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恋爱观
促使我写下这篇日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我本身对恋爱的理解和体会。有我对身边形形色色的爱情经历的观察。还有我对书上,影视作品中的恋爱观所做的诠释。当然,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在浙江一小饭馆里遇到的一次经历。这让我感触颇深。不得不思考下这个命题。
简单叙述下过程,当时我正在吃饭,两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年轻美女坐在我附近,和她们的几个男性朋友争论些什么。由于她们声音分贝很大,我被迫听下了以下的对话。
一女说:长的帅有个屁用啊?又不能当饭吃,有钱才是王道啊!一男反驳:你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老男人,年纪这么大,你会幸福吗?女回答:有钱就足够了呀,我可以好好享受啊!比和一个穷小子受累强多了!另一女附和:现实就是这样呀。我就要嫁给一有钱的,年纪大点有什么关系。我一表姐看见有钱的就主动搭讪,没钱的理都不理呢!女赞同:现实就是这样。现实就是这样呀!
…………
这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事,我想不会很稀奇。毕竟是物欲横流的地方。诱惑太大。难免会有人信奉金钱至上的恋爱观。
但这的确是我第一次真实的遇见如此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我的内心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尽管我也经常性的逛论坛,刷网页,看非诚勿扰,看杂志,和人扯淡。对这种现象已经少见多怪了。我一直都相信纯粹的恋爱观。这有点像柏拉图的精神恋爱,那种乌托邦式的爱情构想。而现实呢?又呈现出这样一种病态。
再说说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的段子:小学的女生喜欢长的帅,学习好的男生;初中的女生喜欢长的帅,有个性的男生;高中的女生喜欢长的帅,多才多艺的男生;大学的女生喜欢长的帅,有钱的男生;毕业之后的女生喜欢有钱的男人。
小学的男生喜欢漂亮的女生;初中的男生喜欢漂亮的女生;高中的男生喜欢漂亮的女生;大学的男生喜欢漂亮的女生;毕业后的男人喜欢漂亮的女生。
女生一直在变化,而男生貌似很专一的样子。也许社会规律就是这个样子,男女之间总是先被其外表的气质所吸引。再其次才是内外的魅力。那些什么不看重外表啊,人好才最重要的言论全部是扯淡。没有人不会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外表美也是其中一种。而且是最好表现出来的。
但是,爱情不是唯外表是举。爱情是经过了最初的互有好感后的长期相处的升华,这是一个包容的过程,华美的外表已经不再是重点。你爱她,就要爱她的全部,优点与缺点,各种坏脾气。这是两个灵魂的融合,直到最后谁都离不开谁。纵使有磕磕碰碰,也无法分开连在一起的心。
所以,爱情是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时间的沉淀。
而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往往没有耐心去进行一场真正的爱情。大人是这样,所以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少年们更是这样,因为冲动,因为好感,因为攀比,因为寂寞,因为快感……在一起之后,却又忍受不了漫长的磨合期,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就分手。这伤了谁?只不过在彼此的心上又多了几道伤痕。然后就说着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云云。我们真正懂过爱情吗?不懂,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付出过。
很多成年人都说早恋什么不好,对未来发展有害,后悔当初恋了;很多少年却誓死捍卫自己的恋爱。对此,我不抱任何正面负面的情感。因为这本来就是个中性的东西。就像水一样,可以哺育生命,也可以埋葬生命。世界七十亿人,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在幼儿园就能遇见爱情,有的人将死去才发现爱情。所以,爱情没有年龄限制。
但现在,的确有太多人把荷尔蒙的爆发就当成了爱情。所以,更多的少年把恋爱放在了学校学习阶段。这个时期,是情愫萌芽的时期,当然也是爱情最纯洁的时期(如果有的话)。
大多数人在这条道路上前赴后继,但大部分最后都陨身不恤。他们以为是在为爱情痴狂,却没有发现自己拥有的根本不是真正的爱情。
说说我对爱情的理解。我本身没有什么说服力。因为我在这条道路上是个失败者。我终究是没能接近爱情的本质。而且,因为自己的幼稚与轻浮,也伤害过几个女生。我无法弥补什么,只能自我忏悔。
也许这就是水瓶男的特质。外表看起来没心没肺,轻浮,花心。但真正内心中要认定一个人,却要花很长的时间。对朋友是这样,对另一半也是这样。有这样一个女孩,我要花三年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与她相处。熟悉她的一切一切。最后才能完全的信任她,对她死心塌地,从一而终。这才是我所认定的爱情。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要面对这么多挫折和诱惑,还要面临失败的考验。但是,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几率,我也会付出一切去做。因为,这才是我眼中的独一无二,是与我共度一生的人儿。
还好,我还年轻。我还能在这条道路上付出一个又一个三年。但漫长的时间里,我不知道自己能保持这份初心多久。我不想随随便便就与一个人在一起。但现实的枷锁又在逼迫着我。希望冥冥之中我会等到那个对的人,在对的时间里。因为,我不想再错过了。
这是我关于理想主义的爱情观。但理想和现实总是相差甚远的。要如何将理想和现实平衡呢?
最近我比较迷《新恋爱时代》。尽管还是很理想化,但也尝试着在表达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处理爱情。爱情是一种精神资料,最基本的当然是生活资料。没有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就没有爱情。所以,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小资阶级。那些浪漫也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试想,在伟大的爱情如果面对柴米油盐的奔波也会荡然无存。不需要很富裕,但该有的物质生活还是需要有的。所以郑海潮和邓小可的爱情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他们即活在现实中,也存在存在彼此的爱情中。没有被世俗化。
再说《小时代》,我只看过了半本书。实在看不下去了。用网上的说法,整本书都是华丽丽的啊,手一抖,掉下来的灰都是金灿灿的。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种风格。我也很不喜欢书中所说的爱情观。在郭敬明眼里,爱情是奢侈品。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也要不起这种爱情。也许,这适用于世界上少数一群人。但我敢肯定,这不是纯粹的爱情。因为筹码太重,爱情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些文字算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警醒。在我还没有被现实所蒙蔽的时候,写下的我对爱情的理解。如果有人可以耐心的看完这些文字,我也希望他能够获得启示。希望他在爱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为,我们可能是同一种人。与诸君共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