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乐香共和:和平之月《侍》与名香斋《松吟》·《鹤舞》
原文作者:瀟然館主
“和平之月”是日本一专注于新世纪音乐(New Age)和世界音乐(World Music)的音乐制作公司,专辑多以一个汉字命名。 New Age作为20世纪纯音乐的一大发展,来源于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概念和审美观点,通过营造自然氛围或宇宙浩瀚之感,鼓舞听者身体上的放松、心灵上的宁静与精神上的超脱。与欧洲一些新世纪音乐相比,“和平之月”旗下日本、台湾的音乐人似乎更能触及“禅”意。当然,来自德国的Karunesh与Oliver Shanti也是我非常喜欢的New Age音乐人,他们的音乐通常直达心灵,甚至引导外在的手舞足蹈,直至身心与音乐融合、与空灵融合。虽然说世界扁平化,每一天每一刻我们与西方的文化、价值、审美趋同、揉合一体,但似乎一些血液中无名流淌的,来源于祖宗流传的,通过土地、河水、骨肉尽化为我们的精神内核。因而,当听到那似乎来源于老祖宗的低吟浅唱或激昂高歌,总是当下感到祥和与宁静。“和平之月”不说每张专辑都精彩纷呈,有些还是脱不了矫揉造作的意味,商业操作永远都会依附在艺术创作背后,不论你见到或没见到,愿意或不愿意。
不知是和平之月与日本香堂合作,或是日本香堂与和平之月合作,和平之月每一张专辑都会附上日本香堂一根香,两者的结合非常相契。跨界合作营销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焚香与音乐也早在古时就已是一对非常要好的伙伴。
东汉蔡邕“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自伤贤者不逢时,于是停车抚琴,弹唱一曲千古《幽兰操》。
再有元代陈镒有诗句:香销琴室松风冷,灯灭书窗竹月凉。
古时禅僧、文人喜在自然中参禅悟道,幽静、闲适,洒脱不拘、淡泊旷达,在对宇宙万物的观照中,领悟生命真意。体现在艺术中,生就空寂、幽玄的情思。
这空寂、幽玄的情思禅意到了日本人手中便把玩出极致的美学。
渡日元僧清拙正澄带去禅林清规,对日本的茶道、香道及武士道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人的“菊花与刀”,就如表现在《侍》这一专辑封面上所见,已成为一种民族的象征。这种民族的象征不仅仅向内发展成日本的生命哲学、向外发展成无与伦比的美学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茶道、香道、花道等,体现在艺术层面的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电影等,也在经济层面有所作为——你看,此张专辑面对的主要消费群在美国,美国人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便是忍者武士阿汤哥。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贬为一种读书工作时的背景,茶作为一种有味道的水解渴。那怕我们把老祖宗的仪式照搬,也往往难以观照其中的浪漫、悠远、空寂的情思。
香道在日本与茶道、花道是具有同等地位的高雅社交活动,而早在宋元以后,香道或用香文化在中国不论贵族士大夫或文人之中都渐渐衰落。在我看来,如今重燃起的香,只能先作为一位接引者,引导我们置于静处,请一段时光、泡一壶茶、插一枝花,然后在音乐中寻找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再试着赶上去,勾肩搭背也行,品禅论道也行,静处冥思也行,因为我们寻找的不过是自身,在这繁华世界中失落已久的灵魂。
《侍》是以尺八、太鼓、十三弦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为主,附以节律有致的诵经表现日本武士独特的精神文化和哲学观,亦即上述所说,是日本文化中力与美的音乐表现。武士在搏击中讲求的“看破生死、安住于当下、保持觉知”便是一种禅修,安住当下的禅宗精神渗透到日本文化中便是任何细节都要尽善尽美,不留遗憾,意谓将生命化成一场绚烂到极致的演出,死亡也需极具美感。
《侍》专辑的曲目组合为:
Wings Of The Eagle 鹰之翼
Rising Sun 旭日
Winter Dance 冬之舞
First Image 初瞥
Flowers 花
The Lucky Spirit 幸运之灵
Neyuki 旅途
Forest 森林
Tsugaru 津轻
Midare Uchi 梵天
Konjaku Monogatari 今昔物语
Wooden Ship 木船
甫一看这组曲目,我便想起了流传颇广的《十牛图》,这不是问道修禅证道的过程吗?只是更为浪漫些。
名香斋中《松吟》·《鹤舞》、《曲水流觞》是我最喜欢的三款香。一女人家不去喜爱《梅·兰·菊·竹》,而尽选些枯淡清素的香品,也是我性情所致。单从斋主香跋中,我认为《松吟》·《鹤舞》最合《侍》:
“夜梦东坡先生,于松下焚香抚琴,周匝仙鹤翩飞,余至前拜谒并问及先生和合之道,先生言花果之香清妙,但飘曳如魂,根香沉实如魄,和香一道清浊分明,升降形意,配伍意和存大善尤为重要。我闻之如醍醐灌顶,心中遂现二香方,求先生斧正。东坡先生略思后将修正一一示吾,言此方可登堂入室,依香性就名《松吟鹤舞》,并嘱之细节逐飘然而去,我梦醒后追忆并录入此方,恍如庄周梦蝶,感慨良久,希望所和合馨香不偏先生意和之美。”——名香斋
其一,斋主夜梦东坡拜谒问和合之道,此为问道;
其二,“花果之香清妙,飘曳如魂”,此合了“美”之意;“根香沉实如魄”,合了“力”之意;
其三,东坡先生开示后飘然而去,斋主梦醒,此为证道。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首感,未必就合了斋主本意。
如今仪式,也不必说沐浴更衣,但假若沐浴更衣再处于静处,整个人便感觉焕然一新。自有一二手JVC音响组合,我也渐渐远离电脑音箱MP3,这样更妙。室当然是陋室,幽闭的环境更适合品香听音乐。
从他人院子里摘来的花一枝早已干枯,插在古朴的日本老铜瓶上,叶尚有绿意,花形虽在,魂却已丝散;茶选了不知名的红茶,味道醇厚,当然是我极爱紫娟,不过紫娟回甘清洌且长,易夺音乐的意趣。因这一场,是音乐为主角,香作引,茶作伴。
开曲“鹰之翼”,一声悠长的尺八便仿若由天际直冲而下,继而想象孤独的鹰翱翔在渺渺穹苍,寻找、低鸣,万阑皆静,唯山谷回响,声声;鹤舞香先行点燃,一缕轻烟飘逸如魂,香气清幽;再点松吟香,沉实如魄,香气枯淡;
“旭日”以太鼓开始,顿时云层翻滚,旭日喷薄而出;意先行,再观香,便也可见烟雾翻滚,二者之青烟白烟缠绕盘旋上升。
“冬之舞”以电子声为主,间插尺八,旋律轻快节奏短促,欢欣活跃。秋藏,而冬即为着将到来的春蕴含无穷力量。能想象白雪覆盖的森林里,清朗的寒风穿梭其中。
“初瞥”,我想,这意谓着春天将来,也意谓着首次感悟到生命。十三弦筝表现如泥土下青草松动之感,一动,一静,一急促,一缓……明显听出日本传统音乐的元素
“花”是太鼓为主,开始感觉到生命的律动,节奏渐强,乐器表现也渐丰满;接着的“幸运之灵”以太鼓接上,表现更加丰满,尺八、十三弦筝的加入让我也不禁起而挥舞顿足,急促的节奏将那欢欣推向极致;“旅程”开始,以女声吟唱引路;“森林”以高昂尺八切入,像是清晨的鸟儿呼叫,声渐远而止;“津轻”以电子乐加男声诵经,津轻海峡是日本东部沿海航行到西部的必经之地,不知是否有西去的喻意?“梵天”纯太鼓,似乎已证得道,因此“今昔物语”以轻柔女声接引,踏上“木船”,到达彼岸。在“今昔物语”的女声吟唱中,我似乎看到《魔戒》电影中,精灵族女王以天鹅木船接引,是静谧安祥,如梦如幻,亦如体解大道,身心清净,无挂无牵。最后“木船”以尺八回应首曲,证得圆满。
香已尽,曲亦散,唯心凝于一处,萦绕世梦。
![]() |
“和平之月”是日本一专注于新世纪音乐(New Age)和世界音乐(World Music)的音乐制作公司,专辑多以一个汉字命名。 New Age作为20世纪纯音乐的一大发展,来源于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概念和审美观点,通过营造自然氛围或宇宙浩瀚之感,鼓舞听者身体上的放松、心灵上的宁静与精神上的超脱。与欧洲一些新世纪音乐相比,“和平之月”旗下日本、台湾的音乐人似乎更能触及“禅”意。当然,来自德国的Karunesh与Oliver Shanti也是我非常喜欢的New Age音乐人,他们的音乐通常直达心灵,甚至引导外在的手舞足蹈,直至身心与音乐融合、与空灵融合。虽然说世界扁平化,每一天每一刻我们与西方的文化、价值、审美趋同、揉合一体,但似乎一些血液中无名流淌的,来源于祖宗流传的,通过土地、河水、骨肉尽化为我们的精神内核。因而,当听到那似乎来源于老祖宗的低吟浅唱或激昂高歌,总是当下感到祥和与宁静。“和平之月”不说每张专辑都精彩纷呈,有些还是脱不了矫揉造作的意味,商业操作永远都会依附在艺术创作背后,不论你见到或没见到,愿意或不愿意。
不知是和平之月与日本香堂合作,或是日本香堂与和平之月合作,和平之月每一张专辑都会附上日本香堂一根香,两者的结合非常相契。跨界合作营销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焚香与音乐也早在古时就已是一对非常要好的伙伴。
东汉蔡邕“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自伤贤者不逢时,于是停车抚琴,弹唱一曲千古《幽兰操》。
再有元代陈镒有诗句:香销琴室松风冷,灯灭书窗竹月凉。
古时禅僧、文人喜在自然中参禅悟道,幽静、闲适,洒脱不拘、淡泊旷达,在对宇宙万物的观照中,领悟生命真意。体现在艺术中,生就空寂、幽玄的情思。
这空寂、幽玄的情思禅意到了日本人手中便把玩出极致的美学。
渡日元僧清拙正澄带去禅林清规,对日本的茶道、香道及武士道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人的“菊花与刀”,就如表现在《侍》这一专辑封面上所见,已成为一种民族的象征。这种民族的象征不仅仅向内发展成日本的生命哲学、向外发展成无与伦比的美学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茶道、香道、花道等,体现在艺术层面的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电影等,也在经济层面有所作为——你看,此张专辑面对的主要消费群在美国,美国人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便是忍者武士阿汤哥。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贬为一种读书工作时的背景,茶作为一种有味道的水解渴。那怕我们把老祖宗的仪式照搬,也往往难以观照其中的浪漫、悠远、空寂的情思。
香道在日本与茶道、花道是具有同等地位的高雅社交活动,而早在宋元以后,香道或用香文化在中国不论贵族士大夫或文人之中都渐渐衰落。在我看来,如今重燃起的香,只能先作为一位接引者,引导我们置于静处,请一段时光、泡一壶茶、插一枝花,然后在音乐中寻找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再试着赶上去,勾肩搭背也行,品禅论道也行,静处冥思也行,因为我们寻找的不过是自身,在这繁华世界中失落已久的灵魂。
《侍》是以尺八、太鼓、十三弦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为主,附以节律有致的诵经表现日本武士独特的精神文化和哲学观,亦即上述所说,是日本文化中力与美的音乐表现。武士在搏击中讲求的“看破生死、安住于当下、保持觉知”便是一种禅修,安住当下的禅宗精神渗透到日本文化中便是任何细节都要尽善尽美,不留遗憾,意谓将生命化成一场绚烂到极致的演出,死亡也需极具美感。
《侍》专辑的曲目组合为:
Wings Of The Eagle 鹰之翼
Rising Sun 旭日
Winter Dance 冬之舞
First Image 初瞥
Flowers 花
The Lucky Spirit 幸运之灵
Neyuki 旅途
Forest 森林
Tsugaru 津轻
Midare Uchi 梵天
Konjaku Monogatari 今昔物语
Wooden Ship 木船
甫一看这组曲目,我便想起了流传颇广的《十牛图》,这不是问道修禅证道的过程吗?只是更为浪漫些。
名香斋中《松吟》·《鹤舞》、《曲水流觞》是我最喜欢的三款香。一女人家不去喜爱《梅·兰·菊·竹》,而尽选些枯淡清素的香品,也是我性情所致。单从斋主香跋中,我认为《松吟》·《鹤舞》最合《侍》:
“夜梦东坡先生,于松下焚香抚琴,周匝仙鹤翩飞,余至前拜谒并问及先生和合之道,先生言花果之香清妙,但飘曳如魂,根香沉实如魄,和香一道清浊分明,升降形意,配伍意和存大善尤为重要。我闻之如醍醐灌顶,心中遂现二香方,求先生斧正。东坡先生略思后将修正一一示吾,言此方可登堂入室,依香性就名《松吟鹤舞》,并嘱之细节逐飘然而去,我梦醒后追忆并录入此方,恍如庄周梦蝶,感慨良久,希望所和合馨香不偏先生意和之美。”——名香斋
其一,斋主夜梦东坡拜谒问和合之道,此为问道;
其二,“花果之香清妙,飘曳如魂”,此合了“美”之意;“根香沉实如魄”,合了“力”之意;
其三,东坡先生开示后飘然而去,斋主梦醒,此为证道。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首感,未必就合了斋主本意。
如今仪式,也不必说沐浴更衣,但假若沐浴更衣再处于静处,整个人便感觉焕然一新。自有一二手JVC音响组合,我也渐渐远离电脑音箱MP3,这样更妙。室当然是陋室,幽闭的环境更适合品香听音乐。
从他人院子里摘来的花一枝早已干枯,插在古朴的日本老铜瓶上,叶尚有绿意,花形虽在,魂却已丝散;茶选了不知名的红茶,味道醇厚,当然是我极爱紫娟,不过紫娟回甘清洌且长,易夺音乐的意趣。因这一场,是音乐为主角,香作引,茶作伴。
开曲“鹰之翼”,一声悠长的尺八便仿若由天际直冲而下,继而想象孤独的鹰翱翔在渺渺穹苍,寻找、低鸣,万阑皆静,唯山谷回响,声声;鹤舞香先行点燃,一缕轻烟飘逸如魂,香气清幽;再点松吟香,沉实如魄,香气枯淡;
“旭日”以太鼓开始,顿时云层翻滚,旭日喷薄而出;意先行,再观香,便也可见烟雾翻滚,二者之青烟白烟缠绕盘旋上升。
“冬之舞”以电子声为主,间插尺八,旋律轻快节奏短促,欢欣活跃。秋藏,而冬即为着将到来的春蕴含无穷力量。能想象白雪覆盖的森林里,清朗的寒风穿梭其中。
“初瞥”,我想,这意谓着春天将来,也意谓着首次感悟到生命。十三弦筝表现如泥土下青草松动之感,一动,一静,一急促,一缓……明显听出日本传统音乐的元素
“花”是太鼓为主,开始感觉到生命的律动,节奏渐强,乐器表现也渐丰满;接着的“幸运之灵”以太鼓接上,表现更加丰满,尺八、十三弦筝的加入让我也不禁起而挥舞顿足,急促的节奏将那欢欣推向极致;“旅程”开始,以女声吟唱引路;“森林”以高昂尺八切入,像是清晨的鸟儿呼叫,声渐远而止;“津轻”以电子乐加男声诵经,津轻海峡是日本东部沿海航行到西部的必经之地,不知是否有西去的喻意?“梵天”纯太鼓,似乎已证得道,因此“今昔物语”以轻柔女声接引,踏上“木船”,到达彼岸。在“今昔物语”的女声吟唱中,我似乎看到《魔戒》电影中,精灵族女王以天鹅木船接引,是静谧安祥,如梦如幻,亦如体解大道,身心清净,无挂无牵。最后“木船”以尺八回应首曲,证得圆满。
香已尽,曲亦散,唯心凝于一处,萦绕世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