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症
1973至2013年, 斯德哥尔摩症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不过一提到斯德哥尔摩症,还是有不少人会误解它的含义,错把它和自闭、抑郁这些联系起来。想必这与世人对北欧的一个深刻印象之一——相对较高的忧郁症发病率和自杀率有一定关系。
其实,斯德哥尔摩症又称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被绑架者对绑架犯产生的同情、感激甚至是更强烈的积极情感。
为什么这种人质情结会和瑞典首都扯上关系呢?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 Jan Erik Olsson 与 Clark 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内位于 Norrmalmstorg 广场最大的一家银行信贷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本案因歹徒放弃而結束,然而所有的被害者在事后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沒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多加照顾的感激。研究者发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男女皆可能有此症狀,但女性的比例較高。
由此,斯德哥爾摩症(Stockholm syndrome)因斯德哥爾摩人质挟持事件而得名。
其实,斯德哥尔摩症又称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被绑架者对绑架犯产生的同情、感激甚至是更强烈的积极情感。
![]() |
为什么这种人质情结会和瑞典首都扯上关系呢?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 Jan Erik Olsson 与 Clark 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内位于 Norrmalmstorg 广场最大的一家银行信贷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本案因歹徒放弃而結束,然而所有的被害者在事后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沒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多加照顾的感激。研究者发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男女皆可能有此症狀,但女性的比例較高。
由此,斯德哥爾摩症(Stockholm syndrome)因斯德哥爾摩人质挟持事件而得名。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