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印度的地方7
巴特那
以后我再不这样冒险了,命不是我一个人的,是爹妈给的,当我坐着一辆"小现代"黑车在深夜的大雨中超越一辆又一辆大货时,我已经后悔了。为了省钱,我偏要少住一晚,租车从浦那翻山越岭回到孟买机场,然后坐飞机从德里转机去巴特那,接着从巴特那再找车去菩提迦耶。山路这么滑,完全没有公用照明系统,大雨把挡风玻璃砸的乱花,一路上全是大货车,只有我这一辆小车在其间穿跳闪挪,飞车游戏般惊险连连,就是没设play again的功能。再说,万一司机犯坏打劫,我一点辙都没有,以我的记性,闪过无数次公路救援电话我都记不住。孤零零地坐在后座上,除了祈祷,伸长脖子看着挡风玻璃前的黑暗和一辆辆的大货屁股,我不知道还能干啥。近四个小时,从夜里三点出发到现在,我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路牌指示离孟买还有88公里,60公里...这样一点点熬下去。司机边开车边回头说:“麦大姆,你怎么不睡会觉啊?”我无言以对,怎么每次都让我碰到喜欢头朝后开车的家伙。
车终于停到孟买机场,我松口气,离起飞还三个多小时。吃!刚才太紧张,现在胃停止抽搐,终于有些空间了。我吃了两个面包煎蛋,自从离开抱青,我就没再碰过肉,怕自己拉肚子,一个人行走,生病会很麻烦。
坐上飞机,一路睡到德里,又从德里睡到巴特那,中间醒来看到空姐送水,立刻高兴地要了印度茶。"50卢比!"空姐说。我一愣,怎么飞机上卖水啊,怪不得那么多人都摇手拒绝,什么都不喝呢。钱包在头顶行李箱里,我很尴尬,空姐甜美说"没事,我来拿。"于是小小身材的印度空姐很热情地打开行李箱,奋力把摄影包拽出来,脸立马被重量压变了色。印度飞机原来是空中咖啡厅,太有经济头脑了,所以我的机票居然从德里转机,路线长而价格便宜,横穿印度还不到800元人民币。中印两国人民太象了,飞机没停稳时,过道上已经站起来一批,手忙脚乱地噼里啪啦开着行李箱,那熟悉的场景让我有点热泪盈眶,永远急着比别人先踩上大地。
巴特那,我到了,阿育王,你在吗!冲到高温烈日几乎40度的天气中,被南印度的乌云裹了整整两个星期没见过太阳的我现在能感觉自己的膝盖和脊背被晒出水蒸气来。
古巴特那的人都认为自己是花精的后代,源自那个花仙子嫁给印度婆罗门,林中仙人帮助建立小村庄后演变为城市的传说。不要浪漫地以为巴特那全是花,哪儿啊,这是印度最贫困的省--比哈尔的首都。人们看到我眼神都不一样,死死地盯着,头微微随你的行进路线转动,那被暴土扬尘刺红的眼睛眨都不眨,一看就知道这里游客少,没怎么见过外国人。我努力保持正常从容,尽量不和他们照眼儿,心里有点发毛。
从酒店到车站,全城找不到会英语的,钱一律用计算器打出数字给你看,或靠人力车夫瞪着血红木讷的眼睛竖起手指告诉你,宰人绝对没商量,一间公司改装的旅店就照着旺季价格一分不少地收你,菜单点单时的价格绝对跟结帐时不同,整个比哈尔省把佛陀当财神,只要来拜佛的旅人,都是他们挣外快的好机会。而我到时,正值印度教某神的荟供,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鱼贯而出捧着花,举着神像,抱着乐器,欢天喜地跑去庆祝,大楼里仅剩下我一个和几座孤零零杵在柜台后,拐角处,走廊里,沙发边的佛像,灰头土脸地与我作伴。"哪有这么对待财神爷的,是吧?"我对着释迦牟尼安慰道。
晚上十点多,我在房间铺好自己的床单刚想躺下,门"咚咚"地被敲响。我问什么事?没人回答,又敲。问了三遍,依然没人回答,但持续敲门不断。跟在迈索尔一样,我火了:"走开,不然我叫警察啦!"屋内唯一的窗户对着一片废墟,不可能叫人帮忙,我只好满屋翻找,在尘土蛛网的小桌下找到巴特那黄页电话簿,急翻了好久找到警察局电话,把它存入手机,时刻准备着。印度旅馆里,大都没有内部电话,你不知道总台客房的号码,就算知道了,谁又能保证这一套不是里应外合?门外没有任何拖鞋走动的声音,说明人依然没走。果然,门又"咚咚咚",我直接说"叫警察了!"这时门外响起一个粗粗的男音"room service。""不需要!走开!"我厉声道。过了晚上8点,谁也别想让我开门,就算饭店着火我也不开!
从巴特那人的眼睛中,你难以判断他们的性格,当我坐着突突车把巴特那逛了一圈后,我完全忘记它是比哈尔省的都城,我只知道这是个很穷而且穷了很久的地方,因为匮乏,人的眼睛已经呆滞麻木了。世尊路过巴特那时,指着滚滚而过的巴特那河,对阿南说,这将有一座大城出现,非常繁荣的城,但要注意水和火,其次是邻国侵犯!世尊看地皮的眼光真准,果然世尊灭后500年,这城大为显赫,成为印度恒河东部三角洲的大港。在公元5世纪法显和尚来时,他写到当时巴特那"民人富盛,竞行仁义"。这两句话在我脑袋里无论无何与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半夜的敲门声联系不起来。
公元前5世纪,世尊携领僧团在这片流域讲经说法,那时摩羯陀国国泰民安,王舍城中行走着庄严比丘,街道两边热气腾腾开着旺铺。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BBC拍摄的纪录片中说沿着恒河进入巴特那流域,十里河岸全是宏伟宫殿,一座梦一般的城市。而玄奘来时,除了一望无际被水淹过的荒草外,只剩下孤魂野鬼,正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今我爬上戈尔伽尔(GolGher)顶端,正是雨季,恒河处于生育期一般丰满雄厚,缓缓庄严地向前挪动,俨然一片无际黄金流沙帝国;又如一只千年象王,迈着震颤大地的脚步,没人敢问它去哪儿,也没人敢阻拦它。岸边杂七杂八的人居小镇零落散乱,如鸟窝般好笑。我们几只爬到高处观望的,在恒河眼中恐怕是几只没眼识的猴子吧,人类如鸟兽,尚不知命,枉自狂躁。
戈尔伽尔如果是玻璃的,很象咱们的国家大剧院,但它却是一座粮仓,为防止1770年印度全国饥荒受灾惨重的悲剧重演而建。全部建筑没有柱子,以石头互相支撑的角度搭建而成,传说是建筑师在梦中所得,沿着半圆外部的石阶登顶,你看到北纬N1°的恒河和整个巴特那城景观,再次为国家大剧院汗颜,也为世尊洞察天地的智慧折服。
巴特那博物馆有印度不同时期的佛造像,我惊讶不同产区的石材雕刻出的佛像形象各异,除了我们常见的菠萝头,还有带JJ的佛,头发堆的象印度苦行僧一般的佛。那烂陀出土的舍利佛塔很震撼,隔着玻璃依然能感受到巨大的加持力。度母的造型也比现在丰富,联想到敦煌快乐的飞天如何取材于千万里之外的印度,再次证明了人在修行中观到的有可能是一样的神灵,度母婀娜妩媚,美得让人亲切而艳羡。但巴特那博物馆的解说很差,名目标识的也有问题,估计没有确切年代可考,最要命的是等到参观的人群进来时,他们该扫地扫地,该擦玻璃擦玻璃,满是灰尘的博物馆中,兵马俑一般的印度人都不紧不慢地忙碌着,仿佛你在大扫除中匆匆看完历史文物。
出门又遇到了博物馆门口曾跟我搭讪的老人,原来他就在博物馆工作。老人见我要走,跟我告别:"你要留给我个纪念,哪怕一个小东西都行,这会让我记住你和你的国家”他边说边向我伸出手来,我开始上下翻找,找到自己仅有的一寸照片,“比如。。。比如。。。美元。”当我手拿照片时,他的话也刚巧说完了。美元?!我尴尬地把照片放回钱包,换成1美元给他。他看出了我的不自然,于是将照片也索回收下,随后在灿烂的阳光中向我挥手作别,满脸绽放着仁慈的笑容。
http://hi.baidu.com/xinhuanblog/item/c38993f7ad81446e3c1485be
以后我再不这样冒险了,命不是我一个人的,是爹妈给的,当我坐着一辆"小现代"黑车在深夜的大雨中超越一辆又一辆大货时,我已经后悔了。为了省钱,我偏要少住一晚,租车从浦那翻山越岭回到孟买机场,然后坐飞机从德里转机去巴特那,接着从巴特那再找车去菩提迦耶。山路这么滑,完全没有公用照明系统,大雨把挡风玻璃砸的乱花,一路上全是大货车,只有我这一辆小车在其间穿跳闪挪,飞车游戏般惊险连连,就是没设play again的功能。再说,万一司机犯坏打劫,我一点辙都没有,以我的记性,闪过无数次公路救援电话我都记不住。孤零零地坐在后座上,除了祈祷,伸长脖子看着挡风玻璃前的黑暗和一辆辆的大货屁股,我不知道还能干啥。近四个小时,从夜里三点出发到现在,我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路牌指示离孟买还有88公里,60公里...这样一点点熬下去。司机边开车边回头说:“麦大姆,你怎么不睡会觉啊?”我无言以对,怎么每次都让我碰到喜欢头朝后开车的家伙。
车终于停到孟买机场,我松口气,离起飞还三个多小时。吃!刚才太紧张,现在胃停止抽搐,终于有些空间了。我吃了两个面包煎蛋,自从离开抱青,我就没再碰过肉,怕自己拉肚子,一个人行走,生病会很麻烦。
坐上飞机,一路睡到德里,又从德里睡到巴特那,中间醒来看到空姐送水,立刻高兴地要了印度茶。"50卢比!"空姐说。我一愣,怎么飞机上卖水啊,怪不得那么多人都摇手拒绝,什么都不喝呢。钱包在头顶行李箱里,我很尴尬,空姐甜美说"没事,我来拿。"于是小小身材的印度空姐很热情地打开行李箱,奋力把摄影包拽出来,脸立马被重量压变了色。印度飞机原来是空中咖啡厅,太有经济头脑了,所以我的机票居然从德里转机,路线长而价格便宜,横穿印度还不到800元人民币。中印两国人民太象了,飞机没停稳时,过道上已经站起来一批,手忙脚乱地噼里啪啦开着行李箱,那熟悉的场景让我有点热泪盈眶,永远急着比别人先踩上大地。
巴特那,我到了,阿育王,你在吗!冲到高温烈日几乎40度的天气中,被南印度的乌云裹了整整两个星期没见过太阳的我现在能感觉自己的膝盖和脊背被晒出水蒸气来。
古巴特那的人都认为自己是花精的后代,源自那个花仙子嫁给印度婆罗门,林中仙人帮助建立小村庄后演变为城市的传说。不要浪漫地以为巴特那全是花,哪儿啊,这是印度最贫困的省--比哈尔的首都。人们看到我眼神都不一样,死死地盯着,头微微随你的行进路线转动,那被暴土扬尘刺红的眼睛眨都不眨,一看就知道这里游客少,没怎么见过外国人。我努力保持正常从容,尽量不和他们照眼儿,心里有点发毛。
从酒店到车站,全城找不到会英语的,钱一律用计算器打出数字给你看,或靠人力车夫瞪着血红木讷的眼睛竖起手指告诉你,宰人绝对没商量,一间公司改装的旅店就照着旺季价格一分不少地收你,菜单点单时的价格绝对跟结帐时不同,整个比哈尔省把佛陀当财神,只要来拜佛的旅人,都是他们挣外快的好机会。而我到时,正值印度教某神的荟供,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鱼贯而出捧着花,举着神像,抱着乐器,欢天喜地跑去庆祝,大楼里仅剩下我一个和几座孤零零杵在柜台后,拐角处,走廊里,沙发边的佛像,灰头土脸地与我作伴。"哪有这么对待财神爷的,是吧?"我对着释迦牟尼安慰道。
晚上十点多,我在房间铺好自己的床单刚想躺下,门"咚咚"地被敲响。我问什么事?没人回答,又敲。问了三遍,依然没人回答,但持续敲门不断。跟在迈索尔一样,我火了:"走开,不然我叫警察啦!"屋内唯一的窗户对着一片废墟,不可能叫人帮忙,我只好满屋翻找,在尘土蛛网的小桌下找到巴特那黄页电话簿,急翻了好久找到警察局电话,把它存入手机,时刻准备着。印度旅馆里,大都没有内部电话,你不知道总台客房的号码,就算知道了,谁又能保证这一套不是里应外合?门外没有任何拖鞋走动的声音,说明人依然没走。果然,门又"咚咚咚",我直接说"叫警察了!"这时门外响起一个粗粗的男音"room service。""不需要!走开!"我厉声道。过了晚上8点,谁也别想让我开门,就算饭店着火我也不开!
从巴特那人的眼睛中,你难以判断他们的性格,当我坐着突突车把巴特那逛了一圈后,我完全忘记它是比哈尔省的都城,我只知道这是个很穷而且穷了很久的地方,因为匮乏,人的眼睛已经呆滞麻木了。世尊路过巴特那时,指着滚滚而过的巴特那河,对阿南说,这将有一座大城出现,非常繁荣的城,但要注意水和火,其次是邻国侵犯!世尊看地皮的眼光真准,果然世尊灭后500年,这城大为显赫,成为印度恒河东部三角洲的大港。在公元5世纪法显和尚来时,他写到当时巴特那"民人富盛,竞行仁义"。这两句话在我脑袋里无论无何与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半夜的敲门声联系不起来。
公元前5世纪,世尊携领僧团在这片流域讲经说法,那时摩羯陀国国泰民安,王舍城中行走着庄严比丘,街道两边热气腾腾开着旺铺。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BBC拍摄的纪录片中说沿着恒河进入巴特那流域,十里河岸全是宏伟宫殿,一座梦一般的城市。而玄奘来时,除了一望无际被水淹过的荒草外,只剩下孤魂野鬼,正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今我爬上戈尔伽尔(GolGher)顶端,正是雨季,恒河处于生育期一般丰满雄厚,缓缓庄严地向前挪动,俨然一片无际黄金流沙帝国;又如一只千年象王,迈着震颤大地的脚步,没人敢问它去哪儿,也没人敢阻拦它。岸边杂七杂八的人居小镇零落散乱,如鸟窝般好笑。我们几只爬到高处观望的,在恒河眼中恐怕是几只没眼识的猴子吧,人类如鸟兽,尚不知命,枉自狂躁。
戈尔伽尔如果是玻璃的,很象咱们的国家大剧院,但它却是一座粮仓,为防止1770年印度全国饥荒受灾惨重的悲剧重演而建。全部建筑没有柱子,以石头互相支撑的角度搭建而成,传说是建筑师在梦中所得,沿着半圆外部的石阶登顶,你看到北纬N1°的恒河和整个巴特那城景观,再次为国家大剧院汗颜,也为世尊洞察天地的智慧折服。
巴特那博物馆有印度不同时期的佛造像,我惊讶不同产区的石材雕刻出的佛像形象各异,除了我们常见的菠萝头,还有带JJ的佛,头发堆的象印度苦行僧一般的佛。那烂陀出土的舍利佛塔很震撼,隔着玻璃依然能感受到巨大的加持力。度母的造型也比现在丰富,联想到敦煌快乐的飞天如何取材于千万里之外的印度,再次证明了人在修行中观到的有可能是一样的神灵,度母婀娜妩媚,美得让人亲切而艳羡。但巴特那博物馆的解说很差,名目标识的也有问题,估计没有确切年代可考,最要命的是等到参观的人群进来时,他们该扫地扫地,该擦玻璃擦玻璃,满是灰尘的博物馆中,兵马俑一般的印度人都不紧不慢地忙碌着,仿佛你在大扫除中匆匆看完历史文物。
出门又遇到了博物馆门口曾跟我搭讪的老人,原来他就在博物馆工作。老人见我要走,跟我告别:"你要留给我个纪念,哪怕一个小东西都行,这会让我记住你和你的国家”他边说边向我伸出手来,我开始上下翻找,找到自己仅有的一寸照片,“比如。。。比如。。。美元。”当我手拿照片时,他的话也刚巧说完了。美元?!我尴尬地把照片放回钱包,换成1美元给他。他看出了我的不自然,于是将照片也索回收下,随后在灿烂的阳光中向我挥手作别,满脸绽放着仁慈的笑容。
http://hi.baidu.com/xinhuanblog/item/c38993f7ad81446e3c1485be
![]() |
![]() |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如是奉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扫墓时我在想什么 (3人喜欢)
- 总想躺平又不敢躺平的摩羯座-坂本龙一 (1人喜欢)
- 种结婚种子,开出轨花朵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