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和其他
“千万不要跟朋友合伙开公司。”
看完《中国合伙人》,很多人记住了王阳的“三句忠告”里的最后一句。与前两句的调侃相比,第三句可谓是陡转直下——脸上的笑容、现场的气氛、情节的走向。我曾以为这会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婚宴,结果仍然不是。
我从小到大经历、目睹或耳闻过许多婚事,鲜有皆大欢喜的。每次“喝喜酒”总能碰到一些有悖于“大喜之日”的事情发生,或争吵、或打架,或争吵加打架。总之,不闹点事不算完,至于形式则不在考虑之列。我曾亲眼看到我的一位表哥在新娘子就在大门口等待入门的时候突然气急败坏的表示不结婚了,理由竟然是新娘家要的彩礼过于高昂。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商量彩礼的时候他没怒,交付彩礼的他也没怒,拜堂在即的时候他怒了。以至于我曾一度怀疑,这种行为有些类似于皇帝登基前的“三让”,即使心花怒放也要装作不情愿的样子,非如此不能登基。王阳的婚事应该是幸福的,毕竟娶到了心爱的女人,婚宴却是不幸福的,因为三个好朋友公然的表示了彼此的信任危机。不过还好他们最终还是“兄弟同心”了。这样一来,开头那句话就成问题了,王阳的那句话到底是盖棺定论还是愤懑之词?在我从周围听到的声音来看,就是盖棺定论。而单纯从电影角度来看,则更像是愤懑之词,毕竟他们仍然是朋友,毕竟他们仍在合伙开公司,毕竟他们开的还不错。
话题再回到结婚上来,我的老家有一句话叫做“办事办事,越办越出事”,所谓办事就是婚事。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办事”之难,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办事”之意义重大。然而,之所以明知“办事”会“出事”,却仍然还要去办,就因为事总是要办的,“办事”的过程就是解决事的过程。王阳虽然有忠告,但仍然选择继续“合伙”,可见他并未绝望与“朋友”合伙。可笑的是,原创者虽未绝望,而看电影的人却多有得出绝望的结论的。
不过,以笔者看,王阳之所以未绝望还在于与他合作的朋友还是够朋友的,虽然有分歧,虽然有争吵,虽然有破裂,却最终能“破镜重圆”,也就是说他们的友谊和信任经得起考验。那些深信“千万不要跟朋友合伙开公司”的人,说不定曾遇到或是见过不够朋友的人或是不够朋友的事。这种人,笔者也见过,这种事,笔者也经历过。然而,笔者仍然相信朋友可以合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笔者有一个天真的想法:一切背叛了朋友的朋友,在背叛的那一刻,都应该被清理出朋友的角色栏。之所以要清理,是因为他不够朋友,之所以仍相信,是因为朋友作为抽象的概念不存在问题。否则,朋友就太可怕,友谊也将失去其美好。
看完《中国合伙人》,很多人记住了王阳的“三句忠告”里的最后一句。与前两句的调侃相比,第三句可谓是陡转直下——脸上的笑容、现场的气氛、情节的走向。我曾以为这会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婚宴,结果仍然不是。
我从小到大经历、目睹或耳闻过许多婚事,鲜有皆大欢喜的。每次“喝喜酒”总能碰到一些有悖于“大喜之日”的事情发生,或争吵、或打架,或争吵加打架。总之,不闹点事不算完,至于形式则不在考虑之列。我曾亲眼看到我的一位表哥在新娘子就在大门口等待入门的时候突然气急败坏的表示不结婚了,理由竟然是新娘家要的彩礼过于高昂。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商量彩礼的时候他没怒,交付彩礼的他也没怒,拜堂在即的时候他怒了。以至于我曾一度怀疑,这种行为有些类似于皇帝登基前的“三让”,即使心花怒放也要装作不情愿的样子,非如此不能登基。王阳的婚事应该是幸福的,毕竟娶到了心爱的女人,婚宴却是不幸福的,因为三个好朋友公然的表示了彼此的信任危机。不过还好他们最终还是“兄弟同心”了。这样一来,开头那句话就成问题了,王阳的那句话到底是盖棺定论还是愤懑之词?在我从周围听到的声音来看,就是盖棺定论。而单纯从电影角度来看,则更像是愤懑之词,毕竟他们仍然是朋友,毕竟他们仍在合伙开公司,毕竟他们开的还不错。
话题再回到结婚上来,我的老家有一句话叫做“办事办事,越办越出事”,所谓办事就是婚事。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办事”之难,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办事”之意义重大。然而,之所以明知“办事”会“出事”,却仍然还要去办,就因为事总是要办的,“办事”的过程就是解决事的过程。王阳虽然有忠告,但仍然选择继续“合伙”,可见他并未绝望与“朋友”合伙。可笑的是,原创者虽未绝望,而看电影的人却多有得出绝望的结论的。
不过,以笔者看,王阳之所以未绝望还在于与他合作的朋友还是够朋友的,虽然有分歧,虽然有争吵,虽然有破裂,却最终能“破镜重圆”,也就是说他们的友谊和信任经得起考验。那些深信“千万不要跟朋友合伙开公司”的人,说不定曾遇到或是见过不够朋友的人或是不够朋友的事。这种人,笔者也见过,这种事,笔者也经历过。然而,笔者仍然相信朋友可以合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笔者有一个天真的想法:一切背叛了朋友的朋友,在背叛的那一刻,都应该被清理出朋友的角色栏。之所以要清理,是因为他不够朋友,之所以仍相信,是因为朋友作为抽象的概念不存在问题。否则,朋友就太可怕,友谊也将失去其美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