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一)
![]() |
在三里屯Village |
【序言】
日子匆匆穿过我而行,奔向海洋 —— 西格德尔·A·马格努松(当代冰岛诗人)
我又梦见中学英语王老师扇着我的耳光,一个又一个,可能又因为我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了吧。最经常的原因就是我总有接老师“话把儿”的毛病,总在老师自觉讲到精彩之处,我在下面接上一句俏皮话,希望博得同学们一笑。但问题是,我整个中学都坐在教室第一排,全班70多个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我探身就能够到黑板,遇到吐沫星子大的生物王老师,我都巴不得打伞。所以,在这种贴老师肚脐眼位置说俏皮话的下场可想而知:数学李老师一般是罚我站;生物王老师一般会指着鼻子当场批评我;语文余老师会用一个更漂亮的俏皮话把我撅回去(我最喜欢她了);而英语王老师,一般直接就是把我拎出来,伸脚就踹,或者抬手就给你脑门一巴掌,如果不巧扇在脸上,会很疼。而这次,耳光一个接一个,真狠,那个疼啊。
我就这样被耳光扇醒了,原来是帐篷外的风太大,露在睡袋外的脸,被帐篷来回扇得生生作响。我的睡袋是Marmot Plasma,最低舒适温度达到零下一度,身上觉得还暖,但发现我露在睡袋外面的脸感觉已经给冻木了。我看到帐篷外似乎天光渐亮,本能得按了一下手表的荧光模式,“我靠。。。”我咕哝了一句,手表显示居然只有四点五十四分,这里天亮得也太早了吧,关键是前天晚上在市区,深夜十一点半在酒店外草坪还在欣赏日落的晚霞。在这里享受纯粹的黑夜真是一种奢侈呀。
“十八!十八!”我叫了两声,离我身边不远的钱十八没反应,可能还在睡。现在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个裹得很失败的木乃伊,因为他和正挨着我的Lily这次带来的睡袋最低舒适温度只有四度,没想到第一晚到营地会如此大风低温,所以昨天半夜我隐约记得钱十八给冻醒了,然后把紧急救生毯拿出来裹在睡袋外面。这紧急救生毯其实就是一层很薄不透气的锡箔纸,裹在睡袋外一晚,身体散发出的水气透过睡袋会凝结在救生毯内侧形成水珠,至少用这样的方式能保温。
我探头又看了看,我所在的十四号帐篷里,加上我塞满睡着八个人,除了我之前认识的从上海来的钱十八和Lily之外,还有一个从北京来的中国人叫Raymond,剩余四位都是老外。昨晚所有人抵达零号营地时,正是狂风大作,加上低温,所有人似乎一下子都懵了。因为来之前白天在市区天气良好,晴空万里,但随着一行大巴沿路向内地进发两百多公里的路上,天色逐渐开始糟糕。所以,晚上到了营地,所有人抓紧时间吃了晚饭,就都迅速钻进睡袋,好像怕多余损失一丝的热量。对同帐篷的各位战友,除了之前就认识的十八和Lily,其他都没来得及打招呼,包括这位来自北京的Raymond,我在北京申请签证时,大使馆工作人员还好心告诉我,这次还有一位跟我从北京出发一起来参赛。但直到昨天前往零号营地大巴出发,我都没有见到这位北京战友,我和十八甚至在怀疑,他是否最后一刻弃赛了。直到昨天夜里抵达营地后,Raymond突然最后一个出现在十四号帐篷。而现在的他,还打着轻微的鼾声,还在梦中呢。
我把手表按了两下,手表显示零号营地海拔为860多米。两周前我刚买了这块Sunnto最新款 Ambit2 蓝宝石版户外手表,临出发前我把这只手表设定为在GPS模式下每60秒打一个点,这样手表电池可以持续50个小时,对于这次比赛来说应该是够用了。昨天刚抵达零号营地就被告知,该营地是刚刚从山顶海拔1000多米原计划营地处紧急下撤到这个在环形山谷的度假区。因为风过于大,据说第一个帐篷刚扎上,就直接被狂风吹跑了,这画面,想一下浑身都打哆嗦。
小时候冬天起床时,最痛苦的就是钻出被窝那一刻,现在更是如此,我睁着眼睛,任帐篷继续一下一下扇着我“耳光”,心里在疯狂挣扎:“再多趟一分钟”。过了一分钟,心里再告诉自己:”再来一分钟吧“。至少十分钟就这样在内心挣扎中过去了,然后我在脑子里迅速过了一下起床后要做的事情,终于艰难的坐起身,开始换衣服。我先换上原计划的决定层——一套长袖长裤的X-Bionic的聚能加强套装,然后套上互脸,戴上帽子,外面裹上一会比赛也要穿的防水冲锋衣和冲锋裤,戴上手套,抓起早饭,冲出帐篷。
脑袋刚探出帐篷,脸上就有被刀割的感觉,真他妈冷啊。两个小时后赛前Briefing时,我们终于被告知,现在的气温是零度,风速每秒十米以上。我真庆幸按要求带了零下一度的睡袋,当然更庆幸的是营地临时撤换到山谷里,按地形这里三面有山环绕,应该是没有风才对,这也可想而知山顶的风得多大。热水从五点开始供应,已经有几个人一样跟我早起准备吃早饭了,有志愿者在热水帐篷外立了三个铁桶,里面放着刚刚点着的木头,是为吃早饭的人们取暖用的。
我把热水灌进干燥食品的外包装,把封口封住,我知道未来一周每天主要就靠这来填饱肚子了。而在此之前几个月,我为了让自己的胃适应这干燥食品,每次周末长距离训练前或参加其他比赛前两小时的早餐都尝试吃一袋。这种干燥食品,每袋有各种口味,热量从500卡到800卡不等,而这次我带的全都是每袋800卡的高热量款。等着早饭被泡好,我才用心打量了一下零号营地:选手的30多个帐篷被排成了三排,热水帐篷、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帐篷和临时洗手间集中在一侧。在狂风中,所有的帐篷被吹得啪啪作响,而在旁边就是一条冰川融化形成的小河,贯穿整个山谷营地。那水我不用试就知道,肯定冰凉。而今天按之前赛道说明,第一赛段就要面对过河,不是从桥上,而是桥下淌水过河。就现在这温度,还要淌水过河,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从帐篷爬出来的人开始多起来了,但都给冻得没什么话可说,开始有人围坐在火堆旁,默默的吃饭,偶尔有人闲聊,但话语也都淹没在狂风中。此时我遇到了另外两位来自大陆的选手,是一对来自成都,现在在香港工作的情侣——于淼和菁菁,昨天检查装备时,他俩就跟我说,计划全程走下来。然后十八的三位队友也陆续露面,其中爱辉和腰带牛都来自上海,另一位阿汤现在主要在美国工作,这次他们四个大老爷们组队“CEIBS”(中欧商学院)参赛,加上同样来自上海的Lily还有此次唯一来自大陆的志愿者凌云,他们七人都是商学院的校友。最后还有两位来自大陆的选手,一位是刚在国外完成一个大铁比赛的铁人三项赛老兵”公鸡“,另一位是此次赛事驻北京联络人Victor,他这次只是是以选手身份参赛。除了大陆之外,还有两人来自香港,一人来自澳门,来自澳门的是一位叫Tommy的男孩,刚好就是出发前在酒店入住时我的同屋,他说赛后他的姐姐会过来与他汇合,再一起多呆几天去周边去旅游。这样中国选手一共十四名,其中十一名来自大陆。而我,一名三十三岁的电影工作者,此刻还完全不知道未来一周将要面临什么,现在脑子里想的只是如何能快点吃完早饭,尽快滚回帐篷里去。
几个中国选手很快围坐在其中一个火堆旁吃着早饭,大家都话不多。我吃完早饭,看到有人到旁边不远处有一个水龙头在冲刷餐具,而我也过去把干燥食品密封包装袋冲干净,因为后面还要反复使用。其实这也是重要的比赛策略之一,为了减轻背包重量,我跟很多选手一样,大家都拆掉了干燥食品沉重的外包装,分别把食品直接装进多个透明保鲜袋里来减轻重量和节省空间,所以一个原包装密封袋我就要反复使用。这比赛背包的重量控制,已经被各国选手尽情发挥到成了一门艺术,所有装备都选取最轻量化的,所有食品都要考虑每克产出的卡路里要最大化。目前赛事历史符合规定最轻的背包记录是由一名叫邢波的中国选手保持,中国人精打细算的优良传统看来这里依然有用武之地。我冲洗干燥食品外包装时,终于知道了这水有多凉,基本就是冰水,但我居然还手贱得用冰水洗了洗手,然后冻得我狼狈逃回十四号帐篷。
十四号帐篷的几位老外tentmate都起床了,一位是中年女性,后来知道她是来自美国硅谷的Donna,主要从事计算机顾问工作;另外两位是来自伦敦的帅小伙Glen和Chris,两人是多年好友,此次共同参赛;最后一位是来自法国的Sophie,目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教授,教数学。在我眼中,Sophie毫无疑问就是《生活大爆炸》里理工宅男的化身,因为Sophie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永远戴一个上海老复古款的圆形墨镜,加上一口法式口音英语怎么听都萌翻了。也正因如此,让我和十八、Lily等跟Sophie闹了一个大笑话。如果一定要把我跟这四位老外tentmate找出什么共同点,那就是我们五个人都是首次参赛,反倒是十八和他的队友参加过去年撒哈拉站,而Raymond我在网上看他资料介绍,他这居然是第四次参赛了!好在Lily也是首次参赛,在十四号帐篷的中国选手里,至少不只是我一个是彻头彻尾的新手,估计Lily和几个老外跟我一样,对未来的几天充满了好奇。
”你俩肯定是开玩笑呢吧!“这是昨晚我见到Glen和Chris这对英伦小伙说的第一句话。当时我们冲进帐篷,第一件事就是铺床,把睡袋摊到防潮垫上。结果没想到这两位英伦小伙两人居然都没有专门戴防潮垫,他俩跟我一样用的都是OMM Classic25L此赛事最常见的一款背包,这背包里自带一个非常短小纤薄的贴背靠垫,需要跟同样大的一块拼贴在一起才能凑成一块完整的防潮垫,虽然看上去过去纤薄肯定不舒服。而这两位只带了背包自带的那一小片,所以在遇到这样大风低温又潮湿的天气,而且看来未来几天注定要下雨,当他俩同时拿出两片不像样子的防潮垫时,两人无奈的苦笑,Donna已经笑趴了,她实在是爱笑,我心想:这两位会遇到麻烦的。
之所以挣扎着也要早起床尽早去吃早饭,我有我的考虑,说来无聊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给出发前排空身体留出足够的时间,说白话一点,就是赛前大小号就要解决一次,身上能少带点重量就少带点吧。让我有点欣慰,甚至有点惊喜的就是这次安排的临时厕所,让人觉得很安心,一共十间,分成两排,堆在一起。以前国内参加各种越野跑赛事,其中临时厕所经常会是噩梦之一,因为往往都是临时刨个坑,然后用塑料帆布简单围一下,里面一堆大老爷们还要排排蹲,感觉一下子被踹回了三十年前小时候蹲茅厕的年代。但这次的临时厕所整体很干净,而且每间都插着一大瓶酒精洗手液,让人感觉安心了很多。
出发前最后一次装包,才发现所有装备、衣物和未来一周的食物都塞进这个25L的背包实在费劲,还好之前我对背包上下做了简单改装,用两对Salomon的快拉鞋带分别固定在背包上方和下方,这样我的折叠防潮垫和睡袋分别外挂在背包的下面和上面。我大概用了一个小时才把所有东西收拾齐备,此时帐篷外传来通过喇叭喊话的声音:”距离赛前说明会(Briefing)还有10分钟!“我努力把背包背到肩上,”天啊!太沉了!至少得有十一公斤!“我心里跟自己说。出发前在家里时,我曾经称过未完全装满的背包,已经达到十公斤了,虽然赛前一直在增增减减,但再加上现在水壶里一升的水,我相信现在背包重量肯定超过了十公斤,而根据大会赛事介绍,选手平均背包重量应该是九公斤。好吧,看来这超重是没的跑了。我拉开帐篷拉链,最后一个离开帐篷,脚下还有点踉跄。
内心的紧张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在这比赛之前,我从来没有进行过五公斤以上的负重训练,这个缺陷对我后面的比赛会不会形成致命的打击,我心里完全没底,怎能不紧张。选手们都开始往出发点挪着步子,出发点拉着横幅,两侧是来自四五十个不同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大家都裹得分外严实,我只能从大家防风衣两侧胳膊上的国旗标识来寻找中国队友。我趁着自己出发前还没有冻透,摘了手套迅速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遇到Victor也跟他互相拍了照。拍照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我:”Hey!Yadi!“原来是赛事官方摄影师Zandy冲我看,正拿着照相机对着我,我顺势摆了一个很无聊的姿势,也算有了第一张官方留影,照片上我身体露在外面的部分,只有我的鼻尖和摘了手套的右手,估计除了我自己,没人能认出这是谁。
Briefing开始了,拿着喇叭喊话的是一名中年人,后来知道他就是赛事创办人Mary的老公,也是香港一知名银行总裁级高管,他的声音洪亮,首先传来的就是好消息:”因为天气的恶劣,我们临时更改了线路,取消了登山的部分,同时也取消了淌水过河的部分,改由桥上通过⋯⋯“他还没说完,我听到了各种欢呼声,我心里长吁了一口气。Briefing一般都是分为三部分,一般是先介绍天气情况和赛道安排,然后医疗组也会做简要提醒。原来今早凌晨醒来时,气温果然是零度,现在距离早上八点出发还有几分钟,据说现在气温提升了几度,最多也就是五六度,但风依然很大。
”你是不是打算全程都跑的?“Victor问我。
”我尽量吧,看赛道介绍今天整体是从高原上往下冲,希望能多跑一点。但我的包太沉了,心里没底。希望风不要太大,刚不是说现在风速每秒10米,据说跑到海拔低一点的地方能降到每秒8米。“
出发前,我没再看到其他中国选手,现在出发赛道前拥挤着来自四五十个国家的278名选手,因为大家衣服裹得多,加上沉重的背包,所以不到300人拥在一起也感觉很有气势。
因为身上只穿了两层,决定层还外面的冲锋衣,我在外面没站多久,身体就被吹凉了,脚也开始觉得冷,但我觉得大家应该都差不多,我也没啥可抱怨的。我开始原地跳着简单热身,让身体不要凉得太快,我也不觉得此时做什么拉伸有用。但此刻看到几位外国选手居然还是短裤打扮,我心想,这就是传说中的顶级高手吧,他们肯定要全程奔跑在这火山岩的高原上才能保持体温吧,我该怎么办?
此时突然传来一声大喊:”倒计时1分钟开始“。我突然在寒风中打了个激灵,感觉有股热气开始向身体四处蔓延、流走,我抬头寻找着太阳,只能大概看到它的方向,躲在层层乌云后,此时沙粒吹在脸上,反倒让我清醒了许多。我之前早就打开了手表GPS模式,几秒钟就搜索到卫星,还好。
“倒计时30秒!”我掂掂背包,巨大的重量似乎已经开始让肩膀疼痛,我现在无法想象我要在未来7天里每天背着它,里面装满我所有的装备、衣物、食品,重达十一公斤,然后我要这这片冰冷的火山岩土地上奔跑250公里,平均每天一个全程马拉松距离,今天就有46公里等着我,明天还有48公里,距离最长的一天要跑64公里,我不知道我要面临怎样复杂的路况。第一天就给个下马威,天气恶劣,营地临时改换,线路临时改换,是福是祸?
“十!⋯⋯九!⋯⋯八!⋯⋯”不是说这里是夏天嘛?八月初,是这里的盛夏呀,有这样早晨醒来零度的盛夏吗?我脑子里突然闪现前天在市区看到本地知名运动品牌66North的户外广告语:”这里的夏天只是少点雪的冬天!“靠,原来真是这样!我被骗了!
”五!“我不由自主又往前挤了几个位置,就站在各路短裤精英选手后面的第二排
”四!“肾上腺素的感觉来了!
”三!“我低头看着我的手表,各项数据为零。
”二!“去你妈的!我心里怒骂一句。
”一!“走你!⋯⋯
【未完】
![]() |
”极地长征2013:冰岛“第一赛段出发前 |
-
sum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7 16:16:39
-
Dem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26 08:49:48
-
契丹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25 23:19:06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0 14:03:56
-
我亦如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22:03:23
-
弹不起的冬不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21:56:23
-
pani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18:05:57
-
焱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13:25:33
-
野步苍穹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09:47:1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04:47:55
-
i-Wi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02:45:37
-
睡睡睡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00:09:27
-
HaagenDaz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23:48:50
-
像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23:19:44
-
sophi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23:13:44
-
闲散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23:02:36
-
张小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22:58:11
-
荆棘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22: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