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膀子
山膀子
安哈拉德·普赖斯(Angharad Price)/ 著
飞 渡 / 译
山膀子,这个名字属于一栋房子和一座山,也属于一个家族。至少对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是的。我母亲的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了许多个世纪。根据族谱,这个家族可以往回追溯到1012年。
每年学校放假时,我们都要去山膀子,经过阿文一个个采石场,再往南就到了迪纳茅荽村。在那里,我们学会如何与大山共同生活,而不是跟它们作对。汽车一驶离国道,各种鲜花就朝我们拥过来,野兔也跑出来。过了匪肆隘口,下到青山沟谷底,再往上就到了山膀子。它就像一座青色的金字塔,从狭窄的谷地一直向上延伸,青山沟的岩壁和瀑布,垂直映入我们眼帘。
以前没怎么在意那座山,山就是山呗,我们只在意房子。那栋房子建在窄窄的山膀子上,是我们外公外婆的家,我们非常期待去的地方。但是去到那,先要下一个陡峭的山坡,过一条山涧,再上山,然后前面什么景色也没了,只能看到汽车发动机罩和一点天空。狗儿们听到了陌生的引擎声,立刻冲出来冲着来人狂叫。
只有外婆能让我们镇静下来。我们母亲的母亲,她早就在大门口等着了,香气从厨房窗口一阵阵飘出来。
还是在二战时期,我外婆来这个村走亲戚。我外公当时年近四十,刚刚做了鳏夫,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外婆于是再也没回蒙郡附近的雪溪谷她自己的家。婚后她成了妻子、农妇、后妈与儿媳,开始了在山膀子上的生活,不久还生下了两个自己的孩子。
外公坚持让她学开车,这样方便她自己出行。她第一次开车出去时,刚下过雪,汽车滑出山路,差一点就翻到山沟里去了。外公赶紧把车打直,但还是执意让他年轻的妻子把车开回家。很久以后她才感谢他给她上的这一课。往后的生活中,车子就成了她逃离山膀子的工具。周三她开车去马汉镇,周五去多尔镇,周六晚上去熊穴镇看她妹妹。她还开车到村子里去探访邻居、吊唁死者、为退休老人送餐。
会开车后她就相当独立了。选举时,她会从汽车后备箱中取出“威尔士同盟会”的宣传海报。车开到看不到山膀子的地方时,她就把海报贴在挡风窗上,然后到处转悠,十足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回山膀子时,到匪肆隘口之前,她就把海报收起来放到一边。外公是工党,让他看见就麻烦了,因为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辩论,而她也不逊色。
外婆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喜欢安安静静把事情做得平稳妥帖。她的厨房餐桌就像个平静的宇宙,平稳地运行着行星般的碟子、果酱坛的盖子、提子饼、海绵蛋糕、圆面包、黄油块,而勺子、叉子就是在其中闪烁的恒星。
她每天早晨都要烤提子饼,桌子上铺开的提子干面团就像一块大陆,在外婆手中的滚子轻撵下,边界不一会就从中间向外延伸开去。她用模具把面团切成圆形时我们就开始焦急等待;当金色的面团在烤盘上被弄脏时我们心里很痛惜。外婆只是微笑,依旧不停忙碌着。她一生中一定做出了成千上万个的提子饼,它们就跟金币似的,但统计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外婆不是一个喜欢记账的人。
她手工活做得细致均称,织起毛衣来运针很快,毛线在她手指上拉得不紧也不松。有时在说笑时会不小心织漏了针数,但是脱针被补上时线脚还是那样均匀平整。
碎布片在她手上能变成一床床漂亮的拼花被单,我们看着她做。她很耐心,照着模子在布片上画好一个个六边形,然后小心剪下,先把它们大致拼在一起,然后一针一针细细密密地缝好。就这样,时间变成了空间,日子过得很平稳。
外婆还在屋后院为自己开辟了一个花园,用铁丝网围住,好几个意大利战俘帮她弄的。他们教她如何把山坡铲成台阶地,就像他们在自己的葡萄园所做的那样。外婆在园子里种了好多花木,为大山增添亮丽色彩。
但土里的碎石大多,不适合搞园艺。大山还是喜欢自己原先的色调。台阶地变得更陡了。但是外婆一直坚持着,这个花园是她的骄傲。
羊儿有时会挤进花园中,吃掉所有可以的东西,寸草不留,还把里面踩得乱七八糟。不过,外婆并不生气,因为山里面就是这样。不久花儿又会开出来,外婆会坚守自己的阵地。
她走路步子不紧不慢,说话语速不急不缓,总是那么优雅平稳。谁曾想她这么个人会在两座山中度过她的一生呢!
外婆在窗口望着我们在外面玩耍。大山有很多东西教给我们,特别是我们这些生长在平地沼泽的孩子,它会蹲下身子,教我们翻跟头跃过蓟草、羊毛团和羊屎。
回到屋子里我们才玩歇。屋子里很安静,壁炉里的火静静燃烧,黄油在玻璃盘中融化,外婆在摆桌为晚餐做准备。
这时,外公从山上干完活回来了。他手上夹着一支香烟,进门时喘着粗气。我们都不说话了,听他断断续续地讲那座山。
山顶上有很多覆盆子,有人们挖泥炭留下的水潭,还有高飞的云雀和俯冲的游隼。从陡峭的冰门隘口向下看,大地看似很平坦。而隘口之上便是一座座山峰,外公说得出它们所有的名字。
他会讲迷信。有些东西我们一点都不熟悉,比如“棉花草”、“土匪”、“堤路”等,还有白色的石楠、会吃飞虫的花。我们不会怀疑,但也不全信他说的,因为他讲得很含糊,在我们眼中他有点怪异。
吃完晚饭他就拿起他那副破眼镜,退到客厅看书去了。他喜欢辩论,爱看历史和政治方面的书,眼界很宽,听他说话你会以为他一直在山顶上住着呢。我们看着他,就像仰望山顶一样,感觉很高很远。我们想引起他的注意但又害怕那样的结果。他的性格有些极端,总是很严肃,对男人的愚蠢嘲笑起来豪不留情。
当然,我们以前不知道外公是个羊倌。他每天在山上放羊,年复一年继续干着他的父辈们所做的事。
冬春之交,他拿钩镰割枝条去喂羊。羊羔出生时,他会上山数羊仔,保护它们,以免它们被乌鸦或狐狸吃掉。听说有冻雨,他就把羊羔装在口袋里带回家。小家伙又湿又滑,呼吸不均匀,耷拉着脑袋。他把它放在垫着报纸的盒子里,搁在壁炉架上,用胶管给它喂奶。外婆远远地在一边,看着这个新生命把炉边弄脏。
到了春天,如果厨房的灯暗了,外公就爬到山顶检查水库,是蛙卵堵住了冲涡轮的水流。他用手把蛙卵捞开,还会留一把放进罐子里,当作透明的宝贝带回来给孩子们玩。厨房又亮起来了。
羔羊断奶期,外公把公羊羔跟它们的母亲分开。羊妈妈们会哭叫好几天。外公就看着她们把身体使劲贴着山门的栅条上。
他和邻居把羊儿们赶在一起,给它们洗药浴、剪羊毛,干完一天的活后就坐在餐桌边休息,开开玩笑,外婆一边听着,一边把他的餐盘再次装得满满当当。
但是冬天里,大山要外公做的事最多。羊会被雪埋住。他要爬上山,用榛树枝做的棍子插进厚厚的雪中,又戳又捣。他很有经验,知道羊会困在哪里。但也不是百分百有保证。如果感觉到了活生生的柔软,他会趴下,手脚并用去营救,抱出被困的羊儿,放走它,大块大块的雪从羊毛上甩落,在蓝色的光里闪亮。
好几个钟头之后,外公回到家中,冻伤的脚一拐一瘸。外婆终于放下心来,去给他丈夫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肉汤。
我们不知道大山要外公做了多少事,母亲的弟弟在我们来这做客时已经接管了全部的农活。我们当时太小,还听不懂外公三个弟弟的故事,他们先天性失明,被送到远在伍思特的一所寄宿学校。另外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唯一的妹妹,出生后不多久就相继夭折了。外公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像他的父辈们一样在山中劳作,11岁时就不得不承担起大山交给他的担子。
大山庄严沉重,外公从小就懂得了它严厉的教诲。大山想拥有他,中断了他的教育,打消了他想学医的愿望。但他与大山达成妥协,将自己的生活分成两半,一半给它,一半给他的同胞。他成了当地的议员和农业协作会会员,到过伦敦和布鲁塞尔。
这个不情愿当农夫的人,还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家谱里,写在了当地的评论中,至少,他采用了这座山的名字。结婚后,外婆与他一同用了这个名字。山膀子,它是大山与房子的盟约。
我只爬过一次到山顶。外公已去世多年。外婆几个月前也走了。他的遗嘱留在山顶上:那些覆盆子,那些水潭,那只云雀以及那只游隼,那个隘口,那些土匪,那些棉花草,那条堤道,还有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山峰。
上到山顶,我却忽然有种未经许可而踏入的感觉,我得离开。无论如何我得走,跟舅舅舅妈道完再见就动身,把车开回到国道上,继续往南,开向卡迪夫。明天要工作。
我下山,小心翼翼走在蓟草、羊毛团和羊屎当中,看得见那栋屋子时,便放慢脚步,就像外公那样,让自己被那栋房子的重力牵引着。那里有外婆摆放餐盘的声音。
那条窄窄的岩架让我感到惊奇,那栋房子就建在岩架上。下面是悬崖峭壁。这时我看见, 就像外公可能看见过的一样,那种平坦从屋子一泄而下,充满整个山谷。
原文见http://www.bangor.ac.uk/ysgolygymraeg/gwaith/angharad_mynydd.php.en
安哈拉德·普赖斯(Angharad Price)/ 著
飞 渡 / 译
山膀子,这个名字属于一栋房子和一座山,也属于一个家族。至少对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是的。我母亲的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了许多个世纪。根据族谱,这个家族可以往回追溯到1012年。
每年学校放假时,我们都要去山膀子,经过阿文一个个采石场,再往南就到了迪纳茅荽村。在那里,我们学会如何与大山共同生活,而不是跟它们作对。汽车一驶离国道,各种鲜花就朝我们拥过来,野兔也跑出来。过了匪肆隘口,下到青山沟谷底,再往上就到了山膀子。它就像一座青色的金字塔,从狭窄的谷地一直向上延伸,青山沟的岩壁和瀑布,垂直映入我们眼帘。
以前没怎么在意那座山,山就是山呗,我们只在意房子。那栋房子建在窄窄的山膀子上,是我们外公外婆的家,我们非常期待去的地方。但是去到那,先要下一个陡峭的山坡,过一条山涧,再上山,然后前面什么景色也没了,只能看到汽车发动机罩和一点天空。狗儿们听到了陌生的引擎声,立刻冲出来冲着来人狂叫。
只有外婆能让我们镇静下来。我们母亲的母亲,她早就在大门口等着了,香气从厨房窗口一阵阵飘出来。
还是在二战时期,我外婆来这个村走亲戚。我外公当时年近四十,刚刚做了鳏夫,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外婆于是再也没回蒙郡附近的雪溪谷她自己的家。婚后她成了妻子、农妇、后妈与儿媳,开始了在山膀子上的生活,不久还生下了两个自己的孩子。
外公坚持让她学开车,这样方便她自己出行。她第一次开车出去时,刚下过雪,汽车滑出山路,差一点就翻到山沟里去了。外公赶紧把车打直,但还是执意让他年轻的妻子把车开回家。很久以后她才感谢他给她上的这一课。往后的生活中,车子就成了她逃离山膀子的工具。周三她开车去马汉镇,周五去多尔镇,周六晚上去熊穴镇看她妹妹。她还开车到村子里去探访邻居、吊唁死者、为退休老人送餐。
会开车后她就相当独立了。选举时,她会从汽车后备箱中取出“威尔士同盟会”的宣传海报。车开到看不到山膀子的地方时,她就把海报贴在挡风窗上,然后到处转悠,十足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回山膀子时,到匪肆隘口之前,她就把海报收起来放到一边。外公是工党,让他看见就麻烦了,因为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辩论,而她也不逊色。
外婆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喜欢安安静静把事情做得平稳妥帖。她的厨房餐桌就像个平静的宇宙,平稳地运行着行星般的碟子、果酱坛的盖子、提子饼、海绵蛋糕、圆面包、黄油块,而勺子、叉子就是在其中闪烁的恒星。
她每天早晨都要烤提子饼,桌子上铺开的提子干面团就像一块大陆,在外婆手中的滚子轻撵下,边界不一会就从中间向外延伸开去。她用模具把面团切成圆形时我们就开始焦急等待;当金色的面团在烤盘上被弄脏时我们心里很痛惜。外婆只是微笑,依旧不停忙碌着。她一生中一定做出了成千上万个的提子饼,它们就跟金币似的,但统计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外婆不是一个喜欢记账的人。
她手工活做得细致均称,织起毛衣来运针很快,毛线在她手指上拉得不紧也不松。有时在说笑时会不小心织漏了针数,但是脱针被补上时线脚还是那样均匀平整。
碎布片在她手上能变成一床床漂亮的拼花被单,我们看着她做。她很耐心,照着模子在布片上画好一个个六边形,然后小心剪下,先把它们大致拼在一起,然后一针一针细细密密地缝好。就这样,时间变成了空间,日子过得很平稳。
外婆还在屋后院为自己开辟了一个花园,用铁丝网围住,好几个意大利战俘帮她弄的。他们教她如何把山坡铲成台阶地,就像他们在自己的葡萄园所做的那样。外婆在园子里种了好多花木,为大山增添亮丽色彩。
但土里的碎石大多,不适合搞园艺。大山还是喜欢自己原先的色调。台阶地变得更陡了。但是外婆一直坚持着,这个花园是她的骄傲。
羊儿有时会挤进花园中,吃掉所有可以的东西,寸草不留,还把里面踩得乱七八糟。不过,外婆并不生气,因为山里面就是这样。不久花儿又会开出来,外婆会坚守自己的阵地。
她走路步子不紧不慢,说话语速不急不缓,总是那么优雅平稳。谁曾想她这么个人会在两座山中度过她的一生呢!
外婆在窗口望着我们在外面玩耍。大山有很多东西教给我们,特别是我们这些生长在平地沼泽的孩子,它会蹲下身子,教我们翻跟头跃过蓟草、羊毛团和羊屎。
回到屋子里我们才玩歇。屋子里很安静,壁炉里的火静静燃烧,黄油在玻璃盘中融化,外婆在摆桌为晚餐做准备。
这时,外公从山上干完活回来了。他手上夹着一支香烟,进门时喘着粗气。我们都不说话了,听他断断续续地讲那座山。
山顶上有很多覆盆子,有人们挖泥炭留下的水潭,还有高飞的云雀和俯冲的游隼。从陡峭的冰门隘口向下看,大地看似很平坦。而隘口之上便是一座座山峰,外公说得出它们所有的名字。
他会讲迷信。有些东西我们一点都不熟悉,比如“棉花草”、“土匪”、“堤路”等,还有白色的石楠、会吃飞虫的花。我们不会怀疑,但也不全信他说的,因为他讲得很含糊,在我们眼中他有点怪异。
吃完晚饭他就拿起他那副破眼镜,退到客厅看书去了。他喜欢辩论,爱看历史和政治方面的书,眼界很宽,听他说话你会以为他一直在山顶上住着呢。我们看着他,就像仰望山顶一样,感觉很高很远。我们想引起他的注意但又害怕那样的结果。他的性格有些极端,总是很严肃,对男人的愚蠢嘲笑起来豪不留情。
当然,我们以前不知道外公是个羊倌。他每天在山上放羊,年复一年继续干着他的父辈们所做的事。
冬春之交,他拿钩镰割枝条去喂羊。羊羔出生时,他会上山数羊仔,保护它们,以免它们被乌鸦或狐狸吃掉。听说有冻雨,他就把羊羔装在口袋里带回家。小家伙又湿又滑,呼吸不均匀,耷拉着脑袋。他把它放在垫着报纸的盒子里,搁在壁炉架上,用胶管给它喂奶。外婆远远地在一边,看着这个新生命把炉边弄脏。
到了春天,如果厨房的灯暗了,外公就爬到山顶检查水库,是蛙卵堵住了冲涡轮的水流。他用手把蛙卵捞开,还会留一把放进罐子里,当作透明的宝贝带回来给孩子们玩。厨房又亮起来了。
羔羊断奶期,外公把公羊羔跟它们的母亲分开。羊妈妈们会哭叫好几天。外公就看着她们把身体使劲贴着山门的栅条上。
他和邻居把羊儿们赶在一起,给它们洗药浴、剪羊毛,干完一天的活后就坐在餐桌边休息,开开玩笑,外婆一边听着,一边把他的餐盘再次装得满满当当。
但是冬天里,大山要外公做的事最多。羊会被雪埋住。他要爬上山,用榛树枝做的棍子插进厚厚的雪中,又戳又捣。他很有经验,知道羊会困在哪里。但也不是百分百有保证。如果感觉到了活生生的柔软,他会趴下,手脚并用去营救,抱出被困的羊儿,放走它,大块大块的雪从羊毛上甩落,在蓝色的光里闪亮。
好几个钟头之后,外公回到家中,冻伤的脚一拐一瘸。外婆终于放下心来,去给他丈夫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肉汤。
我们不知道大山要外公做了多少事,母亲的弟弟在我们来这做客时已经接管了全部的农活。我们当时太小,还听不懂外公三个弟弟的故事,他们先天性失明,被送到远在伍思特的一所寄宿学校。另外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唯一的妹妹,出生后不多久就相继夭折了。外公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像他的父辈们一样在山中劳作,11岁时就不得不承担起大山交给他的担子。
大山庄严沉重,外公从小就懂得了它严厉的教诲。大山想拥有他,中断了他的教育,打消了他想学医的愿望。但他与大山达成妥协,将自己的生活分成两半,一半给它,一半给他的同胞。他成了当地的议员和农业协作会会员,到过伦敦和布鲁塞尔。
这个不情愿当农夫的人,还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家谱里,写在了当地的评论中,至少,他采用了这座山的名字。结婚后,外婆与他一同用了这个名字。山膀子,它是大山与房子的盟约。
我只爬过一次到山顶。外公已去世多年。外婆几个月前也走了。他的遗嘱留在山顶上:那些覆盆子,那些水潭,那只云雀以及那只游隼,那个隘口,那些土匪,那些棉花草,那条堤道,还有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山峰。
上到山顶,我却忽然有种未经许可而踏入的感觉,我得离开。无论如何我得走,跟舅舅舅妈道完再见就动身,把车开回到国道上,继续往南,开向卡迪夫。明天要工作。
我下山,小心翼翼走在蓟草、羊毛团和羊屎当中,看得见那栋屋子时,便放慢脚步,就像外公那样,让自己被那栋房子的重力牵引着。那里有外婆摆放餐盘的声音。
那条窄窄的岩架让我感到惊奇,那栋房子就建在岩架上。下面是悬崖峭壁。这时我看见, 就像外公可能看见过的一样,那种平坦从屋子一泄而下,充满整个山谷。
![]() |
威尔士山谷 |
原文见http://www.bangor.ac.uk/ysgolygymraeg/gwaith/angharad_mynydd.ph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