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句话有每句话的意思
![]() |
终于抽出合适的时间和心情来读完了新颖师的《小土孩大话记》。书只印了三百册,无法记录在豆瓣读书,只好写在日记里。这本薄薄的毛边本,是我从巴金研究会的周立民老师手里要来的。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坐在作协门口的咖啡馆里点了一杯柚子茶,翻看手边书架上王宏图老师的《不独在异乡》。周立民老师提着一个巨大的纸袋倏然推门而至,边坐下边打开说:“你这么远跑过来,不能只让你拿一本书走,所以我就拿了一袋,里面有一套张新颖以前在香港出版的集子,现在已经绝版了。”那几乎是我整个毕业季最高兴的一天。
新颖师的普通话并不标准,语调也没有明显的起伏,可是你却可以把握到他声音里的节奏和变化。他念什么都非常好听。教《中国新诗》的时候他常常念诗,我还记得第一节课他念了很多的熊秉明,“我的头发一天一天/从黑板的颜色/变成粉笔的颜色/而且像粉笔一样渐渐/短了 断了/断成可笑的模样”,我甚至记得他念这几句诗的时候每一个字的发音。我搜到过一篇叫做《新诗笔记》的博文,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他的朗读是亲切的,节制的。往往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当年老师教我们朗诵,都要求抑扬顿挫。3分感情强调成6分,这就夸张且不真实。若10分压低成6分,声音的背后还有东西。”我才终于明白他为什么那么喜欢读原文,一段普通的文字被他念出来,都会很动听,我私心以为,这就叫做“娓娓”。
所以我读新颖师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模拟着他说话的语气和节奏,慢慢地默读。这本小土孩,是以一个小孩子——他的儿子张健尘——的视角去写的。可是我觉得说话的那个小孩子就是新颖师,你看:
“……
奶奶看了我的雪人,说像一只小雪狗,
老爸也说,像一只小雪狗。
我看看它的样子,
我本来想堆一个小雪人,
可是它真像一只小雪狗。
我把这些话分成一行一行写下来,是因为每句话有每句话的意思,要是连在一起,就混了。
这样读上去会慢一点。”
于是我又明白了,他的朗读之所以好听,是因为每句话有每句话的意思,而不好的朗读,却是把每句话的意思丢掉了。
说话和写文章是一样的。大二上沈从文精读的时候我还不懂事,只去上过两节课,期末草草写了一篇《生》的分析交差,新颖师还是很nice地给了B+。大四选了中国新诗,变成他的脑残粉,找了图书馆里所有他的书来读,写期末论文的时候常常整整一天都在想一首诗,把它拆开,拆成最小的单位,然后放在心里研磨咀嚼,走进一首诗里去就很难再出来。出分的时候查到是A,差点喜极而泣,不是因为绩点,而是得到新颖师的认可,是我做学生唯一的追求。后来毕业论文找他指导,因为当时想补申电影方向需要writing sample于是打算写王家卫,可是见他的书里从未提及,担心选题会被毙掉,没想到他很快答应了。最后我写完初稿发给他的时候手都在抖,第二天接到他回来的邮件说“很好”,又一次差点喜极而泣。现在想来我在学术方面其实是不大用心的,比起另一张门弟子小雨大神可谓望尘莫及,可是大约是我所看重的恰合新颖师的看重,他在作新诗论文要求时只提的三个形容词:细致、具体、生动。那也就是,每句话有每句话的意思。而把这里的“意思”理解成“有意思”的“意思”,大概就完整了。就“张新颖”了。
就像他回给我的第一封邮件:
“好啊,但毕业论文不一定写新诗,诗的论文不容易写;要写也可以。我这样说,只是让你多一些选择。”
-
nihcr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29 17:12:14
-
yanguot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29 14:18:15
-
编辑部牛小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29 12:01:03
-
一尾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7-29 11:39:13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03篇内容 · 91.4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6.9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92篇内容 · 149.8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92篇内容 · 84.0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62篇内容 · 66.1万次浏览
- 我发现了食物最完美的吃法15篇内容 · 4.6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31篇内容 · 8074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9篇内容 · 22.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