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于生活之上
昨天去新东方看望玛利亚桑,姑娘们说起自从满了二十,回到家听到的总是母亲们变本加厉的“怎么还不找个男朋友”的诘问。我感到窃喜,原来遭受这种丧心病狂待遇的,我不是独自一个人。
年纪尚轻的我们总是无忧无虑,觉得一个人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最是逍遥自在。但我妈说,任凭你现在多不食人间烟火都好,等到有朝一日你愿意妥协了,你会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
近日来许多闺蜜陆续生日,而我的二十一岁也在不远的下个月向我微笑致意。提起二十一岁,总会想起十九岁读的《沉沦》,以至每每讽喻年轻人的爱情,总要把郁达夫搬出来当笑料。他说他枯槁般的二十一岁没有爱情的滋润,所以他要死要活,所以他要在自杀前感叹:“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都怪祖国不强大,所以谈不到好的恋爱。看似极无厘头的迁怒,其实不是没有道理。
我常常对民国时期的风流名士心存向往,一如魏晋文人留下的千古美名,民国时空前解放的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也让人惊艳不已。最近读到胡适——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出了名好好先生的胡适,竟然是包办婚姻的支持者。他说,年轻人不该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找对象上面,女人也不该花太多的心思取悦男人,包办婚姻省去了一切的烦恼,每个人都有一个说好属于自己的人,可以在“识分定”之后慢慢地在彼此之间产生一种柔情。
读毕之后我对我妈说,如果现在是民国多好啊,你们从小给我找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夫,肯定是门当户对知书识礼,省去我这么多年的烦恼。我妈嘲笑我说,以你的性格,如果给你弄个媒妁之言,只怕你一怒之下离家出走,逃到延安去了。
想想也是,脆弱如萧红尚且有逃婚的勇气,而后却又愿意无名无份地跟着同一个男人。五四时期思想解放到空前的程度,倘若谁甘愿接受包办婚姻,必定是青年人中的异数。其实这更多是逆反心理在作祟。
言归正传。我想说的不是爱情婚姻,也不是时代变迁思想潮流。我只是想从“找对象”这件平凡生活中最正常不过的事,来看看人生而于世的意义所在。
郁达夫说,因为祖国不强大,所以我们谈不到好的恋爱。其实不无道理——如果我们不是面临这样的教育和生存环境,每个人的三观何至于堕落至此?我的偶像周佩瑶老师曾经说过,当今社会,制度把知识分子驯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有的大学讲师教授忙着每年在多少刊物发多少论文,否则就可能被大学扫地出门;学生们忙着考这个证那个证,挤破了头去考公务员——所有人忙着自己的生存,再也没有人关心那些比生存更为重要的事。
陈丹青也曾在演讲时说过:“很好,最近二十年,孩子们学乖了。什么都可以做:跳舞、唱歌、吸毒、堕胎、考试、升学、赚钱……都没关系,都很好。是的,是你们,在座的孩子们,总算被迫或者主动摆脱了九十年来救国与被救的轮回,人人做个乖孩子,学会顾自己。”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也同样是炎热的夏天,我遇到一群非同寻常的人。我们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总可以谈天说地肆无忌惮,我却从未用过“相见恨晚”这个词——因为在这个时间遇上这样一群人,真的是刚刚好。在我被乏味无趣的大学生活,被与梦想迥然相异的生活打击得自暴自弃的时候,遇到这样一群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似乎是冥冥之中为我准备的最好的礼物。
我们都喜欢玩,都可以每天选择附近最安逸的环境吃午餐,我们可以在柔缓的欧美音乐声中探讨大家轨迹相似的人生。也是这样,我才能说出“青春未完待续”这样的豪言壮语,因为奇迹摆在眼前,由不得我不相信。
当然,这样聚在一起的一群人到底也有自己的人生要走,不久以后作鸟兽散,仍保持着间或的联系,那些由初见产生的火花与惊奇,也逐渐深入成了彼此间的了解。
然后,那个好不容易争取到半个暑假自由,却因为对我们的承诺而甘愿重回补习火坑的孩子,他对我说,其实即使是承诺,也只是限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没有人需要、也没有人值得去做那个两肋插刀不顾一切的朋友,凡事保留一线,于己于人才是最适当的距离。等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最适合的人一定会留在身边。
然后,那个一向玩世不恭胡作非为的二世祖,那个敢在陌生人面前把家底亮出来的少根筋的人,那个似乎满脑子只有各种女人和体育运动的人,竟然也对我说,现在要对未来做一个规划,要做一些回报高的工作,要为日后的家庭确保一个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在拥有经济基础之前,其实所有的女人都只能是过客而已。
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深刻言论,并非是醍醐灌顶,只让人听来觉得不甘心。
玛利亚桑也跟我说,你别看他们平时喜欢胡闹,其实大家心里都挺明白的。
这样说来,最不明白的竟然是我了。
从我同龄人当中随便揪一个看上去懵懵懂懂的人出来,都可以做我的老师,都可以对我不切实际的英雄梦想嗤之以鼻。昨天看到电影《小时代》里面,顾里对顾源说:因为你从来不知道没钱是什么滋味,所以才会大喇喇说出“如果我没钱你会不会爱我”这样的话,其实你只是在玩角色扮演。
或者也正因为我从来不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才敢指责所有委身于生存的人,我才会看到这样的survive是何其的狼狈。
人总是不应该为了活下去而做每一件事,不是么。
昨天和为姐一起走在三王街,为姐突发奇想,说不如我们以后合伙做生意,开个饭店玩玩。我说,那还不如我们合伙开个工作室。为姐问,开来干嘛?我说,拍电影电视剧,讲那些好玩有意思的故事。为姐扼腕长叹:天哪,为什么你的每个想法都这么飘?如果这样的话,收入从何而来?亏本都亏死我们了!
是么?做每一件事之前,你所想到的不是这件事将会带给你的快乐,而是将风险与后果作为第一要素——这样的思维模式,就叫做成熟了?
我直到现在也没有想过要做任何除了文学之外的工作,我总是觉得,做其他的事不是当工人匠人,就是满身铜臭。据说人群中只有5%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那当中又只有5%的人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坚持下去。如果是这样,那么能有坚持的勇气的话,我不就是超乎寻常的幸运?
我妈说,如果你真的做到那一步,每个人都会羡慕你。因为虽然每个人都过着无从选择的狼狈生活,但事实上,大家心目中都会崇拜那个敢于把心里的想法坚持下去的勇者。
那些教育我的同龄人也喜欢对我说:你不用像我们男人这么明白,你是女人,你有做梦的自由,但我们男人如果不清醒一点,就只能做废物垃圾了。
我不想再理像这样对我们女人“生来注定担当的角色”的认定,是不是可以被归纳为性别歧视。我忽然很想恬不知耻地享受一番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我不想理什么现实与责任,我仍然要选择一条显然很难走但是自己喜欢的路,我想试试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坚持到底,试试追逐一件可以比闹钟更有效的每天可以叫我起床的事情。
听他们说起冷冰冰的未来规划时,我心里的失落和反感,其实不是因为我不认同这些话。我觉得不甘心,是因为我一直积蓄着所有的热情等待我的初恋,如徐志摩当日所言,试图从茫茫人海中寻觅唯一的灵魂伴侣。如果我身边每个人都揣着这样一副利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维,那么我岂不是找不到那个真正灵魂投契的人了?
去年夏天让我发现了这样一群醉生梦死的同龄人,讶异之余也不乏惊喜:怎么会有人可以做到这么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这么胸无城府,又活得这么坦坦荡荡?我固然知道今朝酒醉并非长远之计,也知道在与我们拼饭的老师眼中,或许大家就只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纨绔子弟。但我更愿意将这样一群人,将这样的思维方式,定位成对抗现实迎头痛击的极端浪漫主义,我相信大家非同寻常的勇气,也正是这样玩世不恭的态度让每个人闪闪发光。
如果我二十岁之前可以遇到这样的奇迹,那么成熟一些以后,得到一个百分百符合我预期的人,又有何难?
只可惜碰撞火花之后终究要回归现实,原来每个人都不过是现实股掌中的一只只蝼蚁,原来所谓奇迹只是我一个人的臆想,原来每个人都要狼狈地活下去。
我更愿意相信,不是我想错了问题遇错了人,而是我还没走到正确的地方。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对这个世界解码的方式,决定了这个世界对待他的方式。如果你眼里心里只有菜刀鸡毛烟雾缭绕,那么你的生活就是一出“都市一时间”社会新闻。如果你能有浪漫而大无畏的视角,那么即使是微弱的荧光,在你眼里也是星辰满地。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也并非没有这样优秀出众、潇洒自在的人,只可惜我自己还远远配不上那样的高度。说到我自己,如今这些所谓的英雄梦想,其实并非如鲁迅般自己为自己制定价值标准的勇敢,而更像是周作人脱离现实沉浸于自身趣味的画地为牢。“无法挥舞天使的纯洁,也无法拥有魔鬼的果决”。
胡适的红颜知己韦莲司,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艺术家,在晚年时拒绝了一个男人的求婚,选择了常人眼里难以接受的孤独终老。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她已然与胡适划定了老朋友的界线,而这样倔强独立的女人,不愿意为了任何世俗的价值标准而屈服,她不愿意妥协。
韦莲司的书信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所要的是那么一种人生的际遇,让我的心智与品味能永保敏锐,让我能够坦然地与我最崇拜的人们交会;只要能作出一幅画就可以,但必须是一幅杰作;只要能作出一道佳肴,但必须是人间极品;只需要一个小窝,但必须是一个素净典雅的极品屋;至于我自己,我要的只是一小块地,不起眼,阳光普照,自己省吃俭用,但能多多施予;或者能云游四海,观察人生,并记录下它的意义。”
前几天有人跟我说,觉得我整天拽文艺腔不知所谓,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其实正如《东邪西毒》里提着一篮子鸡蛋的杨采妮告诉我们的,有些事情,一些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一些人却觉得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对许多人都要说那一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我还是相信,我可以等到那个懂得我意义的人。那个人并非要做一个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幻想者,但一定要有浪漫的情怀和细腻的心。尽管肉身无可避免地走在黄沙漫漫的西游路上,但我们的心里,总要有一个勇敢为浪漫梦想而留下的夕阳武士。
你们尽管为了生存而忙碌下去吧,我始终觉得,有太多的东西比生存更加重要,那是昔年苏东坡泛舟大醉,兴起吟诵之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趣味上的幸福与满足,才不枉这一番在世间有血有肉的生活,贪嗔痴傻是福,彩云琉璃也是生命的火花。
诸此种种,皆远非打游戏般每个阶段就要完成一个任务的乏味的生存所能比拟。我哥直到如今,生活的每一步都在他母亲的安排之下,以至于他对我说:“活下去唯一的意义就是,一天没死,一天就要活下去。而且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谁说的?人,总不应该是为了生存而活下去。原本应该活色生香的过程,过得这般疲乏无力又是何苦?
即使我等的那个人没办法及时出现,我也希望可以用一生的时间,自己为自己,写一首随性的抒情诗。
年纪尚轻的我们总是无忧无虑,觉得一个人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最是逍遥自在。但我妈说,任凭你现在多不食人间烟火都好,等到有朝一日你愿意妥协了,你会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
近日来许多闺蜜陆续生日,而我的二十一岁也在不远的下个月向我微笑致意。提起二十一岁,总会想起十九岁读的《沉沦》,以至每每讽喻年轻人的爱情,总要把郁达夫搬出来当笑料。他说他枯槁般的二十一岁没有爱情的滋润,所以他要死要活,所以他要在自杀前感叹:“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都怪祖国不强大,所以谈不到好的恋爱。看似极无厘头的迁怒,其实不是没有道理。
我常常对民国时期的风流名士心存向往,一如魏晋文人留下的千古美名,民国时空前解放的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也让人惊艳不已。最近读到胡适——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出了名好好先生的胡适,竟然是包办婚姻的支持者。他说,年轻人不该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找对象上面,女人也不该花太多的心思取悦男人,包办婚姻省去了一切的烦恼,每个人都有一个说好属于自己的人,可以在“识分定”之后慢慢地在彼此之间产生一种柔情。
读毕之后我对我妈说,如果现在是民国多好啊,你们从小给我找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夫,肯定是门当户对知书识礼,省去我这么多年的烦恼。我妈嘲笑我说,以你的性格,如果给你弄个媒妁之言,只怕你一怒之下离家出走,逃到延安去了。
想想也是,脆弱如萧红尚且有逃婚的勇气,而后却又愿意无名无份地跟着同一个男人。五四时期思想解放到空前的程度,倘若谁甘愿接受包办婚姻,必定是青年人中的异数。其实这更多是逆反心理在作祟。
言归正传。我想说的不是爱情婚姻,也不是时代变迁思想潮流。我只是想从“找对象”这件平凡生活中最正常不过的事,来看看人生而于世的意义所在。
郁达夫说,因为祖国不强大,所以我们谈不到好的恋爱。其实不无道理——如果我们不是面临这样的教育和生存环境,每个人的三观何至于堕落至此?我的偶像周佩瑶老师曾经说过,当今社会,制度把知识分子驯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有的大学讲师教授忙着每年在多少刊物发多少论文,否则就可能被大学扫地出门;学生们忙着考这个证那个证,挤破了头去考公务员——所有人忙着自己的生存,再也没有人关心那些比生存更为重要的事。
陈丹青也曾在演讲时说过:“很好,最近二十年,孩子们学乖了。什么都可以做:跳舞、唱歌、吸毒、堕胎、考试、升学、赚钱……都没关系,都很好。是的,是你们,在座的孩子们,总算被迫或者主动摆脱了九十年来救国与被救的轮回,人人做个乖孩子,学会顾自己。”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也同样是炎热的夏天,我遇到一群非同寻常的人。我们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总可以谈天说地肆无忌惮,我却从未用过“相见恨晚”这个词——因为在这个时间遇上这样一群人,真的是刚刚好。在我被乏味无趣的大学生活,被与梦想迥然相异的生活打击得自暴自弃的时候,遇到这样一群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似乎是冥冥之中为我准备的最好的礼物。
我们都喜欢玩,都可以每天选择附近最安逸的环境吃午餐,我们可以在柔缓的欧美音乐声中探讨大家轨迹相似的人生。也是这样,我才能说出“青春未完待续”这样的豪言壮语,因为奇迹摆在眼前,由不得我不相信。
当然,这样聚在一起的一群人到底也有自己的人生要走,不久以后作鸟兽散,仍保持着间或的联系,那些由初见产生的火花与惊奇,也逐渐深入成了彼此间的了解。
然后,那个好不容易争取到半个暑假自由,却因为对我们的承诺而甘愿重回补习火坑的孩子,他对我说,其实即使是承诺,也只是限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没有人需要、也没有人值得去做那个两肋插刀不顾一切的朋友,凡事保留一线,于己于人才是最适当的距离。等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最适合的人一定会留在身边。
然后,那个一向玩世不恭胡作非为的二世祖,那个敢在陌生人面前把家底亮出来的少根筋的人,那个似乎满脑子只有各种女人和体育运动的人,竟然也对我说,现在要对未来做一个规划,要做一些回报高的工作,要为日后的家庭确保一个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在拥有经济基础之前,其实所有的女人都只能是过客而已。
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深刻言论,并非是醍醐灌顶,只让人听来觉得不甘心。
玛利亚桑也跟我说,你别看他们平时喜欢胡闹,其实大家心里都挺明白的。
这样说来,最不明白的竟然是我了。
从我同龄人当中随便揪一个看上去懵懵懂懂的人出来,都可以做我的老师,都可以对我不切实际的英雄梦想嗤之以鼻。昨天看到电影《小时代》里面,顾里对顾源说:因为你从来不知道没钱是什么滋味,所以才会大喇喇说出“如果我没钱你会不会爱我”这样的话,其实你只是在玩角色扮演。
或者也正因为我从来不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才敢指责所有委身于生存的人,我才会看到这样的survive是何其的狼狈。
人总是不应该为了活下去而做每一件事,不是么。
昨天和为姐一起走在三王街,为姐突发奇想,说不如我们以后合伙做生意,开个饭店玩玩。我说,那还不如我们合伙开个工作室。为姐问,开来干嘛?我说,拍电影电视剧,讲那些好玩有意思的故事。为姐扼腕长叹:天哪,为什么你的每个想法都这么飘?如果这样的话,收入从何而来?亏本都亏死我们了!
是么?做每一件事之前,你所想到的不是这件事将会带给你的快乐,而是将风险与后果作为第一要素——这样的思维模式,就叫做成熟了?
我直到现在也没有想过要做任何除了文学之外的工作,我总是觉得,做其他的事不是当工人匠人,就是满身铜臭。据说人群中只有5%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那当中又只有5%的人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坚持下去。如果是这样,那么能有坚持的勇气的话,我不就是超乎寻常的幸运?
我妈说,如果你真的做到那一步,每个人都会羡慕你。因为虽然每个人都过着无从选择的狼狈生活,但事实上,大家心目中都会崇拜那个敢于把心里的想法坚持下去的勇者。
那些教育我的同龄人也喜欢对我说:你不用像我们男人这么明白,你是女人,你有做梦的自由,但我们男人如果不清醒一点,就只能做废物垃圾了。
我不想再理像这样对我们女人“生来注定担当的角色”的认定,是不是可以被归纳为性别歧视。我忽然很想恬不知耻地享受一番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我不想理什么现实与责任,我仍然要选择一条显然很难走但是自己喜欢的路,我想试试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坚持到底,试试追逐一件可以比闹钟更有效的每天可以叫我起床的事情。
听他们说起冷冰冰的未来规划时,我心里的失落和反感,其实不是因为我不认同这些话。我觉得不甘心,是因为我一直积蓄着所有的热情等待我的初恋,如徐志摩当日所言,试图从茫茫人海中寻觅唯一的灵魂伴侣。如果我身边每个人都揣着这样一副利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维,那么我岂不是找不到那个真正灵魂投契的人了?
去年夏天让我发现了这样一群醉生梦死的同龄人,讶异之余也不乏惊喜:怎么会有人可以做到这么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这么胸无城府,又活得这么坦坦荡荡?我固然知道今朝酒醉并非长远之计,也知道在与我们拼饭的老师眼中,或许大家就只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纨绔子弟。但我更愿意将这样一群人,将这样的思维方式,定位成对抗现实迎头痛击的极端浪漫主义,我相信大家非同寻常的勇气,也正是这样玩世不恭的态度让每个人闪闪发光。
如果我二十岁之前可以遇到这样的奇迹,那么成熟一些以后,得到一个百分百符合我预期的人,又有何难?
只可惜碰撞火花之后终究要回归现实,原来每个人都不过是现实股掌中的一只只蝼蚁,原来所谓奇迹只是我一个人的臆想,原来每个人都要狼狈地活下去。
我更愿意相信,不是我想错了问题遇错了人,而是我还没走到正确的地方。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对这个世界解码的方式,决定了这个世界对待他的方式。如果你眼里心里只有菜刀鸡毛烟雾缭绕,那么你的生活就是一出“都市一时间”社会新闻。如果你能有浪漫而大无畏的视角,那么即使是微弱的荧光,在你眼里也是星辰满地。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也并非没有这样优秀出众、潇洒自在的人,只可惜我自己还远远配不上那样的高度。说到我自己,如今这些所谓的英雄梦想,其实并非如鲁迅般自己为自己制定价值标准的勇敢,而更像是周作人脱离现实沉浸于自身趣味的画地为牢。“无法挥舞天使的纯洁,也无法拥有魔鬼的果决”。
胡适的红颜知己韦莲司,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艺术家,在晚年时拒绝了一个男人的求婚,选择了常人眼里难以接受的孤独终老。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她已然与胡适划定了老朋友的界线,而这样倔强独立的女人,不愿意为了任何世俗的价值标准而屈服,她不愿意妥协。
韦莲司的书信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所要的是那么一种人生的际遇,让我的心智与品味能永保敏锐,让我能够坦然地与我最崇拜的人们交会;只要能作出一幅画就可以,但必须是一幅杰作;只要能作出一道佳肴,但必须是人间极品;只需要一个小窝,但必须是一个素净典雅的极品屋;至于我自己,我要的只是一小块地,不起眼,阳光普照,自己省吃俭用,但能多多施予;或者能云游四海,观察人生,并记录下它的意义。”
前几天有人跟我说,觉得我整天拽文艺腔不知所谓,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其实正如《东邪西毒》里提着一篮子鸡蛋的杨采妮告诉我们的,有些事情,一些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一些人却觉得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对许多人都要说那一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我还是相信,我可以等到那个懂得我意义的人。那个人并非要做一个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幻想者,但一定要有浪漫的情怀和细腻的心。尽管肉身无可避免地走在黄沙漫漫的西游路上,但我们的心里,总要有一个勇敢为浪漫梦想而留下的夕阳武士。
你们尽管为了生存而忙碌下去吧,我始终觉得,有太多的东西比生存更加重要,那是昔年苏东坡泛舟大醉,兴起吟诵之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趣味上的幸福与满足,才不枉这一番在世间有血有肉的生活,贪嗔痴傻是福,彩云琉璃也是生命的火花。
诸此种种,皆远非打游戏般每个阶段就要完成一个任务的乏味的生存所能比拟。我哥直到如今,生活的每一步都在他母亲的安排之下,以至于他对我说:“活下去唯一的意义就是,一天没死,一天就要活下去。而且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谁说的?人,总不应该是为了生存而活下去。原本应该活色生香的过程,过得这般疲乏无力又是何苦?
即使我等的那个人没办法及时出现,我也希望可以用一生的时间,自己为自己,写一首随性的抒情诗。
林探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场自证清白的感情事故 (20人喜欢)
- 所有问题的答案 (22人喜欢)
- 小说 | 沉香屑·仿真香气 (5人喜欢)
- 琼瑶给我的大女主说明书 (93人喜欢)
- 剧评 | 太阳星辰 | 天可变,风可转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