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交媒体下的社交以及交朋友
虽然我比较确定不会有什么认识我的人在这里关注我并且我也没有popular到随便经过一人都碰巧认识我,不过如果你真的认识我你还是不要看下去了。不然破坏了我们的友谊我会痛心疾首并且没法负责。
在送走男朋友后在家里宅了十几天快宅出病,从现实生活中退居。居然发现一个可悲的事实,好像没有朋友。离开了社交媒体,我就等于遁形了。
或许你要感谢各种社交媒体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容易和密切。在人人FB微博上每个人都成了好好先生,总是笑脸相迎总是好呀好呀亲爱的。我也承认微信省下了我好多话费,but I'm fuckingly tired of them! 其实我不想动不动就回你一个无意义的笑脸啊,其实我不想花那么多时间找明明还没见过的你network bullshit warm up啊,其实我不想什么都好啊好啊想死你啦...我只需要那么一两个你们想起我就发个短信关心一下其余时间默默感念我们的曾经我想起你找你的时候你还是那样说你个死丫头滚哪去了。我只需要一两个你们有什么疯狂的事情必须找上我一块儿其余时候怀念就好。但自从有了社交媒体,大家忙着社交了,而游离的人被看作冷漠或毫无存在感的渐渐淡出了。你啊,你啊,还有你啊,我不是遗忘了,我只是真不想上人人不爱刷微博,而我怕看见已经没有了我的新生活。嗯,我是个怀旧的人。
其实社交媒体呢最重要的内容大概不能是交流,而是说的好听点叫展示准确点叫装逼。这真是个幸福的集中营!社交媒体绝对是这个和谐美好幸福指数超高社会的证明。三部曲,化妆找角度拍照。或者变个奏就是某咖啡厅某食物照一通。我承认我也会这样。毕竟美好的事物总想得瑟分享一下,等着各位点赞以及留言。但我真心觉得很无聊。而且经过我跟朋友讨论,看多了甚至很有心理失衡抑郁的危险。但它主要的危害还在于每一次相聚变得越来越格式化,生活变得越来越八股文。交往也没有惊喜可言。其实社交媒体上的各种照片和一句话感想是没有context的,围观的人既不能感受到真正的情绪更不知道内情。所以唯一能做的无非附和吹捧。其实我就是仍然很喜欢跟喜欢摇滚文学冷笑话黄段子的你轧轧马路听你讲讲你最喜欢的那些事和听起来好高端的故事。我就是很想像当年我们都做过的拿张辈子当闸门学掌门人玩猜词游戏。嗯,我太幼稚。
不要说社会化媒体很民主最体现言论平等和自由。我承认它确实成就了微公益事业,也为中国特殊环境下提供了对官僚监督和施压的一条艰难但终究有点希望的道路。但其余我真的不爱好么?讨厌它入侵我的生活。每次在那儿习惯性的刷朋友圈和微博,读了又好像不知道读了什么而百无聊赖的时候,我只有叹息。碎片化真是一种对一切的结构。对认真的态度、对阅读、对语言方式、对生活、对自己。被那么多无用的信息充斥只为catch up?这里就像个公厕,发言享受拉屎的快感,围观享受问屎的快感。共同点在于object都是屎。不要说这里是内容至上的地方,这种瞬间的欲望快速的更迭以及不加思考没有原则的东西大多就是产生便意、痛苦的拉以及刷的冲掉。养成习惯就是规律性如厕。我不明白,如果不是你们非要炒,非要作为讨论的焦点,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大堆人和信息值得关注并且记住?毕竟记忆力和注意力都如食量一样是有限的。何况吃的满嘴屎?
社会化媒体社交下产生的最快的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写到这里我已经有点累,无力吐槽了。你看吐槽这个词如何?我只知道这样让生活好难,我再也不能简单查个字典学习中文了。好分裂,因为阅读养成的语言习惯要被硬生生推翻。这种词语的特点就是破坏了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达意"以及汉语的内在连贯性。虽然显得滑稽可笑,还有点超现实艺术的意味。但本来我真不想开口闭口这样。落后就落后吧,我想看到美好诗意的文字。也想听到更真诚的言语。
最后,文中夹杂英文实在非我所愿,可是因为说到这些概念时你们都说英文,用中文怕你们不懂。我这一篇在手机上写的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东西也是一坨屎。所以选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算是我尽力厚道。不过你若不幸嚼了一嚼,味道也还好吧?多想你来解救这般的我。晚安!
在送走男朋友后在家里宅了十几天快宅出病,从现实生活中退居。居然发现一个可悲的事实,好像没有朋友。离开了社交媒体,我就等于遁形了。
或许你要感谢各种社交媒体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容易和密切。在人人FB微博上每个人都成了好好先生,总是笑脸相迎总是好呀好呀亲爱的。我也承认微信省下了我好多话费,but I'm fuckingly tired of them! 其实我不想动不动就回你一个无意义的笑脸啊,其实我不想花那么多时间找明明还没见过的你network bullshit warm up啊,其实我不想什么都好啊好啊想死你啦...我只需要那么一两个你们想起我就发个短信关心一下其余时间默默感念我们的曾经我想起你找你的时候你还是那样说你个死丫头滚哪去了。我只需要一两个你们有什么疯狂的事情必须找上我一块儿其余时候怀念就好。但自从有了社交媒体,大家忙着社交了,而游离的人被看作冷漠或毫无存在感的渐渐淡出了。你啊,你啊,还有你啊,我不是遗忘了,我只是真不想上人人不爱刷微博,而我怕看见已经没有了我的新生活。嗯,我是个怀旧的人。
其实社交媒体呢最重要的内容大概不能是交流,而是说的好听点叫展示准确点叫装逼。这真是个幸福的集中营!社交媒体绝对是这个和谐美好幸福指数超高社会的证明。三部曲,化妆找角度拍照。或者变个奏就是某咖啡厅某食物照一通。我承认我也会这样。毕竟美好的事物总想得瑟分享一下,等着各位点赞以及留言。但我真心觉得很无聊。而且经过我跟朋友讨论,看多了甚至很有心理失衡抑郁的危险。但它主要的危害还在于每一次相聚变得越来越格式化,生活变得越来越八股文。交往也没有惊喜可言。其实社交媒体上的各种照片和一句话感想是没有context的,围观的人既不能感受到真正的情绪更不知道内情。所以唯一能做的无非附和吹捧。其实我就是仍然很喜欢跟喜欢摇滚文学冷笑话黄段子的你轧轧马路听你讲讲你最喜欢的那些事和听起来好高端的故事。我就是很想像当年我们都做过的拿张辈子当闸门学掌门人玩猜词游戏。嗯,我太幼稚。
不要说社会化媒体很民主最体现言论平等和自由。我承认它确实成就了微公益事业,也为中国特殊环境下提供了对官僚监督和施压的一条艰难但终究有点希望的道路。但其余我真的不爱好么?讨厌它入侵我的生活。每次在那儿习惯性的刷朋友圈和微博,读了又好像不知道读了什么而百无聊赖的时候,我只有叹息。碎片化真是一种对一切的结构。对认真的态度、对阅读、对语言方式、对生活、对自己。被那么多无用的信息充斥只为catch up?这里就像个公厕,发言享受拉屎的快感,围观享受问屎的快感。共同点在于object都是屎。不要说这里是内容至上的地方,这种瞬间的欲望快速的更迭以及不加思考没有原则的东西大多就是产生便意、痛苦的拉以及刷的冲掉。养成习惯就是规律性如厕。我不明白,如果不是你们非要炒,非要作为讨论的焦点,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大堆人和信息值得关注并且记住?毕竟记忆力和注意力都如食量一样是有限的。何况吃的满嘴屎?
社会化媒体社交下产生的最快的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写到这里我已经有点累,无力吐槽了。你看吐槽这个词如何?我只知道这样让生活好难,我再也不能简单查个字典学习中文了。好分裂,因为阅读养成的语言习惯要被硬生生推翻。这种词语的特点就是破坏了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达意"以及汉语的内在连贯性。虽然显得滑稽可笑,还有点超现实艺术的意味。但本来我真不想开口闭口这样。落后就落后吧,我想看到美好诗意的文字。也想听到更真诚的言语。
最后,文中夹杂英文实在非我所愿,可是因为说到这些概念时你们都说英文,用中文怕你们不懂。我这一篇在手机上写的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东西也是一坨屎。所以选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算是我尽力厚道。不过你若不幸嚼了一嚼,味道也还好吧?多想你来解救这般的我。晚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