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端午节青海甘肃7日游记。(DAY4)
今天的行程是德令哈――阳关――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一大早出发前往阳关遗址,从青藏高原的3000多米海拔不断降低,进入甘肃境内,沿途美景无限。
阳关景区经过翻修后,仅剩一座阳关遗址是古迹烽燧,其余都是修建的宫廷庙宇,城墙楼阁。那一座古迹烽燧并无太多值得欣赏的美,游览阳关,更重要的是感受那份苍凉和悲壮。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句名诗,是今日前往阳关的理由之一。阳关、玉门关,一北一南,古代通商贸易、战略攻防、划分地界的重要标志物,承担着厚重的历史责任。一个倚仗天险成为易守难攻的断头路,一个修了防御长城挫败了进攻的可能。出了关,就算出国了,前往西域世界,前途未卜。通常来说,古人都是走阳关出境,走玉门关入境,因为玉门关被称为“阴关”,有不吉利的含义,如果出关走玉门关,恐有不祥,因此多用来入关。通关文牒是出关必不可少的物件,相当于如今的护照。出关时需要由驻守关员签发通关文牒,写清名字,盖章,方可奏效。持通关文牒出国的古人,在其它国家可凭文牒获得别国在贸易、交通等方面的优待和帮助,因此通关文牒带有一定的请求别国优待、照顾本国公民的意思,这“通关的护照”逐渐演变成了“关照”,也就是今天的“关照”一词的由来。
进入景区,免费的景区讲解员陪同一起前行,所到之处讲解雕塑、结构、历史。走出了仿造的“阳关”城楼,讲解员的工作就算结束了。前行二十米就是景区游览车的上车站,可选择电瓶车、驴车、骑马,目的地是到达阳关的遗址烽燧去参观。电瓶车往返10元,驴车40元/人,骑马100元/人,马匹较少要碰运气才有得骑,驴车较多但是走的实在太慢,很明智的我选择了电瓶车,事实证明这个决策太正确了,节约了大把的时间,减少了颠簸,而且电瓶车很多,满员发车。大约要行使5分钟左右,拐几个弯,就到达了阳关遗址。不要小看这段路,当我已经在遗址附近游玩了大约半小时之后,驴车才刚刚到达遗址。驴,你太慢太慢了,我们已经快要集合回程了。
爬到遗址观景平台山坡上,东侧绿洲和西侧漫无边际的荒漠在这里结合,瞬间给人无限遐想。自从走上阳关道,戈壁路途漫漫,再无这满眼的绿色,劝君再喝一杯二锅头,这一别就很难再见面了。山顶上残存的这座烽燧已经被风蚀得太严重,只能结合依稀轮廓想象着当年烽燧连成片的雄伟。环绕着遗址拍了一圈照片,上车准备前往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
先到达敦煌市区安排住宿,然后出发去鸣沙山月牙泉。敦煌作为旅游城市,近些年发展得非常快,繁华商业街、古老的沙洲夜市、一个挨一个的高中低档次酒店,打破了古老敦煌城的宁静。据说每逢旅游旺季敦煌的住宿价格都会飞涨,三星级酒店标间都是数百元起步。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就在敦煌市区以南5公里,无论你从敦煌市区的哪个位置打车到景区大门口,都不会超过10块钱,一般5块钱的起步价足矣。我们的车下午6:30到达了景区门口。游览此景区最佳时间就是下午7点以后,首先因为夏季日落通常是在晚上8:30之后才开始,持续到晚9点多才彻底的黑天。其次是因为进入景区难免要爬沙山,那滚烫的沙子对脚底板真心是个考验。门票120,学生半价,敦煌市民持身份证购票只要5块钱。进去之后到处都是出租橘红色大鞋套的,10块/副。在此特别的点名批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管理处,你们能稍微的有一点点审美能力吗?这橘红色的大鞋套遍布景区各个角落,拍沙漠的时候一片橘红在镜头内闪耀,好看吗?!和谐吗?!怎么就不能换成黄沙颜色的鞋套?!并不建议后来人选择租鞋套进入沙山游览,那千万人都穿过的鞋套必然各种细菌不说,闷热不透气的感觉将陪伴你若干个小时。而且,最重要的,你将失去用脚丫亲密接触沙漠的美妙体验。作为早有准备的我,带了夹脚拖鞋火速换上,轻松进入沙山区域,踩在沙子上的感觉真好。关于骆驼,个人不推荐。首先依照当地人的介绍,骆驼是不会带你爬到山顶的,你见过谁家的骆驼能爬垂直高度上百米坡度在60度左右的沙丘?那么骆驼队只不过是带你沿着规划好的线路走到沙山的另一侧,那里是骆驼的终点,你需要从那里开始,徒步登上沙山顶部。当然,100块/人的骆驼费是包含骑着骆驼回到出发地的,等你下了山还会让你骑回来。前两年景区的骆驼曾被媒体曝光说出现了大批的死亡现象,都是被累死的,一点都不夸张。根据敦煌纪录片的介绍,当地有个月牙泉村,这些骆驼基本都是村民养的,每天都牵来供游人骑乘,无论骆驼累不累,每天清晨都要开工,直到黑夜降临。在景区内看到的每一头骆驼都已严重脱毛,部分骆驼甚至全身都看不到毛,只剩下黑褐色的皮肤包裹着瘦弱的身躯。驼峰也干瘪矮小,明显的营养不良、体力透支。这样的骆驼每年出现死亡真的不奇怪,唉。
对于此景区的游览顺序建议是,趁着天色大亮,光线充足,先去游览月牙泉,然后从月牙泉旁边的登山软梯直接爬到沙山顶峰。从景区大门进去往右走,沿着修好的公路走几分钟就能到达月牙泉景区,完全不必搭乘10元的景区电瓶车。眼前的月牙泉似乎没有照片中看到的那么立体,我努力的把它和沙漠联系在一起,强调这是沙漠中的一弯泉水。众所周知月牙泉的天然泉水已经基本干涸,如今的水只不过是人工注入的净水而已,无论如何都不希望这眼清泉彻底消失。月牙泉的水多年来没有被沙漠掩埋的主要原因是,月牙泉所处地理位置巧妙利用了沙丘间的奇异贯通风向,把原本应该从上向下吹散的沙山,变成了风从平地旋转向上吹拂沙山,因此百年以来四周的沙山都是被向上、向高处堆积吹拂的,而不可能向下向前推进从而掩埋月牙泉。
想爬上月牙泉旁边的沙山顶部俯拍全景,无奈整体沙山都被围栏挡住,还立有一警示牌子“山体移动,严禁攀爬”。于是只能站在小土坡上寻找最合适的角度,也算拍下了全景。不知道为何在泉水旁边还有一滩污水和泥潭,这干涸的沙漠里哪来的这么多额外的水?沿土坡下山,忽觉每一脚踩进沙子里都滚烫难忍,瞬间想到这是向阳面的沙子,被晒得最烫,哪怕现在已经是下午7点多,沙子的温度至少也有60度。这突然的骑虎难下让我慌了神,往上爬很困难,往下冲又烫脚,连站立都是不可能的,滚烫的沙子带来的疼痛真是半秒都难忍。果断采取快速的小碎步猛抬腿猛跨步的方式,缩短脚扎在沙子里的时间,终于不那么烫得难忍了,凑合着跑下了山坡。赶紧看脚面,都烫得发红了,再烫两分钟真的就熟了。来到泉水边,月牙泉整体都被铁栏杆围挡住,沿着栏杆外围努力寻找着更好的拍摄角度。索性环湖一周,顺光和逆光下的颜色、对比度都是不同的。先前的那片多余的泥塘湿地此刻到是帮我给脚丫子降了温,好舒服。细观察月牙泉中的植被大多是芦苇荡,翠绿的颜色在黄沙山的背景下还是挺漂亮的。绕行到月牙泉西头,几棵粗壮的胡杨树通过斜射的光线把背影投在了沙丘上,看上去真的很有感觉。拾阶而上,从后门反方向进入了月泉阁。月泉阁内部每一层都被所谓的名人字画展占据了,实际上参观者寥寥,游人唯恐避之不及。这样的生意经总是令人厌烦的,江西滕王阁也同样如此。旁边有各种月牙泉历史展馆,看了看,原来当初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在扫荡莫高窟藏经洞之时,也不忘到月牙泉鸣沙山拍拍照片探个险。1908年拍下的照片真是原汁原味的月牙泉,比这人工修复的更有味道。从月泉阁向下看,植被是一层一层错落有致的,很明显的人工栽种花草,黄的粉的红的白的,长势良好。沿着路往东走,很快就走到了路的尽头,短窄的一条草坪绿化带,自来水灌溉喷头还在汩汩的冒着水。
走出了月泉阁这片绿地,旁边就是铺设好的爬沙山专用软木梯。在此要提示后来人,爬沙山看日出日落根本不需要一进景区大门就直接猛爬,那样太耗费体力,速度也慢得多。只需要走几百米到达月牙泉景区登山处,爬这个软木梯上山非常省时省力。登山木梯用钢筋做串联,横亘着软木棍作为梯子,沿沙山角度一直从山脚下铺到山顶。目测这座沙山大约有百余米的高度,很多人包括景区的司机都说爬上去要1.5-2小时,实际上按照我徒步穿越库布齐沙漠的经验来看,有梯子的帮助,10分钟内轻松爬到顶,根本不需要耗费什么体力。众游人排成一队,在梯子上缓慢爬行,果然很快就到了顶。再向上还有其它更高的山头,可沿着沙山的山脊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爬的山顶,部分地段也铺设有木梯。
继续向上爬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回头向西望去,看看日落的位置,估算日落时站在此位置足矣拍摄整个的日落场景,于是不再打算爬其它沙山。坐下来,感受沙子的细腻和手感。感觉鸣沙山的沙子和内蒙库布齐沙漠的沙子还是不太一样的,库布齐的沙子更细,呈细粉状,用手攥不住,摸过沙子之后很难把手掸干净,会有一层细小的尘土沫残留在手上。鸣沙山的沙子明显要粗一些,没有那么细腻的粉状感觉,即便玩弄半天也很轻松就能掸干净,不会有残留。而且特别注意到的是,鸣沙山这几座沙丘上没有看到内蒙沙漠里风吹过沙丘留下的大片大片造型独特而优雅的线条,真是一点儿都没看到,这甚至让我怀疑鸣沙山到底算不算是正宗的沙漠?查查地图,敦煌附近这座沙山面积也不算小了,从规模上说,确实也算是个小沙漠。但如此奇怪的与正宗沙漠美景之间的区别,还是让我感到吃惊。
晚霞直到8点半左右才开始变成红色,太阳逐渐开始下山。山顶盘踞着几十人,一字排开,互不干扰。日落方向一片浓云挡住了日落的位置,眼看着太阳快要落到地平线上,忽然从云层下部钻出了头来,瞬间映红了浓云的边缘,结合着月牙泉的地貌,还是挺漂亮的。到9点10分左右,太阳完全落山了,鸣沙山上也基本暗了下来,游客纷纷奔跑着下了山。走出景区大门,打车去吃饭真是个麻烦事儿。好几百游客同时出门打车,总归是很难打到车的。沿着大街走了一会儿,眼看对面有空驶出租车,赶紧抬手拦截,居然真的停下了。还没说要去哪儿,司机报价15块/车,无论去哪儿都15块。好吧,让你稍微黑一点点钱,省的再走路了。上车后,碰巧两个西安的女孩也要打车,想跟我们拼车。得知都是要去沙洲夜市吃饭的,所以同意拼车。主动开口约定我出10块,俩女孩共出5块即可,男人总要大方一点的嘛。两个女孩聊起了昨天才从雅丹魔鬼城那边回来,问其是否很美,答曰非常棒,不禁满怀期待。
闲聊中来到了沙洲夜市,挥手告别。已是晚上10点半,夜市里热闹非凡。沙洲夜市号称有着百年历史,古代通商贸易时期沙洲夜市已有名气。沿着百米长的夜市溜达了两圈,也没想好在哪家吃饭。夜市基本以烧烤为主,各家烤的东西都差不多。找了个老马烧烤总店,坐了下来。看中的是小白帽子的回回,至少他家的羊肉肯定是正品吧。拿来菜单,价格都不算便宜,小烤串2块/串,1把也就是20串起卖,煮花生15/盘,鸡翅中8块,茄子、等各类蔬菜5串起卖,大多是1-5元的价格。来了条大鲤鱼,50块,个头还算比较大,鱼挺新鲜的,肉质粉红,撒调料的口味较重,烤的不错。提醒,西北地区餐饮行业大多不提供免费的餐巾纸,到西北旅游请自备纸巾,否则收费在1-2元/包,且质量没有保证。敦煌有名的饮料就是杏皮水,用的是敦煌特产李广杏熬制的。李广杏每年7月份成熟上市,可惜这次吃不到这美味了。夜市门口有摆摊卖散装杏皮水的,5块/杯,买了喝,没喝过,感觉还挺好。后来听从烤串店小伙计的建议买了店里密封装的品牌的杏皮水,也是5块,原来这才是正宗的杏皮水啊,更加的甜、酸、微涩,清凉解暑,真是好喝。好吧,一进门就被骗了,幸好第二天没拉肚子。正宗的杏皮水在敦煌的大街小巷超市商场都有出售,可能超市买要便宜一些。逛完了夜市已经12点多,找个小店买点儿明天的饮用水,匆匆回酒店洗洗睡了。
一大早出发前往阳关遗址,从青藏高原的3000多米海拔不断降低,进入甘肃境内,沿途美景无限。
![]() |
从青藏高原去往甘肃的路上 |
![]() |
风力发电 |
![]() |
![]() |
![]() |
阳关景区经过翻修后,仅剩一座阳关遗址是古迹烽燧,其余都是修建的宫廷庙宇,城墙楼阁。那一座古迹烽燧并无太多值得欣赏的美,游览阳关,更重要的是感受那份苍凉和悲壮。
![]() |
阳关 |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句名诗,是今日前往阳关的理由之一。阳关、玉门关,一北一南,古代通商贸易、战略攻防、划分地界的重要标志物,承担着厚重的历史责任。一个倚仗天险成为易守难攻的断头路,一个修了防御长城挫败了进攻的可能。出了关,就算出国了,前往西域世界,前途未卜。通常来说,古人都是走阳关出境,走玉门关入境,因为玉门关被称为“阴关”,有不吉利的含义,如果出关走玉门关,恐有不祥,因此多用来入关。通关文牒是出关必不可少的物件,相当于如今的护照。出关时需要由驻守关员签发通关文牒,写清名字,盖章,方可奏效。持通关文牒出国的古人,在其它国家可凭文牒获得别国在贸易、交通等方面的优待和帮助,因此通关文牒带有一定的请求别国优待、照顾本国公民的意思,这“通关的护照”逐渐演变成了“关照”,也就是今天的“关照”一词的由来。
![]() |
仿造的阳关城楼 |
![]() |
忽然想起了大话西游? |
![]() |
仿造阳关城楼 |
进入景区,免费的景区讲解员陪同一起前行,所到之处讲解雕塑、结构、历史。走出了仿造的“阳关”城楼,讲解员的工作就算结束了。前行二十米就是景区游览车的上车站,可选择电瓶车、驴车、骑马,目的地是到达阳关的遗址烽燧去参观。电瓶车往返10元,驴车40元/人,骑马100元/人,马匹较少要碰运气才有得骑,驴车较多但是走的实在太慢,很明智的我选择了电瓶车,事实证明这个决策太正确了,节约了大把的时间,减少了颠簸,而且电瓶车很多,满员发车。大约要行使5分钟左右,拐几个弯,就到达了阳关遗址。不要小看这段路,当我已经在遗址附近游玩了大约半小时之后,驴车才刚刚到达遗址。驴,你太慢太慢了,我们已经快要集合回程了。
爬到遗址观景平台山坡上,东侧绿洲和西侧漫无边际的荒漠在这里结合,瞬间给人无限遐想。自从走上阳关道,戈壁路途漫漫,再无这满眼的绿色,劝君再喝一杯二锅头,这一别就很难再见面了。山顶上残存的这座烽燧已经被风蚀得太严重,只能结合依稀轮廓想象着当年烽燧连成片的雄伟。环绕着遗址拍了一圈照片,上车准备前往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
![]() |
阳关道 |
![]() |
戈壁滩上的阳关烽燧 |
![]() |
阳关烽燧 |
![]() |
![]() |
阳关烽燧遗址 |
![]() |
绿洲和戈壁滩的交界处,出了阳关就是戈壁 |
![]() |
![]() |
![]() |
仅存的一座阳关烽燧 |
![]() |
![]() |
![]() |
![]() |
![]() |
![]() |
边关大营 |
先到达敦煌市区安排住宿,然后出发去鸣沙山月牙泉。敦煌作为旅游城市,近些年发展得非常快,繁华商业街、古老的沙洲夜市、一个挨一个的高中低档次酒店,打破了古老敦煌城的宁静。据说每逢旅游旺季敦煌的住宿价格都会飞涨,三星级酒店标间都是数百元起步。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就在敦煌市区以南5公里,无论你从敦煌市区的哪个位置打车到景区大门口,都不会超过10块钱,一般5块钱的起步价足矣。我们的车下午6:30到达了景区门口。游览此景区最佳时间就是下午7点以后,首先因为夏季日落通常是在晚上8:30之后才开始,持续到晚9点多才彻底的黑天。其次是因为进入景区难免要爬沙山,那滚烫的沙子对脚底板真心是个考验。门票120,学生半价,敦煌市民持身份证购票只要5块钱。进去之后到处都是出租橘红色大鞋套的,10块/副。在此特别的点名批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管理处,你们能稍微的有一点点审美能力吗?这橘红色的大鞋套遍布景区各个角落,拍沙漠的时候一片橘红在镜头内闪耀,好看吗?!和谐吗?!怎么就不能换成黄沙颜色的鞋套?!并不建议后来人选择租鞋套进入沙山游览,那千万人都穿过的鞋套必然各种细菌不说,闷热不透气的感觉将陪伴你若干个小时。而且,最重要的,你将失去用脚丫亲密接触沙漠的美妙体验。作为早有准备的我,带了夹脚拖鞋火速换上,轻松进入沙山区域,踩在沙子上的感觉真好。关于骆驼,个人不推荐。首先依照当地人的介绍,骆驼是不会带你爬到山顶的,你见过谁家的骆驼能爬垂直高度上百米坡度在60度左右的沙丘?那么骆驼队只不过是带你沿着规划好的线路走到沙山的另一侧,那里是骆驼的终点,你需要从那里开始,徒步登上沙山顶部。当然,100块/人的骆驼费是包含骑着骆驼回到出发地的,等你下了山还会让你骑回来。前两年景区的骆驼曾被媒体曝光说出现了大批的死亡现象,都是被累死的,一点都不夸张。根据敦煌纪录片的介绍,当地有个月牙泉村,这些骆驼基本都是村民养的,每天都牵来供游人骑乘,无论骆驼累不累,每天清晨都要开工,直到黑夜降临。在景区内看到的每一头骆驼都已严重脱毛,部分骆驼甚至全身都看不到毛,只剩下黑褐色的皮肤包裹着瘦弱的身躯。驼峰也干瘪矮小,明显的营养不良、体力透支。这样的骆驼每年出现死亡真的不奇怪,唉。
![]() |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
![]() |
特别可怜的骆驼们 |
![]() |
月牙泉 |
![]() |
月牙泉确实是月牙形 |
![]() |
![]() |
月泉阁 |
对于此景区的游览顺序建议是,趁着天色大亮,光线充足,先去游览月牙泉,然后从月牙泉旁边的登山软梯直接爬到沙山顶峰。从景区大门进去往右走,沿着修好的公路走几分钟就能到达月牙泉景区,完全不必搭乘10元的景区电瓶车。眼前的月牙泉似乎没有照片中看到的那么立体,我努力的把它和沙漠联系在一起,强调这是沙漠中的一弯泉水。众所周知月牙泉的天然泉水已经基本干涸,如今的水只不过是人工注入的净水而已,无论如何都不希望这眼清泉彻底消失。月牙泉的水多年来没有被沙漠掩埋的主要原因是,月牙泉所处地理位置巧妙利用了沙丘间的奇异贯通风向,把原本应该从上向下吹散的沙山,变成了风从平地旋转向上吹拂沙山,因此百年以来四周的沙山都是被向上、向高处堆积吹拂的,而不可能向下向前推进从而掩埋月牙泉。
想爬上月牙泉旁边的沙山顶部俯拍全景,无奈整体沙山都被围栏挡住,还立有一警示牌子“山体移动,严禁攀爬”。于是只能站在小土坡上寻找最合适的角度,也算拍下了全景。不知道为何在泉水旁边还有一滩污水和泥潭,这干涸的沙漠里哪来的这么多额外的水?沿土坡下山,忽觉每一脚踩进沙子里都滚烫难忍,瞬间想到这是向阳面的沙子,被晒得最烫,哪怕现在已经是下午7点多,沙子的温度至少也有60度。这突然的骑虎难下让我慌了神,往上爬很困难,往下冲又烫脚,连站立都是不可能的,滚烫的沙子带来的疼痛真是半秒都难忍。果断采取快速的小碎步猛抬腿猛跨步的方式,缩短脚扎在沙子里的时间,终于不那么烫得难忍了,凑合着跑下了山坡。赶紧看脚面,都烫得发红了,再烫两分钟真的就熟了。来到泉水边,月牙泉整体都被铁栏杆围挡住,沿着栏杆外围努力寻找着更好的拍摄角度。索性环湖一周,顺光和逆光下的颜色、对比度都是不同的。先前的那片多余的泥塘湿地此刻到是帮我给脚丫子降了温,好舒服。细观察月牙泉中的植被大多是芦苇荡,翠绿的颜色在黄沙山的背景下还是挺漂亮的。绕行到月牙泉西头,几棵粗壮的胡杨树通过斜射的光线把背影投在了沙丘上,看上去真的很有感觉。拾阶而上,从后门反方向进入了月泉阁。月泉阁内部每一层都被所谓的名人字画展占据了,实际上参观者寥寥,游人唯恐避之不及。这样的生意经总是令人厌烦的,江西滕王阁也同样如此。旁边有各种月牙泉历史展馆,看了看,原来当初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在扫荡莫高窟藏经洞之时,也不忘到月牙泉鸣沙山拍拍照片探个险。1908年拍下的照片真是原汁原味的月牙泉,比这人工修复的更有味道。从月泉阁向下看,植被是一层一层错落有致的,很明显的人工栽种花草,黄的粉的红的白的,长势良好。沿着路往东走,很快就走到了路的尽头,短窄的一条草坪绿化带,自来水灌溉喷头还在汩汩的冒着水。
![]() |
月牙泉中的绿地 |
![]() |
![]() |
![]() |
草木茂盛 |
![]() |
![]() |
从月牙泉尾回望整个月牙泉 |
![]() |
![]() |
![]() |
![]() |
百年古树 |
![]() |
![]() |
月泉阁 |
![]() |
![]() |
![]() |
走出了月泉阁这片绿地,旁边就是铺设好的爬沙山专用软木梯。在此要提示后来人,爬沙山看日出日落根本不需要一进景区大门就直接猛爬,那样太耗费体力,速度也慢得多。只需要走几百米到达月牙泉景区登山处,爬这个软木梯上山非常省时省力。登山木梯用钢筋做串联,横亘着软木棍作为梯子,沿沙山角度一直从山脚下铺到山顶。目测这座沙山大约有百余米的高度,很多人包括景区的司机都说爬上去要1.5-2小时,实际上按照我徒步穿越库布齐沙漠的经验来看,有梯子的帮助,10分钟内轻松爬到顶,根本不需要耗费什么体力。众游人排成一队,在梯子上缓慢爬行,果然很快就到了顶。再向上还有其它更高的山头,可沿着沙山的山脊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爬的山顶,部分地段也铺设有木梯。
继续向上爬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回头向西望去,看看日落的位置,估算日落时站在此位置足矣拍摄整个的日落场景,于是不再打算爬其它沙山。坐下来,感受沙子的细腻和手感。感觉鸣沙山的沙子和内蒙库布齐沙漠的沙子还是不太一样的,库布齐的沙子更细,呈细粉状,用手攥不住,摸过沙子之后很难把手掸干净,会有一层细小的尘土沫残留在手上。鸣沙山的沙子明显要粗一些,没有那么细腻的粉状感觉,即便玩弄半天也很轻松就能掸干净,不会有残留。而且特别注意到的是,鸣沙山这几座沙丘上没有看到内蒙沙漠里风吹过沙丘留下的大片大片造型独特而优雅的线条,真是一点儿都没看到,这甚至让我怀疑鸣沙山到底算不算是正宗的沙漠?查查地图,敦煌附近这座沙山面积也不算小了,从规模上说,确实也算是个小沙漠。但如此奇怪的与正宗沙漠美景之间的区别,还是让我感到吃惊。
晚霞直到8点半左右才开始变成红色,太阳逐渐开始下山。山顶盘踞着几十人,一字排开,互不干扰。日落方向一片浓云挡住了日落的位置,眼看着太阳快要落到地平线上,忽然从云层下部钻出了头来,瞬间映红了浓云的边缘,结合着月牙泉的地貌,还是挺漂亮的。到9点10分左右,太阳完全落山了,鸣沙山上也基本暗了下来,游客纷纷奔跑着下了山。走出景区大门,打车去吃饭真是个麻烦事儿。好几百游客同时出门打车,总归是很难打到车的。沿着大街走了一会儿,眼看对面有空驶出租车,赶紧抬手拦截,居然真的停下了。还没说要去哪儿,司机报价15块/车,无论去哪儿都15块。好吧,让你稍微黑一点点钱,省的再走路了。上车后,碰巧两个西安的女孩也要打车,想跟我们拼车。得知都是要去沙洲夜市吃饭的,所以同意拼车。主动开口约定我出10块,俩女孩共出5块即可,男人总要大方一点的嘛。两个女孩聊起了昨天才从雅丹魔鬼城那边回来,问其是否很美,答曰非常棒,不禁满怀期待。
![]() |
![]() |
![]() |
![]() |
![]() |
![]() |
![]() |
鸣沙山月牙泉日落 |
![]() |
![]() |
![]() |
![]() |
![]() |
闲聊中来到了沙洲夜市,挥手告别。已是晚上10点半,夜市里热闹非凡。沙洲夜市号称有着百年历史,古代通商贸易时期沙洲夜市已有名气。沿着百米长的夜市溜达了两圈,也没想好在哪家吃饭。夜市基本以烧烤为主,各家烤的东西都差不多。找了个老马烧烤总店,坐了下来。看中的是小白帽子的回回,至少他家的羊肉肯定是正品吧。拿来菜单,价格都不算便宜,小烤串2块/串,1把也就是20串起卖,煮花生15/盘,鸡翅中8块,茄子、等各类蔬菜5串起卖,大多是1-5元的价格。来了条大鲤鱼,50块,个头还算比较大,鱼挺新鲜的,肉质粉红,撒调料的口味较重,烤的不错。提醒,西北地区餐饮行业大多不提供免费的餐巾纸,到西北旅游请自备纸巾,否则收费在1-2元/包,且质量没有保证。敦煌有名的饮料就是杏皮水,用的是敦煌特产李广杏熬制的。李广杏每年7月份成熟上市,可惜这次吃不到这美味了。夜市门口有摆摊卖散装杏皮水的,5块/杯,买了喝,没喝过,感觉还挺好。后来听从烤串店小伙计的建议买了店里密封装的品牌的杏皮水,也是5块,原来这才是正宗的杏皮水啊,更加的甜、酸、微涩,清凉解暑,真是好喝。好吧,一进门就被骗了,幸好第二天没拉肚子。正宗的杏皮水在敦煌的大街小巷超市商场都有出售,可能超市买要便宜一些。逛完了夜市已经12点多,找个小店买点儿明天的饮用水,匆匆回酒店洗洗睡了。
![]() |
沙洲夜市,烤鱼50RMB |
![]() |
一把20个小串,40RMB |
![]() |
敦煌沙洲夜市 |
![]() |
烤豆腐 |
![]() |
各种蔬菜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