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中午能做什么
睡醒已经12点了,跑去厨房煮了根玉米,冷牛奶就着一片全麦面包,加上一个白煮鸡蛋,吃到八分饱。打开谷歌日历,想起今天有个活动还不错,就打电话给小枫邀约着一起出门。
周末的地铁一号线仍然人满为患,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要去逛街的就在西单下车了,天安门附近下车的有不少是蓝眼睛的背包客,王府井和东单则吸引了一群体形走样但手腕和脖颈都戴着价值不菲饰品的中年妇女。越是靠近国贸,乘客的打扮越是年轻;当然还有一批要继续在四惠换乘八通线去往通州的近郊居民。从D口出去,站在扶梯旁等小枫。路人有穿水手服的,有穿过膝袜的,有穿飘飘的雪纺裙的胖姑娘,还有帆布鞋格子衬衣的干净男生。五分钟以后小枫到了,我们穿过一片木地板搭建的舞台,抵达了目的地——日本文化中心。
先前只知道是小津安二郎的新书发布会,落座以后才发现嘉宾居然是止庵老师和胡紫薇小姐。两人絮絮叨叨说了一番旧事,然后开始讲述与已故的小津安二郎的渊源。当然没有什么实质的渊源,毕竟这位老人家已去世多年,最多是热心读者搜集到一两张珍藏版的照片,以及在小津曾经久住的旅馆房间入住过,还寻访镰仓市静中电影的画面云云。聊了一个小时以后进入对小津作品的解读,开始提到低机位和越轴,以及对于人情的刻画、血缘的羁绊,还有正常的幻灭感。止庵老师说起禅宗的意味,然后又讲了很多个人的理解。当然不外乎是常见的电影批评的论点,例如剧本已经拿走了几乎所有通常叙事的抓手,节奏缓慢,故事情节甚至是演员都似乎禁锢在类似的时间和空间里,如此种种。提问环节好些姑娘小伙举手发问,照例是激动地陈述9/10自己的见解,最后1/10提出不痛不痒的问题。当然还有追寻八卦的小男生询问小津的爱情,以及和其母之间的关系。我也举手了。举手是因为很想问问他的《茶泡饭之味》。在连篇累牍的有关《东京物语》、《东京暮色》、《晚秋》、《晚春》、《秋刀鱼之味》的解读之后,止庵老师和胡紫薇小姐做出了很多结论,但是他们避而不谈《茶泡饭之味》。在《茶》作中,小津安二郎写的不是血缘的淡薄,而是将视角延伸向了嫁人之后的女儿的故事,讲了从无血缘到成为类血缘的亲人之间的故事;故事里难得出现了温泉、咖啡厅、火车等诸多外景;有妻子离家出走等等用于展开故事的冲突作为抓手;还难得地是喜剧,并且出现了妻子、丈夫、母亲、父亲、妻子的两个闺蜜等众多人物关系;尤其特别的是,这大概是小津唯一一部通过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和人生观发生转变的电影。我很想举手问问看,这个故事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历程上有着怎样的意味?是不是他终于从停滞的时空中开始推动了命运之轮,既是其他故事的开头(从非血缘到血缘),又是其他故事的延伸(女儿出嫁后建立新的家庭)?但是我坐得太靠后了,始终没有机会站起来。到四点了,小枫和师兄约了吃饭,我们就默默从侧门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去了趟百盛,想起前阵子豆瓣有篇文章说,麦咖啡才是一切咖啡馆的终结者,于是跑去地下买了一杯特浓奶香,味道确实非常不错,至少比一般所谓现磨的咖啡好很多。去六层转了一整圈,没有看到合适的泳镜和浴巾,于是又去了长安商场,买了浴巾,全套的便携式洗浴用品,然后在楼下吃了炒菜,回了家。
回家以后把一星期积攒的衣服都洗了,洗衣服的途中,跪在地上把地板擦得锃亮锃亮,然后又陆续收拾了书架上,翻出了去年的泳镜和泳帽还有泳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深水证,于是就出门了。十五分钟走到游泳馆,换好衣服一口气游了两百米,办完深水证出来天色已经黑了,只有橙色的灯光透过遮天的树叶照在安静的小路上。走回家的时候觉得很久没有感受到双臂的酸痛感了,忽然一阵口渴,于是买了瓶零度,喝第一口时候的凉爽从头顶直到每一根发梢末端。
回家以后把浴巾洗了,泳衣洗了,打开电脑开始敲字。正好这时候约喝酒的人事情也搞定了。于是现在出门去了。听说东边有家喝红酒的地方不错,会遇到怎样的色香味呢?
我很期待。
周末的地铁一号线仍然人满为患,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要去逛街的就在西单下车了,天安门附近下车的有不少是蓝眼睛的背包客,王府井和东单则吸引了一群体形走样但手腕和脖颈都戴着价值不菲饰品的中年妇女。越是靠近国贸,乘客的打扮越是年轻;当然还有一批要继续在四惠换乘八通线去往通州的近郊居民。从D口出去,站在扶梯旁等小枫。路人有穿水手服的,有穿过膝袜的,有穿飘飘的雪纺裙的胖姑娘,还有帆布鞋格子衬衣的干净男生。五分钟以后小枫到了,我们穿过一片木地板搭建的舞台,抵达了目的地——日本文化中心。
先前只知道是小津安二郎的新书发布会,落座以后才发现嘉宾居然是止庵老师和胡紫薇小姐。两人絮絮叨叨说了一番旧事,然后开始讲述与已故的小津安二郎的渊源。当然没有什么实质的渊源,毕竟这位老人家已去世多年,最多是热心读者搜集到一两张珍藏版的照片,以及在小津曾经久住的旅馆房间入住过,还寻访镰仓市静中电影的画面云云。聊了一个小时以后进入对小津作品的解读,开始提到低机位和越轴,以及对于人情的刻画、血缘的羁绊,还有正常的幻灭感。止庵老师说起禅宗的意味,然后又讲了很多个人的理解。当然不外乎是常见的电影批评的论点,例如剧本已经拿走了几乎所有通常叙事的抓手,节奏缓慢,故事情节甚至是演员都似乎禁锢在类似的时间和空间里,如此种种。提问环节好些姑娘小伙举手发问,照例是激动地陈述9/10自己的见解,最后1/10提出不痛不痒的问题。当然还有追寻八卦的小男生询问小津的爱情,以及和其母之间的关系。我也举手了。举手是因为很想问问他的《茶泡饭之味》。在连篇累牍的有关《东京物语》、《东京暮色》、《晚秋》、《晚春》、《秋刀鱼之味》的解读之后,止庵老师和胡紫薇小姐做出了很多结论,但是他们避而不谈《茶泡饭之味》。在《茶》作中,小津安二郎写的不是血缘的淡薄,而是将视角延伸向了嫁人之后的女儿的故事,讲了从无血缘到成为类血缘的亲人之间的故事;故事里难得出现了温泉、咖啡厅、火车等诸多外景;有妻子离家出走等等用于展开故事的冲突作为抓手;还难得地是喜剧,并且出现了妻子、丈夫、母亲、父亲、妻子的两个闺蜜等众多人物关系;尤其特别的是,这大概是小津唯一一部通过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和人生观发生转变的电影。我很想举手问问看,这个故事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历程上有着怎样的意味?是不是他终于从停滞的时空中开始推动了命运之轮,既是其他故事的开头(从非血缘到血缘),又是其他故事的延伸(女儿出嫁后建立新的家庭)?但是我坐得太靠后了,始终没有机会站起来。到四点了,小枫和师兄约了吃饭,我们就默默从侧门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去了趟百盛,想起前阵子豆瓣有篇文章说,麦咖啡才是一切咖啡馆的终结者,于是跑去地下买了一杯特浓奶香,味道确实非常不错,至少比一般所谓现磨的咖啡好很多。去六层转了一整圈,没有看到合适的泳镜和浴巾,于是又去了长安商场,买了浴巾,全套的便携式洗浴用品,然后在楼下吃了炒菜,回了家。
回家以后把一星期积攒的衣服都洗了,洗衣服的途中,跪在地上把地板擦得锃亮锃亮,然后又陆续收拾了书架上,翻出了去年的泳镜和泳帽还有泳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深水证,于是就出门了。十五分钟走到游泳馆,换好衣服一口气游了两百米,办完深水证出来天色已经黑了,只有橙色的灯光透过遮天的树叶照在安静的小路上。走回家的时候觉得很久没有感受到双臂的酸痛感了,忽然一阵口渴,于是买了瓶零度,喝第一口时候的凉爽从头顶直到每一根发梢末端。
回家以后把浴巾洗了,泳衣洗了,打开电脑开始敲字。正好这时候约喝酒的人事情也搞定了。于是现在出门去了。听说东边有家喝红酒的地方不错,会遇到怎样的色香味呢?
我很期待。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