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又跳一博 唉
扫了一天交大BBS,此君也是工科男博士,好震惊好难过。大概是因为,过去听说因为毕业压力或者劳累逝世的博士们,多是理科同学。当然,这也是我五年前没有选择交大理科硕博连读的原因。因为文章,导师不给毕业,唉。可惜这位学长坚持这么多年。这七年挺过来了,人生还那么长,何必为交大之名而活。
想起博一刚入学时,清华的张老师过来做入学宣讲,说在国内读工科博有一好处,只要你努力就肯定能毕业,大家若去MIT,那么高的淘汰率,有几个人能行呢。
前段儿,遇到系里从清华过来读博的俩骚年,口里抱怨“导师不理我,每天当苦力干活,到现在博士题目都没有,唉,女朋友逼我买房,唉。”另一君则说“你还算好,老师给你的钱足够你生活费,只要做项目就行,我导师什么事儿都找我,组里硕士都我带,一个月就给200,不够去吃个饭的。”
读博一年的确发现,你按时毕业,绝不说明你聪慧过人,只能说明你无比幸运,得遇伯乐。若是不幸,延期,则是常态。而且,导师在毕业之前给你的任何承诺,都没意义,记得那些只言片语,反倒更容易钻牛角尖。博导这东西,不过是一个职业,论起人品道德没什么关系,而且,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导师通常有几种方法限制毕业,一是说论文发的数量不够,这通常是由质量不够引起的;二是说大论文工作量不够;交大工科虽说EI可以毕业,但各个专业基本都要求以SCI毕业,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为导师辛苦几年,反复做项目里要些的基本工作或者凭导师异想天开去做国际难题,绝不是土博能力所至的。若是论文发够了,再说靠工作量积累的大论文,这东西则完全是导师一句话的事儿。软磨硬泡对一些导师还是比较有用的,也曾见过有人天天在导师办公室等着,所谓堵导师签字。。
这个行业的确奇葩,你做得太好,导师会想各种借口不让你毕业,继续干活儿,或者,对于特别优秀的,有师资博后或者项目实验员等等头衔来留人,其实都是不肯多出钱又想廉价聘你的幌子。做得太烂,不勤奋,是肯定不能毕业的。
所以,土博是一段经历,更重要的是一段生命体验,如果不巧遇到了毕业难的导师,更多的不是学习知识,谈培养绝对是空话,只能看成是对漫长生命过程的磨砺,让自己更坚强去面对所有的苦难,选择将苦难与坚毅站在一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何必在乎那个证,那不过是一段经历,引以为豪的只能是这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快乐或者痛苦,生活都将继续。痛并快乐着,未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原貌。带着光宗耀祖或者找好工作赚大钱进上流社会的目标读博,那真的是得不偿失,让操蛋的卡耐基成功学去见犹大吧。。这个行业,只适合一小部分人。她们以此为生活,和其他任何的工作一样,就像生活大爆炸里演的,科学家不是有钱人,更多的是没有辣妹的死宅。
想起张悬的儿歌,人生没那么严重,做自己比较容易心安理得。
难得童心。
难得糊涂。
想起博一刚入学时,清华的张老师过来做入学宣讲,说在国内读工科博有一好处,只要你努力就肯定能毕业,大家若去MIT,那么高的淘汰率,有几个人能行呢。
前段儿,遇到系里从清华过来读博的俩骚年,口里抱怨“导师不理我,每天当苦力干活,到现在博士题目都没有,唉,女朋友逼我买房,唉。”另一君则说“你还算好,老师给你的钱足够你生活费,只要做项目就行,我导师什么事儿都找我,组里硕士都我带,一个月就给200,不够去吃个饭的。”
读博一年的确发现,你按时毕业,绝不说明你聪慧过人,只能说明你无比幸运,得遇伯乐。若是不幸,延期,则是常态。而且,导师在毕业之前给你的任何承诺,都没意义,记得那些只言片语,反倒更容易钻牛角尖。博导这东西,不过是一个职业,论起人品道德没什么关系,而且,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导师通常有几种方法限制毕业,一是说论文发的数量不够,这通常是由质量不够引起的;二是说大论文工作量不够;交大工科虽说EI可以毕业,但各个专业基本都要求以SCI毕业,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为导师辛苦几年,反复做项目里要些的基本工作或者凭导师异想天开去做国际难题,绝不是土博能力所至的。若是论文发够了,再说靠工作量积累的大论文,这东西则完全是导师一句话的事儿。软磨硬泡对一些导师还是比较有用的,也曾见过有人天天在导师办公室等着,所谓堵导师签字。。
这个行业的确奇葩,你做得太好,导师会想各种借口不让你毕业,继续干活儿,或者,对于特别优秀的,有师资博后或者项目实验员等等头衔来留人,其实都是不肯多出钱又想廉价聘你的幌子。做得太烂,不勤奋,是肯定不能毕业的。
所以,土博是一段经历,更重要的是一段生命体验,如果不巧遇到了毕业难的导师,更多的不是学习知识,谈培养绝对是空话,只能看成是对漫长生命过程的磨砺,让自己更坚强去面对所有的苦难,选择将苦难与坚毅站在一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何必在乎那个证,那不过是一段经历,引以为豪的只能是这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快乐或者痛苦,生活都将继续。痛并快乐着,未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原貌。带着光宗耀祖或者找好工作赚大钱进上流社会的目标读博,那真的是得不偿失,让操蛋的卡耐基成功学去见犹大吧。。这个行业,只适合一小部分人。她们以此为生活,和其他任何的工作一样,就像生活大爆炸里演的,科学家不是有钱人,更多的是没有辣妹的死宅。
想起张悬的儿歌,人生没那么严重,做自己比较容易心安理得。
难得童心。
难得糊涂。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