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观后整体感受
首先我是一个连入门级都算不上的观众,没有在年少时就着迷的经历,第一次听说这部作品,是好几年前朋友的推荐,那时我肯定已经过了25岁了,没有对动漫的热血,其实我十几岁的时候也没有过,直接从各种童话过渡到世界名著,学霸我那时大概忙着学习和学生干部的职务,剩余的时间精力都花在满山遍野乱跑或者随笔上了吧。老吴的光盘还在我这里,当时被强烈推荐说跟心理很有关系,怀孕的那个暑假看了个开头,就大着肚子挺进武夷山去了。
这次临近期末,再次捡起这桩“从专业角度观赏和分析”作品的任务,作为6月营会回来和跑去西湖散心的静心的内容,既然关于个人成长,自然要心静下来,才对得起创作的团队和推荐的各位。
目前只是看完26集的电视剧版,在豆瓣上零星看了一些影评和补充资料。对于里面的宗教背景、出处、隐喻,还是一知半解,对于人物的刻画、地位、之后命运的发展,也还不清楚。看到有不少忠实的资深的拥趸,甚至写出了自己多年以来随自我成长不断加深的领悟,深为这种影响力感动。
我能分享的,只是我最直观浅显的感想吧,还有某些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和片段的分析,其实每个人都是从中看到自己,所以,我将记录的,也是掺杂着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的成长领悟吧。
概括地讲,整部作品的个人成长气息浓重,而且对个人主观意识十分看重,YY色彩强烈。几位年轻的战士,都正好是在青春期中期,这个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发育正经历剧变的年龄,而且无一例外都存在亲子关系、自我价值的困扰,而且都发展出自己的应对这些困扰的具有个人风格的问题解决模式——当然,都是暂时强大、长远却治标不治本、损功能的模式。剧中常见独白、自我对话,就是对内心纠结、自我成长的直接刻画。当然,还有为数不多却很到位的,沉默。在有限的片长中,安排这样的沉默,恰好反映当时人物面临的冲击,是内心的冲击,所以能量向内流动,就静默了。同理,当一个人很呱噪的时候,其实是心不静的表现。所以到后面几集,冲突渐强,反而出现大段大段的人物独白,可见作者目的不只是要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想传递某些关于人性和成长的思考。如何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独特和力量,好好对待自己。
当然,“心之壁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影片另一个突出的主题是,孤独和与他人结连,的关系。每个人因与他人的相互独立、个人的独特性而存在、体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可孤独感就成为硬伤,要不我们怎么总说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呢?如果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那么解决它很直接的办法,就是与他人结连,在生命本原层面结连。而且剧情中预设这种结连,是会令人强大的,比如小战士与EVA的结连,透过的是类似羊水的液体和与母亲有关的感应;但这种结连有必须付出代价,放下自我,意味着受伤就会都受伤,而且据说剧场版最后是人类都失去自己的形态、大融合。而要达成这种结连,必须要打破这个“心防”,哪怕一打破就意味着个体的毁灭,比如使徒的被消灭,比如最后的“人类补完计划”。好像是一种矛盾,直击人内心的矛盾——要维护自我的独立就要耐受一定程度的孤独,要与他人结连就要放下至少一部分自我,所以,人总要面临抉择——孤独还是失去自我,独立还是与他人有心的连结。如果都折衷呢?也许也是可能的,如果自我足够稳定和有力量,那么可以在保留无法被别人理解的一部分孤独的同时,与他人有一部分的心的交流。可惜,创作团队是日本人,不是善于中庸路线的中国人,笑~
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放到后面单独的人物分析里面吧,首先想写的是葛城美里,因为关于父亲的影响,是我最先被击中的片段。
这次临近期末,再次捡起这桩“从专业角度观赏和分析”作品的任务,作为6月营会回来和跑去西湖散心的静心的内容,既然关于个人成长,自然要心静下来,才对得起创作的团队和推荐的各位。
目前只是看完26集的电视剧版,在豆瓣上零星看了一些影评和补充资料。对于里面的宗教背景、出处、隐喻,还是一知半解,对于人物的刻画、地位、之后命运的发展,也还不清楚。看到有不少忠实的资深的拥趸,甚至写出了自己多年以来随自我成长不断加深的领悟,深为这种影响力感动。
我能分享的,只是我最直观浅显的感想吧,还有某些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和片段的分析,其实每个人都是从中看到自己,所以,我将记录的,也是掺杂着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的成长领悟吧。
概括地讲,整部作品的个人成长气息浓重,而且对个人主观意识十分看重,YY色彩强烈。几位年轻的战士,都正好是在青春期中期,这个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发育正经历剧变的年龄,而且无一例外都存在亲子关系、自我价值的困扰,而且都发展出自己的应对这些困扰的具有个人风格的问题解决模式——当然,都是暂时强大、长远却治标不治本、损功能的模式。剧中常见独白、自我对话,就是对内心纠结、自我成长的直接刻画。当然,还有为数不多却很到位的,沉默。在有限的片长中,安排这样的沉默,恰好反映当时人物面临的冲击,是内心的冲击,所以能量向内流动,就静默了。同理,当一个人很呱噪的时候,其实是心不静的表现。所以到后面几集,冲突渐强,反而出现大段大段的人物独白,可见作者目的不只是要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想传递某些关于人性和成长的思考。如何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独特和力量,好好对待自己。
当然,“心之壁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影片另一个突出的主题是,孤独和与他人结连,的关系。每个人因与他人的相互独立、个人的独特性而存在、体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可孤独感就成为硬伤,要不我们怎么总说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呢?如果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那么解决它很直接的办法,就是与他人结连,在生命本原层面结连。而且剧情中预设这种结连,是会令人强大的,比如小战士与EVA的结连,透过的是类似羊水的液体和与母亲有关的感应;但这种结连有必须付出代价,放下自我,意味着受伤就会都受伤,而且据说剧场版最后是人类都失去自己的形态、大融合。而要达成这种结连,必须要打破这个“心防”,哪怕一打破就意味着个体的毁灭,比如使徒的被消灭,比如最后的“人类补完计划”。好像是一种矛盾,直击人内心的矛盾——要维护自我的独立就要耐受一定程度的孤独,要与他人结连就要放下至少一部分自我,所以,人总要面临抉择——孤独还是失去自我,独立还是与他人有心的连结。如果都折衷呢?也许也是可能的,如果自我足够稳定和有力量,那么可以在保留无法被别人理解的一部分孤独的同时,与他人有一部分的心的交流。可惜,创作团队是日本人,不是善于中庸路线的中国人,笑~
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放到后面单独的人物分析里面吧,首先想写的是葛城美里,因为关于父亲的影响,是我最先被击中的片段。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