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户浏览顺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思考
一直有个疑惑,大家谈到设计时常说用户的浏览顺序一般都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今天正好有空就调查了一下该结论的相关出处。
1、"F"形视觉理论
在美国长期研究网站可用性的著名网站设计工程师杰柯伯. 尼尔森在2006年4月发表了一项《F-Shaped Pattern For Reading Web Content》报告。报告发现,人们大多不由自主地以“F”字母形状的模式来阅读网页。尼尔森指出,网页的阅读模式和人们从学校里养成的读书习惯迥异。
根据网页浏览的"F"形视觉理论,用户浏览网页的视觉转移规律一般为:
用户的目光水平运动,通常是扫过网页内容的最上半部分(形成了"F"的上面一条横);
用户的目光略微下移,扫描比第一步范围较短的区域(形成了"F"的下面一条横);
用户在网页左边的部分进行垂直扫描(形成了"F"的一条竖线)。
以上为尼尔森的结论,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一、是否一定是“F”形状?
观察以上三张图的“F”形状,有以下结论:
1、严格说来只有第一幅图是最接近F形状的,它的内容是网站的某产品介绍,且用户的关注点较集中。
2、第二幅图结果中出现了图片,因为用户对于图片识别的优先级比文字高,所以出现了第二幅图的热点结果
3、第三幅图为Google的搜索结果:用户关注的地方a、搜索框 b、搜索结果(F形状的热点分布)c、页面右侧及下方的一些相关搜索结果。
结论:F形状只是一种说法,并不一定是严格的F形,更合理的说法是倒三角形。
二、为什么会呈现F形状?
我们重点关注第三幅图google搜索结果的部分。
首先我们可以容易得出用户的需求:快速搜到想要的东西。
用户会想:这究竟是不是我要找的东西,当发现是的时候,会点击详情页面,发现不是,就继续向下阅读,直到满足需求。
第三幅图的热点分布很好的验证了我的想法,用户大多会在前几项结果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们偶尔会关注页面右侧以及下方一些相关搜索结果。
这个细节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如今百度、google、bing等搜索引擎广告位最昂贵的地方在首结果处以及页面右侧,因为这能很好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转化率。
还有一处,热点包括了下方零散分布的一些排名靠后的网站,说明用户不一定会按照F形状的浏览顺序,也可能会从上到下随机浏览一遍,找到自己最先发现的相关检索词的结果,然后点击。
三、是否国内也是此情况?
尼尔森的调研是基于国外用户,由于国内用户和国外用户使用互联网习惯的不同,F形状的热点分布未必成立,需要更具说服力的国内眼动实验的结论支持。
今天正好有空就调查了一下该结论的相关出处。
1、"F"形视觉理论
在美国长期研究网站可用性的著名网站设计工程师杰柯伯. 尼尔森在2006年4月发表了一项《F-Shaped Pattern For Reading Web Content》报告。报告发现,人们大多不由自主地以“F”字母形状的模式来阅读网页。尼尔森指出,网页的阅读模式和人们从学校里养成的读书习惯迥异。
根据网页浏览的"F"形视觉理论,用户浏览网页的视觉转移规律一般为:
用户的目光水平运动,通常是扫过网页内容的最上半部分(形成了"F"的上面一条横);
用户的目光略微下移,扫描比第一步范围较短的区域(形成了"F"的下面一条横);
用户在网页左边的部分进行垂直扫描(形成了"F"的一条竖线)。
![]() |
网页浏览的"F"形视觉理论 |
以上为尼尔森的结论,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一、是否一定是“F”形状?
观察以上三张图的“F”形状,有以下结论:
1、严格说来只有第一幅图是最接近F形状的,它的内容是网站的某产品介绍,且用户的关注点较集中。
2、第二幅图结果中出现了图片,因为用户对于图片识别的优先级比文字高,所以出现了第二幅图的热点结果
3、第三幅图为Google的搜索结果:用户关注的地方a、搜索框 b、搜索结果(F形状的热点分布)c、页面右侧及下方的一些相关搜索结果。
结论:F形状只是一种说法,并不一定是严格的F形,更合理的说法是倒三角形。
二、为什么会呈现F形状?
我们重点关注第三幅图google搜索结果的部分。
首先我们可以容易得出用户的需求:快速搜到想要的东西。
用户会想:这究竟是不是我要找的东西,当发现是的时候,会点击详情页面,发现不是,就继续向下阅读,直到满足需求。
第三幅图的热点分布很好的验证了我的想法,用户大多会在前几项结果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们偶尔会关注页面右侧以及下方一些相关搜索结果。
这个细节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如今百度、google、bing等搜索引擎广告位最昂贵的地方在首结果处以及页面右侧,因为这能很好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转化率。
还有一处,热点包括了下方零散分布的一些排名靠后的网站,说明用户不一定会按照F形状的浏览顺序,也可能会从上到下随机浏览一遍,找到自己最先发现的相关检索词的结果,然后点击。
三、是否国内也是此情况?
尼尔森的调研是基于国外用户,由于国内用户和国外用户使用互联网习惯的不同,F形状的热点分布未必成立,需要更具说服力的国内眼动实验的结论支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