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Young
衰老的确是一样很可怕的事情。高中时WW问我找男人要找大多少岁的,我不假思索地说大30;现在再考量这个问题,我想20应该也差不多了吧。瞧瞧,才几年时间,心理年龄就老了10岁,照这么发展下去,大学还没毕业,我就要找比自己小的了,不过这也是修炼女王的必然结果。我的人生偶像之一麦奶奶的儿子孙子团要摆出矩阵来的话,一定让人密恐了。不过麦奶奶最让我崇拜的不是这点,是她为了forever young而坚持不懈的努力:戒了酒,戒了烟,戒了毒,不吃肉(鱼除外),不吃淀粉,不吃油,不吹空调,当然还有各种把身体扭成后现代艺术的锻炼课程,飞去瑞士让自己从头皮到脚底被扎几万针,以及(说不定是最有效的)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十全大补小狼狗。曾经贝嫂在我心目中也是自虐界里神一般的存在,结果这人在怀着女儿的时候竟然还抽雪茄,小贝真是管不了她噜。
想要forever young 很简单,比如像James Dean,我很爱他,但不想效仿他——这就是偶像与人生偶像的区别(BTW,我妈看见我那件James Dean的Zara的Tee竟然认成了林肯)。宣扬Dean式消极思想的歌曲甚多,版本也层出不穷。Forever Young的各版本中One Direction的最易入耳,这首歌当然是老头儿唱起来有韵味,不过听着小正太们哼哼,就觉得末日是不可能的事。1D刚红起来的时候,我看到有评论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萝莉,男团就永远有市场,当时只是置之一笑,等我自己成了半个ncf,方发现不但是萝莉,怪阿姨也会捧男团的,比如我和Katy Perry。霉霉和哈卷在一起之前,我就觉得哈卷长得好像阿姨啊,居然还是小破团里最小的。霉霉和渣渣在一起倒是很好,可以凑成煤渣组合,可惜渣渣真的跟一个女人结婚了。
果果给阿迪的代言广告我一直没见过,要不是在店里看见她和梅西、小贝和,呃,姚晨,被挂在一起,我还不知道她除了染头发外也有别的爱好。从代言人就可以看出Nike和阿迪一直一弯,我觉得Nike的广告经常就是“一大波直男正在袭来”。当我好不容易要买一双运动鞋时,却满大街都翻不出一双不是白鞋帮的耐脏的鞋子,运动界的跟风比小学里的玩具还严重。在心地单纯的小时候,我还对除了运动品牌之外的鞋子毫无概念,当然价格也是一个原因。等买了一双非运动品牌的鞋子,才发觉运动鞋是如此的舒适,便埋怨自己太穷,不能直接冲进本朝的店买合适的版型。差价当然是一样坑爹的事情,不过看品牌因本朝顾客外逃打乱部署而要调整价格,但不是在中国降价而是在欧美抬价引致老顾客抵制还蛮有趣的。有些东西的天朝专柜价也并不很恐怖,倩碧一早实行“中港同价”,不知这一说法为何未被和谐。看法叔版的简爱时,费尔法斯克太太说罗切斯特先生“goes to Europe”时我微微一笑,谁知马肉风波中,英国不知什么官员出来讲话,说的仍然是“...it happens not only in England but Europe...”
YK说我不应该去买贵价化妆品而应该买贵价护肤品,听起来倒是不错,但护肤品比化妆品用得快多了,同等品牌级别下也贵多了。令人恼怒的是我常叫嚣着给自己找借口的“大牌不出祛痘的东西”这话失效了,Chanel针对大油皮出了净颜系列,其中更有一支名为面疱修复精华的东东,让人觉得不买都对不起自己了。不过自从认识到我对辣椒和煎炸熏烤的无法割舍是不会让我治好痘痘的,我已经把抗老作为我护肤的唯一指标。那些说什么“你现在就用这些以后用什么”的纯属瞎扯蛋,现在用好的以后就有动力赚钱用更好的。抗老这事早做就是早赚到,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容易得多,prior year income adjustment这种科目还是少出现为妙。
说来不仅服装设计是基佬的天下,纯cosmetics行业里女人也要被分去半边天。由于品牌的娘化中文译名确定已久,出现了兰蔻先生、兰黛先生、娇兰先生(还都带个兰字)这样风雅的称呼。时尚界里的女人总跟基佬憋着股劲,有Coco Chanel和Miuccia Prada那样公开反对基佬的,导致我很不爽这两个女人,要不是现在执掌Chanel 的是个基佬,我连这牌子都要讨厌了。其她设计师还是做得很好的,我尤赞Sarah Burton,McQueen主线真可以说是有了新的发展。Stella McCartney的许多作品我也很喜欢,虽然同是富二代的Blair吐槽她“只不过是披头士的女儿罢了!”时我还是不厚道地笑了。
Gossip Girl完结许久,使得小屏幕上再没好衣服可看。Blake Lively实是人生大赢家,爱情事业双丰收,相比下Blair代言Vera Wang,不管结没结婚的人代言个婚纱牌子都太不吉利。当Chuck俘获大批少女心时,我却喜欢Natt,后来发现基佬都喜欢Natt,难道是因为Natt有胡子吗?不过Chuck穿衣服真心好看,连Natt都这么说。一个穿衣服穿得那么花的男人居然不是基佬,可见编剧有多么无脑了。至于大屏幕上,有小时代…里面人物的换装频率之低让我觉得是四娘在避免人家说她炫富, 而且顾里拿的是Alma而不是Birkin,我还等着她去定一个呢。全片最让我振奋的地方是顾里和顾源分手的时候,不是转身走掉,而是迎着顾源张开的双手走去然后从他身旁飘过,真是爽爆了,四娘完全戳到了毒妇们的G点。
关于穿衣打扮是可以讲上老半天的。我迷信天桥,但毕竟原手笔不能轻易下手而瑞典与西班牙工作室又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这时就不得不用到那个令人不爽的女人的名言了:“流行稍纵即逝,只有风格永存”,敢穿与穿得像自己就是王道。只是穿天桥原版的那个气势真心不是快销可比拟的,我在Zara看到仿Tisci的哥特印花,一翻吊牌,RMB299,几乎气疯。过了一个星期,这个贱人穿着一件打折的Givenchy到Zara去转了一圈,在众人的注目中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相当奇葩的是我买的第一件的Givenchy的Tee现在已经不知过了多少季了,居然被拿出来当vintage卖,比原价还贵,买衣服真的可以升值的。不过各大牌的vintage的正装保有量还相当大,ebay上有好多100刀以下的,可惜我不能穿,倒是广外校内的正装店比较照顾本校数量庞大的小受,有我勉强能穿的size. 去年光棍节时校内正装店亦五折,适逢广交会,想来迟早也是要穿的,试试又何妨,结果倒是自我感觉良好。看看秀场上那些纤细的冰男孩,就该知道正装根本不是直男的专利。
其实直男偶尔也是一样蛮可爱的生物。且不说Oscar de la Renta和Elie Saab大叔贡献了多少女人发疯尖叫基佬黯然神伤的设计,“呆萌”这个词极难用到基佬身上。只是呆萌不能当饭吃,要嫁人绝不能要性向暧昧不清的。曾经我也觉得直男比较帅啊比较man啊比较sexy啊,但真该感谢某校饭堂里那帮穿着背心短裤拖鞋,蓬乱着头发拉揸着胡子红肿着眼睛对着电视上重播的球赛哇哇乱叫的理工男(某校当然还是有很多靓仔的我知道),让我意识到其实我还是喜欢基佬的。说来气场这东西真不是虚无缥缈的,我去某校吃个饭散个步,穿得很普通走姿也很正常,却总是收获大半个饭堂整条街的注目礼;而我在广外,不管怎么招展都不会有过多的关注,显然是广外人的气场都很强,我的显不出来了。
说到Oscar de la Renta,上次的秋冬秀因为John Galliano的加入成为纽约时装周最受瞩目的一场。距酒吧录像带事件已经两年,期间各种去向传闻不断;年前Dior被反告,索求巨额赔偿;这次大秀被犹太人强烈抵制…什么都发生了,什么都会发生,唯一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的就是John被遗忘。Dior老先生曾评价Balenciaga老先生:“He is the master of us all.”这极高的赞誉用在他的这位后辈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对比一下John和Coco Chanel,不禁让人有些唏嘘。当年Coco Chanel投靠纳粹,复出后遭遇了长时间的冷嘲热讽;而John从事发就得到相当数量的支持,时隔两年就能重新发布作品。到底是因为John的才华远在Coco Chanel之上,还是远离二战的当代人更容易原谅?不过想叫犹太人释怀又谈何容易,正如同Michelle不会穿Renta一样。很快Galliano for Renta又会在纽约上演,设计师来了又去了,只有品牌才是永久的。
现在metro用的背景正好是Dior homme,传统桌面用的当然是可爱的Kris Van Assche了。之前装了个win8 preview双系统,后来直接把所有的文件夹一删,恢复只用win7,就觉得自己好腻氦;在跟各种cab, pe, bios, kms, mbr等等我之前认为不会跟我发生关系的东西大乱斗后,才真正佩服那些让我们有机会折腾的先驱者们。说来广外的计算机还挺牛掰的,我偶然度娘出一大堆广外人开发的平台、病毒、插件,大为讶异,原来传说中卧薪尝胆潜伏在语言美女群旁、忍辱负重在基佬堆里苟且偷生的技术宅是真实存在的。以企业冠名的学院极少,Cisco算是没白花钱。当我觉得用win8比用win7高级时,bbs上用win3.5的大神让我觉得我就是一个sb,巨大的。突然想到微博上红的那个北京妞写给女人的一封信,里面对那些对男人经济条件要求太高的女人说:“你们以为你们的男人都跟比尔盖茨有一腿啊。”Windows到现在跟盖茨没什么关系了,但作为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的东西的开山之祖,盖茨真的特别伟大,起码他还挺帅的,要是他能强行推一个单一入网接口让我能免于研究mentohust之烦直接在校园网下用win8.1就更好了。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给微软贡献过银子,间接的肯定有。在这个暑假里光大在一字跌停之时说乌龙指是国产软件的pro版造成的,哪家公司这么敢赔?倒让人怀疑是光大搜ed2k下的破解版。其实我在道义上还是非常支持正版的,但在行动上却是彻底的朋克主义。虽然我很乐意进电影院支持票房,但与地理常识不符的时差总把我推向The Pirate Bay的怀抱。瑞典是个灰常朋克的国家,他们有TPB,有龙纹身,有H&M,有维基解密,或许还是骨子里的海盗国民性。斯诺登本该加入维基解密的,在组织下斗争应该会没那么辛苦。我想他一直躲在机场里,又不洗澡又不剪头发刮胡子,不知邋遢成什么样了,结果出来的时候倒是容光焕发,大慰粉丝。他除了牙口不好脸略长之外还是挺帅的,我去Google Image搜他时,跳出来的联想让人崩坏无比,果然朋(ji)克(lao)之朋(yi)克(yin)才是真正的朋(shuai)克(ge)(顺带扯一下,假期收官大戏也是相当朋克的另一位老帅哥的法庭秀。我看到那两个特地挑的非常高大的警察架着被衬托到小小架的他,感叹当局真是用心良苦。港台播报此事时隔几秒就被插公益广告,想是过于突出主角依旧帅气的面容而不是以法庭全景展示凸显他的,卑微可鄙,不符合指导思想了。他陈辩时多少有些猥琐,但是已经恢复元气的前男友一出现,他就立马被打了鸡血,互相指骂斗diao,自拆CP指摘前男友和前妻勾搭的毁三观剧情也爆出来,果真失恋的男人是疯子)。
我最爱的一张朋克专辑是American Edit(或者其实它属于House? New metal? Industrial?),也是“朋克之朋克才是真正的朋克”。唱片公司对Dean Gray们深恶痛绝,不知Green Day自己作何感想。去年GD的《1!2!3!》和Linkin Park的《万物生》被一片唱衰,LP好歹还有一首《烧倒它》成为Billboard年度top100垫底。《烧倒它》实属一首好歌,我听到Mike唱那句“I play soldier, you play king”时忍不住捂了下胸口。今年上半年的专辑属婷婷卖得最好,在打单失误MV被封等各种“这人多久没做过歌手了”的情况下销量还能甩开火星一倍多,连ncf都觉得不科学了。妖呆的妖专仍在TOP 20内,这倒是极scientific的。果鳖两人的撕逼大战揭开了秋季档的序幕,相比去年可真是一场好戏啊。
令人痛心的是我还没买过任何专辑,本来还坚持只在google.cn和ovi下歌的,然后google.cn关掉了,ovi到期了,于是我可以朋克了…想想不在本朝还真是要花多好多钱的,豆瓣上的时差党时不时就被敲门,我们本来也是要被敲门的,我是指,有天我无聊打开了广外的学生上网守则,里面明确地说禁p2p禁proxy的。其实我觉得针对广外来说要禁b2c和c2c威力才比较大,每次经过某校的快递摊时,我都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然后跟快递员打交道有时还蛮有意思的,去年新来的那个卓越的小哥好娘而且他居然记得我(鬼才被雷达探测到了呢!)。
BL之城的快递车有许多都是小电动三轮,倒是极富结合部特色。现在BL之城的新楼盘小区景观设计方面已不逊于广深,楼距却超宽超豪华,这可是在结合部才有的待遇。在小城市生活真真是极好的,房子实在太便宜了,还能很容易就坐拥山景江景。我看了看装修单子,明明都属同一档次,但其中有些东西我感觉便宜,有些东西则贵到“这只不过是low value consumptions而已有必要搞成要计入fixed asset的样子吗”。要是让这个贱人来装修房子,估计会买最便宜的地板最便宜的床,然后地板上放了Armani的茶几床上铺着Versace的被子。这想法一出我就觉得好X丝啊,应该是拼命赚钱然后不管地板啊床啊都要像政府大楼里的一样好才对。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实在太激烈,随便一个包工头小哥都长得足够在广外引起相当的关注。外貌才是第一生产力,看电视看了这么多年,那些长得没特点的都泯然众人矣。我对财经没产生兴趣之前一直是跳过CCTV2的,突然有一天它在开什么论坛,我发现那主持好萌噢,懂得好多噢,好令人崇拜噢,于是我从那时开始便常看CCTV2了。结果有一天芮成钢发微博说蜘蛛侠比蝙蝠侠好看,我就不喜欢他了。现在的电视越来越难看,微博上那个对广电禁止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持什么看法的投票我投了反对票,这是典型的计划干扰市场,不过我现在发现广告比电视剧好看得多,的确应该禁止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以前在CCTV少儿频道看见雅诗兰黛的广告,觉得现在陪小孩看电视的妈妈们都好有钱噢,现在CCTV2进驻各种大牌,倒是再正常不过了。有时娜塔丽波曼前脚刚抱着香水瓶飘走,凯拉奈特莉后脚就开着摩托车冲了出来,让人感叹这两个撞脸的女人真是一辈子的仇家。
男人可代言的东西比女人少得多,不过男神的货币号召力比女神强是事实。XX一直以David for H&M的内裤又不是贝克汉姆穿过的为由鄙夷我,于是我一直没买,结果等到三八节时他打折了,真真令人欢喜。贝嫂小贝都光临了本朝,然后看看反响,就知道fashion icon是敌不过雄性荷尔蒙的(虽然小贝也是fashion icon)。来本朝的人物毕竟还是太少,过于话题性和带政治色彩的只能去HK等本朝死饭过关献礼。HK现在什么都限,港代的价钱也是飞炒而上,不过我要买的东西在欧美诸国尚有充足货量,无需多虑。我不明白德国的东西怎么那么便宜,100ml的N°5仅售€39.99;呆国的衣服包包更是烂白菜,Gucci的鞋子折后才€40凭学生证还折上八折。说起来,怎么纳粹国家都善产洗发水呢,我用东边的水之密语和西边的施华蔻都觉得好,只是不禁会联想到奥斯威辛里拿犹太人的头发织地毯做制服里衬特挺括特有光泽什么的。
代言人对我的影响颇大,要不是OPPO不带防水抗摔功能,我就去买了。不过要是出现了不喜欢的代言人,还真是倒胃口。当然广告基本上不能信的,一句非常残酷的话就是:“你以为Theron姨喷了J’adore就变成美女了吗?错,人家本来就是美女。”就譬如广外厕所里那些提供异性服务的小广告,不知道的看了还以为广外很多直男呢!之前还有满厕所的四六级包过,真真置广外于何地了,后来出现了诚征四六级枪手风险低报酬高,这才是切合广外的广告。
精品学校也有精品学校的好处,上课吃饭很近。广外饭堂里经常上演许多光怪陆离,我曾见过一个男生捧着满满一盆全是饭的饭和满满一盆全是菜的菜坐下来,正想这人怎么吃这么多,他女朋友(?)过来了,捧着一盘正常的有饭有菜的饭。然后奇葩的事情发生了,那女生把正常的那盘饭里的菜倒到那盆满满的菜里,开始吃那盆更满的菜,然后那男生开始吃那盆满满的饭和那盘没有了菜的饭,这件事真绕。还有一件极矫情的事是,我在广外看见男男情侣,都只有祝福羡慕嫉妒,绝无恨的成分,但有一天我在饭堂吃饭的时候,临近一张桌子坐了一堆女的和一个男的,嬉笑打闹抢菜吃,那一下心里超酸,差点hold不住,这才理解了这5个字的内涵,这才深刻体会到我那句“Boyfriends are never, sisters are forever”的威力。每当我看着月亮在云海中穿行,想到的不是在阳台上听到的和说的那些鬼话,而是荷包蛋。
暑假里大家各有其乐,非常明显的是高中同学多欢行世界,大学同学多奔走生计,谁叫高中同学比较有钱呢。本人不幸处于奔走生计之伍,在事务所Accounting部门呆了一个半月,深觉课堂学习之低效乏味。不过Accounting在事务所中实是最悠闲的一个部门,OL们一到TGIF就聚成一坨赶团购。上个寒假在Recording打杂的时候,突然一下来十几份报告,CPA和客户都看着你操作,明明很简单的工作也变得压力超大。该事务所有政策要求Auditing和Taxing的junior要去Accounting做半年的,其实我觉得叫Accounting的人上去看看也有好处。我读了下给junior的审计助理外勤指南,才发现我编的账竟是如此荒谬,居然想得出赔款给母公司冲减利润这样奇葩的法子(中热钱外流的毒太深了)。虽然小所的junior比四大的要强很多,但我还是贱兮兮地觉得标准化咖啡店是办公场所标配,起码电梯是蒂森克虏伯的呢。
放假在家虽然吃得好,可是在学校吃惯了生冷之物,在家里吃总感觉易被烫伤,又更易火气上冲。性寒之物也不敢多吃,毕竟体质不比汉子,何况时尚美妆编辑们总在教导我们不要贪凉。夏天商场里面一个有趣的景象就是店员永远穿得比顾客多,除了有次看见一个Diesel的男店员不知是公司还是店铺陈列师指示的,竟然穿了短裤和凉鞋,倒是很符合Diesel一贯的发逼疯形象。Chanel的cosmetics有制服流出来卖,是毛衣,很粗劣的样子,果然cosmetics的地位是最低的,我看丝芙兰的制服比我的黑色衣服还粘尘呢。丝芙兰作为LVMH发展势头最猛的品牌同时也是最低端的品牌,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是最多的。我去得不多,感觉还好,比起李家姓屈的讲话没脑子又一问三不知的好多了,吹捧顾客也能hit到point,不像姓屈的乐于不停地教训顾客,果然是给的钱多说的就好听。这就跟内裤广告一样,给的钱越多给你看的就越多。小贝给H&M站着拍的硬照也就是一大包,看不出一大包里面是什么;梅西给Dolce & Gabbana拍的可真是…都可以用笔在屏幕上描出来,而且还是坐在地上双腿分开的…梅西可以说很有希望做小贝的接班人,在球场和时尚界都相当得意,只是语言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发推用西班牙文(or葡文,段位太低看不懂)也就算了,转到facebook好歹也让助理翻译一下吧。不幸的是西班牙和意呆利两个穷国想着法儿敛财,梅西和Dolce & Gabbana都要被税局捉去给火车X咯。
我愈发对呆国好些人木有好感。呆国时尚界永不宁息,远有Gucci家族血案啥的,现在一直在闹的税案和时装联合会也令人讨厌。Prada两公婆还嫌自己不够碧池,有本事别跑到HK来上市。一边骂法国人在国内血腥收购,一边自己窝里斗,看来这些所谓的真正的意大利人很该被大集团教训一下。Armani老先生一直是亲法派,眼见本国人无望,表示有个好价钱就会把品牌卖给大集团,不过被法国收购的意大利牌子倒都发展得很好。看了几个集团的annual report,Burberry的做得极好,不愧是英国公司;LVMH的略花哨,像是PR做出来的;至于呆国的么,还是不看为妙。于是乎我对各公司印象的来源又多了一个,那些不出英文版年报的比如郭氏专用品牌或者根本就没有年报的比如Chanel就让我很不爽,还特矫情地在官网说为什么我们不出年报呢,因为我们是private held的哦。
我胡扯的本事真大,都不知离主题几万里了。老是呆在学校里就会让人产生forever young的错觉,以至于发现生存挑战这么快就要开始,还真是有些苍凉。当年看王珞丹演的杜拉拉刚工作时买一支不到两百的防晒还嫌贵,还不禁微微一笑来着;现在想想刚工作时能用个曼秀雷敦就不错了,还像做学生时Kiehl’s当开架货用么。只不过曾经觉得高不可攀的牌子现在随意抹,也要等着现在看来飘渺遥远的牌子将来随便穿。
想要forever young 很简单,比如像James Dean,我很爱他,但不想效仿他——这就是偶像与人生偶像的区别(BTW,我妈看见我那件James Dean的Zara的Tee竟然认成了林肯)。宣扬Dean式消极思想的歌曲甚多,版本也层出不穷。Forever Young的各版本中One Direction的最易入耳,这首歌当然是老头儿唱起来有韵味,不过听着小正太们哼哼,就觉得末日是不可能的事。1D刚红起来的时候,我看到有评论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萝莉,男团就永远有市场,当时只是置之一笑,等我自己成了半个ncf,方发现不但是萝莉,怪阿姨也会捧男团的,比如我和Katy Perry。霉霉和哈卷在一起之前,我就觉得哈卷长得好像阿姨啊,居然还是小破团里最小的。霉霉和渣渣在一起倒是很好,可以凑成煤渣组合,可惜渣渣真的跟一个女人结婚了。
果果给阿迪的代言广告我一直没见过,要不是在店里看见她和梅西、小贝和,呃,姚晨,被挂在一起,我还不知道她除了染头发外也有别的爱好。从代言人就可以看出Nike和阿迪一直一弯,我觉得Nike的广告经常就是“一大波直男正在袭来”。当我好不容易要买一双运动鞋时,却满大街都翻不出一双不是白鞋帮的耐脏的鞋子,运动界的跟风比小学里的玩具还严重。在心地单纯的小时候,我还对除了运动品牌之外的鞋子毫无概念,当然价格也是一个原因。等买了一双非运动品牌的鞋子,才发觉运动鞋是如此的舒适,便埋怨自己太穷,不能直接冲进本朝的店买合适的版型。差价当然是一样坑爹的事情,不过看品牌因本朝顾客外逃打乱部署而要调整价格,但不是在中国降价而是在欧美抬价引致老顾客抵制还蛮有趣的。有些东西的天朝专柜价也并不很恐怖,倩碧一早实行“中港同价”,不知这一说法为何未被和谐。看法叔版的简爱时,费尔法斯克太太说罗切斯特先生“goes to Europe”时我微微一笑,谁知马肉风波中,英国不知什么官员出来讲话,说的仍然是“...it happens not only in England but Europe...”
YK说我不应该去买贵价化妆品而应该买贵价护肤品,听起来倒是不错,但护肤品比化妆品用得快多了,同等品牌级别下也贵多了。令人恼怒的是我常叫嚣着给自己找借口的“大牌不出祛痘的东西”这话失效了,Chanel针对大油皮出了净颜系列,其中更有一支名为面疱修复精华的东东,让人觉得不买都对不起自己了。不过自从认识到我对辣椒和煎炸熏烤的无法割舍是不会让我治好痘痘的,我已经把抗老作为我护肤的唯一指标。那些说什么“你现在就用这些以后用什么”的纯属瞎扯蛋,现在用好的以后就有动力赚钱用更好的。抗老这事早做就是早赚到,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容易得多,prior year income adjustment这种科目还是少出现为妙。
说来不仅服装设计是基佬的天下,纯cosmetics行业里女人也要被分去半边天。由于品牌的娘化中文译名确定已久,出现了兰蔻先生、兰黛先生、娇兰先生(还都带个兰字)这样风雅的称呼。时尚界里的女人总跟基佬憋着股劲,有Coco Chanel和Miuccia Prada那样公开反对基佬的,导致我很不爽这两个女人,要不是现在执掌Chanel 的是个基佬,我连这牌子都要讨厌了。其她设计师还是做得很好的,我尤赞Sarah Burton,McQueen主线真可以说是有了新的发展。Stella McCartney的许多作品我也很喜欢,虽然同是富二代的Blair吐槽她“只不过是披头士的女儿罢了!”时我还是不厚道地笑了。
Gossip Girl完结许久,使得小屏幕上再没好衣服可看。Blake Lively实是人生大赢家,爱情事业双丰收,相比下Blair代言Vera Wang,不管结没结婚的人代言个婚纱牌子都太不吉利。当Chuck俘获大批少女心时,我却喜欢Natt,后来发现基佬都喜欢Natt,难道是因为Natt有胡子吗?不过Chuck穿衣服真心好看,连Natt都这么说。一个穿衣服穿得那么花的男人居然不是基佬,可见编剧有多么无脑了。至于大屏幕上,有小时代…里面人物的换装频率之低让我觉得是四娘在避免人家说她炫富, 而且顾里拿的是Alma而不是Birkin,我还等着她去定一个呢。全片最让我振奋的地方是顾里和顾源分手的时候,不是转身走掉,而是迎着顾源张开的双手走去然后从他身旁飘过,真是爽爆了,四娘完全戳到了毒妇们的G点。
关于穿衣打扮是可以讲上老半天的。我迷信天桥,但毕竟原手笔不能轻易下手而瑞典与西班牙工作室又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这时就不得不用到那个令人不爽的女人的名言了:“流行稍纵即逝,只有风格永存”,敢穿与穿得像自己就是王道。只是穿天桥原版的那个气势真心不是快销可比拟的,我在Zara看到仿Tisci的哥特印花,一翻吊牌,RMB299,几乎气疯。过了一个星期,这个贱人穿着一件打折的Givenchy到Zara去转了一圈,在众人的注目中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相当奇葩的是我买的第一件的Givenchy的Tee现在已经不知过了多少季了,居然被拿出来当vintage卖,比原价还贵,买衣服真的可以升值的。不过各大牌的vintage的正装保有量还相当大,ebay上有好多100刀以下的,可惜我不能穿,倒是广外校内的正装店比较照顾本校数量庞大的小受,有我勉强能穿的size. 去年光棍节时校内正装店亦五折,适逢广交会,想来迟早也是要穿的,试试又何妨,结果倒是自我感觉良好。看看秀场上那些纤细的冰男孩,就该知道正装根本不是直男的专利。
其实直男偶尔也是一样蛮可爱的生物。且不说Oscar de la Renta和Elie Saab大叔贡献了多少女人发疯尖叫基佬黯然神伤的设计,“呆萌”这个词极难用到基佬身上。只是呆萌不能当饭吃,要嫁人绝不能要性向暧昧不清的。曾经我也觉得直男比较帅啊比较man啊比较sexy啊,但真该感谢某校饭堂里那帮穿着背心短裤拖鞋,蓬乱着头发拉揸着胡子红肿着眼睛对着电视上重播的球赛哇哇乱叫的理工男(某校当然还是有很多靓仔的我知道),让我意识到其实我还是喜欢基佬的。说来气场这东西真不是虚无缥缈的,我去某校吃个饭散个步,穿得很普通走姿也很正常,却总是收获大半个饭堂整条街的注目礼;而我在广外,不管怎么招展都不会有过多的关注,显然是广外人的气场都很强,我的显不出来了。
说到Oscar de la Renta,上次的秋冬秀因为John Galliano的加入成为纽约时装周最受瞩目的一场。距酒吧录像带事件已经两年,期间各种去向传闻不断;年前Dior被反告,索求巨额赔偿;这次大秀被犹太人强烈抵制…什么都发生了,什么都会发生,唯一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的就是John被遗忘。Dior老先生曾评价Balenciaga老先生:“He is the master of us all.”这极高的赞誉用在他的这位后辈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对比一下John和Coco Chanel,不禁让人有些唏嘘。当年Coco Chanel投靠纳粹,复出后遭遇了长时间的冷嘲热讽;而John从事发就得到相当数量的支持,时隔两年就能重新发布作品。到底是因为John的才华远在Coco Chanel之上,还是远离二战的当代人更容易原谅?不过想叫犹太人释怀又谈何容易,正如同Michelle不会穿Renta一样。很快Galliano for Renta又会在纽约上演,设计师来了又去了,只有品牌才是永久的。
现在metro用的背景正好是Dior homme,传统桌面用的当然是可爱的Kris Van Assche了。之前装了个win8 preview双系统,后来直接把所有的文件夹一删,恢复只用win7,就觉得自己好腻氦;在跟各种cab, pe, bios, kms, mbr等等我之前认为不会跟我发生关系的东西大乱斗后,才真正佩服那些让我们有机会折腾的先驱者们。说来广外的计算机还挺牛掰的,我偶然度娘出一大堆广外人开发的平台、病毒、插件,大为讶异,原来传说中卧薪尝胆潜伏在语言美女群旁、忍辱负重在基佬堆里苟且偷生的技术宅是真实存在的。以企业冠名的学院极少,Cisco算是没白花钱。当我觉得用win8比用win7高级时,bbs上用win3.5的大神让我觉得我就是一个sb,巨大的。突然想到微博上红的那个北京妞写给女人的一封信,里面对那些对男人经济条件要求太高的女人说:“你们以为你们的男人都跟比尔盖茨有一腿啊。”Windows到现在跟盖茨没什么关系了,但作为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的东西的开山之祖,盖茨真的特别伟大,起码他还挺帅的,要是他能强行推一个单一入网接口让我能免于研究mentohust之烦直接在校园网下用win8.1就更好了。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给微软贡献过银子,间接的肯定有。在这个暑假里光大在一字跌停之时说乌龙指是国产软件的pro版造成的,哪家公司这么敢赔?倒让人怀疑是光大搜ed2k下的破解版。其实我在道义上还是非常支持正版的,但在行动上却是彻底的朋克主义。虽然我很乐意进电影院支持票房,但与地理常识不符的时差总把我推向The Pirate Bay的怀抱。瑞典是个灰常朋克的国家,他们有TPB,有龙纹身,有H&M,有维基解密,或许还是骨子里的海盗国民性。斯诺登本该加入维基解密的,在组织下斗争应该会没那么辛苦。我想他一直躲在机场里,又不洗澡又不剪头发刮胡子,不知邋遢成什么样了,结果出来的时候倒是容光焕发,大慰粉丝。他除了牙口不好脸略长之外还是挺帅的,我去Google Image搜他时,跳出来的联想让人崩坏无比,果然朋(ji)克(lao)之朋(yi)克(yin)才是真正的朋(shuai)克(ge)(顺带扯一下,假期收官大戏也是相当朋克的另一位老帅哥的法庭秀。我看到那两个特地挑的非常高大的警察架着被衬托到小小架的他,感叹当局真是用心良苦。港台播报此事时隔几秒就被插公益广告,想是过于突出主角依旧帅气的面容而不是以法庭全景展示凸显他的,卑微可鄙,不符合指导思想了。他陈辩时多少有些猥琐,但是已经恢复元气的前男友一出现,他就立马被打了鸡血,互相指骂斗diao,自拆CP指摘前男友和前妻勾搭的毁三观剧情也爆出来,果真失恋的男人是疯子)。
我最爱的一张朋克专辑是American Edit(或者其实它属于House? New metal? Industrial?),也是“朋克之朋克才是真正的朋克”。唱片公司对Dean Gray们深恶痛绝,不知Green Day自己作何感想。去年GD的《1!2!3!》和Linkin Park的《万物生》被一片唱衰,LP好歹还有一首《烧倒它》成为Billboard年度top100垫底。《烧倒它》实属一首好歌,我听到Mike唱那句“I play soldier, you play king”时忍不住捂了下胸口。今年上半年的专辑属婷婷卖得最好,在打单失误MV被封等各种“这人多久没做过歌手了”的情况下销量还能甩开火星一倍多,连ncf都觉得不科学了。妖呆的妖专仍在TOP 20内,这倒是极scientific的。果鳖两人的撕逼大战揭开了秋季档的序幕,相比去年可真是一场好戏啊。
令人痛心的是我还没买过任何专辑,本来还坚持只在google.cn和ovi下歌的,然后google.cn关掉了,ovi到期了,于是我可以朋克了…想想不在本朝还真是要花多好多钱的,豆瓣上的时差党时不时就被敲门,我们本来也是要被敲门的,我是指,有天我无聊打开了广外的学生上网守则,里面明确地说禁p2p禁proxy的。其实我觉得针对广外来说要禁b2c和c2c威力才比较大,每次经过某校的快递摊时,我都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然后跟快递员打交道有时还蛮有意思的,去年新来的那个卓越的小哥好娘而且他居然记得我(鬼才被雷达探测到了呢!)。
BL之城的快递车有许多都是小电动三轮,倒是极富结合部特色。现在BL之城的新楼盘小区景观设计方面已不逊于广深,楼距却超宽超豪华,这可是在结合部才有的待遇。在小城市生活真真是极好的,房子实在太便宜了,还能很容易就坐拥山景江景。我看了看装修单子,明明都属同一档次,但其中有些东西我感觉便宜,有些东西则贵到“这只不过是low value consumptions而已有必要搞成要计入fixed asset的样子吗”。要是让这个贱人来装修房子,估计会买最便宜的地板最便宜的床,然后地板上放了Armani的茶几床上铺着Versace的被子。这想法一出我就觉得好X丝啊,应该是拼命赚钱然后不管地板啊床啊都要像政府大楼里的一样好才对。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实在太激烈,随便一个包工头小哥都长得足够在广外引起相当的关注。外貌才是第一生产力,看电视看了这么多年,那些长得没特点的都泯然众人矣。我对财经没产生兴趣之前一直是跳过CCTV2的,突然有一天它在开什么论坛,我发现那主持好萌噢,懂得好多噢,好令人崇拜噢,于是我从那时开始便常看CCTV2了。结果有一天芮成钢发微博说蜘蛛侠比蝙蝠侠好看,我就不喜欢他了。现在的电视越来越难看,微博上那个对广电禁止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持什么看法的投票我投了反对票,这是典型的计划干扰市场,不过我现在发现广告比电视剧好看得多,的确应该禁止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以前在CCTV少儿频道看见雅诗兰黛的广告,觉得现在陪小孩看电视的妈妈们都好有钱噢,现在CCTV2进驻各种大牌,倒是再正常不过了。有时娜塔丽波曼前脚刚抱着香水瓶飘走,凯拉奈特莉后脚就开着摩托车冲了出来,让人感叹这两个撞脸的女人真是一辈子的仇家。
男人可代言的东西比女人少得多,不过男神的货币号召力比女神强是事实。XX一直以David for H&M的内裤又不是贝克汉姆穿过的为由鄙夷我,于是我一直没买,结果等到三八节时他打折了,真真令人欢喜。贝嫂小贝都光临了本朝,然后看看反响,就知道fashion icon是敌不过雄性荷尔蒙的(虽然小贝也是fashion icon)。来本朝的人物毕竟还是太少,过于话题性和带政治色彩的只能去HK等本朝死饭过关献礼。HK现在什么都限,港代的价钱也是飞炒而上,不过我要买的东西在欧美诸国尚有充足货量,无需多虑。我不明白德国的东西怎么那么便宜,100ml的N°5仅售€39.99;呆国的衣服包包更是烂白菜,Gucci的鞋子折后才€40凭学生证还折上八折。说起来,怎么纳粹国家都善产洗发水呢,我用东边的水之密语和西边的施华蔻都觉得好,只是不禁会联想到奥斯威辛里拿犹太人的头发织地毯做制服里衬特挺括特有光泽什么的。
代言人对我的影响颇大,要不是OPPO不带防水抗摔功能,我就去买了。不过要是出现了不喜欢的代言人,还真是倒胃口。当然广告基本上不能信的,一句非常残酷的话就是:“你以为Theron姨喷了J’adore就变成美女了吗?错,人家本来就是美女。”就譬如广外厕所里那些提供异性服务的小广告,不知道的看了还以为广外很多直男呢!之前还有满厕所的四六级包过,真真置广外于何地了,后来出现了诚征四六级枪手风险低报酬高,这才是切合广外的广告。
精品学校也有精品学校的好处,上课吃饭很近。广外饭堂里经常上演许多光怪陆离,我曾见过一个男生捧着满满一盆全是饭的饭和满满一盆全是菜的菜坐下来,正想这人怎么吃这么多,他女朋友(?)过来了,捧着一盘正常的有饭有菜的饭。然后奇葩的事情发生了,那女生把正常的那盘饭里的菜倒到那盆满满的菜里,开始吃那盆更满的菜,然后那男生开始吃那盆满满的饭和那盘没有了菜的饭,这件事真绕。还有一件极矫情的事是,我在广外看见男男情侣,都只有祝福羡慕嫉妒,绝无恨的成分,但有一天我在饭堂吃饭的时候,临近一张桌子坐了一堆女的和一个男的,嬉笑打闹抢菜吃,那一下心里超酸,差点hold不住,这才理解了这5个字的内涵,这才深刻体会到我那句“Boyfriends are never, sisters are forever”的威力。每当我看着月亮在云海中穿行,想到的不是在阳台上听到的和说的那些鬼话,而是荷包蛋。
暑假里大家各有其乐,非常明显的是高中同学多欢行世界,大学同学多奔走生计,谁叫高中同学比较有钱呢。本人不幸处于奔走生计之伍,在事务所Accounting部门呆了一个半月,深觉课堂学习之低效乏味。不过Accounting在事务所中实是最悠闲的一个部门,OL们一到TGIF就聚成一坨赶团购。上个寒假在Recording打杂的时候,突然一下来十几份报告,CPA和客户都看着你操作,明明很简单的工作也变得压力超大。该事务所有政策要求Auditing和Taxing的junior要去Accounting做半年的,其实我觉得叫Accounting的人上去看看也有好处。我读了下给junior的审计助理外勤指南,才发现我编的账竟是如此荒谬,居然想得出赔款给母公司冲减利润这样奇葩的法子(中热钱外流的毒太深了)。虽然小所的junior比四大的要强很多,但我还是贱兮兮地觉得标准化咖啡店是办公场所标配,起码电梯是蒂森克虏伯的呢。
放假在家虽然吃得好,可是在学校吃惯了生冷之物,在家里吃总感觉易被烫伤,又更易火气上冲。性寒之物也不敢多吃,毕竟体质不比汉子,何况时尚美妆编辑们总在教导我们不要贪凉。夏天商场里面一个有趣的景象就是店员永远穿得比顾客多,除了有次看见一个Diesel的男店员不知是公司还是店铺陈列师指示的,竟然穿了短裤和凉鞋,倒是很符合Diesel一贯的发逼疯形象。Chanel的cosmetics有制服流出来卖,是毛衣,很粗劣的样子,果然cosmetics的地位是最低的,我看丝芙兰的制服比我的黑色衣服还粘尘呢。丝芙兰作为LVMH发展势头最猛的品牌同时也是最低端的品牌,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是最多的。我去得不多,感觉还好,比起李家姓屈的讲话没脑子又一问三不知的好多了,吹捧顾客也能hit到point,不像姓屈的乐于不停地教训顾客,果然是给的钱多说的就好听。这就跟内裤广告一样,给的钱越多给你看的就越多。小贝给H&M站着拍的硬照也就是一大包,看不出一大包里面是什么;梅西给Dolce & Gabbana拍的可真是…都可以用笔在屏幕上描出来,而且还是坐在地上双腿分开的…梅西可以说很有希望做小贝的接班人,在球场和时尚界都相当得意,只是语言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发推用西班牙文(or葡文,段位太低看不懂)也就算了,转到facebook好歹也让助理翻译一下吧。不幸的是西班牙和意呆利两个穷国想着法儿敛财,梅西和Dolce & Gabbana都要被税局捉去给火车X咯。
我愈发对呆国好些人木有好感。呆国时尚界永不宁息,远有Gucci家族血案啥的,现在一直在闹的税案和时装联合会也令人讨厌。Prada两公婆还嫌自己不够碧池,有本事别跑到HK来上市。一边骂法国人在国内血腥收购,一边自己窝里斗,看来这些所谓的真正的意大利人很该被大集团教训一下。Armani老先生一直是亲法派,眼见本国人无望,表示有个好价钱就会把品牌卖给大集团,不过被法国收购的意大利牌子倒都发展得很好。看了几个集团的annual report,Burberry的做得极好,不愧是英国公司;LVMH的略花哨,像是PR做出来的;至于呆国的么,还是不看为妙。于是乎我对各公司印象的来源又多了一个,那些不出英文版年报的比如郭氏专用品牌或者根本就没有年报的比如Chanel就让我很不爽,还特矫情地在官网说为什么我们不出年报呢,因为我们是private held的哦。
我胡扯的本事真大,都不知离主题几万里了。老是呆在学校里就会让人产生forever young的错觉,以至于发现生存挑战这么快就要开始,还真是有些苍凉。当年看王珞丹演的杜拉拉刚工作时买一支不到两百的防晒还嫌贵,还不禁微微一笑来着;现在想想刚工作时能用个曼秀雷敦就不错了,还像做学生时Kiehl’s当开架货用么。只不过曾经觉得高不可攀的牌子现在随意抹,也要等着现在看来飘渺遥远的牌子将来随便穿。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