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的起源
![]() |
正山小种红茶的起源,应该说得益于明洪武年“罢造团茶”。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一向以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贡茶,在改制散茶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可以看出当时改制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明末时期,崇安县令为重振武夷茶,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松萝法“是当时绿茶炒青的制茶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制茶技术。武夷山在引进”松萝法“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武夷山的茶农采摘茶青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大量堆积的茶青未能及时处理,自然萎凋后,有些会在堆积中发酵,而萎凋后的茶青炒制后,再烘干,会出现茶汤色变红的现象。也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技术的发现,是一个巧合过程。关于正山小种的起源还有一个神秘传说:
相传,武夷山星村桐乡的江墩,地处海拔1500米左右。这里的乡民祖祖辈辈都制作茶或经营茶业。明末的某年,一支军队路过江墩,士兵们睡在茶青上,等军队离开后,茶青已经开始不同程度的发酵。于是,村民们赶紧将茶青揉拎后,用当地的马尾松烘干,这种带有马尾松特有的松脂香味的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当时,人们从来都习惯饮绿茶。于是,村民们便将茶挑到星村去出售。当时,当时,星村是茶叶的一个集散地,这种茶出售后的第二年,却被人高价订购。于是,这种发酵红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种说法真实与否,目前,都无法考证了。而桐木的正山小种红茶,在得到市场认可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垄断性,将星村及桐木一带自然保护区的几百公里范围内生产的红茶,取名“正山”小种,而其他的地区生产的红茶,则称为“外山”小种,以示正宗。
-
酷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6 18: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