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点瑜伽经-瑜伽之五相应
每天一点瑜伽经-瑜伽之五相应
1.与境相应2
心起为境,性分为界。当我们的“心(意识)”处于不同的状态,我们所见是截然不同的——即所见之“境”不同。不同的心即会出现不同的境,因心不同故而境亦不同。如同一个月亮,悲伤的人见之为悲,欢喜的人见之为喜。此即所谓“月印人心,悲喜不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同理。我们感受到的和看到的这个世界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是因为我们处在如此这般的意识状态之故。如果我们处在梦中或动物的意识状态,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是另一种样态。我们生起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我们就同时也获得了什么样的外境。什么样的心与什么样的境是同时生起的,是互动的和互相依存的。我们进入什么样的意识中,我们同时也就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世界)中。这就叫“心起为境”。
“性分为界”的意思是:当我们处在某个意识阶段(状态)时,我们就拥有与这个意识阶段(状态)相应的生命特征和属性。比如说,我们现在是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是处在人的意识阶段(状态)中,我们因此拥有了唯独“人”才有的特征和属性,这种唯独“人”才有的生命特征和属性,就叫“人性”。因为我们拥有了“人”独有的特征和属性,所以我们得以将自己和处于其它意识状态的生命群体(如动物等)之间区分开来。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因生命特征和属性上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界限和分界,就叫“性分为界”。“性分为界”的“性”即特征和属性之意。六道(地狱、饿鬼、动物、人类、阿修罗和天人)之间或十道(六道加上罗汉道、缘觉道、菩萨道和佛道)之间的不同是生命内在状态——即境界的不同,也即各自所处生命(意识)阶段的不同。
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我,微信号:crownyoga
1.与境相应2
心起为境,性分为界。当我们的“心(意识)”处于不同的状态,我们所见是截然不同的——即所见之“境”不同。不同的心即会出现不同的境,因心不同故而境亦不同。如同一个月亮,悲伤的人见之为悲,欢喜的人见之为喜。此即所谓“月印人心,悲喜不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同理。我们感受到的和看到的这个世界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是因为我们处在如此这般的意识状态之故。如果我们处在梦中或动物的意识状态,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是另一种样态。我们生起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我们就同时也获得了什么样的外境。什么样的心与什么样的境是同时生起的,是互动的和互相依存的。我们进入什么样的意识中,我们同时也就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世界)中。这就叫“心起为境”。
“性分为界”的意思是:当我们处在某个意识阶段(状态)时,我们就拥有与这个意识阶段(状态)相应的生命特征和属性。比如说,我们现在是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是处在人的意识阶段(状态)中,我们因此拥有了唯独“人”才有的特征和属性,这种唯独“人”才有的生命特征和属性,就叫“人性”。因为我们拥有了“人”独有的特征和属性,所以我们得以将自己和处于其它意识状态的生命群体(如动物等)之间区分开来。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因生命特征和属性上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界限和分界,就叫“性分为界”。“性分为界”的“性”即特征和属性之意。六道(地狱、饿鬼、动物、人类、阿修罗和天人)之间或十道(六道加上罗汉道、缘觉道、菩萨道和佛道)之间的不同是生命内在状态——即境界的不同,也即各自所处生命(意识)阶段的不同。
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我,微信号:crownyoga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