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钢的琴》影评,希望大家能给一些意见 没看过的希望大家去看看,因为实在太棒了,值得你一看!
![]() |
《烟筒下的葬礼》
对电影《钢的琴》道具分析
影片在开始处,陈桂林和他的婚葬乐队正在为一位老人送葬,他们按照俄罗斯的送葬方式为老人送行,那么凄凉,悲哀。而老人的子女却嫌这种方式太过沉重。随后陈桂林他们便换了一种形式送葬,让老人走的更快些。高高的烟筒,孤独的灵棚,舒缓的送葬曲。这也许就是工业时代离开的最好葬礼。
生活在工业时代的陈桂林等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用自己的乐观精神淡化他们的挫折。当工业时代已成为过去,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只能随着葬礼一同而去。陈桂林也只能怀着对女儿的梦想与其挥手作别。在影片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对过去的冲突象征。
摩托车
影片中的陈桂林无论到哪跟着他的是那辆小小的摩托车。那样的摩托也许就是工业时代时所生产出的一种产品,体积小,噪音大,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它所体现的就是过去工业时代的象征。在当代,它变成了陈桂林东奔西走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当代人的眼中,它是那么可笑,那么引人注目。当陈桂林的“钢琴”快要完工时,他的摩托也被一块钢铁粉碎。当过去的产品成为当代人的工具,它也许只能被淘汰。这辆摩托车似乎正是过去和当代的一中冲突象征。
房子
在影片一开始,陈桂林和他即将离婚的老婆小菊站在一处破旧的厂房下。陈桂林一无所有,穷的叮当响,只有他的摩托和手风琴。而他的老婆跟了别人后却变得非常富裕。他两就是过去和当代的一种缩影。陈桂林这半边的房子破破烂烂,没有房顶,向后看去,只有无数的废气工厂和孤独的烟筒。而小菊那半边房子的房顶非常完整,而且房子后面可以清楚的看到马路和新盖的房子。他们两人在影片中形成了一中鲜明的对比。
烟筒
烟筒是工业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影片中的烟筒更是别具一格,孤独的立在那片废气厂房的中央。影片中的人物几乎都与那大烟筒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老技术员和陈桂林的父亲,他们是在烟筒下长大的,烟筒的年龄高过了他们。烟筒正是代表着工业时代人们的精神,寄托着他们的理想与追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烟筒必须离开这些人们。随着烟筒的倒塌。也标志着工业时代的退出,新时代的到来 。这种强烈的冲突,在影片中也只有烟筒能带给我们。
“钢琴”
我们所说的钢琴是由木头和钢板等零件组成的,而电影中钢琴它所用的材料确都是钢的。面对着新时代的到来。陈桂林想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女儿做一架钢琴。但是面对着时代的阻碍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难,陈桂林没有选择,他只能和自己的兄弟用他们过去的斗志和激情做这样一架钢琴。然而做出来的钢琴并没有当代钢琴那么好,那么奢华。这种鲜明的对比再次让过去和现在产生了冲突。
在造钢琴的途中,无数的事件对当代和过去造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体现了陈桂林这一代人的梦想和追求。和门团结,他们乐观,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无限遐想。当钢琴在废弃工厂中被造好,小元轻轻的弹奏起了曲子。随着钢琴曲,影片也到此结束。这也预示着陈桂林他们这些小人物带着他们的精神随着世事的变迁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的只有时代送给他们的葬礼。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