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直解》连载之瑜伽之五义(二)
《瑜伽经直解》连载之瑜伽之五义(二)
与行相应:行就是修行。修行这个词是印度瑜伽学和哲学的一个核心术语。我们中国文化中则称之为“实践”或叫“践履”。修行就是实践,实践就是修行。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是无比注重修行和实践的文化。中国和印度的学问皆属于生命实践(修行)的学问,皆属于实践(修行)的智慧学。通过包括瑜伽在内的修行,令业已扭曲的身心再恢复过来,令业已污染的身心再恢复清净。通过修行来实现意识的彻底觉醒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即成佛、成圣、成觉)。所有关于生命和人生的各样理想,都只能通过真真实实的修行来达成和实现。
以中印两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自始至终皆十分注重修行(实践)而不重视思辨和推理。这是东方文化特色之所在——一切真知灼见皆自身心实践中出生,皆自生命(意识)觉醒中显现。因东方文化注重身心实践、生命实践,故而在生命修行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生命修证体系。中国的儒、道,印度的瑜伽与佛教,皆属体系博大的生命修证系统。因这些体系和学说皆来自身心实证和生命体悟,所以我们今天要想真切理解和契合这些文化和智慧体系,同样也必须经过一番艰苦而真切的修行,舍此别无他途。
瑜伽哲学体系在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中一直是以实修实证为其主要特色。瑜伽即是修行之意,无修行即无瑜伽。瑜伽哲学中所有的学说,所有的理论,所有的观念,所有的理想,都必须落实到修行上来检验和实现。
“与行相应”就是将所有的瑜伽学说、生命学说或哲学学说落实到修行上来,或转化入身心生命之中而避免这些学说或思想处于飘浮、摇摆、空泛、愰惚、滑转等状态。我们现在正在讲授的这部《瑜伽经》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来自帕坦迦利的瑜伽修行体验和超凡洞见,而不是通常意义上一个哲学式的观点或推论。如果要想切实领悟《瑜伽经》中的每句话,同样需要我们有一个长期而切实的修行,不是仅仅靠我们平时的那点思辨或推理,即可透彻了知《瑜伽经》的全部真意。
“与行相应”是瑜伽始终不易的宗旨,也是瑜伽哲学的核心。通俗地讲,与行相应就是将包括《瑜伽经》在内的一切圣贤之教导落在身心实践上,切实融进生命中。
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我,微信号:crownyoga
与行相应:行就是修行。修行这个词是印度瑜伽学和哲学的一个核心术语。我们中国文化中则称之为“实践”或叫“践履”。修行就是实践,实践就是修行。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是无比注重修行和实践的文化。中国和印度的学问皆属于生命实践(修行)的学问,皆属于实践(修行)的智慧学。通过包括瑜伽在内的修行,令业已扭曲的身心再恢复过来,令业已污染的身心再恢复清净。通过修行来实现意识的彻底觉醒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即成佛、成圣、成觉)。所有关于生命和人生的各样理想,都只能通过真真实实的修行来达成和实现。
以中印两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自始至终皆十分注重修行(实践)而不重视思辨和推理。这是东方文化特色之所在——一切真知灼见皆自身心实践中出生,皆自生命(意识)觉醒中显现。因东方文化注重身心实践、生命实践,故而在生命修行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生命修证体系。中国的儒、道,印度的瑜伽与佛教,皆属体系博大的生命修证系统。因这些体系和学说皆来自身心实证和生命体悟,所以我们今天要想真切理解和契合这些文化和智慧体系,同样也必须经过一番艰苦而真切的修行,舍此别无他途。
瑜伽哲学体系在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中一直是以实修实证为其主要特色。瑜伽即是修行之意,无修行即无瑜伽。瑜伽哲学中所有的学说,所有的理论,所有的观念,所有的理想,都必须落实到修行上来检验和实现。
“与行相应”就是将所有的瑜伽学说、生命学说或哲学学说落实到修行上来,或转化入身心生命之中而避免这些学说或思想处于飘浮、摇摆、空泛、愰惚、滑转等状态。我们现在正在讲授的这部《瑜伽经》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来自帕坦迦利的瑜伽修行体验和超凡洞见,而不是通常意义上一个哲学式的观点或推论。如果要想切实领悟《瑜伽经》中的每句话,同样需要我们有一个长期而切实的修行,不是仅仅靠我们平时的那点思辨或推理,即可透彻了知《瑜伽经》的全部真意。
“与行相应”是瑜伽始终不易的宗旨,也是瑜伽哲学的核心。通俗地讲,与行相应就是将包括《瑜伽经》在内的一切圣贤之教导落在身心实践上,切实融进生命中。
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我,微信号:crownyoga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