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選組・幕末史跡紀行:東山、祇園
在京都的第二天,早上出門是陰天,目標是戒光寺。酒店在六條和七條中間位置,我沿著七條一直走穿過高瀨川和鴨川,接著是三十三間堂,在東山通的地方右轉,看到泉涌寺商店街就安心了,知道自己沒走錯,雖然知道大致的位置,但是地圖好像簡化的有點厲害,很多小路都沒有畫出。實際是走了大概半個小時才到。
看到泉山御陵參道這個碑左轉,在這條小路的盡頭就是泉涌寺(孝明天皇的御陵)。不過?戒光寺在哪里啊?根據地圖顯示,戒光寺應該就在泉涌寺的入口處的一條岔道上。于是岔道找到了,但這條道是通往山下的,而墓地肯定是在高的地方,而高的地方只有現在的泉涌寺附近。
正犯愁,在泉涌寺門口兜兜轉轉了一會,看到一男一女從旁邊一處小路的一個鐵柵欄處走出。我才注意到跑過去看了一下。啊!原來!
■戒光寺
通常情況下只有關系者才能參拜,于是我就沒有打擾,只是透過鐵柵欄看了下里面,御陵衛士戒光寺墓所。伊東先生還有平助,那些在油小路戰死的御陵衛士們的最終安葬地。把他們安葬在孝明天皇御陵的泉涌寺塔頭,也算是名副其實的御陵衛士了。
今天的行程基本在東山區活動,下個目的地是清水寺。接著又是漫長的步行。沿著東山通一直走,經過智積院和妙法院在五條坂處右轉,上坡道可以一直到清水寺。這時候原來的陰天轉為晴天,一邊走一邊曬著太陽,人行道很窄還要注意身邊呼嘯而過的車輛,當時帶了個里面放地圖的文件夾,所以就一直舉著個文件夾遮陽=_=
■清水寺
正直4月旅游旺季寺內參拜的游客很多,我只是去了拜祭了下買了幾個お守り再去清水寺舞臺看了下就結束了。這里還是以照片為主||||
之前看過篇文章說京都和東京的區別,也許是因為從江戸時代起東京就是各藩武士的聚集地,所以東京會聚了來自各地的人,是個平等的大都市,由于地方集體意識淡薄,外來者既不會格外感到他鄉的溫暖,也不會感到他鄉的排外。在東京只要有錢不管你是剛來幾天還是已經在那里住了很長時間,都能享受同樣的生活。或者可以稱為“一覽無余的城市”。而與此相反,京都則能尊重內蘊的隱秘性,就算為了營業上雜志電視,也不會把什么都說了,真正珍貴的東西一定會悄悄藏起來。而且會有經常上雜志的店和絕對不上雜志的店。
究其原因還是源于歷史的差異。所謂“七九四平安京”794年定都京都,自此千年京都一直是京城帝都。而東京(江戸)以前是被京都人視作鄉下武士的集會地。雖然東京從江戸時代開始就是座城市然而那里只有將軍沒有天皇。文化傳統下的京都人看待武士傳統下的江戸城總會帶著幾分優越感。
作者還說她20代的時候去京都其實也沒怎么體會出京都的韻味,是到了年近30加入負け犬行列的時候才突然感覺到“京都好開心啊”其實想了想,我也確實如此2333前幾年來日本只知道每天晚上看LIVE白天逛街購物,根本沒有好好的旅游過=_=如果那時候去京都也許只會是“到此一游”的趕腳,根本不會想到幕末新選組路線吧||||
出了清水寺走在清水坂這條道上,兩邊的小店幾乎都是門庭若市,來自各地的游客也紛紛在小店里購買了當地特產和紀念品。而我只是想找個吃飯的地,不過這條道上的幾家飯店不是人多就是太貴,最后我是回到東山通找了家喝下午茶的店才吃上午飯。
這家其實是家ドーナツ店,所以我為了能吃飽點了兩個ドーナツ|||一個櫻花味一個芒果味,味道不錯,也不是特別甜,旁邊的抹茶拿鐵也很棒w
■霊山歴史館
下午大概三點半到達霊山歴史館,館內分上下兩層,它是日本唯一的一個“幕末維新総合博物館”從黑船前來一直到明治維新。
進館之后第一件事是拿小冊子和敲圖章。大廳中央正好配合大河劇八重櫻在作介紹。下面說下印象比較深的幾處。
▼絵で見る幕末維新
一樓的主要coner是圖解幕末維新,詳細解說了幕末的事件和政變。
▼龍馬を斬った刀
短刀,上面已經銹跡斑斑,起先是有人私家珍藏的,后來把這把刀送給了歷史館。另外說到當時近江屋暗殺龍馬的兇手今井信郎,他是少數在戊辰戰爭中活下來并一直隨舊幕府軍打到箱館戦争的。
▼坂本龍馬蠟像
真的好像,等身大的蠟像,湊近看做的很精致,連皮膚上的體毛都有w站在他前面我體會到了一種壓迫感=_=
▼新選組永倉新八日記
▼佐々木只三郎
這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處,詳述了見廻組頭目佐々木只三郎的情況,有展出他的一些手記,他寫了一手好字,其中我最在意的是他參加戊辰戰爭負傷時候的那件鎖帷子,當時他因為腰部中彈而流血,鮮血幾乎染滿了鎖帷子的一半,慶応4年(1868年)退敗至和歌山,在紀三井寺中死去,享年35。
▼鉄砲体感
存放了當時的一些槍支還有大炮的彈丸,可以讓你觸摸感受一下,我舉了下槍,分量很重||||
▼映像館
主要是兩部短篇無限循環播放,隨時可以進去觀看,一部是池田屋事件,另一部是近江屋龍馬暗殺。再配合上歴史館制作超級逼真的模型——池田屋立體模型,和近江屋模型。里面有小人,而且每人的動作,砍殺時的面部表情都很細致的還原了w
■霊山護国神社
走出歴史館,將近5點。它身后的霊山護国神社可以說是幕末烈士陵園。其實我剛還沒注意到,身后的這座山,他幾乎是當時幕末各藩各志士的集體墓所。
抱著既然來了怎么樣都要去一下坂本龍馬的墓地拜一下,于是我為了參拜料300而去找開了身邊帶的最后一張福澤桑(因為收費是無人機)走了進去,坂本龍馬的墓地離出入口很近。
臨近傍晚太陽也快下山了,護国神社中幾乎沒什么游客,下山途中還看見有各藩志士的招魂處,所以總感覺有點涼颼颼orz
■御陵衛士屯所跡
走下山出了維新之道右轉,在往円山公園的路上看到了御陵衛士屯所跡。這里距離車站也就是油小路大概步行要走上一個小時吧,伊東先生那天就是從這里往車站附近所的深雪太夫家赴宴的。其實后來想想很多地方看似沒人出入其實是可以進去的,比如這個御陵衛士屯所,當時也沒想到進去,遺憾之三。
■祇園
路經八坂神社,建仁寺,可以走到祇園,可以看到一些外國人在拍照,特別是對那些身穿和服的櫻花妹。還有路過的黃包車?上面坐著白涂成藝妓的游客,據說這樣一個コース大概要一萬多。如果下回有機會再來京都的話想嘗試一下。
■金戒光明寺
![]() |
七條鴨川 |
![]() |
泉涌寺商店街附近鐵道 |
![]() |
泉山御陵參道 |
看到泉山御陵參道這個碑左轉,在這條小路的盡頭就是泉涌寺(孝明天皇的御陵)。不過?戒光寺在哪里啊?根據地圖顯示,戒光寺應該就在泉涌寺的入口處的一條岔道上。于是岔道找到了,但這條道是通往山下的,而墓地肯定是在高的地方,而高的地方只有現在的泉涌寺附近。
![]() |
泉涌寺 |
正犯愁,在泉涌寺門口兜兜轉轉了一會,看到一男一女從旁邊一處小路的一個鐵柵欄處走出。我才注意到跑過去看了一下。啊!原來!
■戒光寺
通常情況下只有關系者才能參拜,于是我就沒有打擾,只是透過鐵柵欄看了下里面,御陵衛士戒光寺墓所。伊東先生還有平助,那些在油小路戰死的御陵衛士們的最終安葬地。把他們安葬在孝明天皇御陵的泉涌寺塔頭,也算是名副其實的御陵衛士了。
![]() |
戒光寺御陵衛士墓所 |
今天的行程基本在東山區活動,下個目的地是清水寺。接著又是漫長的步行。沿著東山通一直走,經過智積院和妙法院在五條坂處右轉,上坡道可以一直到清水寺。這時候原來的陰天轉為晴天,一邊走一邊曬著太陽,人行道很窄還要注意身邊呼嘯而過的車輛,當時帶了個里面放地圖的文件夾,所以就一直舉著個文件夾遮陽=_=
![]() |
智積院 |
■清水寺
正直4月旅游旺季寺內參拜的游客很多,我只是去了拜祭了下買了幾個お守り再去清水寺舞臺看了下就結束了。這里還是以照片為主||||
![]() |
![]() |
![]() |
之前看過篇文章說京都和東京的區別,也許是因為從江戸時代起東京就是各藩武士的聚集地,所以東京會聚了來自各地的人,是個平等的大都市,由于地方集體意識淡薄,外來者既不會格外感到他鄉的溫暖,也不會感到他鄉的排外。在東京只要有錢不管你是剛來幾天還是已經在那里住了很長時間,都能享受同樣的生活。或者可以稱為“一覽無余的城市”。而與此相反,京都則能尊重內蘊的隱秘性,就算為了營業上雜志電視,也不會把什么都說了,真正珍貴的東西一定會悄悄藏起來。而且會有經常上雜志的店和絕對不上雜志的店。
![]() |
清水寺舞臺俯瞰 |
![]() |
音羽の瀧 |
究其原因還是源于歷史的差異。所謂“七九四平安京”794年定都京都,自此千年京都一直是京城帝都。而東京(江戸)以前是被京都人視作鄉下武士的集會地。雖然東京從江戸時代開始就是座城市然而那里只有將軍沒有天皇。文化傳統下的京都人看待武士傳統下的江戸城總會帶著幾分優越感。
作者還說她20代的時候去京都其實也沒怎么體會出京都的韻味,是到了年近30加入負け犬行列的時候才突然感覺到“京都好開心啊”其實想了想,我也確實如此2333前幾年來日本只知道每天晚上看LIVE白天逛街購物,根本沒有好好的旅游過=_=如果那時候去京都也許只會是“到此一游”的趕腳,根本不會想到幕末新選組路線吧||||
![]() |
出了清水寺走在清水坂這條道上,兩邊的小店幾乎都是門庭若市,來自各地的游客也紛紛在小店里購買了當地特產和紀念品。而我只是想找個吃飯的地,不過這條道上的幾家飯店不是人多就是太貴,最后我是回到東山通找了家喝下午茶的店才吃上午飯。
![]() |
ドーナツプラス抹茶ラテ |
這家其實是家ドーナツ店,所以我為了能吃飽點了兩個ドーナツ|||一個櫻花味一個芒果味,味道不錯,也不是特別甜,旁邊的抹茶拿鐵也很棒w
■霊山歴史館
下午大概三點半到達霊山歴史館,館內分上下兩層,它是日本唯一的一個“幕末維新総合博物館”從黑船前來一直到明治維新。
![]() |
霊山歴史館 |
![]() |
進館之后第一件事是拿小冊子和敲圖章。大廳中央正好配合大河劇八重櫻在作介紹。下面說下印象比較深的幾處。
▼絵で見る幕末維新
一樓的主要coner是圖解幕末維新,詳細解說了幕末的事件和政變。
▼龍馬を斬った刀
短刀,上面已經銹跡斑斑,起先是有人私家珍藏的,后來把這把刀送給了歷史館。另外說到當時近江屋暗殺龍馬的兇手今井信郎,他是少數在戊辰戰爭中活下來并一直隨舊幕府軍打到箱館戦争的。
▼坂本龍馬蠟像
真的好像,等身大的蠟像,湊近看做的很精致,連皮膚上的體毛都有w站在他前面我體會到了一種壓迫感=_=
▼新選組永倉新八日記
▼佐々木只三郎
這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處,詳述了見廻組頭目佐々木只三郎的情況,有展出他的一些手記,他寫了一手好字,其中我最在意的是他參加戊辰戰爭負傷時候的那件鎖帷子,當時他因為腰部中彈而流血,鮮血幾乎染滿了鎖帷子的一半,慶応4年(1868年)退敗至和歌山,在紀三井寺中死去,享年35。
▼鉄砲体感
存放了當時的一些槍支還有大炮的彈丸,可以讓你觸摸感受一下,我舉了下槍,分量很重||||
▼映像館
主要是兩部短篇無限循環播放,隨時可以進去觀看,一部是池田屋事件,另一部是近江屋龍馬暗殺。再配合上歴史館制作超級逼真的模型——池田屋立體模型,和近江屋模型。里面有小人,而且每人的動作,砍殺時的面部表情都很細致的還原了w
![]() |
![]() |
■霊山護国神社
走出歴史館,將近5點。它身后的霊山護国神社可以說是幕末烈士陵園。其實我剛還沒注意到,身后的這座山,他幾乎是當時幕末各藩各志士的集體墓所。
![]() |
霊山護国神社 |
抱著既然來了怎么樣都要去一下坂本龍馬的墓地拜一下,于是我為了參拜料300而去找開了身邊帶的最后一張福澤桑(因為收費是無人機)走了進去,坂本龍馬的墓地離出入口很近。
![]() |
坂本龍馬、中岡慎太郎像 |
臨近傍晚太陽也快下山了,護国神社中幾乎沒什么游客,下山途中還看見有各藩志士的招魂處,所以總感覺有點涼颼颼orz
![]() |
![]() |
維新之道 |
■御陵衛士屯所跡
走下山出了維新之道右轉,在往円山公園的路上看到了御陵衛士屯所跡。這里距離車站也就是油小路大概步行要走上一個小時吧,伊東先生那天就是從這里往車站附近所的深雪太夫家赴宴的。其實后來想想很多地方看似沒人出入其實是可以進去的,比如這個御陵衛士屯所,當時也沒想到進去,遺憾之三。
![]() |
御陵衛士屯所跡 |
![]() |
![]() |
■祇園
路經八坂神社,建仁寺,可以走到祇園,可以看到一些外國人在拍照,特別是對那些身穿和服的櫻花妹。還有路過的黃包車?上面坐著白涂成藝妓的游客,據說這樣一個コース大概要一萬多。如果下回有機會再來京都的話想嘗試一下。
![]() |
祇園 |
![]() |
鴨川旁邊的道路,發現人行道上還有一條小溪蜿蜒曲折 |
■金戒光明寺
![]() |
![]() |
![]() |
![]() |
![]() |
![]() |
-
@Muri p_Akiyam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17 16:19:26
-
Celes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3-04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