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
前两天见到马老师了,他带着学生和妻女来广东、HK实习加游玩,顺便来看看我们。上次见面是寒假,他女儿刚出生我过去看,见到他女儿才发现已经快六岁了,那么我们也快有6年没见过面了。除了他头上几根白发之外,竟见不到岁月在他身上的痕迹。
马老师大我一个年轮,我们算是忘年之交?说起和马老师的相识,要回归到11年之前了。马老师其实是小叔的表哥,我应该叫他表叔,那时候我中考刚刚结束,到市里阿姨家玩,小叔正在读大学,放暑假回来,我和跟屁虫表妹就去找小叔疯玩,小叔寄宿在他表哥家,于是理所当然我们也转悠到马老师家疯玩,马老师还有个妹妹(我叫表姑),我还有个堂姐也在,马老师那会刚毕业,在我们市里的一所本科院校做讲师,数他年长,又充满激情。于是这下热闹了,我们叫他老大,一群人在他家租的拥挤的房子里,欢乐极了。或者一群人浩浩荡荡拿着凉席,小凳子,渔具到河堤上钓鱼,乘凉,这一群年龄分布极其广阔(11------27?)的人聊着各种各样的话题,不知天下愁为何物,具体钓没钓到鱼我已经忘记了。有时候晚上干脆住在他们家,和表姑住在一起。我因为在前一年的时间如同拔节的竹子般长高了10多公分,突然有种觉得自己是大人的莫名其妙的骄傲感和虚荣感,我之所以说莫名其妙是因为一群人中也就跟屁虫表妹比我小。他们讲大学里的生活对我来说是陌生,新奇,比如说在溜冰的时候可以牵着女孩子的手,或者故作懊悔地说:“在学校怎么就没想着骗个女孩子回来啊,那时候女孩子多好骗啊!”说女孩子穿高跟鞋腰肢扭动的样子很好看。
当然,最让我着迷的地方是马老师的书房,门后挂了把破吉他,那里面有机箱拆开主板露在外面的电脑,看起来像一对电子元器件堆成的,神奇的是表姑还把坏掉的键盘按键拆下来修好装上去,我和我的跟屁虫都惊呆了!还有书,貌似还有音乐碟片?对我来说,都是些神奇的东西,而他还会像对待大人一样,给我讲他的书,他的英语学习资料(他给我讲要查询每个见到的单词含义,包括别人衣服上的字母,地上捡到的小纸片),他的电脑桌面怎么整理,放音乐给我听,推荐电影给我看,给我看他收集的建筑照片。他算是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我精神启蒙,觉得以后自己必须读书,才会有这样精彩的生活。(榜样的力量多么重要!)那会儿对马老师是相当崇拜,觉得他温文尔雅,有绅士风度,学识渊博,长大找男朋友就要找这样的。
然后在我考上大学开学前时候还在他们家逗留一段时间,我跟他讲我只听周杰伦的歌,他找周杰伦和温岚合唱的《屋顶》给我听,然后说他收藏了温岚的碟片,音乐不错。称呼我男朋友“你家那个小朋友”,表姑给我一个QQ号码,加了他的,偶尔会和他聊天,具体聊了什么,忘记了,只觉得他喜欢用叹号作标点,一直纳闷他怎么会那么激动,后来倒是习惯了。后来在他的新浪博客里,发现竟然也收藏了许嵩的《玫瑰花的葬礼》这个我很长一段时期听到就会流眼泪的歌曲,之后看到他在博客里表达初为人父的惊喜和祝福,之后便很少见到更新了。而我只会在那个空间里写些不敢在人前表达的字句,之后被熟识的人知道了,就不在用了,现在连账号和密码都忘记了。一直不觉得有什么不能被马老师面前说,仿佛他都会理解,看到我的另一面不会误解,吃惊,痛心疾首一般。这大概我从小在人面前表现都是好孩子,乖孩子,我有义务去维持这样的形象。他包容度极广,说话语气永远温和,淡淡的波澜不惊的样子。马老师前段时间盛赞了我微博里那些累计下来矫情的小文章,开心了好一阵子。还纠正了我的几个错别字。
我说看不到岁月在他的精神上留下的痕迹,是有理由的。当听到他今年考上同济建筑学硕博连读的时候,我震撼了,虽然我知道他尝试了很多次,一直坚持同济,在建筑领域最好的学校,不知道有没有之一。小姑的结论是他物质方面的要求极低,是个专注做学问的人,因为他可以拿着不高的工资教书这么多年,画图也是帮人画,只拿一点奖金。小超子觉得能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回学校读书,真的是太幸福了。我觉得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人坚持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孩子6岁了,然后再去读5年的书!加上这么多年在工作和照顾家庭之余抽出时间来复习,该是需要多少的热情和坚韧在里面!他能轻易哄好他的女儿和他表弟的只肯要妈妈的儿子,陪老人打牌开心!晚上坐在沙发上聊天,还在呆了十几个人开着电视,充满了小孩吵闹的客厅里给我看他自己为每一首歌曲制作了喜欢的封面和歌词的音乐软件;给我看他在电子书上做的笔记,纠正的错别字,重复念出他觉得精彩的词句;给我看收藏的韩国最会跳舞的女人,美国好声视频;1001部推荐电影中他看过的和没看过的清单;推荐我看安.兰德的书,聊豆瓣上的影评书评......我一边听着一边感慨,觉得这么多年,所有人都改变了很多,他竟然没有变!在我们为了博士求学期间的经济问题而烦恼,甚至有后悔为什么不是只读硕士的时候,他追求精益求精。我们关心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升职加薪,宝马X6,土耳其的热气球,环绕地中海的游轮之旅,装修精美的自我空间,在喜欢的城市有立足之地,股市大涨......连看书都是在精力比较好的时候看看实用的工具书之类,成了彻彻底底的物质享乐主义者!现在是这些缥缈的梦想,估计在我四十岁的时候完全被现实生活淹没了,完全没有自我。对于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便会产生很严重的挫败感,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本质原因是没有坚定的自我,没有自己的坚强的小宇宙,便不会有坚持和热情。
我觉得这些年最大的进步便是成熟,让自己尽可能现实地面对工作生活,少受伤害,如今并不否认。但,是否该多一些梦想的,精神的,自我的追求,这样才不会轻易沮丧?
可能最近处于低谷,想得多了点~
马老师大我一个年轮,我们算是忘年之交?说起和马老师的相识,要回归到11年之前了。马老师其实是小叔的表哥,我应该叫他表叔,那时候我中考刚刚结束,到市里阿姨家玩,小叔正在读大学,放暑假回来,我和跟屁虫表妹就去找小叔疯玩,小叔寄宿在他表哥家,于是理所当然我们也转悠到马老师家疯玩,马老师还有个妹妹(我叫表姑),我还有个堂姐也在,马老师那会刚毕业,在我们市里的一所本科院校做讲师,数他年长,又充满激情。于是这下热闹了,我们叫他老大,一群人在他家租的拥挤的房子里,欢乐极了。或者一群人浩浩荡荡拿着凉席,小凳子,渔具到河堤上钓鱼,乘凉,这一群年龄分布极其广阔(11------27?)的人聊着各种各样的话题,不知天下愁为何物,具体钓没钓到鱼我已经忘记了。有时候晚上干脆住在他们家,和表姑住在一起。我因为在前一年的时间如同拔节的竹子般长高了10多公分,突然有种觉得自己是大人的莫名其妙的骄傲感和虚荣感,我之所以说莫名其妙是因为一群人中也就跟屁虫表妹比我小。他们讲大学里的生活对我来说是陌生,新奇,比如说在溜冰的时候可以牵着女孩子的手,或者故作懊悔地说:“在学校怎么就没想着骗个女孩子回来啊,那时候女孩子多好骗啊!”说女孩子穿高跟鞋腰肢扭动的样子很好看。
当然,最让我着迷的地方是马老师的书房,门后挂了把破吉他,那里面有机箱拆开主板露在外面的电脑,看起来像一对电子元器件堆成的,神奇的是表姑还把坏掉的键盘按键拆下来修好装上去,我和我的跟屁虫都惊呆了!还有书,貌似还有音乐碟片?对我来说,都是些神奇的东西,而他还会像对待大人一样,给我讲他的书,他的英语学习资料(他给我讲要查询每个见到的单词含义,包括别人衣服上的字母,地上捡到的小纸片),他的电脑桌面怎么整理,放音乐给我听,推荐电影给我看,给我看他收集的建筑照片。他算是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我精神启蒙,觉得以后自己必须读书,才会有这样精彩的生活。(榜样的力量多么重要!)那会儿对马老师是相当崇拜,觉得他温文尔雅,有绅士风度,学识渊博,长大找男朋友就要找这样的。
然后在我考上大学开学前时候还在他们家逗留一段时间,我跟他讲我只听周杰伦的歌,他找周杰伦和温岚合唱的《屋顶》给我听,然后说他收藏了温岚的碟片,音乐不错。称呼我男朋友“你家那个小朋友”,表姑给我一个QQ号码,加了他的,偶尔会和他聊天,具体聊了什么,忘记了,只觉得他喜欢用叹号作标点,一直纳闷他怎么会那么激动,后来倒是习惯了。后来在他的新浪博客里,发现竟然也收藏了许嵩的《玫瑰花的葬礼》这个我很长一段时期听到就会流眼泪的歌曲,之后看到他在博客里表达初为人父的惊喜和祝福,之后便很少见到更新了。而我只会在那个空间里写些不敢在人前表达的字句,之后被熟识的人知道了,就不在用了,现在连账号和密码都忘记了。一直不觉得有什么不能被马老师面前说,仿佛他都会理解,看到我的另一面不会误解,吃惊,痛心疾首一般。这大概我从小在人面前表现都是好孩子,乖孩子,我有义务去维持这样的形象。他包容度极广,说话语气永远温和,淡淡的波澜不惊的样子。马老师前段时间盛赞了我微博里那些累计下来矫情的小文章,开心了好一阵子。还纠正了我的几个错别字。
我说看不到岁月在他的精神上留下的痕迹,是有理由的。当听到他今年考上同济建筑学硕博连读的时候,我震撼了,虽然我知道他尝试了很多次,一直坚持同济,在建筑领域最好的学校,不知道有没有之一。小姑的结论是他物质方面的要求极低,是个专注做学问的人,因为他可以拿着不高的工资教书这么多年,画图也是帮人画,只拿一点奖金。小超子觉得能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回学校读书,真的是太幸福了。我觉得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人坚持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孩子6岁了,然后再去读5年的书!加上这么多年在工作和照顾家庭之余抽出时间来复习,该是需要多少的热情和坚韧在里面!他能轻易哄好他的女儿和他表弟的只肯要妈妈的儿子,陪老人打牌开心!晚上坐在沙发上聊天,还在呆了十几个人开着电视,充满了小孩吵闹的客厅里给我看他自己为每一首歌曲制作了喜欢的封面和歌词的音乐软件;给我看他在电子书上做的笔记,纠正的错别字,重复念出他觉得精彩的词句;给我看收藏的韩国最会跳舞的女人,美国好声视频;1001部推荐电影中他看过的和没看过的清单;推荐我看安.兰德的书,聊豆瓣上的影评书评......我一边听着一边感慨,觉得这么多年,所有人都改变了很多,他竟然没有变!在我们为了博士求学期间的经济问题而烦恼,甚至有后悔为什么不是只读硕士的时候,他追求精益求精。我们关心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升职加薪,宝马X6,土耳其的热气球,环绕地中海的游轮之旅,装修精美的自我空间,在喜欢的城市有立足之地,股市大涨......连看书都是在精力比较好的时候看看实用的工具书之类,成了彻彻底底的物质享乐主义者!现在是这些缥缈的梦想,估计在我四十岁的时候完全被现实生活淹没了,完全没有自我。对于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便会产生很严重的挫败感,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本质原因是没有坚定的自我,没有自己的坚强的小宇宙,便不会有坚持和热情。
我觉得这些年最大的进步便是成熟,让自己尽可能现实地面对工作生活,少受伤害,如今并不否认。但,是否该多一些梦想的,精神的,自我的追求,这样才不会轻易沮丧?
可能最近处于低谷,想得多了点~
-
豆瓣马丁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12 2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