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鸳鸯织就欲双飞
![]() |
又是一年盛夏即将到来,屋外阳光灿烂温度渐升的样子,拿出玻璃杯,泡上一杯金银花,热气袅袅中,看干枯的花蕾渐渐舒展花瓣,淡淡的花香在周围弥漫,抿上一小口,些微涩口,但心情却开始变得恬淡悠然起来。
金银花,或叫忍冬藤,小时候每到五月,邻居家的花架上总是满满地开了一簇,花朵对对相生,表面密密地披着一层柔毛。花蕾绽放,如同花冠筒状,花瓣呈现前后两半,花蕊贴于筒壁,呈黄色。由最初的白色渐渐变成金黄,因而一簇花团中往往是黄白交映,由此得名“金银花”,其馨香也往往是大老远便能闻见。
许是见我总往她们家花坛边跑吧,邻家婆婆好心地送给我们一束金银花藤,说是很容易养活的,到夏天就可以遮阴纳凉了。柔韧的金银花藤依靠着竹竿,借着老爹鸽棚的遮庇,勃勃生机地成长起来。藤蔓缠缠绵绵,每天傍晚我去看的时候都能发现那最顶端的嫩芽一天一个高度地生长。鸳鸯藤,一天天以一副恩爱夫妻的模样蔓延着自己的枝叶,最终年复一年,覆盖了屋顶西边的大部分。
每年花开时节,清晨到楼顶,花朵早已沐浴着露珠绽放笑颜,花香弥漫了整个楼顶。而那花梗则集结成簇,青白色的花蕾,伸手捏之,稍有弹性。
但凡有名的花卉,总免不了和古时名人扯上关系,因此金银花也不例外。金银花可作药用,主治头昏头晕、口舌作渴、多汗烦闷、风火目赤。这一花与药王孙思邈有了些微关系。
孙思邈,唐代医师,编写《千金方》《千金要方》,因其对药物的独到见解被后世誉为“药王”。因为药王这一尊称和多次不受朝廷召请一心致力医学,故而民间传出了他的各种佳话。
故事里说是孙思邈为公主治病百思不得解。一日上山采药,偶遇一对姐妹花,得了一碗金银花茶,清热解脾。因而灵感突发,以此为药引,从而治好了公主的病,而金银花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有的人喜欢用金银花泡水喝,清热解毒。因此当年非典横行肆虐的时候,一度传出金银花能治非典的说法,导致全国药店中的金银花价格迅速上涨。
那时候年幼无知的自己也每天早起,去房顶上摘金银花,然后将花朵平铺于屋顶,以待日渐升起的太阳将花朵焙干,然后下午放学再奔到楼顶,将晒干的花悉数纳入袋中,以为可以卖到药店去,为自己换零花钱。
最开始以为金色和银色的花朵都可以,因此觉得每天傍晚去采摘和清晨采摘的效果应该差不太多。谁知晒干之后才发现,花朵全都成了烟丝模样。望着晒得丑丑的金银花,老妈取笑我说,药店里的是那种含苞待放的白色花蕾晒干后的干花,那样才是发挥药效的最好效果,而我这一番奔忙,只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
但一听说是要掐花蕾做药材,心里却舍不得了。因为在自己心里,最开始只是想采摘那些黄色的金银花,因为她们已经盛放过了;后来才下决心去采摘白色的花朵。然而妈妈说起要的是花蕾之后却十分舍不得。
也许,那时候的自己,总是觉得一朵花,她的生命是为了绽放,哪怕是风吹雨打而凋落,那也只是她生命必须经历的一次磨难,但倘若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强行去剥夺她绽放的权利,是一件极其无趣的事。
生命无关大小,都是一样厚重。绽放过的花,可以带着微笑凋谢、死去,因为她们完成了从生命最开始便背负起的使命。
电影《香水》中,制香师笑着看花朵在沸腾的油体中释放出香味,对男主角说到:“让花朵在睡眠中死去。”
但如果连绽放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死于烈日之下,未免太过残忍。
最终我这不怎么合格的金银花也在一次晒干中全数被风吹走,因而这事也不了了之。
不过金银花的叶子味道很好,不同于花朵的轻微涩口,反而是有股甘甜的味道,因此总是被老爹养的鸽子所啄食。夏季的时候,妈妈也喜欢去采摘一些金银花叶而不是金银花,洗净煎水喝,清香降火。加糖冰镇后的金银花水,味道颇似凉茶。
金银花留在记忆里的味道,仿佛就是那花朵的馨香,和叶子煎水加糖后的甘甜,就好像当年每天傍晚太阳下山后,去屋顶为金银花浇水时的惬意。看着土壤将水分一点点吸收,感觉自己也喝进了好多水,整个人心境完全平静下来。
爬上屋顶,太阳西垂,天边燃起如霞似锦的火烧云,一团团,金黄到橙红,乃至与蓝天相接而过渡为蓝紫色。新月初升,清新空气中弥漫着金银花的香味,那个时候没有了烈日炎炎,已不需要金银花藤遮阴,也没有了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在金银花丛中采蜜。剩下的,只有微风过后,喝饱水的花枝,连同枝头摇曳的花朵,在降下温度的空气里传来若有若无的香味。在这样的环境里发发呆,才是最为舒心的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