜在背後,右足在左足之後微微一抬亮相。做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媚笑,轉身碎步跑進
上場門。以前唱這齣戲李鳳姐多半都是踩蹺的。自從梅老板開始廢蹺,眾人亦多隨之。
梅老板進場身段阿娜多姿,其美也不讓蹺工表演。以前頗享盛名的乾旦名票蔣君稼,也
擅長「戲鳳」一劇。他也不踩蹺而他在這裡的進場跑法是以足尖戮著跑進場的,也透著
風流娟美不亞於梅的進場。筆者以為票友演此劇,如身上腿上沒有梅老板的磁實工夫,
最好採用蔣君的跑法,必可落一哄堂。那時票界水準之高,有時連內行都為之嘆服呢!
余唱的「好花兒」三字用的是低唱長腔,但與「殺惜」裡的「這不」兩字行腔不同。在
他將木馬第二次搞打之後,鳳姐上唱「來了我提茶送酒的人」。然後站在桌旁念「酒保
無有,倒有個酒大姐在此」。雙手掐著腰,一副嬌憨的樣兒,的是好看。在問她名字時
,梅老板把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羞嬌之狀刻劃入微。以後述說有三種不同酒飯,何等
人吃何等酒飯時是在桌前邊說邊做手勢,返復走了一個小圓場。在念到「呀啐!連酒錢
都不會說,說什麼酒後呵。」她併非真聽不出他的話,所以梅老板是以目傳神,帶看有
些搶白正德的表情。在念「我哥哥回來,他向我要錢哪!」時,是以蘭花指手勢,向外
一指再收回比著胸口,透看活潑可愛。以下就是捲簾子的身段了。以前表演過簾子是掛
在外面的,所以在捲簾子時必須注意到這一點。走到門前蹲身到地,用雙手托簾以中手
指作捲簾狀,隨看胡琴慢慢站起來,把簾子高抬過頂,再以右手作引線狀由外向裡一拉
,然後雙手打一結,表示已經把簾捲起綑住。這個身段要腰腿雙手眼神並用,沒有點兒
工夫就做不俐落。
這時余老板唱「好一個乖巧李鳳姐,未曾飲酒要錢文。」唱到「龍袍袖內模一把」走出
桌子站在大邊唱「白花花取出一錠銀」。正德取出銀子要鳳姐用手去接,鳳姐請他放在
桌子上。於是進一步的挑逗開始。梅老板在念「傷了我的腰與你什麼相干」以及「我自
己都不心疼,倒要你來心疼」時,在語氣和面容上都微帶怒意。最後騙正德看古畫,趁
此將銀子拿在手中。以下便是鳳姐領他到房中的做表:先是鳳姐持燈出門引路到小邊,
正德緊隨在後面往小邊一望問:「這是那個的臥房?」答:「這是我哥哥的臥房。」再指
看大邊問。鳳姐答:「這是我的臥房。」正德上前撩衣便要進入。鳳姐忙攔住他念:「你
可曉得男女有別?」就將燈放在臺中地上,正德念:「這個丫頭倒也曉得男女有別。」鳳
姐「啐」他一聲,做推開另一房門的身段。余老板笑看拿起燈來接唱:「孤龍行虎步客堂
進。」余老板用的是鬧院裡「這不是來那不是」的唱腔。二人走著,鳳姐繞到正德的背
後將他推入另一房中順手帶上兩扇門。同時也在唱著:「李鳳姐帶上了兩扇門呵呵呵兩
扇門。」
緊接看在胡琴拉「八岔」牌子的聲中,梅老板做擦桌擺酒等動作,並坐在中間自斟自飲
的學男人吃酒的表演。然後唱:「將酒宴擺得多齊整,有請軍爺飲杯巡。」請完軍爺就站
在桌前擦盤子。余老板由門中溜出,偷偷走到鳳姐身後,用扇子輕拂她的頭髮並放在鼻
子上聞一聞。用半唱半念的腔調念:「這梅龍鎮上好大的房子呵!」這輕眺的神色,余
老板以酸溜溜的聲調來配合,殊為不俗。他們倆位將開窗,潑水,摟腰等身段,以及「
出來」「進去」等一般念白,全部刪除,確對全劇提高了它的格調。
在正德看鳳姐的一段表演,他們也與眾不同。先是梅老板站在臺中間繃著臉,請他看。
余老板便在大邊從旁斜身背手,衝看梅老板上下打量一番。梅老板微呈怒容,雙手插著
腰,紋風不動接著念:「再看看。」於是余老板又從正面再看了一看。鳳姐仍然怒看說「
再看看」余老板即搖看扇兒退回原來她方念:「我看夠了。」鳳姐要表的心情是以毒攻毒
,賭氣叫他看,所以並不害羞而是略帶怒意。正德要表的心情是看她活潑天真。要盡其
挑逗之能事。二人的表演難在不即不離,恰到好處。鳳姐在念:「如此我就打、打、打。
」時他們的身段是這樣的:梅老板隨著「打」、「打」、「打」的念白舉起茶盤向余的
右肩、左肩、頭頂虛打三下。余老板當時並未如一般的表演打開扇子向左右中作三個擺
動身子的身段,而是僅用頭部用左右略躲一下而已。穩重大方,不失天子身份。以後看
過馬連良和張君秋的「戲鳳」。馬連良則是搖著扇子由大邊走到小邊,再由小邊轉回大
邊來回的看,一看,二看連三看。臺步雖亦瀟洒,然以表情而論,終不如叔岩之凝重。
有的人演此戲,舉止亮相一看便是吃二等酒飯的買賣客商;就是演不出皇帝的氣派。差
在什麼地方?筆者自問也說不出來。難矣哉國劇之演技乎!
以下便是正德逼她斟酒的表演,真是旗鼓相當,緊湊萬分。尤其在下一段念白時:
正:「花錢的老爺們,喜歡這個調調兒。」(余老板正襟危坐眼珠兒斜掃看鳳姐,手中
慢慢的搖著扇兒。)
鳳:「我就惱的這個調調兒。」(梅老板看了他一眼就怒目向著臺口,雙手搭抱在胸前,
對他不再理睬。美人發嗔,更為可人。)
正:「你斟是不斟?」
鳳:「不---斟!」(梅老板把聲調提高,字音拖長。)
正德命她還銀子,鳳姐回頭就要去取銀還他。正德無奈,於是又變更策略,言道銀子是
搶來的,要攀扯他兄妹在內以為要挾。梅老板這時,眼珠慢慢一轉,態度立時軟化,說
是要「心」與「口」商議。把小姑娘的心虛無主張的樣兒,演得活化。余老板繃這臉說
:「快去商議,我還等看吃酒呢!」說時用扇敲看桌邊,作進一步的威脅。於是鳳姐打背
供念:「……今日也要賣酒,明日也要賣酒,這就是你賣酒的下場頭哇!」梅老板把「
酒」字念得淒楚哀怨,「下場頭哇」四字尤覺得委屈萬端,眉宇眼神也帶著一腔幽怨。
這一段二人表演精采,觀眾們想也看得最「窩心」了。
以下是正德的「戲鳳」了!戲搔她的手。搔手時余老板是看看鳳姐的面部,而鳳姐是注
意正德的手。二人唱西皮流水對口時,並非靠得很近,而是相隔有二尺多遠。梅老板壓
低到不能再低的調門,以求配合余的嗓子。而兩人唱來都有韻味,尺寸嚴謹如普通對話
一般。在念白之間,兩人都運用了眼神和手勢。余唱「我與你插!插!插上這朵海棠花
」時,做工不即不離,絕不予人以庸俗之感。鳳姐接唱下場,正德亦隨之趕下。
丙. 第二場戲
鳳姐上場,正德趕上見門已關,就請她開門。她說要等她哥哥回來方能開門。於是余老
板在門外虛作手勢,向前招呼。戲中做戲要讓人看出是在做戲,難能在此。鳳姐中計,
正德就混進了房門。他們這一段的調笑,也與一般不同,適可而止,絕無半點黃色動作
。梅老板的嬌羞之態,如奶油蛋糕上之櫻桃,洵為畫龍點睛之處。在下面一段白口時尤
為可人:
正:「你家哥哥回來有我呵。」
鳳:「有你沒有我,趕快出去。」(以手指門。)
正:「我是不走的了呵。」
鳳:「你不出去,我要喊叫了。」(向前走作為要喊的樣兒)
正:「喊叫什麼?」
鳳:「喊叫你殺人。」(手插著腰,目瞪看正德,以下巴向正德作勢。)
正:「我手中無刀,怎能殺人。」
鳳:「你那心比刀還利害。」(以手指正德的心。)
正德怕她喊叫,就走出房門站在大邊打背供。這時梅老板雙手搭抱在胸前,一臉的得意
樣兒,含笑念:「那怕你不出去。」小姑娘自命得意,到底是她打了勝仗。以下的對白
是:
正:「……你可認識我哇。」
鳳;「妳是大混賬的兄弟,三混賬的哥哥,你是個二混賬。」
正:「哎,不要罵人。我乃當今正德天子。」
鳳:「走開,你可認識我哇?」(以手揮開正德,自己坐中間椅,並將一腿蹺起,反叉雙
手抱膝。)
正:「妳是梅龍鎮上賣酒的丫頭。」
鳳:「哎,我是正德天子他的娘呵!」(先以手指自己的鼻子,再向臺下一指。活潑天真
,小家碧玉。)
以下便是「觀寶」、「討封」的一段唱了。余老板的嗓子到這時似乎烏雲已過,星月微
明。亮音又現,可惜又近尾聲。二人既唱且做,一絲不苟。進場時,臺下掌聲如雷,歷
久不衰。他們給與筆者之印象,真是畢生難忘。認為是最佳之「戲鳳」。從此即未再有
重睹之機會矣。
丁. 幕後穿插
說起來這齣「遊龍戲鳳」可稱余老板的發祥戲。沒有這齣戲鳳,也許就沒有余叔岩這個
響亮的名字了。梅蘭芳以追隨鳳二爺到上海而大紅大紫,余叔岩自與梅老板合作而起家
。這話雖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的正確,起碼也有百分之八十的真實性。余叔岩自倒嗓輟演
後常在春陽友會練藝,雄心雖有,而就是不敢公演。梅余合演龍鳳之促成是由於馮六爺
幼偉之鼎力。那時梅老板已經蒸蒸日上,鳳二爺都要屈居梅下為梅跨刀。拿的戲份,僅
不過梅之一半。余老板慧眼識英雄,認為欲效攀龍附鳳之策,必須找一對象,值得攀附
的。於是一眼便看中梅老板。以他班中業有鬚生王鳳卿,再加一個並且不是一位二牌老
生,事實上頗有困難。然以馮六爺的盛情難卻,於是梅老板提出包銀,祇能有鳳二爺的
一半。余氏可稱識途老馬,只求榮譽不計待遇。所以一口答應。人不怕運乖,就怕沒有
真本事。忍一時之屈,伸平生之志。所謂大丈夫者,其叔岩乎!未幾「戲鳳」一劇推出
,九城轟動,讚譽交口。從此青雲直上,與梅並駕齊驅之勢已成。誰還再想到當時僅拿
梅氏四分之一戲份兒的事呢!(以後在天津唱堂會戲,梅的「洛神」、楊小樓的「安天
會」和余叔岩的「定軍山」,都索現大洋一仟塊,故說是並駕齊驅了。)
他們初度合作為什麼會想到「戲鳳」這齣戲呢?原因是「武家坡」、「汾河灣」、「探
母」等戲均已由鳳二爺與梅老板合演甚久,駕輕就熟,不再事更張。「戲鳳」這齣戲,
梅氏雖已從路三寶學過,但因梅不長於蹺工,始終末露演過。與余合演並不得罪鳳二爺
。同時此劇因係叔岩尊翁余紫雲的拿手名劇,故叔岩對此戲頗有心得。梅氏有意提攜余
三哥一把,所以也就顧不得大腳片登場了。誰知大腳鳳姐也一炮而紅。從此天足鳳姐也
開始站得住了。群起效尤,目前反而大腳鳳姐多了。這也是由梅博士創始的。
這齣名劇是梅余二位的創作,但在當初排演時,還是採納了多少位前賢和劇評家的意見
,融會貫通苦練而成的。以當時他們二位的技藝和名頭,滿可以閉門謝客私自在家排練
而無須求益於任何人的。但他們忠於藝術,認為藝無止境,所以才虛心請教,精益求精
。他們之所以成大名,留傳後世,也由於此。若是出科未久,稍為有些名氣即自高自傲
,目空一切,則其技藝亦必止於此而日趨退化。終必自絕於觀眾,遑論成家立派呢。其
中奧妙,頗可為後人所借鏡。時代雖異,而成敗之原則則千古不易也。
余的正德,其唱做念仍本諸乃師譚英秀的傳統,由陳十二爺彥衡為之說腔,由名票王四
爺君直及名淨錢金福為之說身上。梅之鳳姐除承乃師路三寶之衣缽外,並由余紫雲之得
意弟子陳子芳為之說身上。此外還有名劇家齊如山、李釋戡、王君直、馮幼偉、黃秋岳
多位先生提供意見,和衷共濟,集體創作而成。其勤懇艱辛已如彼,而謹慎小心又復如
此。真是鐵柱成針,水滴石穿,其成功又豈是在談笑自若中得來。演出之夕為民國十七
年十一月在北平吉祥園。據稱當時以余老板久不登臺,確乎有些緊張:上裝時雙手冰冷
,呼吸都有些急促。出臺後念引子唱四平調,嗓子還有些失常。一直到與鳳姐調笑踩帶
子時,情緒才開始穩定下來。以余氏之修養,尚且如此,台上之甘苦又豈足為外人道哉
!
引自:齊崧 談梅蘭芳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0.6.1.初版
梅蘭芳和余叔岩的「遊龍戲鳳」 齊崧
甲. 前言
「遊龍戲鳳」,又名「梅龍鎮」,原是一齣小戲。是一生一旦的對兒戲。劇幅不大,份
量似乎也無足重經。但經梅余二位老板一唱,竟將一個無足重輕的小戲,變成了大軸,
居然在北平第一舞臺年終窩窩頭大義務戲時,用來作壓台戲。在雞鳴唱曉時梅劇才上場
,兩千來位觀眾之中,在臘月天寒地凍之夜(當時並無暖氟設備,祇靠重裘取暖。)竟
無人中途抽籤。其吸引力之強,魔力之大,不問可知。梅老板和余叔岩的合作戲似乎祇
有「遊龍戲鳳」、「打漁殺家」、「探母回令」和「摘櫻會」四齣名劇。但「探母」和
「摘縷會」,應算是群戲。嚴格的說他們二位真正的合作戲祇有「戲鳳」和「殺家」兩
齣。而這兩齣戲,可稱是天下第一份兒,最佳的搭配。凡看過的人,都心裡有數,認為
是人生第一樂事。筆者生而有幸,居然還趕上了看這兩齣絕活兒。而其中最令人賞心悅
目的則為「遊龍戲鳳」。這一龍一鳳,確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一對兒瑰寶。把國劇的
藝術,發揮到了毫端。一個是瀟酒風流,卓而不群;一個是活潑可愛,嬌艷清新。二人無
論做表、念白和唱腔韻味,都已到了化境。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全都是戲。旗鼓相當,
各不相讓。做工之細膩,蓋口之嚴緊,觀之者,如沐春風,如對曉月,這份兒享受,實
非筆墨所能形容。謹據憶之所能及,略事描述如下。凡看過此劇者,無妨舊夢重溫。末
看過此劇者,權當聽白頭宮女談天寶故事,作為茶餘酒後之消遣可耳。
筆者記憶中的「戲鳳」一劇是最後一次聽余梅合演的。那時約在民國十六七年的樣予。
余氏因患便血,已經輟演。那一次是在暑假之中,在第一舞臺為某一事件演義務戲。為
增強賣座,於是紳商特煩余氏登臺與梅老板連演兩天。第一晚為「遊龍戲鳳」,第二晚
為「打漁殺家」。因余久不登臺,且此次是與梅氏合演兩齣膾炙人口的絕活兒,所以觀
眾購票踴躍,向隅者多。園內滿坑滿谷,園外一字長龍,有由滬漢專為看戲而來者,於
是各大旅館,房間預訂一空。聲勢之大,得未曾有。
余氏因久不演,且體弱多病,故嗓音沙啞,不能拔高。但以技巧嫻熟,嘴上有工夫。嗓
雖沙啞,但韻味十足,仍能引人入勝。梅老板全遷就余的調門。在唱四平時,還不太覺
得,但到西皮對口時,梅等於是在唱調底了。然而仍是掌聲如雷,一句一好。因他們尺
寸嚴謹,蓋口自然,動作大方,做表傳神,焉能不落好。放在臺上,亦如畫在紙上,神
韻第一。其他猶其餘事也。
乙. 第一場戲
余氏飾正德,出臺亮相即美觀大方。水紗網子勒得高,顯得天庭飽滿,眉長入鬢。彩抹
得重,眉心似有一較紅的紅印,格外英俊。頭帶紅風帽,手持摺扇,亮像後的臺步並不
整冠,祇略縷鬢與眾不同。華貴大方,風流瀟酒盡在其中。走得搖搖擺擺,但無半分俗
氣。所貴即在此。念引子仍照舊詞「離金闕暗藏珠寶,遊天下察訪民情。」念「察訪民
情」時,眼睛靈活運轉,用摺扇畫一小圈正落在「情」字上。神色得意,風流自賞,臺
下立報以一片掌聲。接念定場詩:「大明一統錦山河,國家閒暇太平歌。孤王離了燕京地
,梅龍鎮上景緻多。」嗓雖沙啞,念得帶勁兒,疏落有致。念白之後接唱四平調。頭兩
句的詞是:「有寡人獨坐梅龍鎮,想起朝中大事情。」唱腔用的是「坐樓殺惜」裡,「
宋公明打坐烏龍院,猜一猜大姐肺腹情」的腔。以後用的是普通腔,與「坐樓」的一段
就不一樣了。唱到「孤忙將木馬一聲響」,眉向上一挑,還使了個欠身的小身段。唱完
了這段四平調,緊跟看李鳳姐登場。
簾內一聲「來了」,即贏得臺下采聲一片。梅老板右手托看茶盤,左手搖看辮梢忙步上
場。面似拂面春風,目似橫波秋水。稚氣外露,明艷照人。頭上全部鑲嵌頭面,光芒四
射。頭帶海棠,鬢旁插有鮮花。身看淺湖色小綢子的襖胯,沿有黑色花邊。胸前著有黑
地繡綠色牡丹的大襟,似乎還有一個寬帶予。亮相天真活潑,清麗脫俗。碰頭好一湧而
上。下面的一段四平,有唱片可按,恕不另贅。在唱到第五句「我這裡捧茶前堂來進」
時,將茶盤由右手轉交左手。以右手掀簾。向外掀表示簾是掛在門外的。跨右步,邁左
腳側身進門,先進左肩,表示掀開的縫兒並不大。進門之後轉身放下簾子,再將茶盤由
左手交給右手,斜身退到桌前的右邊,偷看了正德帝一眼,將茶盤放在桌上。在放時羞
答答的以手巾遮看半邊臉。正德用扇子骨兒輕輕的把她的手按下去,兩人一對眼光,鳳
姐面帶嬌羞啐了正德一聲,急忙以碎步推簾而出。接唱:「急忙回轉繡房門,呵呵呵,前
去拈針。」胡琴拉長過門,梅老板拿看手巾在身上彈彈土,然後搭在肩上。在搭時要讓
觀眾看看是隨便的一搭,無意之中手巾由肩上滑下,落在地上。在一般人這條長巾要檢
場的略加整理,方可平舖臺上斜向上場門。但梅老板搭巾的技巧就用不看這一套。他讓
人看不出來是有意搭的而能把那條長巾斜擺在臺上。有人做得是故意扔出去的,那便令
人有失真之感。
正德見她風擺柳似的跑出客堂,急忙站起直追上前。出門瞥見落在地上的長巾,便一腳
踩住。背看手兒兩眼向臺前右方平視。這時正是鳳姐發現失落長巾,回頭尋視。兩人動
作在時間上的配合,再恰當也沒有了。做得天衣無縫,生動逼真。二人在臺上開始這段
拾巾踩巾的挑逗表演。最後梅老板將正德輕輕一推,急忙撿起長巾轉了一個身,兩手扯
巾斜在背後,右足在左足之後微微一抬亮相。做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媚笑,轉身碎步跑進
上場門。以前唱這齣戲李鳳姐多半都是踩蹺的。自從梅老板開始廢蹺,眾人亦多隨之。
梅老板進場身段阿娜多姿,其美也不讓蹺工表演。以前頗享盛名的乾旦名票蔣君稼,也
擅長「戲鳳」一劇。他也不踩蹺而他在這裡的進場跑法是以足尖戮著跑進場的,也透著
風流娟美不亞於梅的進場。筆者以為票友演此劇,如身上腿上沒有梅老板的磁實工夫,
最好採用蔣君的跑法,必可落一哄堂。那時票界水準之高,有時連內行都為之嘆服呢!
余唱的「好花兒」三字用的是低唱長腔,但與「殺惜」裡的「這不」兩字行腔不同。在
他將木馬第二次搞打之後,鳳姐上唱「來了我提茶送酒的人」。然後站在桌旁念「酒保
無有,倒有個酒大姐在此」。雙手掐著腰,一副嬌憨的樣兒,的是好看。在問她名字時
,梅老板把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羞嬌之狀刻劃入微。以後述說有三種不同酒飯,何等
人吃何等酒飯時是在桌前邊說邊做手勢,返復走了一個小圓場。在念到「呀啐!連酒錢
都不會說,說什麼酒後呵。」她併非真聽不出他的話,所以梅老板是以目傳神,帶看有
些搶白正德的表情。在念「我哥哥回來,他向我要錢哪!」時,是以蘭花指手勢,向外
一指再收回比著胸口,透看活潑可愛。以下就是捲簾子的身段了。以前表演過簾子是掛
在外面的,所以在捲簾子時必須注意到這一點。走到門前蹲身到地,用雙手托簾以中手
指作捲簾狀,隨看胡琴慢慢站起來,把簾子高抬過頂,再以右手作引線狀由外向裡一拉
,然後雙手打一結,表示已經把簾捲起綑住。這個身段要腰腿雙手眼神並用,沒有點兒
工夫就做不俐落。
這時余老板唱「好一個乖巧李鳳姐,未曾飲酒要錢文。」唱到「龍袍袖內模一把」走出
桌子站在大邊唱「白花花取出一錠銀」。正德取出銀子要鳳姐用手去接,鳳姐請他放在
桌子上。於是進一步的挑逗開始。梅老板在念「傷了我的腰與你什麼相干」以及「我自
己都不心疼,倒要你來心疼」時,在語氣和面容上都微帶怒意。最後騙正德看古畫,趁
此將銀子拿在手中。以下便是鳳姐領他到房中的做表:先是鳳姐持燈出門引路到小邊,
正德緊隨在後面往小邊一望問:「這是那個的臥房?」答:「這是我哥哥的臥房。」再指
看大邊問。鳳姐答:「這是我的臥房。」正德上前撩衣便要進入。鳳姐忙攔住他念:「你
可曉得男女有別?」就將燈放在臺中地上,正德念:「這個丫頭倒也曉得男女有別。」鳳
姐「啐」他一聲,做推開另一房門的身段。余老板笑看拿起燈來接唱:「孤龍行虎步客堂
進。」余老板用的是鬧院裡「這不是來那不是」的唱腔。二人走著,鳳姐繞到正德的背
後將他推入另一房中順手帶上兩扇門。同時也在唱著:「李鳳姐帶上了兩扇門呵呵呵兩
扇門。」
緊接看在胡琴拉「八岔」牌子的聲中,梅老板做擦桌擺酒等動作,並坐在中間自斟自飲
的學男人吃酒的表演。然後唱:「將酒宴擺得多齊整,有請軍爺飲杯巡。」請完軍爺就站
在桌前擦盤子。余老板由門中溜出,偷偷走到鳳姐身後,用扇子輕拂她的頭髮並放在鼻
子上聞一聞。用半唱半念的腔調念:「這梅龍鎮上好大的房子呵!」這輕眺的神色,余
老板以酸溜溜的聲調來配合,殊為不俗。他們倆位將開窗,潑水,摟腰等身段,以及「
出來」「進去」等一般念白,全部刪除,確對全劇提高了它的格調。
在正德看鳳姐的一段表演,他們也與眾不同。先是梅老板站在臺中間繃著臉,請他看。
余老板便在大邊從旁斜身背手,衝看梅老板上下打量一番。梅老板微呈怒容,雙手插著
腰,紋風不動接著念:「再看看。」於是余老板又從正面再看了一看。鳳姐仍然怒看說「
再看看」余老板即搖看扇兒退回原來她方念:「我看夠了。」鳳姐要表的心情是以毒攻毒
,賭氣叫他看,所以並不害羞而是略帶怒意。正德要表的心情是看她活潑天真。要盡其
挑逗之能事。二人的表演難在不即不離,恰到好處。鳳姐在念:「如此我就打、打、打。
」時他們的身段是這樣的:梅老板隨著「打」、「打」、「打」的念白舉起茶盤向余的
右肩、左肩、頭頂虛打三下。余老板當時並未如一般的表演打開扇子向左右中作三個擺
動身子的身段,而是僅用頭部用左右略躲一下而已。穩重大方,不失天子身份。以後看
過馬連良和張君秋的「戲鳳」。馬連良則是搖著扇子由大邊走到小邊,再由小邊轉回大
邊來回的看,一看,二看連三看。臺步雖亦瀟洒,然以表情而論,終不如叔岩之凝重。
有的人演此戲,舉止亮相一看便是吃二等酒飯的買賣客商;就是演不出皇帝的氣派。差
在什麼地方?筆者自問也說不出來。難矣哉國劇之演技乎!
以下便是正德逼她斟酒的表演,真是旗鼓相當,緊湊萬分。尤其在下一段念白時:
正:「花錢的老爺們,喜歡這個調調兒。」(余老板正襟危坐眼珠兒斜掃看鳳姐,手中
慢慢的搖著扇兒。)
鳳:「我就惱的這個調調兒。」(梅老板看了他一眼就怒目向著臺口,雙手搭抱在胸前,
對他不再理睬。美人發嗔,更為可人。)
正:「你斟是不斟?」
鳳:「不---斟!」(梅老板把聲調提高,字音拖長。)
正德命她還銀子,鳳姐回頭就要去取銀還他。正德無奈,於是又變更策略,言道銀子是
搶來的,要攀扯他兄妹在內以為要挾。梅老板這時,眼珠慢慢一轉,態度立時軟化,說
是要「心」與「口」商議。把小姑娘的心虛無主張的樣兒,演得活化。余老板繃這臉說
:「快去商議,我還等看吃酒呢!」說時用扇敲看桌邊,作進一步的威脅。於是鳳姐打背
供念:「……今日也要賣酒,明日也要賣酒,這就是你賣酒的下場頭哇!」梅老板把「
酒」字念得淒楚哀怨,「下場頭哇」四字尤覺得委屈萬端,眉宇眼神也帶著一腔幽怨。
這一段二人表演精采,觀眾們想也看得最「窩心」了。
以下是正德的「戲鳳」了!戲搔她的手。搔手時余老板是看看鳳姐的面部,而鳳姐是注
意正德的手。二人唱西皮流水對口時,並非靠得很近,而是相隔有二尺多遠。梅老板壓
低到不能再低的調門,以求配合余的嗓子。而兩人唱來都有韻味,尺寸嚴謹如普通對話
一般。在念白之間,兩人都運用了眼神和手勢。余唱「我與你插!插!插上這朵海棠花
」時,做工不即不離,絕不予人以庸俗之感。鳳姐接唱下場,正德亦隨之趕下。
丙. 第二場戲
鳳姐上場,正德趕上見門已關,就請她開門。她說要等她哥哥回來方能開門。於是余老
板在門外虛作手勢,向前招呼。戲中做戲要讓人看出是在做戲,難能在此。鳳姐中計,
正德就混進了房門。他們這一段的調笑,也與一般不同,適可而止,絕無半點黃色動作
。梅老板的嬌羞之態,如奶油蛋糕上之櫻桃,洵為畫龍點睛之處。在下面一段白口時尤
為可人:
正:「你家哥哥回來有我呵。」
鳳:「有你沒有我,趕快出去。」(以手指門。)
正:「我是不走的了呵。」
鳳:「你不出去,我要喊叫了。」(向前走作為要喊的樣兒)
正:「喊叫什麼?」
鳳:「喊叫你殺人。」(手插著腰,目瞪看正德,以下巴向正德作勢。)
正:「我手中無刀,怎能殺人。」
鳳:「你那心比刀還利害。」(以手指正德的心。)
正德怕她喊叫,就走出房門站在大邊打背供。這時梅老板雙手搭抱在胸前,一臉的得意
樣兒,含笑念:「那怕你不出去。」小姑娘自命得意,到底是她打了勝仗。以下的對白
是:
正:「……你可認識我哇。」
鳳;「妳是大混賬的兄弟,三混賬的哥哥,你是個二混賬。」
正:「哎,不要罵人。我乃當今正德天子。」
鳳:「走開,你可認識我哇?」(以手揮開正德,自己坐中間椅,並將一腿蹺起,反叉雙
手抱膝。)
正:「妳是梅龍鎮上賣酒的丫頭。」
鳳:「哎,我是正德天子他的娘呵!」(先以手指自己的鼻子,再向臺下一指。活潑天真
,小家碧玉。)
以下便是「觀寶」、「討封」的一段唱了。余老板的嗓子到這時似乎烏雲已過,星月微
明。亮音又現,可惜又近尾聲。二人既唱且做,一絲不苟。進場時,臺下掌聲如雷,歷
久不衰。他們給與筆者之印象,真是畢生難忘。認為是最佳之「戲鳳」。從此即未再有
重睹之機會矣。
丁. 幕後穿插
說起來這齣「遊龍戲鳳」可稱余老板的發祥戲。沒有這齣戲鳳,也許就沒有余叔岩這個
響亮的名字了。梅蘭芳以追隨鳳二爺到上海而大紅大紫,余叔岩自與梅老板合作而起家
。這話雖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的正確,起碼也有百分之八十的真實性。余叔岩自倒嗓輟演
後常在春陽友會練藝,雄心雖有,而就是不敢公演。梅余合演龍鳳之促成是由於馮六爺
幼偉之鼎力。那時梅老板已經蒸蒸日上,鳳二爺都要屈居梅下為梅跨刀。拿的戲份,僅
不過梅之一半。余老板慧眼識英雄,認為欲效攀龍附鳳之策,必須找一對象,值得攀附
的。於是一眼便看中梅老板。以他班中業有鬚生王鳳卿,再加一個並且不是一位二牌老
生,事實上頗有困難。然以馮六爺的盛情難卻,於是梅老板提出包銀,祇能有鳳二爺的
一半。余氏可稱識途老馬,只求榮譽不計待遇。所以一口答應。人不怕運乖,就怕沒有
真本事。忍一時之屈,伸平生之志。所謂大丈夫者,其叔岩乎!未幾「戲鳳」一劇推出
,九城轟動,讚譽交口。從此青雲直上,與梅並駕齊驅之勢已成。誰還再想到當時僅拿
梅氏四分之一戲份兒的事呢!(以後在天津唱堂會戲,梅的「洛神」、楊小樓的「安天
會」和余叔岩的「定軍山」,都索現大洋一仟塊,故說是並駕齊驅了。)
他們初度合作為什麼會想到「戲鳳」這齣戲呢?原因是「武家坡」、「汾河灣」、「探
母」等戲均已由鳳二爺與梅老板合演甚久,駕輕就熟,不再事更張。「戲鳳」這齣戲,
梅氏雖已從路三寶學過,但因梅不長於蹺工,始終末露演過。與余合演並不得罪鳳二爺
。同時此劇因係叔岩尊翁余紫雲的拿手名劇,故叔岩對此戲頗有心得。梅氏有意提攜余
三哥一把,所以也就顧不得大腳片登場了。誰知大腳鳳姐也一炮而紅。從此天足鳳姐也
開始站得住了。群起效尤,目前反而大腳鳳姐多了。這也是由梅博士創始的。
這齣名劇是梅余二位的創作,但在當初排演時,還是採納了多少位前賢和劇評家的意見
,融會貫通苦練而成的。以當時他們二位的技藝和名頭,滿可以閉門謝客私自在家排練
而無須求益於任何人的。但他們忠於藝術,認為藝無止境,所以才虛心請教,精益求精
。他們之所以成大名,留傳後世,也由於此。若是出科未久,稍為有些名氣即自高自傲
,目空一切,則其技藝亦必止於此而日趨退化。終必自絕於觀眾,遑論成家立派呢。其
中奧妙,頗可為後人所借鏡。時代雖異,而成敗之原則則千古不易也。
余的正德,其唱做念仍本諸乃師譚英秀的傳統,由陳十二爺彥衡為之說腔,由名票王四
爺君直及名淨錢金福為之說身上。梅之鳳姐除承乃師路三寶之衣缽外,並由余紫雲之得
意弟子陳子芳為之說身上。此外還有名劇家齊如山、李釋戡、王君直、馮幼偉、黃秋岳
多位先生提供意見,和衷共濟,集體創作而成。其勤懇艱辛已如彼,而謹慎小心又復如
此。真是鐵柱成針,水滴石穿,其成功又豈是在談笑自若中得來。演出之夕為民國十七
年十一月在北平吉祥園。據稱當時以余老板久不登臺,確乎有些緊張:上裝時雙手冰冷
,呼吸都有些急促。出臺後念引子唱四平調,嗓子還有些失常。一直到與鳳姐調笑踩帶
子時,情緒才開始穩定下來。以余氏之修養,尚且如此,台上之甘苦又豈足為外人道哉
!
引自:齊崧 談梅蘭芳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0.6.1.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