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安住》读后感随写
有好友问我最近如何
我开不了口
因为虽然其他顺利,但内心无限焦躁。
是的。焦躁。当我觉得无法掌控生活节奏,感觉拖延时,情绪就陷入狂暴中。
在尝试解决时又对现下自己唾弃不止。最终沮丧无力。
读的书大多都是工具作用。
更多时候却是越翻越厌烦。
周日带着嫌弃临时加了《让心安住》,却是一点也不抱希望可以读下去
早上竟翻了一半,下午回来已不舍手地看完了。
仅捡重点看。读到精彩的地方也能窥见那片思想的浩渺无边与气势磅礴。
有那么一刻,脑神经仿若被无形的重量压迫,或被潮起的海水威胁着要淹没。
屏息了,眼泪莫名地就流了出来。
也许纯粹生理反应,不过是鳄鱼的眼泪。
在此仅整理思绪
为之触动的大概有这三个:无常, 敬畏,安住
关于无常
《让心安住》是将作者在不丹的禅修体验的。其中不免很多引述了上师的话语。
讲述无常时,她引用了上师的这么段话:
我现在78岁了,一生看过这么多的沧海桑田,这么多年轻人去世了,这么多与我同年纪的人去世了,这么多老人也去世了。这么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来了,这么多卑微的人爬起来了。这么多的国家变动,这么多的纷扰悲剧,这么多的战争与瘟疫,这么多恐怖事件遍布整个世界。然后,这些改变都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当你深深观照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没有哪样东西是恒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最微细的毛发也在改变。这不是理论,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亲眼看到的事。
这段话澄清了一片浑浊。
我希望夏天天气不要太热,上班的地铁不要晚点,工作总是顺利,薪资无限上涨,朋友总是宽厚,房租不再上涨......当情况变化时,我开始烦恼牢骚抱怨怎么可以这样子?!如同做过山车,眼睛总钉在轨道上,不断加速便很容易晕眩恶心难受。
理解无常,才能停止幻想永恒。唯有看着远方,想象自己是颗尘土,随着空气流动,才能自如过山车的刺激体验。
要么违逆,要么拥抱。要么痛苦,要么坦然。
与其抱怨,不如好好安排自己在变化中的位置。
关于敬畏
对这个词,07年前是不懂,07年是质疑。12年是沉默。现在是考虑换信仰。
书中提及了个学生上课的例子,对老师说,“您上课什么都不讲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有段时间我也是这么想。而至今天,我知道这是自己犯的最大的错误。如果未来有子女,我教给他们的第一件事在明辨是非后,学会敬畏。
敬畏是信仰,是恭敬,是坚定不移的执行。
从小到大,我们被鼓励去质疑,从逻辑,从流行,从个性不同角度学会挑刺。更多时候因为没有过敬畏,所以内心无以可倚赖。
话题爱情。有人很坦然的告诉我他不相信,有说也许有,但我肯定遇不上,少有人一直相信着。同样还包括婚姻。“就像没有爱过一样去恋爱”,治愈系台词很浅显的揭示道理,但少有人做到。
让我学会敬畏吧。也遇到个懂得敬畏的人。
关于安住
我一直以为坚持自我就能找到Inner peace.谁知道不是。
作者分享,安住是忘掉“自我”,归于“空明”。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沿着内心想法去做事,虽然不受外界影响,却仍在固执自己的标准。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会沮丧会焦虑。实现自己的标准时,才得以自信满满。这是种“我执”。凡事及凡事物,一旦贴上我的标签,意义就大不一样。而实际上呢?不过是一种执念而已。
我该学的,因为一直寻找,却从来方向错误。所以大多时候焦躁着,较劲着,不安着。即使远离城市,在高高的海拔上,也仅有在暴晒在烈日下,虔诚的信徒中,坐上小时以上才能忘掉自己。
六祖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朋友告诉我,和他们在一起,远离手机电脑等一切网络。闺蜜说和我一起疯吧,醉一场试试。安住,也许就在那些时刻。
今天中午手链的线突然断了,那刻心里很不舒服。给家里一个个打了电话去,开始讲自己的担忧,然后讲到天热注意事项,最后话题变成近况汇报和祝福勉励。放下电话,无比幸福和成就感,正能量满满。
因为无常,所以学会敬畏,然后懂得安住,进而更能从容应对无常。这是当下能得出的良性小循环。
《让心安住》。我敬仰的不是这本书,是这本书后上师的智慧。
仅希学会更好的生活。
我开不了口
因为虽然其他顺利,但内心无限焦躁。
是的。焦躁。当我觉得无法掌控生活节奏,感觉拖延时,情绪就陷入狂暴中。
在尝试解决时又对现下自己唾弃不止。最终沮丧无力。
读的书大多都是工具作用。
更多时候却是越翻越厌烦。
周日带着嫌弃临时加了《让心安住》,却是一点也不抱希望可以读下去
早上竟翻了一半,下午回来已不舍手地看完了。
仅捡重点看。读到精彩的地方也能窥见那片思想的浩渺无边与气势磅礴。
有那么一刻,脑神经仿若被无形的重量压迫,或被潮起的海水威胁着要淹没。
屏息了,眼泪莫名地就流了出来。
也许纯粹生理反应,不过是鳄鱼的眼泪。
在此仅整理思绪
为之触动的大概有这三个:无常, 敬畏,安住
关于无常
《让心安住》是将作者在不丹的禅修体验的。其中不免很多引述了上师的话语。
讲述无常时,她引用了上师的这么段话:
我现在78岁了,一生看过这么多的沧海桑田,这么多年轻人去世了,这么多与我同年纪的人去世了,这么多老人也去世了。这么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来了,这么多卑微的人爬起来了。这么多的国家变动,这么多的纷扰悲剧,这么多的战争与瘟疫,这么多恐怖事件遍布整个世界。然后,这些改变都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当你深深观照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没有哪样东西是恒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最微细的毛发也在改变。这不是理论,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亲眼看到的事。
这段话澄清了一片浑浊。
我希望夏天天气不要太热,上班的地铁不要晚点,工作总是顺利,薪资无限上涨,朋友总是宽厚,房租不再上涨......当情况变化时,我开始烦恼牢骚抱怨怎么可以这样子?!如同做过山车,眼睛总钉在轨道上,不断加速便很容易晕眩恶心难受。
理解无常,才能停止幻想永恒。唯有看着远方,想象自己是颗尘土,随着空气流动,才能自如过山车的刺激体验。
要么违逆,要么拥抱。要么痛苦,要么坦然。
与其抱怨,不如好好安排自己在变化中的位置。
关于敬畏
对这个词,07年前是不懂,07年是质疑。12年是沉默。现在是考虑换信仰。
书中提及了个学生上课的例子,对老师说,“您上课什么都不讲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有段时间我也是这么想。而至今天,我知道这是自己犯的最大的错误。如果未来有子女,我教给他们的第一件事在明辨是非后,学会敬畏。
敬畏是信仰,是恭敬,是坚定不移的执行。
从小到大,我们被鼓励去质疑,从逻辑,从流行,从个性不同角度学会挑刺。更多时候因为没有过敬畏,所以内心无以可倚赖。
话题爱情。有人很坦然的告诉我他不相信,有说也许有,但我肯定遇不上,少有人一直相信着。同样还包括婚姻。“就像没有爱过一样去恋爱”,治愈系台词很浅显的揭示道理,但少有人做到。
让我学会敬畏吧。也遇到个懂得敬畏的人。
关于安住
我一直以为坚持自我就能找到Inner peace.谁知道不是。
作者分享,安住是忘掉“自我”,归于“空明”。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沿着内心想法去做事,虽然不受外界影响,却仍在固执自己的标准。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会沮丧会焦虑。实现自己的标准时,才得以自信满满。这是种“我执”。凡事及凡事物,一旦贴上我的标签,意义就大不一样。而实际上呢?不过是一种执念而已。
我该学的,因为一直寻找,却从来方向错误。所以大多时候焦躁着,较劲着,不安着。即使远离城市,在高高的海拔上,也仅有在暴晒在烈日下,虔诚的信徒中,坐上小时以上才能忘掉自己。
六祖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朋友告诉我,和他们在一起,远离手机电脑等一切网络。闺蜜说和我一起疯吧,醉一场试试。安住,也许就在那些时刻。
今天中午手链的线突然断了,那刻心里很不舒服。给家里一个个打了电话去,开始讲自己的担忧,然后讲到天热注意事项,最后话题变成近况汇报和祝福勉励。放下电话,无比幸福和成就感,正能量满满。
因为无常,所以学会敬畏,然后懂得安住,进而更能从容应对无常。这是当下能得出的良性小循环。
《让心安住》。我敬仰的不是这本书,是这本书后上师的智慧。
仅希学会更好的生活。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