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抄袭的艺术
最近一阵,抄袭案真是层出不穷,所以心里有点儿想法,决定写一写。
不过这篇文章不是讨论道德问题的,对不抄的人,抄袭的道德问题没啥值得讨论的,对已经抄袭的人,当事人也早就过了自己的道德关了,说也白说,所以还不如讨论利益问题和技术问题,这两个问题大家都看得懂,不管处于边界的哪一侧。
抄袭,说白了,你一来动了别人的名誉,二来动了别人的钱,动了这两样别人还不收拾你,这人度量得有多大?这就像格林童话里一样,你跑进森林熊的小屋,用了别人的勺子,吃了别人的粥,坐塌别人的板凳还睡别人的床,甭管你是不是迷路的小姑娘,都必然遭受黑熊一家三口的愤怒追杀。
而你能不能逃掉,主要取决于林子的密度和你的皮厚程度,像现在这种遍地都是歪脖树加抄袭鸟的林子,再多混进去个把抄界新人真是木隐于林,毫不显眼,大家也早就司空见惯,审美疲劳。而对于那些皮够厚的人,就算被事主告上法庭,判了赔钱道歉,照样可以赔钱不道歉,以后还能在口诛笔伐的刀枪剑戟中闲庭信步,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赞为盗界无双。
然而,许多小盗,被事主逮住,却免不了游街和伏法之苦,为何呢?
因为有些同学的的做法实在比较神奇了,硬要在没有道德优势的地方往出堆一个高地,而且其手段又过于拙劣,硬生生把道德问题和利益问题变成了智商问题。
我曾经见过有抄袭者发言求同情,那描述真是楚楚可怜闻者落泪见者伤心——同时也把自己的盗窃动机、盗窃经过、贼赃来源、犯罪同伙招了一干二净,别人把你说的话截图下来拿去法院直接可以索赔了,请问同学你这是在讨饶还是讨打啊?嘛,野蛮人社会,好名声从来没能成为过硬性指标,但脑壳上带个坑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很难走太远的。
按说脑壳补坑这种事情,得找脑外科医生,可脑外科实在太贵了,而一般抄袭者之所以抄袭,就是因为人穷志短,必然付不起医药费,所以下面的方法,可以视之为“十全大补丸”式的街头偏方,愿意吃的人,就自己配两服去试试,权当死马活医了嘛XD
虽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可抄也是分品级的。抄袭的境界分为五等,一等抄灵魂,二等抄元素,三等抄视角,四等抄框架,五等抄文字。
第一等的神奇境界,像我这种凡人,也是只有耳闻,罕有目睹,只有意会,难以言传,大致上如果对目标对象的作品,人生,时代大量深入关注钻研,反复浸淫,日思夜想,自己的思维,风格难免受到对方的重大影响,就仿佛古人的灵魂在我们身上复苏了一样,而这仅仅是一位先贤的灵魂,若能博采众长,通晓百家,那么一个新的强大灵魂就会诞生于当代,嘛,不过这乃是天长地久之事,要用自己的整个人生去实践,可以说修行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修行,谁能做到,能做多少,只有各人自行验证了。
稍次一等的是抄元素,所谓人人都在逐字抄字典,但没有人会逐句抄字典。“元素”的单位大小介于字和句之间,但它并不仅仅是词面本身,而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总结化的概念,符号,原始模型。比如英雄、旅程、成长、爱、认知,等等基本符号,是没有任何人类的故事能够完全脱离其基础而存在的。
这也是整个商业界最通用的模式,人人都在有意无意的做——因为就像化学元素表上一共就那么百十来种元素,是化学工业不可能脱离而存在,人类文明中的基本元素也是有数的,是早就被前人反复挖掘和运用过的,也是我们不可脱离的,因为脱离它们就是跳出了我们自身的文明传承,变成了外星人。即使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独立开发或总结出一种新元素也是划时代的成就。但是,比起开发新元素而言,大部分的精彩故事都在于对经典元素的有效运用,你所使用的元素越原初,越本源,它就越接近我们人类的共性,也就越能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共鸣。故而深挖经典作品中的基本元素,是成为优秀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第三等是抄视角,所谓视角,大到观察世界的角度,小到运用镜头的方法,都算在其中。往大了讲,也就是所谓三观,世界,人生,价值,作者所站的立场,观察世界的角度,分析的方法,决定了这个人的价值取向,他究竟能对世界分析得多深刻,多准确,能够带给别人怎样的风景。往小了说的话,就是电影拍摄中的逆光顺光,远景近景,仰拍俯拍,乃至王家卫的光晕晃镜头,押井守的霓虹招牌街道。
这一类算是中层技术,初期的话模仿名家可能在所难免,但慢慢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子。
第四等是抄框架,虽然法律上对这种抄很难处理,但在艺术创作层面这就已经很低档了,而且对当事人的能力成长帮助非常有限。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周崇光同学,除了有一部作品被法院裁决属于第五等之外,其他基本每一部长篇都被人指出针对不同作品使用了第四等的抄法。其结果,就是《小时代》这部电影拍出来以后,就像是一堆三分钟舞台秀的堆砌,画面倒还挺好看,但整体逻辑结构和剧情线索就一塌糊涂,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崇光同学习惯不动脑照搬别人的框架,导致自己对这方面构建能力的极度缺乏。玩惯了别人的模型,轮到自己组装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
至于第五等,直接原样抄句子和段落的,就是无脑剪刀党。河南农民都能做到,实在没啥技术含量。至于什么改写,什么口述之类的神奇做法,尚在剪刀党水准之下,因为朝这个方向投入劳动,仅仅是进一步展示和固化自身的劣化而已,而再习惯了用这种劣化产物去卖钱,只会让当事人的灵魂处境更加悲惨而已——你还不如去学河南农民当剪刀党算了。
除了这五等分法,还有抄古人,近人,今人的区别,抄古人,多半会变成二等抄法,因为古书大都简练,是经典元素最基础的文本,比如将《奥德赛》拿来,将奥德修斯换成宇宙舰长,将诸神变成高等文明,将大海变成宇宙,将怪兽与灾难变成不同行星的冒险,你就拥有了一部科幻归乡史诗。抄近人,则多半可以学到三等手法,抄今人继续向下……
但其实这三者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古人和近人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掐你的脖子。
故而非抄不可,则尽量抄古人,少抄近人,不要碰今人。把古人的话拿过来放到自己作品里,那叫引经据典,把近人的话引用到自己的作品里,那叫见贤思齐,把今人的话拿过来放到自己作品里,那是妥妥的山寨。
因此,本文到这里也差不多结束了,我不想以什么道德或价值观评价作为结尾,因为那既违背我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也多说无益。因为我太明白在一个恶质的环境中,人们被整体环境引往不堪是何等苦楚。但我衷心希望,今日行走在他人阴影中的孩子们,不要最终被这些形形色色的阴影所无声吞噬,而是有一天,能够绽放自己独有的光芒。
是的,这当然是艰难之事,正因为它艰难,所以值得作为人生目标。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不过这篇文章不是讨论道德问题的,对不抄的人,抄袭的道德问题没啥值得讨论的,对已经抄袭的人,当事人也早就过了自己的道德关了,说也白说,所以还不如讨论利益问题和技术问题,这两个问题大家都看得懂,不管处于边界的哪一侧。
抄袭,说白了,你一来动了别人的名誉,二来动了别人的钱,动了这两样别人还不收拾你,这人度量得有多大?这就像格林童话里一样,你跑进森林熊的小屋,用了别人的勺子,吃了别人的粥,坐塌别人的板凳还睡别人的床,甭管你是不是迷路的小姑娘,都必然遭受黑熊一家三口的愤怒追杀。
而你能不能逃掉,主要取决于林子的密度和你的皮厚程度,像现在这种遍地都是歪脖树加抄袭鸟的林子,再多混进去个把抄界新人真是木隐于林,毫不显眼,大家也早就司空见惯,审美疲劳。而对于那些皮够厚的人,就算被事主告上法庭,判了赔钱道歉,照样可以赔钱不道歉,以后还能在口诛笔伐的刀枪剑戟中闲庭信步,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赞为盗界无双。
然而,许多小盗,被事主逮住,却免不了游街和伏法之苦,为何呢?
因为有些同学的的做法实在比较神奇了,硬要在没有道德优势的地方往出堆一个高地,而且其手段又过于拙劣,硬生生把道德问题和利益问题变成了智商问题。
我曾经见过有抄袭者发言求同情,那描述真是楚楚可怜闻者落泪见者伤心——同时也把自己的盗窃动机、盗窃经过、贼赃来源、犯罪同伙招了一干二净,别人把你说的话截图下来拿去法院直接可以索赔了,请问同学你这是在讨饶还是讨打啊?嘛,野蛮人社会,好名声从来没能成为过硬性指标,但脑壳上带个坑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很难走太远的。
按说脑壳补坑这种事情,得找脑外科医生,可脑外科实在太贵了,而一般抄袭者之所以抄袭,就是因为人穷志短,必然付不起医药费,所以下面的方法,可以视之为“十全大补丸”式的街头偏方,愿意吃的人,就自己配两服去试试,权当死马活医了嘛XD
虽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可抄也是分品级的。抄袭的境界分为五等,一等抄灵魂,二等抄元素,三等抄视角,四等抄框架,五等抄文字。
第一等的神奇境界,像我这种凡人,也是只有耳闻,罕有目睹,只有意会,难以言传,大致上如果对目标对象的作品,人生,时代大量深入关注钻研,反复浸淫,日思夜想,自己的思维,风格难免受到对方的重大影响,就仿佛古人的灵魂在我们身上复苏了一样,而这仅仅是一位先贤的灵魂,若能博采众长,通晓百家,那么一个新的强大灵魂就会诞生于当代,嘛,不过这乃是天长地久之事,要用自己的整个人生去实践,可以说修行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修行,谁能做到,能做多少,只有各人自行验证了。
稍次一等的是抄元素,所谓人人都在逐字抄字典,但没有人会逐句抄字典。“元素”的单位大小介于字和句之间,但它并不仅仅是词面本身,而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总结化的概念,符号,原始模型。比如英雄、旅程、成长、爱、认知,等等基本符号,是没有任何人类的故事能够完全脱离其基础而存在的。
这也是整个商业界最通用的模式,人人都在有意无意的做——因为就像化学元素表上一共就那么百十来种元素,是化学工业不可能脱离而存在,人类文明中的基本元素也是有数的,是早就被前人反复挖掘和运用过的,也是我们不可脱离的,因为脱离它们就是跳出了我们自身的文明传承,变成了外星人。即使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独立开发或总结出一种新元素也是划时代的成就。但是,比起开发新元素而言,大部分的精彩故事都在于对经典元素的有效运用,你所使用的元素越原初,越本源,它就越接近我们人类的共性,也就越能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共鸣。故而深挖经典作品中的基本元素,是成为优秀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第三等是抄视角,所谓视角,大到观察世界的角度,小到运用镜头的方法,都算在其中。往大了讲,也就是所谓三观,世界,人生,价值,作者所站的立场,观察世界的角度,分析的方法,决定了这个人的价值取向,他究竟能对世界分析得多深刻,多准确,能够带给别人怎样的风景。往小了说的话,就是电影拍摄中的逆光顺光,远景近景,仰拍俯拍,乃至王家卫的光晕晃镜头,押井守的霓虹招牌街道。
这一类算是中层技术,初期的话模仿名家可能在所难免,但慢慢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子。
第四等是抄框架,虽然法律上对这种抄很难处理,但在艺术创作层面这就已经很低档了,而且对当事人的能力成长帮助非常有限。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周崇光同学,除了有一部作品被法院裁决属于第五等之外,其他基本每一部长篇都被人指出针对不同作品使用了第四等的抄法。其结果,就是《小时代》这部电影拍出来以后,就像是一堆三分钟舞台秀的堆砌,画面倒还挺好看,但整体逻辑结构和剧情线索就一塌糊涂,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崇光同学习惯不动脑照搬别人的框架,导致自己对这方面构建能力的极度缺乏。玩惯了别人的模型,轮到自己组装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
至于第五等,直接原样抄句子和段落的,就是无脑剪刀党。河南农民都能做到,实在没啥技术含量。至于什么改写,什么口述之类的神奇做法,尚在剪刀党水准之下,因为朝这个方向投入劳动,仅仅是进一步展示和固化自身的劣化而已,而再习惯了用这种劣化产物去卖钱,只会让当事人的灵魂处境更加悲惨而已——你还不如去学河南农民当剪刀党算了。
除了这五等分法,还有抄古人,近人,今人的区别,抄古人,多半会变成二等抄法,因为古书大都简练,是经典元素最基础的文本,比如将《奥德赛》拿来,将奥德修斯换成宇宙舰长,将诸神变成高等文明,将大海变成宇宙,将怪兽与灾难变成不同行星的冒险,你就拥有了一部科幻归乡史诗。抄近人,则多半可以学到三等手法,抄今人继续向下……
但其实这三者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古人和近人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掐你的脖子。
故而非抄不可,则尽量抄古人,少抄近人,不要碰今人。把古人的话拿过来放到自己作品里,那叫引经据典,把近人的话引用到自己的作品里,那叫见贤思齐,把今人的话拿过来放到自己作品里,那是妥妥的山寨。
因此,本文到这里也差不多结束了,我不想以什么道德或价值观评价作为结尾,因为那既违背我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也多说无益。因为我太明白在一个恶质的环境中,人们被整体环境引往不堪是何等苦楚。但我衷心希望,今日行走在他人阴影中的孩子们,不要最终被这些形形色色的阴影所无声吞噬,而是有一天,能够绽放自己独有的光芒。
是的,这当然是艰难之事,正因为它艰难,所以值得作为人生目标。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