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馔小品】宋五嫂
![]() |
宋五嫂的鱼羹店开在西湖旁。
五嫂一口的汴京口音,在这临安城里倒有一多半人跟她口音一样,所以并不觉得这里是异乡。真正说南音的主要是些当地土著,不过他们也在拼命地学着北方官话,只是显得舌头有些略大。
五嫂娘儿俩相依为命,儿子一早就撑一叶扁舟去西湖中打渔了,运气好时能打上几十条鲈鱼、鳜鱼,够她一天卖鱼羹、做小菜用了。小店门脸虽然不大,但收拾得清爽、利落,店门前有树有花,绿荫四合,环境清幽,加上她做鱼羹的手艺独特,生意还算不错。
五嫂做鱼羹的独得之秘是用自己酿制的陈年老醋,并用四川特产的黎椒烹炸后,使鱼羹带点微微的麻辣味。她先将鳜鱼去骨,加上盐、葱段、姜片、稍许黄酒上笼蒸熟,再把鱼肉打碎;用油烹炸黎椒、葱段后取出,加入高汤、绍酒,煮沸后加入笋丝和香菇丝,再放入鱼肉和原汁,加适量的秋油和盐,勾入稀芡汁;再次煮沸时倒入蛋黄液,浇上两勺陈醋、淋入香油,一份酸麻可口、酷似蟹羹的鱼羹就出锅啦!
凭着这手做鱼羹的手艺,自从五哥去世后,五嫂带着儿子一路逃难,从东京到了临安,在这西湖边上扎下根来。
那天,店中来了两位士子模样的年轻人,叫上几盘小菜、一份鱼羹,边喝酒边议论朝政,一句“我多想打回北方去”,言辞当中直指当今皇上。五嫂怕惹事,看他们的鱼羹快喝完了,就上前去打断他们,说:“二位觉得这鱼羹怎样?要不要再来一份?”
那位颌下有短须的士子说:“就说你这鱼羹爽口呢,让人想起了在东京时常吃的口味。”
五嫂惊讶说:“我的小店原来就在东京汴水边的大梁门啊,这不到临安都十年了,还以卖鱼羹为生。”
“那是故人啊!洪兄,这么可口的鱼羹,可否激发你的吟词雅兴啊?”怂恿他的是那个面目清秀的士子。
“好啊,吟上几句吧!大嫂,有笔墨么?”短须士子从行囊中取出半幅白纸,接过笔墨,略一思索,写下:
“渔父饮时花作荫。羹鱼煮蟹无它品。世代太平除酒禁。渔父饮。绿蓑藉地胜如锦。”
“好啊!”白面士子赞道,“我为你续上一句。”他接过毛笔,笔走龙蛇起来,“渔父醉时收钓饵。鱼梁晒翅闲乌鬼。白浪撼船眠不起。渔父醉。滩声无尽清双耳。”
两人一番唱和,还不尽兴,把词句贴在五嫂店中的墙上,才相扶而出,一路吱吱呀呀地走了。
转眼就过了谷雨,这一日天气晴好,五嫂擦净桌椅,又开始准备中午的菜肴了。抬起头,却见两艘画舫慢慢地朝她这边驶来,船首站着一位面皮白团团的汉子。
“是宋五嫂的鱼羹店吗?”那汉子问道。
“是啊是啊,客官,您老里边请!”
这时几个后生从画舫中扶出一位七十多岁的长须老汉,穿着绫罗长袍,虽然年迈,但一看就是副风雨刮不着、太阳晒不着的样子。
“这是我家老爷,听说你是从东京过来的,做的鱼羹特别有东京风味,所以专门过来品尝一下!”
“您老稍候啊,来,先品一品这新出的碧螺春。”
过了稍许工夫,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鱼羹就端上来了。老者品了一口,赞叹道:“嗯,确实是东京的口味,没变啊!”
“这位老嫂子,你是什么时候从东京来到临安的?”老者问道。
“唉,靖康二年,金人打进了东京,那个烧杀抢掠啊,我那五哥稍有不顺从,就被金人乱刀杀死了,鱼羹店也被砸了。后来,我就带着儿子一路打着短工逃到了临安城。可我还是想我那大梁门的家啊,您老给说说,咱们还有希望重回东京吗?”
老者黯然,过了一会儿才说:“有你忠心耿耿的臣民,东京还是会回的……”
几位后生扶老汉回到画舫,中年汉子殿后。过了片刻,汉子又下得船来,手拿着金钱布匹,对五嫂说:“你可知道刚才那位是谁不?那可是当今太上皇!太上皇念你忠顺,千里迢迢追随到临安,又念你年老,专门赏赐你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还不叩头恭谢皇恩!”
几天后,一块由太上皇赵构亲笔题写的“宋嫂鱼羹”牌匾挂在了五嫂小店的门头上。从此达官贵人争相到五嫂的鱼羹店品尝不提。
-
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5 10:23:26
-
寂寥島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5 09:40:37
-
CKL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5 00:08:35
-
Gauch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4 23:09:37
-
食住嘢睇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4 21:25:55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4 21:22:42
-
但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4 20:49:48
-
度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4 19:39:13
-
城市里的候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4 18:59:04
-
狐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24 18: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