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心里控制术
CHI
只有那些敢于相信自己内心有某种东西能够战胜周围环境的人,才能创造辉煌。
——布鲁斯·巴顿
耶稣曾告诫我们不要做把新布料补到旧衣服上或者用旧瓶装新酒的荒唐事。如果用“积极思考”作为补丁,补到同样一件旧的“自我意象”衣服上,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实际上,对自己的看法始终很消极,却又想对某一具体情况进行积极思考,这几乎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任务。无数试验证明,对自我的看法一旦改变,与新的“自我看法”相符的其他事便能很容易、不费力地办到。
自我意象——真正的奥秘是这样的:要想真正活着,也就是说,要想追求到令你满意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切合实际的自我意象伴你一生。你应该发现“自我”能为你接受。你必须有一种健康的自尊,必须有一个你能信得过、靠得住的自我,一个你不为之羞愧、能通过它自由展现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自我。你必须了解自己,既了解自己的强项也了解弱点所在,而且要诚实、坦然地面对自身优长和缺陷。自我意象应该是对“真我”的合理近似,既不能凌驾让也不能避而不及。
每个人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东西,其实就是更充实的人生——我称此为“活力”,即一种不受自我意象强加的人为限制而无拘无束生活的体验。幸福、成功、安宁(无论你对想要追求的完满人生如何定义),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对充实人生的体验。体验幸福、成功、自信等情感时,我们就会享受人生。如果抑制自己的能力、破坏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赐才华,并听任自己遭受焦虑、恐惧、自责和自憎的折磨,我们实际上就在扼杀唾手可得的生命力,就在抛弃造物主赋予我们的禀赋;只要拒绝生命的赋予,我们就在拥抱死神。
一刻也不要容忍这种想法:“没有天生的禀赋或才华,我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这是一个最冠冕堂皇的谎言,也是一个最可悲的借口。
心灵处方
开始制作一个剪贴本,收集古往今来既展示出优秀品性和性格、又在人生中取得你所渴望的成就者的简介。为每种品性和每种志向的类目选一个不同的代表性人物。通过收集和阅读他们的传记、自传、相关文章、发表的演说、其他人对他们的分析文章(这些东西在路德拉姆博士、拿破仑·希尔以及另一些名人作品中可以找到),成为熟知这些人人生经历的超一流专家。看看他们大体上在缺乏哪些素质(可以从遗传学、往往还可以从他们早年的环境和教养中找到)的情况下,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性,并在人生中取得成就。搞清真正塑造他们人生的力量、思想和影响是什么。如果让这件事成为你的业余爱好,那么,你就能给自己的想象力添加宝贵的原料,你可以用这些原料来建立更坚强、更以目标为导向的、实现你人生志向所需的自我意象。
这与我此刻建议你做的事一模一样:“观察”那些最能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品性的人、过着你想过的同样生活的人,然后通过借鉴、为己所用。方法是通过任何可以利用的媒体和渠道去学习他们。
CH2 唤醒你体内的自动成功机制
◆你不是一台机器,不是计算机。但从某种实际意义上讲,你手头拥有一台威力强大得可怕、与计算机相差无几的成功机器任你支配。
◆伺服机制既能成为一种自动成功机制,也能成为一种自动失败机制,这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象让它得到什么样的“出发令”或“程序”。
如果一个人满怀信心地朝着心中的梦想前进,并致力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他将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与成功不期而遇。
——亨利·戴维·梭罗
其实,探寻一种新思想或一个问题的新答案,与努力回忆某个你已经遗忘的名字非常相似。你知道那个名字“就在那里”,否则你就不会去探寻。你大脑中的“扫描仪”会在存储记忆库里来回搜寻,直到你想要找的名字被“认出”或被“发现”为止。
答案就在眼下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针对某个问题打算寻找新观点或新答案时,必须假定答案此时已经存在于某处,只用着手找到它就行。
到底什么是心理控制
你也许可以将心理控制看成见解、原则和实用方法的集合,这些见解、原则和实用方法使你能够做以下事:
1.对自我意象的内容进行准确分类和分析。
2.辨认出植根于自我意象中的那些错误而存有局限的安排,有组织地改变它,使它能更好地为你的目的服务。
3.运用想象力重构、管理你的自我意象。
4.运用你与自我意象相一致的想象,使它与伺服机制有效交流,从而让后者成为一种自动成功机制,向着你设定的目标稳步迈进。这其中包括遇到障碍物时回到正确轨道。
5.将你的伺服机制作为一种类似于巨大搜索引擎的东西加以有效利用,让它准确地为你提供为解决某些具体目标所需的思想、信息或答案(为得到这些思想、信息或答案,它甚至能超越你自己存储的数据)。
心理控制的基本信息是:造物主已经赋予了每个人“成功的本领”。每个人都有某种远强于自身的力量可用。这种力量存在于你自己身上。
如果你已经有了成功和幸福的力量,那么任何关于你自己的过时的画面(比如你不值得拥有幸福,或者在人生的某一方面天生不如人。这种人“注定”会失败)都必然是错误的
心理控制训练
牢记你的成功机制运转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你不必非得成为计算机天才或神经物理学家才能去操纵自己的伺服机制,就像不必为了开汽车而学习设计汽车,或者为了将屋里的灯打开而努力成为电气工程师一样。然而,你必须对以下原则耳熟能详,因为记住了它们,它们就会为你理解后面的内容带来“新的亮光”:
1.目标
内置成功机制必须有一个目标或“靶子”。你应该认为这个目标或靶子通过某种实际的或可能的形式“眼下已然存在”。成功机制运作的模式有两个方面:(1)引导你前往某个已然存在的目标;(2)“发现”某个已经实际存在但不存在于表象中的目标。
2.信任
自动机制遵循远程逻辑,也就是说,它必须作用于或必须面向“最终结果”即目标。不要因为手段和方式不甚分明而垂头丧气。当你提供目标之后.成功机制就有了提供手段和方式的功能。只要根据最终结果来思考,手段和方式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3.放松
不要怕犯错或一时的失利。一切伺服机制都是通过负反馈,或通过前进、犯错、立即回到正确轨道这一程序来实现目标的。路线自动纠正是心理控制的诸多好处之一。
4.学习
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是通过“试错法”实现的,即从精神上一个接一个地纠正目标错误,直到你完成了某个“成功”的动作、移动或表现。之后,进一步学习和更大的成功得以实现,其方式是忘掉过去的错误、记住成功的响应以便将来“模仿”。
5.实践
你必须学会信任你的创新机制有用武之地.而不是通过过于关注它起不起作用、过于担心它会不会失效,或者通过过度有意识地努力来强迫它发挥作用,从而“阻止它发挥正常功能”。你应该“让”它去工作,而不是“使”它工作。这种信任必不可少,因为你的创新机制在意识水平以下运转,你无法“知道”意识表面的下面在发生什么。此外,这种机制的实质是根据当前需要自主运行。所以,你不能提前得到保证。当你行动起来时,当你通过行动为它提出某个需求时,它便开始运转。你不必等到有确切证据之后再行动。你在行动之前就要相信它已经存在,相信它必会成功。爱默生说:“行动起来,你就有了力量。”
CH3 想象力:自动成功机制的点火开关
CH4 让自己从错误信念的催眠中苏醒过来
CH5 运用理性思考的力量获得成功
我们的过失、错误、挫折,有时甚至是耻辱,都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它们必须作为通往终点的手段,而不能作为终点本身。一旦完成本职任务,就应当忘掉它们。如果有意识地仔细盯着错误,或者从内心对出错感到愧疚并由此贬低自己,那么,我们就不识时务地使错误或挫折本身成了有意识地留在想象或记忆中的“目标”。世上最不幸的人,是那些顽固地总想重温昔日时光、在想象中一遍遍割舍不下过去经历、总为过去的错误自我批评、总为曾经的罪过不停自责的人。
“为什么我相信自己做不到?”
然后问自己,“这一信念是建立在确切的事实上,还是基于某个假设,或者说以一个错误的结论为基础呢?”
接着,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
1.这种信念的产生有没有合理的原因?
2.我固执地坚持这一信念会不会犯错?
3.在类似情况下,如果别人是我,我会不会对他们得出相同的结论?
4.如果并没有说得过去的原因让我信奉它,为什么我必须表现得、感受得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不要心不在焉地放过这些问题,而要苦思冥想它们、认真考虑它们,怀着感情去思索它们。你是否发现你在自欺欺人、你在低估自己,其原因并非某个“事实”,而只是由于某个不合理的错误信念?如果是这样,不妨试着激起自己的某种愤慨甚至怒火。愤慨和怒火有时候可以作为一剂释放的良药,让你摆脱错误的想法。艾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对自己、对他的老师“发疯”,从而得以摆脱对自己的消极定义。这种经历其实并不罕见。
要想让理性思维有效改变信念和行为.就必须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与其相伴。
为自己描绘你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描绘想拥有的那些东西,并假定这些设想成为可能的那一刻就在眼前。要唤起对这些目标的深深渴望,对它们充满热忱;要仔细分析它们,在脑子里来回查看。你当前的消极信念是通过想法加情感形成的。如果能产生足够的情感或内心感受,你就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想法,从而将过去的消极信念一笔勾销。
运用理性思维简要一览
1.检验和分析导入的信息、接受那些真实信息并排斥不真实信息,这是合理的有意识思维的工作。
2.形成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这是有意识理性思维的工作。
3.搞清你想要什么、选择想要实现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于这些目标而不是不想要的东西上,这是有意识理性思维的工作。
4.密切关注手头的任务、关注你在做什么以及周围在发生什么,以便这些输入的传感信息能让你的自动机制始终对当前环境了如指掌,并使它能够自发地作出反应。这些也是有意识思维的工作。
CH6 放松自己才能启动自动成功机制
1.一旦决定做出,就要集中精力支持它,而不要放“马后炮”。
2.只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地的秘诀。
3.试着一次只做一件事。
4.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解决。
5.工作时要放松。
CH7 你可以养成快乐的习惯
多数人在世上都很安静。他们只是短暂地住在人世间,就像尘世并不归他们所有一样。
——E·L·多克特罗
只有那些敢于相信自己内心有某种东西能够战胜周围环境的人,才能创造辉煌。
——布鲁斯·巴顿
耶稣曾告诫我们不要做把新布料补到旧衣服上或者用旧瓶装新酒的荒唐事。如果用“积极思考”作为补丁,补到同样一件旧的“自我意象”衣服上,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实际上,对自己的看法始终很消极,却又想对某一具体情况进行积极思考,这几乎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任务。无数试验证明,对自我的看法一旦改变,与新的“自我看法”相符的其他事便能很容易、不费力地办到。
自我意象——真正的奥秘是这样的:要想真正活着,也就是说,要想追求到令你满意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切合实际的自我意象伴你一生。你应该发现“自我”能为你接受。你必须有一种健康的自尊,必须有一个你能信得过、靠得住的自我,一个你不为之羞愧、能通过它自由展现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自我。你必须了解自己,既了解自己的强项也了解弱点所在,而且要诚实、坦然地面对自身优长和缺陷。自我意象应该是对“真我”的合理近似,既不能凌驾让也不能避而不及。
每个人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东西,其实就是更充实的人生——我称此为“活力”,即一种不受自我意象强加的人为限制而无拘无束生活的体验。幸福、成功、安宁(无论你对想要追求的完满人生如何定义),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对充实人生的体验。体验幸福、成功、自信等情感时,我们就会享受人生。如果抑制自己的能力、破坏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赐才华,并听任自己遭受焦虑、恐惧、自责和自憎的折磨,我们实际上就在扼杀唾手可得的生命力,就在抛弃造物主赋予我们的禀赋;只要拒绝生命的赋予,我们就在拥抱死神。
一刻也不要容忍这种想法:“没有天生的禀赋或才华,我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这是一个最冠冕堂皇的谎言,也是一个最可悲的借口。
心灵处方
开始制作一个剪贴本,收集古往今来既展示出优秀品性和性格、又在人生中取得你所渴望的成就者的简介。为每种品性和每种志向的类目选一个不同的代表性人物。通过收集和阅读他们的传记、自传、相关文章、发表的演说、其他人对他们的分析文章(这些东西在路德拉姆博士、拿破仑·希尔以及另一些名人作品中可以找到),成为熟知这些人人生经历的超一流专家。看看他们大体上在缺乏哪些素质(可以从遗传学、往往还可以从他们早年的环境和教养中找到)的情况下,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性,并在人生中取得成就。搞清真正塑造他们人生的力量、思想和影响是什么。如果让这件事成为你的业余爱好,那么,你就能给自己的想象力添加宝贵的原料,你可以用这些原料来建立更坚强、更以目标为导向的、实现你人生志向所需的自我意象。
这与我此刻建议你做的事一模一样:“观察”那些最能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品性的人、过着你想过的同样生活的人,然后通过借鉴、为己所用。方法是通过任何可以利用的媒体和渠道去学习他们。
CH2 唤醒你体内的自动成功机制
◆你不是一台机器,不是计算机。但从某种实际意义上讲,你手头拥有一台威力强大得可怕、与计算机相差无几的成功机器任你支配。
◆伺服机制既能成为一种自动成功机制,也能成为一种自动失败机制,这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象让它得到什么样的“出发令”或“程序”。
如果一个人满怀信心地朝着心中的梦想前进,并致力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他将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与成功不期而遇。
——亨利·戴维·梭罗
其实,探寻一种新思想或一个问题的新答案,与努力回忆某个你已经遗忘的名字非常相似。你知道那个名字“就在那里”,否则你就不会去探寻。你大脑中的“扫描仪”会在存储记忆库里来回搜寻,直到你想要找的名字被“认出”或被“发现”为止。
答案就在眼下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针对某个问题打算寻找新观点或新答案时,必须假定答案此时已经存在于某处,只用着手找到它就行。
到底什么是心理控制
你也许可以将心理控制看成见解、原则和实用方法的集合,这些见解、原则和实用方法使你能够做以下事:
1.对自我意象的内容进行准确分类和分析。
2.辨认出植根于自我意象中的那些错误而存有局限的安排,有组织地改变它,使它能更好地为你的目的服务。
3.运用想象力重构、管理你的自我意象。
4.运用你与自我意象相一致的想象,使它与伺服机制有效交流,从而让后者成为一种自动成功机制,向着你设定的目标稳步迈进。这其中包括遇到障碍物时回到正确轨道。
5.将你的伺服机制作为一种类似于巨大搜索引擎的东西加以有效利用,让它准确地为你提供为解决某些具体目标所需的思想、信息或答案(为得到这些思想、信息或答案,它甚至能超越你自己存储的数据)。
心理控制的基本信息是:造物主已经赋予了每个人“成功的本领”。每个人都有某种远强于自身的力量可用。这种力量存在于你自己身上。
如果你已经有了成功和幸福的力量,那么任何关于你自己的过时的画面(比如你不值得拥有幸福,或者在人生的某一方面天生不如人。这种人“注定”会失败)都必然是错误的
心理控制训练
牢记你的成功机制运转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你不必非得成为计算机天才或神经物理学家才能去操纵自己的伺服机制,就像不必为了开汽车而学习设计汽车,或者为了将屋里的灯打开而努力成为电气工程师一样。然而,你必须对以下原则耳熟能详,因为记住了它们,它们就会为你理解后面的内容带来“新的亮光”:
1.目标
内置成功机制必须有一个目标或“靶子”。你应该认为这个目标或靶子通过某种实际的或可能的形式“眼下已然存在”。成功机制运作的模式有两个方面:(1)引导你前往某个已然存在的目标;(2)“发现”某个已经实际存在但不存在于表象中的目标。
2.信任
自动机制遵循远程逻辑,也就是说,它必须作用于或必须面向“最终结果”即目标。不要因为手段和方式不甚分明而垂头丧气。当你提供目标之后.成功机制就有了提供手段和方式的功能。只要根据最终结果来思考,手段和方式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3.放松
不要怕犯错或一时的失利。一切伺服机制都是通过负反馈,或通过前进、犯错、立即回到正确轨道这一程序来实现目标的。路线自动纠正是心理控制的诸多好处之一。
4.学习
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是通过“试错法”实现的,即从精神上一个接一个地纠正目标错误,直到你完成了某个“成功”的动作、移动或表现。之后,进一步学习和更大的成功得以实现,其方式是忘掉过去的错误、记住成功的响应以便将来“模仿”。
5.实践
你必须学会信任你的创新机制有用武之地.而不是通过过于关注它起不起作用、过于担心它会不会失效,或者通过过度有意识地努力来强迫它发挥作用,从而“阻止它发挥正常功能”。你应该“让”它去工作,而不是“使”它工作。这种信任必不可少,因为你的创新机制在意识水平以下运转,你无法“知道”意识表面的下面在发生什么。此外,这种机制的实质是根据当前需要自主运行。所以,你不能提前得到保证。当你行动起来时,当你通过行动为它提出某个需求时,它便开始运转。你不必等到有确切证据之后再行动。你在行动之前就要相信它已经存在,相信它必会成功。爱默生说:“行动起来,你就有了力量。”
CH3 想象力:自动成功机制的点火开关
CH4 让自己从错误信念的催眠中苏醒过来
CH5 运用理性思考的力量获得成功
我们的过失、错误、挫折,有时甚至是耻辱,都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它们必须作为通往终点的手段,而不能作为终点本身。一旦完成本职任务,就应当忘掉它们。如果有意识地仔细盯着错误,或者从内心对出错感到愧疚并由此贬低自己,那么,我们就不识时务地使错误或挫折本身成了有意识地留在想象或记忆中的“目标”。世上最不幸的人,是那些顽固地总想重温昔日时光、在想象中一遍遍割舍不下过去经历、总为过去的错误自我批评、总为曾经的罪过不停自责的人。
“为什么我相信自己做不到?”
然后问自己,“这一信念是建立在确切的事实上,还是基于某个假设,或者说以一个错误的结论为基础呢?”
接着,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
1.这种信念的产生有没有合理的原因?
2.我固执地坚持这一信念会不会犯错?
3.在类似情况下,如果别人是我,我会不会对他们得出相同的结论?
4.如果并没有说得过去的原因让我信奉它,为什么我必须表现得、感受得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不要心不在焉地放过这些问题,而要苦思冥想它们、认真考虑它们,怀着感情去思索它们。你是否发现你在自欺欺人、你在低估自己,其原因并非某个“事实”,而只是由于某个不合理的错误信念?如果是这样,不妨试着激起自己的某种愤慨甚至怒火。愤慨和怒火有时候可以作为一剂释放的良药,让你摆脱错误的想法。艾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对自己、对他的老师“发疯”,从而得以摆脱对自己的消极定义。这种经历其实并不罕见。
要想让理性思维有效改变信念和行为.就必须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与其相伴。
为自己描绘你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描绘想拥有的那些东西,并假定这些设想成为可能的那一刻就在眼前。要唤起对这些目标的深深渴望,对它们充满热忱;要仔细分析它们,在脑子里来回查看。你当前的消极信念是通过想法加情感形成的。如果能产生足够的情感或内心感受,你就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想法,从而将过去的消极信念一笔勾销。
运用理性思维简要一览
1.检验和分析导入的信息、接受那些真实信息并排斥不真实信息,这是合理的有意识思维的工作。
2.形成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这是有意识理性思维的工作。
3.搞清你想要什么、选择想要实现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于这些目标而不是不想要的东西上,这是有意识理性思维的工作。
4.密切关注手头的任务、关注你在做什么以及周围在发生什么,以便这些输入的传感信息能让你的自动机制始终对当前环境了如指掌,并使它能够自发地作出反应。这些也是有意识思维的工作。
CH6 放松自己才能启动自动成功机制
1.一旦决定做出,就要集中精力支持它,而不要放“马后炮”。
2.只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地的秘诀。
3.试着一次只做一件事。
4.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解决。
5.工作时要放松。
CH7 你可以养成快乐的习惯
多数人在世上都很安静。他们只是短暂地住在人世间,就像尘世并不归他们所有一样。
——E·L·多克特罗
-
未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8 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