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和写作
读书和写作算是我的两大爱好,这两者之间有比较好的关联,读好书能使人更智慧,写作能使我与他人交流思想。
(一)
读书这个话题美容是非常丰富的。传统的阅读正在慢慢减弱,因为现在随着可阅读内容爆发式增长,静心阅读成了一件比较难的事。自我感觉,自从互联网进入我的生活以来,我的看书量没以前增长的快了,快餐式阅读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并不是说快餐式的阅读不好,他们适用于快速获取当前所需要信息,例如看新闻、看教程等,有时候我把看畅销书也当做快餐式阅读,因为这些内容大多数时候经不起时间考验,很快就会丧失核心价值!
前几天,有个老同学让我推荐几本好书,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我认为好的,他又会怎么认为呢?我只能说,我喜欢王小波的小说和杂文,但是很多人并不喜欢看;我最近想看老子的《道德经》,两千年前的一个老头子写的文言文大道理书有个人愿意看呀?前段时间看的《大数据时代》也还不错,但是这是一本大数据专著,估计文艺青年们也不喜欢,所以说这个问题很纠结。我很少给别人推荐书,所以毫无经验可谈。我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是想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读者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理解是受到他的经历、知识、所处环境、教育、自身理解力等因素影响的。读者丛书中读到的东西往往与作者本身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关系并不大!读者从中所汲取的与其说是“书本中的知识”,还不如说读书是“读者发现自己、发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样一个过程”。大多数时候,读书是在读自己。不要笑话某人居然从一本经典著作中读出了“一坨翔”的观点!因为你的“好观点”在他的心中可能也是“一坨翔”!OK,我们不争辩这个问题了!很没意思!
关于读书,我有三个看法:
1、为什么读?引用《如何读?为什么读?》这本书上的一句话:读书不是为了发难或反驳,也不是为了相信和视为理所当然,也不是为了找话说和交谈,而是为了掂量和考虑。
2、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我不知道,但是经过历史洗礼,经历千年流传下来仍被大众所接受和推崇的书,是好书的可能性很高。比如:《道德经》,李白的诗,近代鲁迅先生的杂文。
3、怎么读?怎样评判读书的效果?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把该记住的记住,该忘掉的忘掉。你问我王小波的小说主要写的什么故事,我真心回答不出来,甚至我连书名都忘掉了!我也不知道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小说为这么叫这个名字?
(二)
写作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可以获得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更奇特的是,你可以观察自己的变化!
怎样写?写什么?估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完全没有必要把它理解的很高深,平时发说说和微博不就是你在写么?只是说说和微博字数比较少无法将一个观点表达透彻而已!你可以写日志呀?也可以写日记!我以前就写日记,也不是每天都会写,内容也没什么限制,并且字写得很潦草,我自己都看不懂的多得是!日记是给自己看的,写得很随意!学会使用博客以后,blog占用了我大部分的写作时间,blog属于公开的内容,所以在内容的标题、长度、排版、修辞、题材、页面布局、配图等方面要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你也可忽略这些,让看官们自己随意想去吧!
最重要的莫过于内容,如果你想和一个博学者谈话,一个能够吸引他的话题非常重要!我建议你不要整天没事只会在网上发牢骚,如果你写了一篇文章只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赏,那他没什么意义,其结果也往往背道而驰,你应该表达出来自己独特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要有什么疑虑,也不要去故意迎合读者的想法,你不是在行贿!“有争论的事物,往往存在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你担心被人嘲笑?呵呵,没人能够真正能小瞧得了你,除非你不够自信!真正有思考力的人,是不会嘲笑你的!
你想要写一篇文章,那就把它写好,别忘了写标点符号,记得多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掉!总之,你应该认真负责,做完你自己该的事情,别的就交给读者去理解吧!鲁迅先生有一句话:“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你的文章那个可能很糟糕,但是这是你精心打造的,比那些转载的空洞大道理文章好上百倍!
喜欢读书的人,通常也都还喜欢写上两笔;而文章写得不错的人,他们的阅读量也比常人要高。这是个互相促进的玩意儿!
很多人说读书和写作文没什么用,还有些小朋友们向我抱怨,喜欢读书的都是书呆子!好吧,今天我告诉你,我读书是为了当贪官,写文章是为了写情书追妹子!
唉!我思久矣!论读与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原文链接:http://www.wangerblog.com/633.html
(一)
读书这个话题美容是非常丰富的。传统的阅读正在慢慢减弱,因为现在随着可阅读内容爆发式增长,静心阅读成了一件比较难的事。自我感觉,自从互联网进入我的生活以来,我的看书量没以前增长的快了,快餐式阅读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并不是说快餐式的阅读不好,他们适用于快速获取当前所需要信息,例如看新闻、看教程等,有时候我把看畅销书也当做快餐式阅读,因为这些内容大多数时候经不起时间考验,很快就会丧失核心价值!
前几天,有个老同学让我推荐几本好书,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我认为好的,他又会怎么认为呢?我只能说,我喜欢王小波的小说和杂文,但是很多人并不喜欢看;我最近想看老子的《道德经》,两千年前的一个老头子写的文言文大道理书有个人愿意看呀?前段时间看的《大数据时代》也还不错,但是这是一本大数据专著,估计文艺青年们也不喜欢,所以说这个问题很纠结。我很少给别人推荐书,所以毫无经验可谈。我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是想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读者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理解是受到他的经历、知识、所处环境、教育、自身理解力等因素影响的。读者丛书中读到的东西往往与作者本身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关系并不大!读者从中所汲取的与其说是“书本中的知识”,还不如说读书是“读者发现自己、发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样一个过程”。大多数时候,读书是在读自己。不要笑话某人居然从一本经典著作中读出了“一坨翔”的观点!因为你的“好观点”在他的心中可能也是“一坨翔”!OK,我们不争辩这个问题了!很没意思!
关于读书,我有三个看法:
1、为什么读?引用《如何读?为什么读?》这本书上的一句话:读书不是为了发难或反驳,也不是为了相信和视为理所当然,也不是为了找话说和交谈,而是为了掂量和考虑。
2、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我不知道,但是经过历史洗礼,经历千年流传下来仍被大众所接受和推崇的书,是好书的可能性很高。比如:《道德经》,李白的诗,近代鲁迅先生的杂文。
3、怎么读?怎样评判读书的效果?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把该记住的记住,该忘掉的忘掉。你问我王小波的小说主要写的什么故事,我真心回答不出来,甚至我连书名都忘掉了!我也不知道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小说为这么叫这个名字?
(二)
写作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可以获得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更奇特的是,你可以观察自己的变化!
怎样写?写什么?估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完全没有必要把它理解的很高深,平时发说说和微博不就是你在写么?只是说说和微博字数比较少无法将一个观点表达透彻而已!你可以写日志呀?也可以写日记!我以前就写日记,也不是每天都会写,内容也没什么限制,并且字写得很潦草,我自己都看不懂的多得是!日记是给自己看的,写得很随意!学会使用博客以后,blog占用了我大部分的写作时间,blog属于公开的内容,所以在内容的标题、长度、排版、修辞、题材、页面布局、配图等方面要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你也可忽略这些,让看官们自己随意想去吧!
最重要的莫过于内容,如果你想和一个博学者谈话,一个能够吸引他的话题非常重要!我建议你不要整天没事只会在网上发牢骚,如果你写了一篇文章只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赏,那他没什么意义,其结果也往往背道而驰,你应该表达出来自己独特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要有什么疑虑,也不要去故意迎合读者的想法,你不是在行贿!“有争论的事物,往往存在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你担心被人嘲笑?呵呵,没人能够真正能小瞧得了你,除非你不够自信!真正有思考力的人,是不会嘲笑你的!
你想要写一篇文章,那就把它写好,别忘了写标点符号,记得多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掉!总之,你应该认真负责,做完你自己该的事情,别的就交给读者去理解吧!鲁迅先生有一句话:“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你的文章那个可能很糟糕,但是这是你精心打造的,比那些转载的空洞大道理文章好上百倍!
喜欢读书的人,通常也都还喜欢写上两笔;而文章写得不错的人,他们的阅读量也比常人要高。这是个互相促进的玩意儿!
很多人说读书和写作文没什么用,还有些小朋友们向我抱怨,喜欢读书的都是书呆子!好吧,今天我告诉你,我读书是为了当贪官,写文章是为了写情书追妹子!
唉!我思久矣!论读与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原文链接:http://www.wangerblog.com/633.html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