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当道如何选择电影
这几天又看了几部电影,本来想写点影评的,但实在是提不起兴趣。这是一个烂片当道的时代,于是我的观影习惯也得有所改变。
以前我一直是先看看电影再看影评,而现在正好倒过来。原因很简单,以前一年就那么几部电影,如果出来一部相对不错的电影,到处都能看到宣传海报,应为产量少,所以整个生态圈也是精益求精,烂片在剧本阶段就被pass掉了。而今却大相径庭,都是钱烧的,要振兴电影工业嘛,于是拼了命往里面砸钱,别管是不是搞电影的行业的,只要有钱都来插一脚,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的房地产。于是乎只要是个完成的剧本基本上都能帮你拍成电影,大导演不拍找小导演拍,小导演不拍找写剧本的拍,只要有钱,还能干不成事?
烂片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呀。自从泰囧和致青春火了之后,大家都疯了,这年头有钱的还去炒股炒房?太out了,投资拍电影呀。随便拍拍都是过亿的票房,正是这种鱼龙混杂了的环境才使得烂电影也能成就高票房的怪圈。
其实还有个原因造成这种后果的我想还是大众的审美水平需要训练、培养,多数人看电影并不是做好准备了再看电影的,很多时候是没事干了正好走到电影院,看看名字再看看哪些明星演的,于是就糊里糊涂的为票房作贡献了,而由于审美水平的问题可能无法识别好片与烂片的差距,很有可能是由于某些烂片中某个吸引点让Ta觉得电影还不错,并口碑相传到了周围的人。某时代评分只有3.4分,而却狂扫4.8亿票房可以作证(请原谅我又拿他举例,实在不想提,但确实是个相当经典的反面教材)。在贵国真正将焦点聚集在电影本身来欣赏的人真的很少。
但也有另类,比如时光网上的朋友们。相对于其他电影评价网站,个人认为时光网上的评价相对更加公正一些,豆瓣网也有电影评分,豆瓣也是很多文艺青年聚集的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我还是推荐时光网。豆瓣网的评分系统只有1-5颗星的加权平均,而时光网则根据影片印象、故事、画面、表演、音乐、导演多个维度综合评分后得出的结果,相对更加科学一些。
所以现在观影基本上要去网上了解一下这部电影讲的什么内容,评分高低,看是否值得在影院欣赏后在行动是比较科学的方式,个人认为评分在7分一下是不值得去院线欣赏的,如果你有时间在网上down一个看看就行了。
原文链接:http://joojen.com/archives/1846.html
以前我一直是先看看电影再看影评,而现在正好倒过来。原因很简单,以前一年就那么几部电影,如果出来一部相对不错的电影,到处都能看到宣传海报,应为产量少,所以整个生态圈也是精益求精,烂片在剧本阶段就被pass掉了。而今却大相径庭,都是钱烧的,要振兴电影工业嘛,于是拼了命往里面砸钱,别管是不是搞电影的行业的,只要有钱都来插一脚,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的房地产。于是乎只要是个完成的剧本基本上都能帮你拍成电影,大导演不拍找小导演拍,小导演不拍找写剧本的拍,只要有钱,还能干不成事?
烂片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呀。自从泰囧和致青春火了之后,大家都疯了,这年头有钱的还去炒股炒房?太out了,投资拍电影呀。随便拍拍都是过亿的票房,正是这种鱼龙混杂了的环境才使得烂电影也能成就高票房的怪圈。
其实还有个原因造成这种后果的我想还是大众的审美水平需要训练、培养,多数人看电影并不是做好准备了再看电影的,很多时候是没事干了正好走到电影院,看看名字再看看哪些明星演的,于是就糊里糊涂的为票房作贡献了,而由于审美水平的问题可能无法识别好片与烂片的差距,很有可能是由于某些烂片中某个吸引点让Ta觉得电影还不错,并口碑相传到了周围的人。某时代评分只有3.4分,而却狂扫4.8亿票房可以作证(请原谅我又拿他举例,实在不想提,但确实是个相当经典的反面教材)。在贵国真正将焦点聚集在电影本身来欣赏的人真的很少。
但也有另类,比如时光网上的朋友们。相对于其他电影评价网站,个人认为时光网上的评价相对更加公正一些,豆瓣网也有电影评分,豆瓣也是很多文艺青年聚集的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我还是推荐时光网。豆瓣网的评分系统只有1-5颗星的加权平均,而时光网则根据影片印象、故事、画面、表演、音乐、导演多个维度综合评分后得出的结果,相对更加科学一些。
所以现在观影基本上要去网上了解一下这部电影讲的什么内容,评分高低,看是否值得在影院欣赏后在行动是比较科学的方式,个人认为评分在7分一下是不值得去院线欣赏的,如果你有时间在网上down一个看看就行了。
原文链接:http://joojen.com/archives/1846.html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