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之《苏州春事》
接了约稿,要写苏州的春事。想想何其简单。虽然不是苏州人,但在苏州生活了好几年,此后即便离苏,但一年不晓得要去苏州多少趟。包括春事在内的苏州,多多少少已经烂熟在胸怀。而当真要落笔,在想这几年经历过的苏州春天,每一次都是倏忽而过,脑中虽然有草木萌蘖,晴和空明的季节记忆,但这记忆如春天花信一样,弹跳着,稍纵即逝,我想去抓住它,哪怕一丝半痕,打算落在笔尖纸上,却都是徒劳的。几次无功,悻悻作罢。翻看那本记录苏州民俗极有名气的《清嘉录》,打算从那里找些思路,文字是传统笔记的路子,我从二月起,到三月止,读来生趣盎然。比如花草事,二月玄墓看梅花,接下来看油菜花,清明男女簪荠菜花,谷雨三朝看牡丹;比如饮食事,青团子,焐熟藕,碧螺春茶,直至初夏尝新,食樱桃青梅和蚕豆;再比如春会事,踏青上坟,山塘看会等等。尤有一节文字描写苏人春日“游春玩景”,记述之详,不能在此转述,唯取其中几首类似竹枝歌词的小诗佐证,诗云,“邓侯山下梅花香 十三桥下数轻航 雪海一番风信过 虎丘再访玉兰房”,又云,“北园春尽菜花香,野蝶飞来都变黄 归棹齐门看落照 红灯一道出山塘”,还有很多,不一一。这些歌谣体的诗虽算不得雅驯,但也从中辨见苏城旧时春事的浓郁。所以每一个准备来苏州游春的人,不妨去买一册《清嘉录》来看看。其实对于苏州春天的态度,也能从这些清雅的笔记里面去感受,而且随了“马齿徒增”,对这些沉淀下来的春事风俗的理解也会心有戚戚,更加贴切而生动。只是回过头再以现实形态反看这些百多年前苏州春天的风俗,有些保留下来了,如看梅花,吃青团;有些茫不可考,比如北园菜花,六柱船游;有些勉强保存下来,但已失去原来的滋味,如虎丘探花,清明后放断鹞。茫不可考的和失去滋味的不计在内,现代的人再来苏州游春,或者只剩下去看看梅花,吃吃青团子了吗?
如果真的看看梅花,吃吃团子这样来写苏州的春事,则有些不妙了。倘若真的只剩下这点子东西,大家何必又来苏州呢?其实所谓春游苏州,春是一个契机,因为春天的气候适宜外出,而在春天出去走走,看看一个老城的风物,算是对一冬束缚的解放。人生苦短,由冷及热,转眼就是暑夏。抓住这个短短的春天,舒经活骨地走动走动或是所谓春游的真目的吧。
在交稿期限的倒数第二天早上醒来,吃过早点,喝茶的当口想了想,我决意要再去一趟苏州走走。从上海过去,路上仅费二十五分钟。到了火车站,乘202路在苏州博物馆那站下来,没有去人多的苏博和拙政园,拐进西北街,一路往西。寻到一家扇庄,堂号“文进”。四五年前在这里买了些扇子,既清雅又不贵,大多摩挲一阵就送人了。想春天匆匆很快就过去了,年年秋风中捐笥,可年年梅雨里就要开扇了。到了暑热天气,空调房无需调到如冰窖一般,慢慢摇了这样一把无需点染的扇子,听听弹词,看看书。两三年下来,扇骨会从玉白变成一种温润的晕红,一件闲物就有了一个人时间的记忆。只是这几年物价涨的很多,文进的扇子价格已经翻了好几个跟头了。
从文进扇庄出来,对面就是苏州工艺美术馆。原是一户人家三四进的旧宅改造成的,花五块钱门票进去,那里不是什么旅游热点。人也极少,时间巧的话,不计索在角落听越剧打瞌睡的看馆老阿姨,偌大馆舍,任你直径出入。春事妩媚,除了层层院落好看花之外,看中国人的工艺品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凡名“工艺”者,多从物件的实际生活需求渐而演变成一种审美的需求,如文具,如纺织,如刺绣等等。故而中国之“工艺”不以求形而上的精神为目的,唯在技术的繁复细密,构思的新巧奇特上做文章。而苏派之工艺则因曾经吴地的温柔繁华而更为其中擅场者。因为人少,故看得仔细,工艺上的技术纤毫毕现,动人眼目。所以每次从一进幽暗的展厅走入一进明媚的天井之后,回想那些缜密无间的作艺心思,多少会觉得这是靠苏州城昧然于怀的气质成就了这样一个谨慎纤细,不忮不求的苏州式的审美态度。虽然格局不大,但懂得在尺寸之间回旋。
出工艺美术馆,西行不远拐入皮市街,便入苏州城的市井了。有一个老苏州的朋友说现在真正的苏州风情在皮市街。而非“旅游胜地”之“山塘平江”。我以为一个出来走路的游者,时间有限,或要尽量避开那些特意为游人设的“景点陷阱”,走走皮市街这样接着市井地气的巷子,则要扎实得多。这样街子,聚集的都是苏州人家常的饮食起居事。倘若你饿了,你不要在一家小店里面一次吃个饱,这里塞半个老虎角爪,那里垫块小团子,走走吃吃,你说不定就发现一家应季的笋丁烧卖店,他们家的粉丝汤加榨菜和卤牛肉粒,别有风味之外,关键你还有胃口来“赏味”。如果还看到苏州本地人排着队买一家的赤豆松糕,那你也不妨买一块半块带回去尝尝。你若善谈,排队时也不妨和前后聊聊此糕的吃法,谦和的苏州人很乐意和你分享苏州城的这些得意之作。倘若你喜欢听苏州评弹的丝弦雅意,皮市街上某个不起眼的音像店里面有搜罗极全的评弹碟片。不过不是正版,是同样喜欢评弹的老板花了极大的心思按照流派搜集压缩到一张碟片里面,说到此处,其实要饶一句话,不懂苏州话,听不懂评弹,苏州城的趣味要至少减去一半。皮市街上还有苏州最有名的花鸟市场,吴地春事的花信次第渐开,都能在这里看到。带着刚才饮食上的满足,现在徜徉于花市场的云霞蒸腾,虽有摩肩接踵的不快,此刻都看在花的面子上并不为忤了。
写到此处,编辑给我2000的字限已经用完了,可游人如我兴意未尽,依旧还在走下去,从皮市街向西随意拐进一条小巷,抬头看叫祥符寺巷,走到人民路,向左再从隔壁的闫吕丘巷折东,不想走到头,中间穿入因果巷往西再出人民路,接到马路西边的范庄前,再西去,穿宋先洲巷至吴趋坊,期间如行皮市街,总有不间断的市井风情迎面而来。观者不同,路人甲乙都会生出各自柔触如草的点点情绪。再入艺圃喝茶小憩,看看夕照下沉静的园色即出来,走汤家巷和景德路,路过望望清寂的环秀山庄后涌入热闹的观前街,买些别处难得见的糕团,过干将路再走定慧寺巷,吃了那里有名的王家烧饼,可能是饿了,极香甜。又在叶家弄零拷了些镶春老酒,乘了夜色,赶车回家了。
苏州城游春,丰俭由人,总之最好不要去凑热闹,走些平常巷陌,看些家常起居,对照自己的生活,或有点滴所得。
如果真的看看梅花,吃吃团子这样来写苏州的春事,则有些不妙了。倘若真的只剩下这点子东西,大家何必又来苏州呢?其实所谓春游苏州,春是一个契机,因为春天的气候适宜外出,而在春天出去走走,看看一个老城的风物,算是对一冬束缚的解放。人生苦短,由冷及热,转眼就是暑夏。抓住这个短短的春天,舒经活骨地走动走动或是所谓春游的真目的吧。
在交稿期限的倒数第二天早上醒来,吃过早点,喝茶的当口想了想,我决意要再去一趟苏州走走。从上海过去,路上仅费二十五分钟。到了火车站,乘202路在苏州博物馆那站下来,没有去人多的苏博和拙政园,拐进西北街,一路往西。寻到一家扇庄,堂号“文进”。四五年前在这里买了些扇子,既清雅又不贵,大多摩挲一阵就送人了。想春天匆匆很快就过去了,年年秋风中捐笥,可年年梅雨里就要开扇了。到了暑热天气,空调房无需调到如冰窖一般,慢慢摇了这样一把无需点染的扇子,听听弹词,看看书。两三年下来,扇骨会从玉白变成一种温润的晕红,一件闲物就有了一个人时间的记忆。只是这几年物价涨的很多,文进的扇子价格已经翻了好几个跟头了。
从文进扇庄出来,对面就是苏州工艺美术馆。原是一户人家三四进的旧宅改造成的,花五块钱门票进去,那里不是什么旅游热点。人也极少,时间巧的话,不计索在角落听越剧打瞌睡的看馆老阿姨,偌大馆舍,任你直径出入。春事妩媚,除了层层院落好看花之外,看中国人的工艺品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凡名“工艺”者,多从物件的实际生活需求渐而演变成一种审美的需求,如文具,如纺织,如刺绣等等。故而中国之“工艺”不以求形而上的精神为目的,唯在技术的繁复细密,构思的新巧奇特上做文章。而苏派之工艺则因曾经吴地的温柔繁华而更为其中擅场者。因为人少,故看得仔细,工艺上的技术纤毫毕现,动人眼目。所以每次从一进幽暗的展厅走入一进明媚的天井之后,回想那些缜密无间的作艺心思,多少会觉得这是靠苏州城昧然于怀的气质成就了这样一个谨慎纤细,不忮不求的苏州式的审美态度。虽然格局不大,但懂得在尺寸之间回旋。
出工艺美术馆,西行不远拐入皮市街,便入苏州城的市井了。有一个老苏州的朋友说现在真正的苏州风情在皮市街。而非“旅游胜地”之“山塘平江”。我以为一个出来走路的游者,时间有限,或要尽量避开那些特意为游人设的“景点陷阱”,走走皮市街这样接着市井地气的巷子,则要扎实得多。这样街子,聚集的都是苏州人家常的饮食起居事。倘若你饿了,你不要在一家小店里面一次吃个饱,这里塞半个老虎角爪,那里垫块小团子,走走吃吃,你说不定就发现一家应季的笋丁烧卖店,他们家的粉丝汤加榨菜和卤牛肉粒,别有风味之外,关键你还有胃口来“赏味”。如果还看到苏州本地人排着队买一家的赤豆松糕,那你也不妨买一块半块带回去尝尝。你若善谈,排队时也不妨和前后聊聊此糕的吃法,谦和的苏州人很乐意和你分享苏州城的这些得意之作。倘若你喜欢听苏州评弹的丝弦雅意,皮市街上某个不起眼的音像店里面有搜罗极全的评弹碟片。不过不是正版,是同样喜欢评弹的老板花了极大的心思按照流派搜集压缩到一张碟片里面,说到此处,其实要饶一句话,不懂苏州话,听不懂评弹,苏州城的趣味要至少减去一半。皮市街上还有苏州最有名的花鸟市场,吴地春事的花信次第渐开,都能在这里看到。带着刚才饮食上的满足,现在徜徉于花市场的云霞蒸腾,虽有摩肩接踵的不快,此刻都看在花的面子上并不为忤了。
写到此处,编辑给我2000的字限已经用完了,可游人如我兴意未尽,依旧还在走下去,从皮市街向西随意拐进一条小巷,抬头看叫祥符寺巷,走到人民路,向左再从隔壁的闫吕丘巷折东,不想走到头,中间穿入因果巷往西再出人民路,接到马路西边的范庄前,再西去,穿宋先洲巷至吴趋坊,期间如行皮市街,总有不间断的市井风情迎面而来。观者不同,路人甲乙都会生出各自柔触如草的点点情绪。再入艺圃喝茶小憩,看看夕照下沉静的园色即出来,走汤家巷和景德路,路过望望清寂的环秀山庄后涌入热闹的观前街,买些别处难得见的糕团,过干将路再走定慧寺巷,吃了那里有名的王家烧饼,可能是饿了,极香甜。又在叶家弄零拷了些镶春老酒,乘了夜色,赶车回家了。
苏州城游春,丰俭由人,总之最好不要去凑热闹,走些平常巷陌,看些家常起居,对照自己的生活,或有点滴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