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香蕉
士兵背着他受伤的战友行进在存在捷径的丛林中。他要把战友送去后方医治,并且宣布前方失利的消息。因为没有被扒下盔甲,所以那位战友背起来像块沉重的顽石。士兵和他的战友同时喘着粗气,耳边都充满零乱的风声。战友让士兵把他放下来,士兵坚定地拒绝了。申求自由的战斗已经失败,不能再失去战友,失去每一个陌生的伙伴。士兵这么想着,不由地打了一个哆嗦,感到全身都被再次激发出力量。战友开始在他的背上叹气,讲起自己没用,没能为家人、需要伸张诉求的人民们砍下邪恶将军的项上人头。他絮絮叨叨,讲得更加确切,说他连邪恶将军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他哀叹自己是一个罪人,一个废人,现在回去只会拖了后方撤退的后腿。他再次向背他的士兵(他们互不认识)提出把他放下来,就这么抛在荒郊野外等死。可是前进的士兵根本不理会他的话,反而将他背得更紧。士兵在隐约中看到一轮新的红日升起,所有后方逃难的船帆上都写着:欢迎!在他模糊的意识中,就连平时最不听指挥的那几条军犬如今都能给予自己猛兽对于人类所能给出的最深层慰藉。追求自由是所有决心反抗的人愿意毕身奉献的事业,是所有人——是分享——是所有人与他们生着或者死着的资源毕身奉献的事业。在这越来越深刻的意念驱使下,前进的士兵扔下自己的头盔,抹掉新冒出来的汗珠,将两条微瘸的腿并作四条来用。
所以,士兵化成了一辆自动向前的囚车。为了配合他的改变,伤员的身份变成一名苍老的囚犯。他被投进这辆隆隆开进的囚车,穿上染着污点的囚服,垂头倚靠在囚车的一个角落。他干枯的脸上没有丝毫的霞光,只有长髯伴着他身体的摇晃而抖动。老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呐喊,也随时都有可能死去。长久的晃动使他抬起头来。隔着披下的散乱头发,他偶然间看到囚车前端木栅上挂的牌子写着:自由的叛徒,即刻送至刑场行刑。老囚犯挣扎着挺起身子,不敢相信这是最终的判决,怀疑这是皇帝经过一夜思考而给出的最后的责难和讽刺。他仿佛突然遭遇电击,羸弱干瘦的身体在囚笼的底面僵直地滚动。他嘴里传出沙哑的呻吟,以及一些含糊的言辞,总结起来的意思就是:我的确犯有罪过,但是我绝对不会背叛自由。熬过最痛苦的时期,老囚犯努力散去余下的痛觉,为了争取解放的机会,使劲爬到囚车的后端,用力拍击后端的木栅门。可是,除了门的合页吱吱嘎嘎偶尔发出几声抱怨,优雅的囚车依然稳定地前进。囚车奔腾在并不平坦的林间小路上,车头就快忘情地与囚笼分离。它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终点的刑场。刑场的布置占用了巨大的场地,最终形成一个绵长的椭圆优弧,像能够容纳万物的拥抱姿势,适合摆开一排叛逆者行刑。刽子手,一个或者五万个,以整齐的动作将砍刀扛在肩头,冷峻地等待罪犯的到来。他们都是自由的索要者,不是机械的杀人工具。谁要是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德行,谁就是自由的敌人,谁就该接受死刑。而心甘情愿接受死刑的囚犯,都被他们冠以勇士的名号。只有那些逃脱者或者是流亡的胆小鬼们才是真正该死。基于这样一种矛盾,刽子手始终无事可做,肩上的砍刀早已生锈。事实上,对于老囚犯来说,宁愿一辈子做史书中的胆小鬼,他也不愿意被送到刑场再加冕为勇士。他努力转过身子,用脚蹬踹后门,想要把门踢破。他并不为自己马上要死而感到恐惧,令他沮丧的是从一开始囚车就选错了路。老囚接受皇帝亲下的审判——将他送到沼泽地里淹死。因为老囚犯为自由进谏,被惹恼的皇帝决定让他知道鼻腔里灌满泥浆的憋闷滋味。可是在永动机般前进的囚车看来,接受审判就是一种令它难以忍受的臣服,如果老囚犯想要证明自身的正义,就应该选择抗拒,无论这抗拒是不是出自他的本身意愿。于是,囚车拒绝了它本应该面对的方向,把老囚犯送往自由者建立的刑场,让他知道如果选择自由,他会多么受欢迎,甚至可以免于一死。“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一定是的,从判罪就可以看出错误。”老囚犯自言自语道。他更加使劲地踹门,铁制的门闩快要被他震断。他又用头撞击木栅门,尝试着徒手掰开它,可是直到两个手上都沾满了铁锈与木屑,依然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老囚犯把头抢在底板上,全身重复起刚苏醒时的不自主颤抖。整辆囚车还是一如既往地隆隆作响。
冲出由羽毛般的叶片与僵尸般的树干团聚而成的喑哑丛林(或者说是丛林在一个毫无征兆的瞬间完全消失),真理的囚车奔驰着跃入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囚车被迫减慢速度,因为细密的沙子包裹住车轮,掩埋了前路。干热的天气蒸干了囚车的水分,整辆车子处在燃烧的边缘。为了能够在阻力与困难中坚持反抗,为了能够使自由的信徒们在远方不失去信心,为了配合沙漠的背景,囚车化装成了一匹幼小的骆驼,把老囚扛在背上,摇振起一串清脆的驼铃。驼铃一摇,夹带着沙石的热风就绕开骆驼,曲折着溜到它的身后;驼铃一摇,骆驼所经过的路上就开出一两朵颜色不同的小花;驼铃一摇,天空中就飞过排列成几何形状的蓝鸟。小骆驼的幸运不言自明:安全,与在安全之上的娱乐享受。小骆驼骄傲地摇着它的铃铛,迈着松快的步子向着目标进发。可是好景不长,驼铃断了线,落进沙堆里。风一下子就向小骆驼吹来,它毫无准备,因为它在出生时就没有内层眼睑和长睫毛。它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它见过它窝囊的父母有这些用于防止流泪的盾牌。可是它没有,在它出生的时候,饲养它的牧民们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为它套上了施过魔法用以保护的驼铃。后来,小骆驼选择了出逃,所有的人类和它的父母们都追不上它,连在绿洲里喝饱水的驯狗都被远远落下。刚刚脱离牧民管控的那几天,小骆驼心中充满喜悦,它已经学会基本的生存本领(或者说习惯了展现出的本能),啃食灌木的根,饮用暗洞里的细流泉水,完全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了。它听得懂人话,来到神谕边上,听到关于如何获救的解答,决心把一具裹得严严实实的尸体送去新地,看看尸体能不能够获得重生(忘记那个老得没有汗出的囚犯吧,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或者早就已经成了一具尸体)。神谕昭示说如果它这么做,就可以靠后肢支撑身体,全身直立着行走。如果那具尸体被运到新地时完好无损,它甚至可以不再背负沉重的驼峰,不吃不喝地永远在沙漠中徘徊,见证这个炎热环境中的一切生老病死,直至新的彻悟诞生。小骆驼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为了争取自己的进化。可是驼铃一落地,美好的梦幻就全部破碎了。从焚烧炉中排出的热风毫不留情地刺向骆驼的眼睛。所有开在身后的花朵全都被印在新长出的蝮蛇的背上,制成美妙的恐怖斑纹。蝮蛇迅速聚拢成一片,拴住了小骆驼的后肢。而精巧的蓝色小鸟,早已经长成了等待着骆驼死去、腐烂的秃鹫,在天空中耐心地盘旋。小骆驼步履维艰,它没有任何防备,哪怕是对于痛苦的丝毫预测。它浑身摇颤着,顾不上去关注已经被摇进沙堆里的尸体。它带着驼铃留给它的最后一点智慧看看天空,那些食腐动物似乎对于尸体没有兴趣。小骆驼在这种绝望中告别了它人类般的思考能力,发出喘息与微哼的吼声。它开始凭着蛮力做出一切选择(称不上是选择),后肢恢复了作为骆驼应有的强健。它像任何一出美丽童话中的英雄那样,紧闭着双眼,踢开了、踩死了成百上万条小小的蝮蛇。它开始狂奔,蹄子踏进沙里的声音令秃鹫们散去。终于,它又一次安全了,小骆驼凭着它的本能活了下来。它环顾四周,一个它完全陌生的环境,刚刚的逃难使它已经从神谕为它铺设的路上脱离了出去。这一次,凭着动物的嗅觉,小骆驼开始一步一步寻找“正确”的新径。
小骆驼已经不会思考,所以它根本就不会在意那具已经丢失的尸体。尸体顺着流沙飘向远处。需要弄清楚一个事实,对于尸体的主人来说,尸体代表着衰老与腐朽;可是对于尸体的民族来说,这具尸体只是一个刚钻出子宫热气腾腾的婴儿。它伸出短小但鲜嫩的手臂,舒展玉白的身体,在沙海中翻滚。没人说得准新产生的婴儿是生是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已经从海洋中撞出了一个月亮。婴儿与无数迎面漂来的图景擦肩而过,这些图景包括:一群蝗虫在稻田里啃噬庄稼;棕色的螳螂吃掉绿色的螳螂;男人摘下自己的头颅把它踢到女人脚边;士兵亲手扼死自己昏厥的战友,他们之前并不认识;母亲为了营救哥哥把妹妹献给森林里用来作为背景的影子;两只骆驼四次交配;指责打小偷者的围观者被小偷偷走了钱;魔方中心的工人天天做着相似却又全然不同的工作;被喂养的小麻雀身体健康……在皓白的月光下,婴儿睁开了眼睛,发出第一声啼哭,像刚刚睡醒,又像获得新生。它随着海浪的推力,涌向深蓝寒冷的地心,又在下一时刻钻出海水表面。婴儿很快就平静下来,在起伏中打量周围的一切。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的图景向它涌来,比如定向爆破中的烟囱,被撕毁的指南针使用说明,中风倒在地上继续演讲的领袖。婴儿生长了四肢与躯干,脑袋依然只有成年人的拳头大小。由于海水的抚摩,它的脸上出现了笑意,并且就此定格。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婴儿充满了好奇,而对于它的表情,无人知道应该如何解答。就连它——正在头脑中营建城堡的小家伙自己都不知道。它任凭海水把它送到顶部,又把它甩到谷底;一会儿碰到幽深的冰洞,一会儿又触及电流的源头。它尝试伸出手去触碰新生而出的泡沫般的图景,每一次都会从它们中间穿过。海水在循环往复地来回走动,婴儿却不停地向前冲去,在月亮撒下的光辉下,等待朝阳升起。而转瞬即逝、只能出现一次却又异常重复的蜃景,都掠过婴儿的身体,在它的背后、海洋的最平稳处建立起一座虚幻的、诗意的、杂乱的、泡沫般的巨型城堡。
这是蜃景,还在寻找出路的小骆驼已经学会了这样判断。沙地的酷热使蜃景在远处抖动,像妖媚的舞娘,又比舞娘宽阔壮大。可怜的小骆驼迷了路,只能眼巴巴看着蜃景抖动与打转。它匮乏的经验使它在本该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都像走在迷宫中。在迷宫里,从来没有邪恶的将军,倒是士兵与他英勇无畏的战友们的矛头进进出出;在迷宫里,囚车装着的是一个贵妇人,拥有最冷艳的张望,无论她现在是裸着身体还是皮衣缠身,罪名对她都是无效的设置;在迷宫里,囚车装着的是一个女巫,她挥动她的魔法棒说:“你,开到深山里去,去抢新晒完的盐”;在迷宫里,神谕的四周环绕着浅浅的坟茔,每一段磷火开始燃烧的时刻,神谕里就有梦想成真;在迷宫里,神谕是一座倒置的皇宫,皇帝、大臣、婢女、太监全都倒吊着许下心愿;在迷宫里,骆驼是一片全知全能的海;在迷宫里,婴儿是一片无限延伸的海;在迷宫里,士兵是永无止境的海;在迷宫里,终点和起点的消融使得一片海洋从四面八方向中间蔓延着形成。蜃景为了满足自己建造迷宫的要求,去掉了起点,去掉了终点,是一片模糊在始终过渡。小骆驼突然再次拥有了智力,它一会儿走进蜃景,一会儿走出蜃景,用跳房子的游戏抵抗迷宫的压迫。它显得信心十足,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去盘旋,像食腐的秃鹫——在沙漠里徘徊。小骆驼想去刑场,在那里有一群自由的骆驼直立着跳舞——它们唯一的烦恼就是不能再用四肢行走。小骆驼觉得自己永远不会累,因为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太过简单——去沼泽地看一下,看一下自己真正的墓地;或者去婴儿的身体里看一下,哪种没有添加标志的图景正跳出来盛开一朵花?
“陈君涛,根据我们现在所得到的这些条件,你来说一下,圆内这两个动点连线与这条定直线所能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还有这条动直线最长是多少?”
那个被叫到名字的学生茫然地从教室的最后站了起来:“空……空白。”
“什么?”
“哦,应该是六十度?后面那个……应该是圆的直径?”
“算你说对了,坐下吧,认真听课啊。”
所以,士兵化成了一辆自动向前的囚车。为了配合他的改变,伤员的身份变成一名苍老的囚犯。他被投进这辆隆隆开进的囚车,穿上染着污点的囚服,垂头倚靠在囚车的一个角落。他干枯的脸上没有丝毫的霞光,只有长髯伴着他身体的摇晃而抖动。老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呐喊,也随时都有可能死去。长久的晃动使他抬起头来。隔着披下的散乱头发,他偶然间看到囚车前端木栅上挂的牌子写着:自由的叛徒,即刻送至刑场行刑。老囚犯挣扎着挺起身子,不敢相信这是最终的判决,怀疑这是皇帝经过一夜思考而给出的最后的责难和讽刺。他仿佛突然遭遇电击,羸弱干瘦的身体在囚笼的底面僵直地滚动。他嘴里传出沙哑的呻吟,以及一些含糊的言辞,总结起来的意思就是:我的确犯有罪过,但是我绝对不会背叛自由。熬过最痛苦的时期,老囚犯努力散去余下的痛觉,为了争取解放的机会,使劲爬到囚车的后端,用力拍击后端的木栅门。可是,除了门的合页吱吱嘎嘎偶尔发出几声抱怨,优雅的囚车依然稳定地前进。囚车奔腾在并不平坦的林间小路上,车头就快忘情地与囚笼分离。它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终点的刑场。刑场的布置占用了巨大的场地,最终形成一个绵长的椭圆优弧,像能够容纳万物的拥抱姿势,适合摆开一排叛逆者行刑。刽子手,一个或者五万个,以整齐的动作将砍刀扛在肩头,冷峻地等待罪犯的到来。他们都是自由的索要者,不是机械的杀人工具。谁要是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德行,谁就是自由的敌人,谁就该接受死刑。而心甘情愿接受死刑的囚犯,都被他们冠以勇士的名号。只有那些逃脱者或者是流亡的胆小鬼们才是真正该死。基于这样一种矛盾,刽子手始终无事可做,肩上的砍刀早已生锈。事实上,对于老囚犯来说,宁愿一辈子做史书中的胆小鬼,他也不愿意被送到刑场再加冕为勇士。他努力转过身子,用脚蹬踹后门,想要把门踢破。他并不为自己马上要死而感到恐惧,令他沮丧的是从一开始囚车就选错了路。老囚接受皇帝亲下的审判——将他送到沼泽地里淹死。因为老囚犯为自由进谏,被惹恼的皇帝决定让他知道鼻腔里灌满泥浆的憋闷滋味。可是在永动机般前进的囚车看来,接受审判就是一种令它难以忍受的臣服,如果老囚犯想要证明自身的正义,就应该选择抗拒,无论这抗拒是不是出自他的本身意愿。于是,囚车拒绝了它本应该面对的方向,把老囚犯送往自由者建立的刑场,让他知道如果选择自由,他会多么受欢迎,甚至可以免于一死。“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一定是的,从判罪就可以看出错误。”老囚犯自言自语道。他更加使劲地踹门,铁制的门闩快要被他震断。他又用头撞击木栅门,尝试着徒手掰开它,可是直到两个手上都沾满了铁锈与木屑,依然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老囚犯把头抢在底板上,全身重复起刚苏醒时的不自主颤抖。整辆囚车还是一如既往地隆隆作响。
冲出由羽毛般的叶片与僵尸般的树干团聚而成的喑哑丛林(或者说是丛林在一个毫无征兆的瞬间完全消失),真理的囚车奔驰着跃入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囚车被迫减慢速度,因为细密的沙子包裹住车轮,掩埋了前路。干热的天气蒸干了囚车的水分,整辆车子处在燃烧的边缘。为了能够在阻力与困难中坚持反抗,为了能够使自由的信徒们在远方不失去信心,为了配合沙漠的背景,囚车化装成了一匹幼小的骆驼,把老囚扛在背上,摇振起一串清脆的驼铃。驼铃一摇,夹带着沙石的热风就绕开骆驼,曲折着溜到它的身后;驼铃一摇,骆驼所经过的路上就开出一两朵颜色不同的小花;驼铃一摇,天空中就飞过排列成几何形状的蓝鸟。小骆驼的幸运不言自明:安全,与在安全之上的娱乐享受。小骆驼骄傲地摇着它的铃铛,迈着松快的步子向着目标进发。可是好景不长,驼铃断了线,落进沙堆里。风一下子就向小骆驼吹来,它毫无准备,因为它在出生时就没有内层眼睑和长睫毛。它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它见过它窝囊的父母有这些用于防止流泪的盾牌。可是它没有,在它出生的时候,饲养它的牧民们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为它套上了施过魔法用以保护的驼铃。后来,小骆驼选择了出逃,所有的人类和它的父母们都追不上它,连在绿洲里喝饱水的驯狗都被远远落下。刚刚脱离牧民管控的那几天,小骆驼心中充满喜悦,它已经学会基本的生存本领(或者说习惯了展现出的本能),啃食灌木的根,饮用暗洞里的细流泉水,完全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了。它听得懂人话,来到神谕边上,听到关于如何获救的解答,决心把一具裹得严严实实的尸体送去新地,看看尸体能不能够获得重生(忘记那个老得没有汗出的囚犯吧,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或者早就已经成了一具尸体)。神谕昭示说如果它这么做,就可以靠后肢支撑身体,全身直立着行走。如果那具尸体被运到新地时完好无损,它甚至可以不再背负沉重的驼峰,不吃不喝地永远在沙漠中徘徊,见证这个炎热环境中的一切生老病死,直至新的彻悟诞生。小骆驼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为了争取自己的进化。可是驼铃一落地,美好的梦幻就全部破碎了。从焚烧炉中排出的热风毫不留情地刺向骆驼的眼睛。所有开在身后的花朵全都被印在新长出的蝮蛇的背上,制成美妙的恐怖斑纹。蝮蛇迅速聚拢成一片,拴住了小骆驼的后肢。而精巧的蓝色小鸟,早已经长成了等待着骆驼死去、腐烂的秃鹫,在天空中耐心地盘旋。小骆驼步履维艰,它没有任何防备,哪怕是对于痛苦的丝毫预测。它浑身摇颤着,顾不上去关注已经被摇进沙堆里的尸体。它带着驼铃留给它的最后一点智慧看看天空,那些食腐动物似乎对于尸体没有兴趣。小骆驼在这种绝望中告别了它人类般的思考能力,发出喘息与微哼的吼声。它开始凭着蛮力做出一切选择(称不上是选择),后肢恢复了作为骆驼应有的强健。它像任何一出美丽童话中的英雄那样,紧闭着双眼,踢开了、踩死了成百上万条小小的蝮蛇。它开始狂奔,蹄子踏进沙里的声音令秃鹫们散去。终于,它又一次安全了,小骆驼凭着它的本能活了下来。它环顾四周,一个它完全陌生的环境,刚刚的逃难使它已经从神谕为它铺设的路上脱离了出去。这一次,凭着动物的嗅觉,小骆驼开始一步一步寻找“正确”的新径。
小骆驼已经不会思考,所以它根本就不会在意那具已经丢失的尸体。尸体顺着流沙飘向远处。需要弄清楚一个事实,对于尸体的主人来说,尸体代表着衰老与腐朽;可是对于尸体的民族来说,这具尸体只是一个刚钻出子宫热气腾腾的婴儿。它伸出短小但鲜嫩的手臂,舒展玉白的身体,在沙海中翻滚。没人说得准新产生的婴儿是生是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已经从海洋中撞出了一个月亮。婴儿与无数迎面漂来的图景擦肩而过,这些图景包括:一群蝗虫在稻田里啃噬庄稼;棕色的螳螂吃掉绿色的螳螂;男人摘下自己的头颅把它踢到女人脚边;士兵亲手扼死自己昏厥的战友,他们之前并不认识;母亲为了营救哥哥把妹妹献给森林里用来作为背景的影子;两只骆驼四次交配;指责打小偷者的围观者被小偷偷走了钱;魔方中心的工人天天做着相似却又全然不同的工作;被喂养的小麻雀身体健康……在皓白的月光下,婴儿睁开了眼睛,发出第一声啼哭,像刚刚睡醒,又像获得新生。它随着海浪的推力,涌向深蓝寒冷的地心,又在下一时刻钻出海水表面。婴儿很快就平静下来,在起伏中打量周围的一切。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的图景向它涌来,比如定向爆破中的烟囱,被撕毁的指南针使用说明,中风倒在地上继续演讲的领袖。婴儿生长了四肢与躯干,脑袋依然只有成年人的拳头大小。由于海水的抚摩,它的脸上出现了笑意,并且就此定格。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婴儿充满了好奇,而对于它的表情,无人知道应该如何解答。就连它——正在头脑中营建城堡的小家伙自己都不知道。它任凭海水把它送到顶部,又把它甩到谷底;一会儿碰到幽深的冰洞,一会儿又触及电流的源头。它尝试伸出手去触碰新生而出的泡沫般的图景,每一次都会从它们中间穿过。海水在循环往复地来回走动,婴儿却不停地向前冲去,在月亮撒下的光辉下,等待朝阳升起。而转瞬即逝、只能出现一次却又异常重复的蜃景,都掠过婴儿的身体,在它的背后、海洋的最平稳处建立起一座虚幻的、诗意的、杂乱的、泡沫般的巨型城堡。
这是蜃景,还在寻找出路的小骆驼已经学会了这样判断。沙地的酷热使蜃景在远处抖动,像妖媚的舞娘,又比舞娘宽阔壮大。可怜的小骆驼迷了路,只能眼巴巴看着蜃景抖动与打转。它匮乏的经验使它在本该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都像走在迷宫中。在迷宫里,从来没有邪恶的将军,倒是士兵与他英勇无畏的战友们的矛头进进出出;在迷宫里,囚车装着的是一个贵妇人,拥有最冷艳的张望,无论她现在是裸着身体还是皮衣缠身,罪名对她都是无效的设置;在迷宫里,囚车装着的是一个女巫,她挥动她的魔法棒说:“你,开到深山里去,去抢新晒完的盐”;在迷宫里,神谕的四周环绕着浅浅的坟茔,每一段磷火开始燃烧的时刻,神谕里就有梦想成真;在迷宫里,神谕是一座倒置的皇宫,皇帝、大臣、婢女、太监全都倒吊着许下心愿;在迷宫里,骆驼是一片全知全能的海;在迷宫里,婴儿是一片无限延伸的海;在迷宫里,士兵是永无止境的海;在迷宫里,终点和起点的消融使得一片海洋从四面八方向中间蔓延着形成。蜃景为了满足自己建造迷宫的要求,去掉了起点,去掉了终点,是一片模糊在始终过渡。小骆驼突然再次拥有了智力,它一会儿走进蜃景,一会儿走出蜃景,用跳房子的游戏抵抗迷宫的压迫。它显得信心十足,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去盘旋,像食腐的秃鹫——在沙漠里徘徊。小骆驼想去刑场,在那里有一群自由的骆驼直立着跳舞——它们唯一的烦恼就是不能再用四肢行走。小骆驼觉得自己永远不会累,因为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太过简单——去沼泽地看一下,看一下自己真正的墓地;或者去婴儿的身体里看一下,哪种没有添加标志的图景正跳出来盛开一朵花?
“陈君涛,根据我们现在所得到的这些条件,你来说一下,圆内这两个动点连线与这条定直线所能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还有这条动直线最长是多少?”
那个被叫到名字的学生茫然地从教室的最后站了起来:“空……空白。”
“什么?”
“哦,应该是六十度?后面那个……应该是圆的直径?”
“算你说对了,坐下吧,认真听课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