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诗人K. 塞奇达南丹简介及年表
(草草编译,参阅维基百科)
——————————————
科雅姆帕拉姆巴什•塞奇达南丹(Koyamparambath Satchidanandan)(或译K. 塞奇达南丹(K. Satchidanandan)),马拉雅拉姆语诗人(他只用母语写诗,但其中大部分都由他自己或别人翻译成英语),更是一位重要的在世印度诗人。除了诗人这个头衔,他还拥有学者、编辑、翻译家、剧作家等诸多身份。他已出版30本左右的诗集,20多本散文随笔集(其中四本以英语创作),4部剧作。他有25部诗集被翻译成泰米尔语、印地语、孟加拉语、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17种语言。除了诸如来自意大利政府的骑士勋章、波兰政府的友谊奖章之类的荣誉,塞奇达南丹已经获得16个文学奖。2011年,他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塞奇达南丹是马拉雅拉姆语现代诗歌的开创者之一,他以自己诗歌中社会政治内容的微妙表达而知名。批评家们认为叙事性、反讽和关于存在之矛盾的哲思是他诗歌的决定性因素。在评论他的第一部译为英语的诗集时,诗人加扬塔•马哈帕特拉(Jayanta Mahapatra)说:“在《夏雨》中,我们发现了众所周知的放声哭诉的意义深度,并将阅读视角大大延展。这是些具有伟大强力的诗歌,我们时代一份动人的献礼。”意大利批评家卡尔洛•萨维尼(Carlo Savini)认为他是一位“抗拒各种群体观念和情势的”诗人,一个“即使在尊重人类真实价值和他的灵魂的情况下,也要歌颂内心自由”的人。安东尼奥•门尼提•伊波利托(Antonio Mennitti Ippolito)谈及他那“音律繁复的抒情诗”时,指出他完美地将所有这些诗歌中对话的声音融会起来。
此外,他还致力于诗歌译介。除了大量的黑人、拉丁美洲和印度诗歌,他还通过自己的翻译跟研究,向马拉雅拉姆语读者绍介了加西亚•洛尔卡、亚历山大•布洛克、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巴勃罗•聂鲁达、塞萨尔•巴列霍、贝托尔德•布莱希特、保罗•策兰、齐别根纽•赫伯特、尤金尼奥•蒙代尔、马哈茂德•达尔维什和耶胡达•阿米亥等众多世界级诗人。
值得一提的还有塞奇达南丹对政治的参与。到七十年代中期,他与喀拉拉邦的政治左派结盟,并与新左派运动走得很近,活跃于它的文化之翼——人民文化论坛(Janakeeya Samskarikavedi)。他也被联系于其他的自由政治的或民间的论坛,比如Desabhimani Study Circle和Kerala Sasthra Sahitya Parishad(一个致力于推进科学前景的组织)。他曾写下大量诗歌来抗议1975年至1977年的印度紧急状态(the Emergency in India (1975–77)),其中许多都受到了审查,他本人也遭到犯罪科审问。
1946年
5月28日生于喀拉拉邦特里苏尔区科顿加鲁尔的普鲁特村。
————————
在乡村学校完成早期教育后,他在艾林加拉库达的基督学院学习生物学,并从厄纳库拉姆的王公学院取得英语硕士学位。他在卡利卡特大学获得后结构主义诗学博士学位。
————————
1968年
以英语系讲师的身份进入普鲁特的K.K.T.M.学院。
1970年
去基督学院担任英语教授一职。
出版了一本关于现代马拉雅拉姆语诗歌的论文集(Kurukshetram)。
1971年
第一本诗集《五个太阳》(Anchusooryan)出版,成为马拉雅拉姆语文学的一个重大事件。
发起创办了趋向实验写作的先锋杂志《火焰》(Jwala)。
1974年
诗集《自我之歌》(Atmagita)出版。
1977年
诗集《诗篇》(Kavita)出版。
1978年
创办一家名为Prasakthi Library的小型出版社,并推出许多诗歌选集、短篇故事集和政论小册子。
诗集《印度速写》(Indian Sketchukal)出版。
1979年
诗集《当诗人创作》(Ezhuthachan Ezhutumbol )出版。
1981年
诗集《痛苦时期》(Peedana Kalam)出版。
1982年
诗集《夏雨》(Venal Mazha)。
诗集《诗篇》(Kavita)再版。
散文集《诗歌和人民》(Janatayum Kavitayum)出版。
1983年
诗集《两首长诗》(Randu Derrgha Kavyangal)出版。
诗集《诗歌(1962-1982)》(Satchidanandante Kavithakal 1962–82)出版。
独幕剧Saktan Thampuran发表。
散文集《马克思主义美学》(Marxian Soundarya Sastram)出版。
1984年
诗集《苏格拉底与公鸡》(Socrateesum Kozhiyum)出版。
《随笔集》获得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C.B.库马尔奖。
诗集《诗篇》(Kavita)再版。
散文集《诗歌和人民》(Janatayum Kavitayum)再版。
1985年
《随笔选集》(Thiranjedutha Lekhanangal)出版。
散文集《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出版。
应邀参加在新德里举办的瓦尔米基(Valmiki,又译跋弥或蚁垤)国际诗歌节。
代表印度出席在前南斯拉夫举办的萨拉热窝诗歌日。
诗集《当诗人创作》(Ezhuthachan Ezhutumbol )再版。
1986年
散文集《对话:关于社会、文化、政治、宗教、教育、经济和文学》(Samvadangal)出版。
散文集《方法集》(Sameepananangal)出版。
获得喀拉拉邦印度青年协会颁发的最佳公共观察家奖。
1987年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出版。
诗集《当诗人创作》(Ezhuthachan Ezhutumbol )再版。
《诗歌(1962-1982)》(Satchidanandante Kavithakal 1962–82)再版。
诗选集印地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1988年
诗集《换房子》(Veedumattam)。
以一个诗社成员的身份去苏联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印度文化节。
1989年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再版,并获得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诗集《当诗人创作》(Ezhuthachan Ezhutumbol )再版。
诗集《痛苦时期》(Peedana Kalam)出版。
散文集《文化政治》(Samskarathinte Rashtreeyam)出版。
《访谈录》(Sambhashanangal)出版。
散文集《贝托尔德•布莱希特》(Brechtinte Kala)出版。
诗选集古吉拉特语译本在艾哈迈达巴德出版。
1990年
诗集《上升》(Kayattam)出版。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再版。
散文集《马克思主义美学》(Marxian Soundarya Sastram)再版。
散文集《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再版。
散文集《步骤集:早期文章》(Padavukal)出版。
诗选集泰米尔语译本在哥印拜陀出版。
1991年
游记《视野与幻觉》(Kazhchakal, Kazhachappadukal)出版。
散文集《询问集》(Anveshanangal)出版。
1992年
诗集《佛般诗人》(Kavibuddhan)出版。
他自愿从教职退休,并担任起德里印度国家文学院(Sahitya Akademi)英语期刊《印度文学》的编辑。
散文集《反思集》(Veenduvicharangal)出版。
1993年
《诗选》(Eenta Satchidanandan Kavitakal, Ed. Balachandran Chullikkad)出版。
作为一个作家团体的成员到访阿约提亚,抗议印度教右翼分子对巴布瑞清真寺的破坏。
散文集《美与力:关于美学和政治》(Soundaryavum Adhikaravum)出版。
1994年
诗集《不断进展》(Desatanam)出版。
在中国举办印度文化节期间率领作家团体到访。
1995年
多幕剧《甘地》(Gandhi)发表。
诗集《不断进展》(Desatanam)再版。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再版。
《夏雨:30年诗选》(Summer Rain: Three Decades of Poetry)的英译本在德里出版。
1996年
诗集《马拉雅拉姆》(Malayalam)出版。
他被任命为印度国家文学院(Sahitya Akademi)学院秘书(即行政主管),这个职位他一直担任到2006年。
《片刻集:马拉雅拉姆文学随笔选》(Muhurtangal)出版。
诗选集印地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诗选集埃纳德语译本在班加罗尔出版。
1997年
参加法国伊夫里诗歌节。
率领一个作家团体造访瑞典。
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到访美国。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再版。
1998年
诗集《不完美的》(Apoornam)出版。
诗集《马拉雅拉姆》(Malayalam)再版。
游记《许多时代,许多世界》(Pala Lokam, Pala Kalam)出版。
英译本诗集《如何去到道观》(How To Go To The Tao Temple)在德里出版。
诗选集泰米尔语译本在金奈(马德拉斯)出版。
1999年
《诗选》(Theranjedutha Kavitakal)出版。
率领一群作家到访意大利。
剧作《甘地》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散文集《艺术与异议》(Kalayum Nishedhavum)出版。
诗选集泰米尔语译本在金奈(马德拉斯)出版。
英语专著《印度文学:地位和前景》(Indian Literature: Positions and Propositions)出版。
2000年
诗集《一次对话尝试》(Sambhashanathinu Oru Sramam)出版。
重访中国。
诗选集印地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英译本诗集《不完美的及其他新诗》在卡利卡特出版。
2001年
游记《许多时代,许多世界》(Pala Lokam Pala Kaalam)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诗选集阿萨姆语译本在古瓦哈提出版。
诗选集孟加拉语译本在加尔各答出版。
英译本诗集《如此多的降生》(So Many Births)在德里出版。
2002年
诗集《口吃》(Vikku)出版。
接受意大利维罗纳的世界诗歌学会的邀请,并在出席活动时强烈抗议印度教地方自治主义分子在古吉拉特邦干下的种族灭绝。
诗集的法语译本在巴黎出版。
散文集《印度诗歌的异议传统》(Bharateeya Kavitayile Pratirodha Paramparyam)出版。
诗选集泰米尔语译本在金奈(马德拉斯)出版。
诗选集旁遮普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诗选集奥里雅语译本在克塔克出版。
英语专著《作者,文本,问题》(Authors, Texts, Issues)出版。
2003年
诗集《马拉雅拉姆》(Malayalam)再版。
因为要在五个城市举办的朗诵会(诗歌节的组成部分),他再访法国。
2004年
诗集《目击者》(Sakshyangal)出版。
作为印度作家代表团的成员造访叙利亚、美国纽约和巴基斯坦。
作品集的意大利语译本在罗马出版。
游记《三次旅行》(Moonnu Yatra)出版。
诗集印地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诗集乌尔都语译本在海得拉巴出版。
2005年
诗集《嘎扎乐和声乐》(Ghazalukal, Geetangal)出版。
受邀参加柏林文学节,并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朗读。
游记《东与西》(Kizhakkum Padinjarum)出版。
诗集印地语译本出版。
英译本诗集《口吃及别的诗》出版。
2006年
诗集《无限》(Anantam)出版。
诗集《第一课》(Onnaam Padham)出版。
三卷本《诗集(1965-2005)》(Satchidanandte Kavithakal,1965–2005)出版。
应邀出席莱比锡书展和阿布扎比图书展。
诗集的德语译本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发行,他再访德国。
散文集《根基集》(Adithattukal)出版。
《采访集》(Mukhamukham)出版。
从印度国家文学院(Sahitya Akademi)学院秘书(即行政主管)一职退休。
2007年
《译诗集》第一卷出版。
再访意大利。
在海湾国家举行一次巡回朗读。
关于他的一个纪录片,《夏雨》上映。
散文集《巴勃罗•聂鲁达(修订版)》(Pablo Neruda)出版。
散文集《贝托尔德•布莱希特(修订版)》(Brechtinte Kala)出版。
2008年
诗集《我的诗》(Ente Kavita)出版。
受邀参加斋浦尔国际文学节。随后,作为这个诗歌节的成员,他参加了朗读和讨论。
诗集乌尔都语译本出版。
英语专著《印度文学:范式和透视》(Indian Literature:Paradigms and Perspectives)出版。
2009年
诗集Marannunacha Vasthukkal出版。
代表印度出席伦敦书展和莫斯科书展。
诗集的阿拉伯语译本在阿布扎比出版。
翻译(Padinjaran Kavithakal)获得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散文集《研究集》(Malayalakavitha Patanangal)出版。
英语专著《阅读、印度文学和超越》(Readings, Indian Literature and Beyond)出版。
2010年
散文集《文章集》(Darshanathinte Ritubhedangal)出版。
再访中国。
成为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the Sahitya Akademi)的会员。
2011年
诗集Bahuroopi出版。
散文集《研究集》(Malayalakavitha Patanangal)再版。
参加在威尔士举办的威尔士—印度诗歌交流会。
参加蒙特利尔蓝色都市文学节,随后在渥太华和里贾纳朗读。
参与在纽约举办的“反智偏执中的文学角色”专题联合研讨会。
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
Marannu Vecha Vasthukkal获得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诗选集爱尔兰语译本出版。
——————————————
![]() |
![]() |
科雅姆帕拉姆巴什•塞奇达南丹(Koyamparambath Satchidanandan)(或译K. 塞奇达南丹(K. Satchidanandan)),马拉雅拉姆语诗人(他只用母语写诗,但其中大部分都由他自己或别人翻译成英语),更是一位重要的在世印度诗人。除了诗人这个头衔,他还拥有学者、编辑、翻译家、剧作家等诸多身份。他已出版30本左右的诗集,20多本散文随笔集(其中四本以英语创作),4部剧作。他有25部诗集被翻译成泰米尔语、印地语、孟加拉语、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17种语言。除了诸如来自意大利政府的骑士勋章、波兰政府的友谊奖章之类的荣誉,塞奇达南丹已经获得16个文学奖。2011年,他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塞奇达南丹是马拉雅拉姆语现代诗歌的开创者之一,他以自己诗歌中社会政治内容的微妙表达而知名。批评家们认为叙事性、反讽和关于存在之矛盾的哲思是他诗歌的决定性因素。在评论他的第一部译为英语的诗集时,诗人加扬塔•马哈帕特拉(Jayanta Mahapatra)说:“在《夏雨》中,我们发现了众所周知的放声哭诉的意义深度,并将阅读视角大大延展。这是些具有伟大强力的诗歌,我们时代一份动人的献礼。”意大利批评家卡尔洛•萨维尼(Carlo Savini)认为他是一位“抗拒各种群体观念和情势的”诗人,一个“即使在尊重人类真实价值和他的灵魂的情况下,也要歌颂内心自由”的人。安东尼奥•门尼提•伊波利托(Antonio Mennitti Ippolito)谈及他那“音律繁复的抒情诗”时,指出他完美地将所有这些诗歌中对话的声音融会起来。
此外,他还致力于诗歌译介。除了大量的黑人、拉丁美洲和印度诗歌,他还通过自己的翻译跟研究,向马拉雅拉姆语读者绍介了加西亚•洛尔卡、亚历山大•布洛克、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巴勃罗•聂鲁达、塞萨尔•巴列霍、贝托尔德•布莱希特、保罗•策兰、齐别根纽•赫伯特、尤金尼奥•蒙代尔、马哈茂德•达尔维什和耶胡达•阿米亥等众多世界级诗人。
值得一提的还有塞奇达南丹对政治的参与。到七十年代中期,他与喀拉拉邦的政治左派结盟,并与新左派运动走得很近,活跃于它的文化之翼——人民文化论坛(Janakeeya Samskarikavedi)。他也被联系于其他的自由政治的或民间的论坛,比如Desabhimani Study Circle和Kerala Sasthra Sahitya Parishad(一个致力于推进科学前景的组织)。他曾写下大量诗歌来抗议1975年至1977年的印度紧急状态(the Emergency in India (1975–77)),其中许多都受到了审查,他本人也遭到犯罪科审问。
1946年
5月28日生于喀拉拉邦特里苏尔区科顿加鲁尔的普鲁特村。
————————
在乡村学校完成早期教育后,他在艾林加拉库达的基督学院学习生物学,并从厄纳库拉姆的王公学院取得英语硕士学位。他在卡利卡特大学获得后结构主义诗学博士学位。
————————
1968年
以英语系讲师的身份进入普鲁特的K.K.T.M.学院。
1970年
去基督学院担任英语教授一职。
出版了一本关于现代马拉雅拉姆语诗歌的论文集(Kurukshetram)。
1971年
第一本诗集《五个太阳》(Anchusooryan)出版,成为马拉雅拉姆语文学的一个重大事件。
发起创办了趋向实验写作的先锋杂志《火焰》(Jwala)。
1974年
诗集《自我之歌》(Atmagita)出版。
1977年
诗集《诗篇》(Kavita)出版。
1978年
创办一家名为Prasakthi Library的小型出版社,并推出许多诗歌选集、短篇故事集和政论小册子。
诗集《印度速写》(Indian Sketchukal)出版。
1979年
诗集《当诗人创作》(Ezhuthachan Ezhutumbol )出版。
1981年
诗集《痛苦时期》(Peedana Kalam)出版。
1982年
诗集《夏雨》(Venal Mazha)。
诗集《诗篇》(Kavita)再版。
散文集《诗歌和人民》(Janatayum Kavitayum)出版。
1983年
诗集《两首长诗》(Randu Derrgha Kavyangal)出版。
诗集《诗歌(1962-1982)》(Satchidanandante Kavithakal 1962–82)出版。
独幕剧Saktan Thampuran发表。
散文集《马克思主义美学》(Marxian Soundarya Sastram)出版。
1984年
诗集《苏格拉底与公鸡》(Socrateesum Kozhiyum)出版。
《随笔集》获得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C.B.库马尔奖。
诗集《诗篇》(Kavita)再版。
散文集《诗歌和人民》(Janatayum Kavitayum)再版。
1985年
《随笔选集》(Thiranjedutha Lekhanangal)出版。
散文集《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出版。
应邀参加在新德里举办的瓦尔米基(Valmiki,又译跋弥或蚁垤)国际诗歌节。
代表印度出席在前南斯拉夫举办的萨拉热窝诗歌日。
诗集《当诗人创作》(Ezhuthachan Ezhutumbol )再版。
1986年
散文集《对话:关于社会、文化、政治、宗教、教育、经济和文学》(Samvadangal)出版。
散文集《方法集》(Sameepananangal)出版。
获得喀拉拉邦印度青年协会颁发的最佳公共观察家奖。
1987年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出版。
诗集《当诗人创作》(Ezhuthachan Ezhutumbol )再版。
《诗歌(1962-1982)》(Satchidanandante Kavithakal 1962–82)再版。
诗选集印地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1988年
诗集《换房子》(Veedumattam)。
以一个诗社成员的身份去苏联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印度文化节。
1989年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再版,并获得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诗集《当诗人创作》(Ezhuthachan Ezhutumbol )再版。
诗集《痛苦时期》(Peedana Kalam)出版。
散文集《文化政治》(Samskarathinte Rashtreeyam)出版。
《访谈录》(Sambhashanangal)出版。
散文集《贝托尔德•布莱希特》(Brechtinte Kala)出版。
诗选集古吉拉特语译本在艾哈迈达巴德出版。
1990年
诗集《上升》(Kayattam)出版。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再版。
散文集《马克思主义美学》(Marxian Soundarya Sastram)再版。
散文集《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再版。
散文集《步骤集:早期文章》(Padavukal)出版。
诗选集泰米尔语译本在哥印拜陀出版。
1991年
游记《视野与幻觉》(Kazhchakal, Kazhachappadukal)出版。
散文集《询问集》(Anveshanangal)出版。
1992年
诗集《佛般诗人》(Kavibuddhan)出版。
他自愿从教职退休,并担任起德里印度国家文学院(Sahitya Akademi)英语期刊《印度文学》的编辑。
散文集《反思集》(Veenduvicharangal)出版。
1993年
《诗选》(Eenta Satchidanandan Kavitakal, Ed. Balachandran Chullikkad)出版。
作为一个作家团体的成员到访阿约提亚,抗议印度教右翼分子对巴布瑞清真寺的破坏。
散文集《美与力:关于美学和政治》(Soundaryavum Adhikaravum)出版。
1994年
诗集《不断进展》(Desatanam)出版。
在中国举办印度文化节期间率领作家团体到访。
1995年
多幕剧《甘地》(Gandhi)发表。
诗集《不断进展》(Desatanam)再版。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再版。
《夏雨:30年诗选》(Summer Rain: Three Decades of Poetry)的英译本在德里出版。
1996年
诗集《马拉雅拉姆》(Malayalam)出版。
他被任命为印度国家文学院(Sahitya Akademi)学院秘书(即行政主管),这个职位他一直担任到2006年。
《片刻集:马拉雅拉姆文学随笔选》(Muhurtangal)出版。
诗选集印地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诗选集埃纳德语译本在班加罗尔出版。
1997年
参加法国伊夫里诗歌节。
率领一个作家团体造访瑞典。
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到访美国。
诗集《他,也》(Ivanekkoodi)再版。
1998年
诗集《不完美的》(Apoornam)出版。
诗集《马拉雅拉姆》(Malayalam)再版。
游记《许多时代,许多世界》(Pala Lokam, Pala Kalam)出版。
英译本诗集《如何去到道观》(How To Go To The Tao Temple)在德里出版。
诗选集泰米尔语译本在金奈(马德拉斯)出版。
1999年
《诗选》(Theranjedutha Kavitakal)出版。
率领一群作家到访意大利。
剧作《甘地》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散文集《艺术与异议》(Kalayum Nishedhavum)出版。
诗选集泰米尔语译本在金奈(马德拉斯)出版。
英语专著《印度文学:地位和前景》(Indian Literature: Positions and Propositions)出版。
2000年
诗集《一次对话尝试》(Sambhashanathinu Oru Sramam)出版。
重访中国。
诗选集印地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英译本诗集《不完美的及其他新诗》在卡利卡特出版。
2001年
游记《许多时代,许多世界》(Pala Lokam Pala Kaalam)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诗选集阿萨姆语译本在古瓦哈提出版。
诗选集孟加拉语译本在加尔各答出版。
英译本诗集《如此多的降生》(So Many Births)在德里出版。
2002年
诗集《口吃》(Vikku)出版。
接受意大利维罗纳的世界诗歌学会的邀请,并在出席活动时强烈抗议印度教地方自治主义分子在古吉拉特邦干下的种族灭绝。
诗集的法语译本在巴黎出版。
散文集《印度诗歌的异议传统》(Bharateeya Kavitayile Pratirodha Paramparyam)出版。
诗选集泰米尔语译本在金奈(马德拉斯)出版。
诗选集旁遮普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诗选集奥里雅语译本在克塔克出版。
英语专著《作者,文本,问题》(Authors, Texts, Issues)出版。
2003年
诗集《马拉雅拉姆》(Malayalam)再版。
因为要在五个城市举办的朗诵会(诗歌节的组成部分),他再访法国。
2004年
诗集《目击者》(Sakshyangal)出版。
作为印度作家代表团的成员造访叙利亚、美国纽约和巴基斯坦。
作品集的意大利语译本在罗马出版。
游记《三次旅行》(Moonnu Yatra)出版。
诗集印地语译本在德里出版。
诗集乌尔都语译本在海得拉巴出版。
2005年
诗集《嘎扎乐和声乐》(Ghazalukal, Geetangal)出版。
受邀参加柏林文学节,并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朗读。
游记《东与西》(Kizhakkum Padinjarum)出版。
诗集印地语译本出版。
英译本诗集《口吃及别的诗》出版。
2006年
诗集《无限》(Anantam)出版。
诗集《第一课》(Onnaam Padham)出版。
三卷本《诗集(1965-2005)》(Satchidanandte Kavithakal,1965–2005)出版。
应邀出席莱比锡书展和阿布扎比图书展。
诗集的德语译本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发行,他再访德国。
散文集《根基集》(Adithattukal)出版。
《采访集》(Mukhamukham)出版。
从印度国家文学院(Sahitya Akademi)学院秘书(即行政主管)一职退休。
2007年
《译诗集》第一卷出版。
再访意大利。
在海湾国家举行一次巡回朗读。
关于他的一个纪录片,《夏雨》上映。
散文集《巴勃罗•聂鲁达(修订版)》(Pablo Neruda)出版。
散文集《贝托尔德•布莱希特(修订版)》(Brechtinte Kala)出版。
2008年
诗集《我的诗》(Ente Kavita)出版。
受邀参加斋浦尔国际文学节。随后,作为这个诗歌节的成员,他参加了朗读和讨论。
诗集乌尔都语译本出版。
英语专著《印度文学:范式和透视》(Indian Literature:Paradigms and Perspectives)出版。
2009年
诗集Marannunacha Vasthukkal出版。
代表印度出席伦敦书展和莫斯科书展。
诗集的阿拉伯语译本在阿布扎比出版。
翻译(Padinjaran Kavithakal)获得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散文集《研究集》(Malayalakavitha Patanangal)出版。
英语专著《阅读、印度文学和超越》(Readings, Indian Literature and Beyond)出版。
2010年
散文集《文章集》(Darshanathinte Ritubhedangal)出版。
再访中国。
成为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the Sahitya Akademi)的会员。
2011年
诗集Bahuroopi出版。
散文集《研究集》(Malayalakavitha Patanangal)再版。
参加在威尔士举办的威尔士—印度诗歌交流会。
参加蒙特利尔蓝色都市文学节,随后在渥太华和里贾纳朗读。
参与在纽约举办的“反智偏执中的文学角色”专题联合研讨会。
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
Marannu Vecha Vasthukkal获得喀拉拉邦文学研究会奖。
诗选集爱尔兰语译本出版。
baiy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不信之歌 (5人喜欢)
- 多谢不阅丨个人2024年度阅读十佳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