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摘三
P508 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P512 人类文化至今,最强音是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
真挚磅礴的热情,独立不羁的精神,是我对拜伦最心仪的。
P513 浮士德是庸俗的,曼弗雷德是血性的;歌德是普遍的,拜伦是个人的。歌德是伟人,四平八稳的——伟人是庸人的最高体现。拜伦是英雄,英雄必有一面特别超凡,始终不太平的。英雄,其实是捣蛋鬼,皮大王。
P516 伟人能够欣赏英雄,但英雄未必瞧得起伟人。“所以嵇中散,至今薄殷周。”
P517拜伦的个人至上,纯粹的独立,纯粹的自由,其实就是尼采的超人意志。青春活力是不浮夸的,装出来的活力才浮夸。
P518 过去的讲法:达则济世,穷则善。我讲:唯能独善,才能济世。把个人的能量发挥到极点,就叫做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不介入利已利他的论题,是个自尊自强的修炼。
P533这种英国式的小团圆,比中国式的大团圆有诗意得多。
P535西方就有这好处:有这样健康的爱情教科书。中国要么道德教训,要么淫书;要么帝王交相画,要不春宫图。
P544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一个人要成熟、成长、成功,其过程应该是不自觉、半自觉、自觉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
人要从凡人做起,也要学会做观众。
P555艺术的力量,是首先力量。
道德在土中,滋养花果——艺术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隐愈好。一点点透出来。
现代文学,我以为好的作品将道德隐得更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评断。
P562人有那么一种心理,痛悔,内疚,等等,放在心里深思即可。一出声,就俗了,就要别人听见——就居心不良。人要想博得人同情,叫好,就是犯罪的继续。
P565人生和艺术,要捏得拢,要分得开。生活大节,交朋友,认老师,与人发生性关系,生孩子,出国,都要拿艺术来要求,要才气横溢。
艺术不反映现实。现实并不“现实”,在艺术中才能成为现实。现实是不可知的,在艺术中的现实,才可知。
P586人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呢?一,改善完美自己;二,靠自己映见宇宙;三,知道自己在世界上是孤独的,要找伴侣,找不到,唯一可靠的,还是自己。
P615什么是悲观主义?我以为就是“透”观主义。不要着眼于”悲",要着眼于“观”——万事万物都会过去的,人是要死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就是悲观。悲观主义是一个态度,是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
得不到快乐,很快乐,这就是悲观主义。如此就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知物之明,知世之明。
一切都无可奈何,难过的,但是透彻。
P617艺术视你为“归人”,而不是“过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P624我读书的秘诀是:看书中的那个人,不要看他的主义,不要找对自己胃口的东西,要找味道。
工业时代是男性的,商业时代是女性的。
P627中国的集体潜意识就是这样的,奴性的理想主义。总要找一个依靠。
在世界上,在历史中,人多的地方真是不去为妙。
P637艺术家、诗人的悲哀痛苦,分上下两个层次,一个是思想的心灵的层次,对宇宙、世界、人类、人性的绝望,另一个是现实的感觉的层次,是对社会、人际、遭遇的绝望。
P688艺术家是敏于受影响的。受了影响而卓然独立的,是天才。
“智者,是对一切都发生惊奇的人。”
P697文明,应该是指精神道德的高度。文化,应该是指心灵智慧的创造。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P706(霍桑)以清教徒的心灵,而不是态度去了解人性,这是他的伟大处。
P746世界上的书可分两大类,一类宜深读,一类宜浅读。
宜浅读的书如果深读,那就已给它陷住了,控制了。尼采的书宜深读,你浅读,骄傲,自大狂,深读,读出一个自己来。罗兰的书宜浅读,你若深读,即迷失在伟大的空想中。
P512 人类文化至今,最强音是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
真挚磅礴的热情,独立不羁的精神,是我对拜伦最心仪的。
P513 浮士德是庸俗的,曼弗雷德是血性的;歌德是普遍的,拜伦是个人的。歌德是伟人,四平八稳的——伟人是庸人的最高体现。拜伦是英雄,英雄必有一面特别超凡,始终不太平的。英雄,其实是捣蛋鬼,皮大王。
P516 伟人能够欣赏英雄,但英雄未必瞧得起伟人。“所以嵇中散,至今薄殷周。”
P517拜伦的个人至上,纯粹的独立,纯粹的自由,其实就是尼采的超人意志。青春活力是不浮夸的,装出来的活力才浮夸。
P518 过去的讲法:达则济世,穷则善。我讲:唯能独善,才能济世。把个人的能量发挥到极点,就叫做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不介入利已利他的论题,是个自尊自强的修炼。
P533这种英国式的小团圆,比中国式的大团圆有诗意得多。
P535西方就有这好处:有这样健康的爱情教科书。中国要么道德教训,要么淫书;要么帝王交相画,要不春宫图。
P544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一个人要成熟、成长、成功,其过程应该是不自觉、半自觉、自觉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
人要从凡人做起,也要学会做观众。
P555艺术的力量,是首先力量。
道德在土中,滋养花果——艺术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隐愈好。一点点透出来。
现代文学,我以为好的作品将道德隐得更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评断。
P562人有那么一种心理,痛悔,内疚,等等,放在心里深思即可。一出声,就俗了,就要别人听见——就居心不良。人要想博得人同情,叫好,就是犯罪的继续。
P565人生和艺术,要捏得拢,要分得开。生活大节,交朋友,认老师,与人发生性关系,生孩子,出国,都要拿艺术来要求,要才气横溢。
艺术不反映现实。现实并不“现实”,在艺术中才能成为现实。现实是不可知的,在艺术中的现实,才可知。
P586人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呢?一,改善完美自己;二,靠自己映见宇宙;三,知道自己在世界上是孤独的,要找伴侣,找不到,唯一可靠的,还是自己。
P615什么是悲观主义?我以为就是“透”观主义。不要着眼于”悲",要着眼于“观”——万事万物都会过去的,人是要死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就是悲观。悲观主义是一个态度,是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
得不到快乐,很快乐,这就是悲观主义。如此就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知物之明,知世之明。
一切都无可奈何,难过的,但是透彻。
P617艺术视你为“归人”,而不是“过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P624我读书的秘诀是:看书中的那个人,不要看他的主义,不要找对自己胃口的东西,要找味道。
工业时代是男性的,商业时代是女性的。
P627中国的集体潜意识就是这样的,奴性的理想主义。总要找一个依靠。
在世界上,在历史中,人多的地方真是不去为妙。
P637艺术家、诗人的悲哀痛苦,分上下两个层次,一个是思想的心灵的层次,对宇宙、世界、人类、人性的绝望,另一个是现实的感觉的层次,是对社会、人际、遭遇的绝望。
P688艺术家是敏于受影响的。受了影响而卓然独立的,是天才。
“智者,是对一切都发生惊奇的人。”
P697文明,应该是指精神道德的高度。文化,应该是指心灵智慧的创造。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P706(霍桑)以清教徒的心灵,而不是态度去了解人性,这是他的伟大处。
P746世界上的书可分两大类,一类宜深读,一类宜浅读。
宜浅读的书如果深读,那就已给它陷住了,控制了。尼采的书宜深读,你浅读,骄傲,自大狂,深读,读出一个自己来。罗兰的书宜浅读,你若深读,即迷失在伟大的空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