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动力 DT880 神器听感
听感
开声
DT880刚到手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的将它接上电脑(创新xfi的外置声卡),开声非常悲剧,有许多爆破音,这是我听过所有新耳机里唯一有如此严重的爆破音的,差点以为是质量问题。不过即便如此,这个还未开煲的新耳机一耳朵就听出了其独特的韵味。DT880解析非常之高,即便是在没有外接耳放的电脑声卡上,即便还没煲机,就听出了从未听过的高解析,很多以往忽略的细节在DT880上一下就听到了,还能揪出不少的录音瑕疵。在听了一个多小时后,爆破音基本没有了,声音开始变得比较自然,解析依然很高。不过声卡推力不足的缺点很严重,即便音量足够,依然显得声音比较含糊,在煲了一个小时以后,我将DT880接到了一个DIY的小胆机上,这个胆机的素质比较差,但是推力还是足够的,至少听感上比声卡好了不少。
解析度
顺着开声部分来说,DT880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解析。高解析的好处是极高的还原度,不过缺点是使得录音的缺点暴露无遗。在试听的曲目中,我听了两版录音年代较早的蓝色多瑙河,底噪十分的严重,又听了一些近年录制的原声带,没有底噪的问题,但是依然发现不少的瑕疵。与其说DT880挑前端,其实DT880更挑碟。一个好的录音碟在DT880下就能非常好的还原出现场,而一个差的录音碟在DT880下实在是折磨耳朵。至于说FLAC还是MP3,我一直觉得差别不是那么的大,虽然我一般都听FLAC,但是我觉得格式之间的差距还是没有录音质量来的重要。
声场和定位
DT880声场并不是很大,横向有宽度,纵向深度我一直不是很敏感,DT880也没给我带来很大的纵深感。看head-fi上牛人的对比说DT770,880,990的声场是从小到大的,应该主要就是单元结构的问题。前文说到DT880虽然是半开放结构,但是几乎与DT990的隔音和漏音无异。至于如何界定开放与半开放,可能因素不止是开放的程度这么简单吧。虽然声场不是很大,但是定位却出奇的准,结像很实,分离度也很好,这样一来即便声场不是很大,对于现场感的还原还是不错的。
三频表现
我向来对低频不感冒,而DT880也许是在我的设备上没能推开,低频感觉比较差,不过也正好顺应了我的胃口。中频DT880的表现中规中矩,听人声的时候有些许沙哑感,也许是推不开造成的干涩吧。高频在DT880上的表现相当好,听了一些小提琴作品,感觉高频的延展性很好,有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在听zamfir的孤独的牧羊人时,小提琴部分尾声时的高音cadence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600欧
由于没法和其他阻抗版本进行声音上的对比,我只能说说600欧带给我的一些基本影响。之前我使用的是50欧阻抗的森海HD515,在我的设备上时不时会有电流声,声音开大时底噪也比较重。600欧的DT880完全听不到电流声,底噪也只有在把音量开到我耳朵难以承受范围的时候才能听到一些。
音乐风格
我平时主要听一些古典器乐,电影原声还有New Age,偶尔会听一些人声,人声部分国语女声听的比较多。我比较喜欢清静平淡舒缓的风格。听说森海磅礴大气适合交响,AKG适合小编制。DT880听下来感觉在听交响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大气,加上低音不突出,没那么有味道,但是整体感与细节的协调依然很好。在听原声score的时候,细节十分丰富,层次分明。人声的表现我不是特别喜欢,比较干比较冷,但是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拜亚的风格,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很讨厌。听了一周以来,我觉得拜亚的风格还是很适合我的。即使前端不给力,DT880相对于之前使用的HD515,提升还是一耳朵就能分辨的。
http://imclub.net.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32&extra=page%3D1
开声
DT880刚到手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的将它接上电脑(创新xfi的外置声卡),开声非常悲剧,有许多爆破音,这是我听过所有新耳机里唯一有如此严重的爆破音的,差点以为是质量问题。不过即便如此,这个还未开煲的新耳机一耳朵就听出了其独特的韵味。DT880解析非常之高,即便是在没有外接耳放的电脑声卡上,即便还没煲机,就听出了从未听过的高解析,很多以往忽略的细节在DT880上一下就听到了,还能揪出不少的录音瑕疵。在听了一个多小时后,爆破音基本没有了,声音开始变得比较自然,解析依然很高。不过声卡推力不足的缺点很严重,即便音量足够,依然显得声音比较含糊,在煲了一个小时以后,我将DT880接到了一个DIY的小胆机上,这个胆机的素质比较差,但是推力还是足够的,至少听感上比声卡好了不少。
解析度
顺着开声部分来说,DT880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解析。高解析的好处是极高的还原度,不过缺点是使得录音的缺点暴露无遗。在试听的曲目中,我听了两版录音年代较早的蓝色多瑙河,底噪十分的严重,又听了一些近年录制的原声带,没有底噪的问题,但是依然发现不少的瑕疵。与其说DT880挑前端,其实DT880更挑碟。一个好的录音碟在DT880下就能非常好的还原出现场,而一个差的录音碟在DT880下实在是折磨耳朵。至于说FLAC还是MP3,我一直觉得差别不是那么的大,虽然我一般都听FLAC,但是我觉得格式之间的差距还是没有录音质量来的重要。
声场和定位
DT880声场并不是很大,横向有宽度,纵向深度我一直不是很敏感,DT880也没给我带来很大的纵深感。看head-fi上牛人的对比说DT770,880,990的声场是从小到大的,应该主要就是单元结构的问题。前文说到DT880虽然是半开放结构,但是几乎与DT990的隔音和漏音无异。至于如何界定开放与半开放,可能因素不止是开放的程度这么简单吧。虽然声场不是很大,但是定位却出奇的准,结像很实,分离度也很好,这样一来即便声场不是很大,对于现场感的还原还是不错的。
三频表现
我向来对低频不感冒,而DT880也许是在我的设备上没能推开,低频感觉比较差,不过也正好顺应了我的胃口。中频DT880的表现中规中矩,听人声的时候有些许沙哑感,也许是推不开造成的干涩吧。高频在DT880上的表现相当好,听了一些小提琴作品,感觉高频的延展性很好,有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在听zamfir的孤独的牧羊人时,小提琴部分尾声时的高音cadence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600欧
由于没法和其他阻抗版本进行声音上的对比,我只能说说600欧带给我的一些基本影响。之前我使用的是50欧阻抗的森海HD515,在我的设备上时不时会有电流声,声音开大时底噪也比较重。600欧的DT880完全听不到电流声,底噪也只有在把音量开到我耳朵难以承受范围的时候才能听到一些。
音乐风格
我平时主要听一些古典器乐,电影原声还有New Age,偶尔会听一些人声,人声部分国语女声听的比较多。我比较喜欢清静平淡舒缓的风格。听说森海磅礴大气适合交响,AKG适合小编制。DT880听下来感觉在听交响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大气,加上低音不突出,没那么有味道,但是整体感与细节的协调依然很好。在听原声score的时候,细节十分丰富,层次分明。人声的表现我不是特别喜欢,比较干比较冷,但是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拜亚的风格,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很讨厌。听了一周以来,我觉得拜亚的风格还是很适合我的。即使前端不给力,DT880相对于之前使用的HD515,提升还是一耳朵就能分辨的。
http://imclub.net.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32&extra=page%3D1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