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杂补2
彼岸花开又落
〇
“把我丢在这里就好了。”我是这么和开车的小煜说的,车速渐渐的慢了下来,路灯照在她向着车门的一面脸上,向着我这面却深深的陷入阴影之中。
她看着我,我知道她想说什么。于是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膀;
“没事的,我很快就回去,只是想一个人走走。”
“可是…毕竟是太远了。”小煜犹豫下说。
“总是能走到的。”言罢,我打开车门,走下车,关上门,弯下腰,轻声对小煜说:
“我需要想想,关于这些事情,你先回去,路上小心。”
小煜的眼神复杂又无奈,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叹了一口气,踩下油门,将车开走。
一阵山风吹过来,刚刚下过雨的五月还是有些凉,我徒劳的扣上衬衫最上面一颗扣子,路两旁的树叶哗哗作响,手机上的时间显示是一点二十二分,我大概要两个小时才能走回去,看来我要抓紧了,我想着。
被刚才小雨淋湿的树叶,微微的反射路灯的淡白色的光晕,除了树叶的响声和我的呼吸,世界仿佛在没有其他的声音,知了的叫声汽车的喧哗或者是其他无数的过去过来的声音,在这一刻都安静的停止下来。
我尽量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只顺着国道机械的行走,身体稍微朝前倾斜和地面夹角大概八十五度的样子,落地轻缓,抬脚极低,这样是最节省体力的做法。
“如果,要继续前进,只要这样就可以吗?”我问自己:“机械的做好固定的步骤和坚决的执行,循规蹈矩或者是按部就班?”这样的反复思考,却不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或者说,完全不能定义这样的思维状态。只是如千百次徒劳无功的思考一样,固化的思维在兆亿神经元中急流串行,最后归于沉寂或者忘却。
一个小时的路程后,国道在一座小丘前分开成两个岔路,我停了下来,忘记应该是向左或者向右,站在原地,想叫自己尽快的做出决定,向左?向右?或者只是在原地无法前进?
两条岔道一样的蜿蜒远方,长长的路灯耐心的浦沿下去,看似柔和的路灯完全遮住了月光。微微的夜风慢慢的吹过湿漉漉的路面,落在地上的叶子噌噌的响着,风带着海上微咸的气味,一丝丝的在脸边拂过。
两千一零年的五月一个小雨后的凌晨两点二十九分,我呆呆的站在国道的某个岔口,无法抉择却又不能停留,大脑中纷纷攘攘的闪过无数面孔和念头,但是总是迷迷糊糊的看不清楚。
“朝前走就好了,”
茫然间,不知道谁的声音从脑海中窜了出来。
一、
“朝前走就好了”
睡的迷迷糊糊的我随着刹车醒来,听见的第一句话就是坐在大巴最后一排的廖飞对小艾说,我看看表,已经是凌晨两点十五分了。我挺了挺有点发酸的背,大声的问:“现在到哪里了?”
现在我人生中一个比较奇妙的阶段,用我的表述来说-当然,这样的表述也许不无荒谬,但是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我正处于一种平稳生活和与之相反的生活,一种我无法定义的状态的中间。
用通俗并且能被大众接受的说法就是;有一份稳定但是不会很优厚的工作,有几个固定的好友,每周会去打篮球和游泳,周末有时候会和女孩子出去吃饭,喝酒,有时候也会睡觉,之后没没离开从来没有进一步发展,时间被划分为“五天-两天”下一个“五天-两天”这样阶段,每天的生活都似乎按部就班,经常把前几天的事情误以为是昨天才发生过的,但是又常常想不起来一个小时前将一张小小的收条放到何处。对于未来或者大家所说的人生规划什么的,几乎懒得去想;
“反正,都要这样的生活。”
我是对自己这样说的,至于真的会怎么样,那就不是我所能考虑的得了,人生这东西,其实对于大家来说都没有什么差别,几个固定的事情在那里要去完成,别人也好,我也好,只要完成了哪些事情,细节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有时候也觉得索然无味,就像你在看一部老套的侦探电影:虽然你第一次看,但是你知道影片中侦探肯定要和漂亮的女主角嘿咻一次,肯定要被反派抓住并且成功逃跑一次,肯定要有那么几个倒霉蛋没有来得及说几次台词就送命,当然最后也少不了大智大勇的主角亲自结果反派-杀死或者送往监狱,怎么样都好。“
这些东西你都知道,但是你还看得津津有味,要说原因吗?我也说不清楚,就好像我也说不清楚现在我对于生活的状态一样。
周遭的朋友对于我这样的状态虽然没有明显的表示出厌恶或者鄙视,但是总是会在我们谈起诸如生活或者未来的态度的时候劝我应该更加积极,说白了就是说我没有上进心,对于这点我倒是从来不反对,也不会因此不快,我们的出发点不一样,自然对于事物的认知态度也就有各种的差别而已。
就好像坐在我旁边的王文一样,和我相比完全是两种性格,几乎就是消沉我的反面,积极,年轻,热情和永远充满活力,有些事情要我来做,可能会就无声息的拖着,但是他总是会迅速的执行,因为有了这些优点,所以自然的,在公司讨同事们的喜欢,在夜店会讨女孩子的喜欢,在生活中也讨朋友的喜欢。所以在他的角度来看我,颓废或者慵懒这样的形容也是无可厚非的吧。
坐在后排的廖飞是另一种人,他似乎没有明确的表达出有某种生活的长远的规划,但是他的生活总是围绕着一个个阶段的目标进行的,似乎没有目标就不能前进的样子,但是又很难看得出来他到底想变成什么样的自己,比如他会在某段时间突然对我们去学习一门外语,并且认真的复习和背诵,但是又会在在一个学期以后就不在继续下去,问他理由,他只会说没意思三个字。
这样的情况时时的发生,我们已经见怪不怪,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个家伙是一个认真并且固执的人,但是即使说了这么多,却并不妨碍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正如我所说的那样,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角度是不一样的。
”还没有到到马尾呢……“不知道谁回答我。
夜色蹒澜、马达的轰鸣声持久不变,反而叫人睡意盎然,我看看车厢里面,除了前排几个同事和后面在和小艾聊的不停的廖飞,大家几乎都睡着了。
”离福州还很远,可以再睡一会“我这样想着,靠着座椅靠背,很快呼啸而来的睡意如凶猛的台风,将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想法一卷而空。
”记住我们预定的事情啊。“
这是我最后听见的一句话,朦胧中它是如此清晰,宛如在耳边絮语……
〇
“把我丢在这里就好了。”我是这么和开车的小煜说的,车速渐渐的慢了下来,路灯照在她向着车门的一面脸上,向着我这面却深深的陷入阴影之中。
她看着我,我知道她想说什么。于是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膀;
“没事的,我很快就回去,只是想一个人走走。”
“可是…毕竟是太远了。”小煜犹豫下说。
“总是能走到的。”言罢,我打开车门,走下车,关上门,弯下腰,轻声对小煜说:
“我需要想想,关于这些事情,你先回去,路上小心。”
小煜的眼神复杂又无奈,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叹了一口气,踩下油门,将车开走。
一阵山风吹过来,刚刚下过雨的五月还是有些凉,我徒劳的扣上衬衫最上面一颗扣子,路两旁的树叶哗哗作响,手机上的时间显示是一点二十二分,我大概要两个小时才能走回去,看来我要抓紧了,我想着。
被刚才小雨淋湿的树叶,微微的反射路灯的淡白色的光晕,除了树叶的响声和我的呼吸,世界仿佛在没有其他的声音,知了的叫声汽车的喧哗或者是其他无数的过去过来的声音,在这一刻都安静的停止下来。
我尽量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只顺着国道机械的行走,身体稍微朝前倾斜和地面夹角大概八十五度的样子,落地轻缓,抬脚极低,这样是最节省体力的做法。
“如果,要继续前进,只要这样就可以吗?”我问自己:“机械的做好固定的步骤和坚决的执行,循规蹈矩或者是按部就班?”这样的反复思考,却不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或者说,完全不能定义这样的思维状态。只是如千百次徒劳无功的思考一样,固化的思维在兆亿神经元中急流串行,最后归于沉寂或者忘却。
一个小时的路程后,国道在一座小丘前分开成两个岔路,我停了下来,忘记应该是向左或者向右,站在原地,想叫自己尽快的做出决定,向左?向右?或者只是在原地无法前进?
两条岔道一样的蜿蜒远方,长长的路灯耐心的浦沿下去,看似柔和的路灯完全遮住了月光。微微的夜风慢慢的吹过湿漉漉的路面,落在地上的叶子噌噌的响着,风带着海上微咸的气味,一丝丝的在脸边拂过。
两千一零年的五月一个小雨后的凌晨两点二十九分,我呆呆的站在国道的某个岔口,无法抉择却又不能停留,大脑中纷纷攘攘的闪过无数面孔和念头,但是总是迷迷糊糊的看不清楚。
“朝前走就好了,”
茫然间,不知道谁的声音从脑海中窜了出来。
一、
“朝前走就好了”
睡的迷迷糊糊的我随着刹车醒来,听见的第一句话就是坐在大巴最后一排的廖飞对小艾说,我看看表,已经是凌晨两点十五分了。我挺了挺有点发酸的背,大声的问:“现在到哪里了?”
现在我人生中一个比较奇妙的阶段,用我的表述来说-当然,这样的表述也许不无荒谬,但是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我正处于一种平稳生活和与之相反的生活,一种我无法定义的状态的中间。
用通俗并且能被大众接受的说法就是;有一份稳定但是不会很优厚的工作,有几个固定的好友,每周会去打篮球和游泳,周末有时候会和女孩子出去吃饭,喝酒,有时候也会睡觉,之后没没离开从来没有进一步发展,时间被划分为“五天-两天”下一个“五天-两天”这样阶段,每天的生活都似乎按部就班,经常把前几天的事情误以为是昨天才发生过的,但是又常常想不起来一个小时前将一张小小的收条放到何处。对于未来或者大家所说的人生规划什么的,几乎懒得去想;
“反正,都要这样的生活。”
我是对自己这样说的,至于真的会怎么样,那就不是我所能考虑的得了,人生这东西,其实对于大家来说都没有什么差别,几个固定的事情在那里要去完成,别人也好,我也好,只要完成了哪些事情,细节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有时候也觉得索然无味,就像你在看一部老套的侦探电影:虽然你第一次看,但是你知道影片中侦探肯定要和漂亮的女主角嘿咻一次,肯定要被反派抓住并且成功逃跑一次,肯定要有那么几个倒霉蛋没有来得及说几次台词就送命,当然最后也少不了大智大勇的主角亲自结果反派-杀死或者送往监狱,怎么样都好。“
这些东西你都知道,但是你还看得津津有味,要说原因吗?我也说不清楚,就好像我也说不清楚现在我对于生活的状态一样。
周遭的朋友对于我这样的状态虽然没有明显的表示出厌恶或者鄙视,但是总是会在我们谈起诸如生活或者未来的态度的时候劝我应该更加积极,说白了就是说我没有上进心,对于这点我倒是从来不反对,也不会因此不快,我们的出发点不一样,自然对于事物的认知态度也就有各种的差别而已。
就好像坐在我旁边的王文一样,和我相比完全是两种性格,几乎就是消沉我的反面,积极,年轻,热情和永远充满活力,有些事情要我来做,可能会就无声息的拖着,但是他总是会迅速的执行,因为有了这些优点,所以自然的,在公司讨同事们的喜欢,在夜店会讨女孩子的喜欢,在生活中也讨朋友的喜欢。所以在他的角度来看我,颓废或者慵懒这样的形容也是无可厚非的吧。
坐在后排的廖飞是另一种人,他似乎没有明确的表达出有某种生活的长远的规划,但是他的生活总是围绕着一个个阶段的目标进行的,似乎没有目标就不能前进的样子,但是又很难看得出来他到底想变成什么样的自己,比如他会在某段时间突然对我们去学习一门外语,并且认真的复习和背诵,但是又会在在一个学期以后就不在继续下去,问他理由,他只会说没意思三个字。
这样的情况时时的发生,我们已经见怪不怪,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个家伙是一个认真并且固执的人,但是即使说了这么多,却并不妨碍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正如我所说的那样,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角度是不一样的。
”还没有到到马尾呢……“不知道谁回答我。
夜色蹒澜、马达的轰鸣声持久不变,反而叫人睡意盎然,我看看车厢里面,除了前排几个同事和后面在和小艾聊的不停的廖飞,大家几乎都睡着了。
”离福州还很远,可以再睡一会“我这样想着,靠着座椅靠背,很快呼啸而来的睡意如凶猛的台风,将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想法一卷而空。
”记住我们预定的事情啊。“
这是我最后听见的一句话,朦胧中它是如此清晰,宛如在耳边絮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