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免疫系统——生气的认知
一、引言
最早听到“心理免疫系统”是在俱乐部的线下活动上,由郭郭分享的身心灵修行方法中首先提起,紧接着大桥博士的分享中,他提到了具体的这个词:心理免疫系统。看起来这个词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免疫谁都懂,那放在心理两个词后面,就是对心理问题的提前防御方法,但是重要的是我听到了“系统”这两个字,我对系统是十分敏感的,因为我懂的一个系统的意义在哪里。既然有这么好的体系,我就开始学习过程。
这几天,跟三个不同学员进行交流,他们都提到了关于自己很容易突然暴躁,大家通常的说法是:“我就会很生气啊!!”,无论是日计划被打乱、被人批评指责、沟通不利、觉得忍无可忍等等的时候,都会出现“感觉过了一个极限,必须要爆发啊!”、“如果我不爆发出来,对方根本觉得我是个软柿子啊!”、”生气不发泄出来会伤身体啊!”等等的想法。
所以,借着给几个朋友交流的体会,我想就加强对生气的认知、如何主动干预调整生气的自己这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生气是什么?
我不是专家,说不出太多的解释来,看一个字,其实就能看出生气的本质——怒。怒字上下两部分,一个奴字,一个心字,很容易联系在一起就是:怒是奴隶之心。
奴隶,是远古时代的一种身份属性,从身份上,我们就能看出奴隶之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奴隶的心都是怒呢,因为他们每天工作很多,就算自己有想要的生活,也无法得到,他们没有自由,没有自由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说白了,他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说,没有办法掌控,就会怒,就会生气,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之所以生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掌控力不够。看看几个例子:
1、我每天记录时间开销,但是经常被人打断,我的计划实现不了,我的记录乱七八糟,所以我特别生气。
2、我做了一件事情还蛮好的,但是别人总是质疑我,我特别受不了别人这种不了解情况下的乱评论,所以我特别生气。
3、这个事情我的做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的团队的成员总是听不进我说什么,我也懒得听他们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说不好,所以我特别生气。
4、我很不喜欢负能量,但是我身边的人总是抱怨,说这个不好说那个不对,让我都无法安心,所以我特别生气。
5、一个事情说了多少遍了,孩子还是做不好,这么点东西就这么难么,别人的孩子怎么就是比我的好呢,所以我特别生气。
6、我是个新人,老人们都把工作让我去做,我不发威你们就随便欺负我啊,所以我特别生气。
7、我已经特别忍耐了,还要对我施加压力,那我必须爆发一下,否则自己会生病,所以我特别生气。
…………
现在再来看这些例子,所有的生气都来源于无法掌控。
1、想掌控每天的生活,让自己每天的时间走向都符合自己的日计划;
2、想掌控别人对自己的认识,想让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好的;
3、想掌控沟通的力度和走向,让一件事情赶紧处理完;
4、想掌控自己的心态,不要被负能量所冲击;
5、想掌控自己孩子的成长速度,希望通过拔苗,让苗长地又快又健康;
6、想掌控自己的工作,先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好,再做个人际和谐的人;
7、想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让自己健康快乐;
……
但是,掌控不住的时候,怒就来了,自己就被生气所控制了。
三、如何主动干预自己的生气状态
从上述简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如果想让自己的生气状态抓紧平复或者赶紧达到少生气、不生气的状态下,所有的举动必须要和“掌控”有关。我想,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一)全方位突破无意识阶段
有一个很好的思考方法的模型,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掌握起来也很简单:
任何一件事情,我们从不会做到会做,必须经过四个阶段:不知道、知道、实践、融会贯通。这四个阶段可以用更学术一点的说法来总结: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有意识的有能状态。
就拿生气来说:
①无意识的无能:自己生气了,怒不可遏的状态下,自己是无意识的,不知道自己处于一个不能掌控的状态下,更处于没有能力掌控自己情绪的处境中,所以被大脑无意识地掌控了自己,像一个傀儡一样毫无灵魂、毫无掌控力,仅仅是为了生气而生气。
②有意识的无能:自己生气了,怒不可遏的状态下,因为知道了生气是自己处于不能掌控的状态,但是正是因为没有办法掌控,所以更是恼羞成怒,发泄之后只会说一句:对不起,我就是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事情的进程。
③有意识的有能:当已经知道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学习一些方法和手段,在生气的时候立刻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强行平静下来,通过意志力的作用,让自己处于一种看似平和的状态下。
④无意识的有能:自己通过长时间的修炼和自我调整,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了,自己就像是水一样,心态会根据事件大小而起伏波动,但是会很快回复到常态,并且能够从任何一件事情中都吸收到经验和方法,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达到不生气的状态下。同样的,怒是这样,其他的情感都是一样的,心情会很平和、很积极地面对每件事情的发生。
这四个阶段的最高级阶段不言而喻,就是无意识的有能,这些阶段里面也有一些特点,掌握了特点,会更加强认知:
①如果想初级阶段达到最高级,每个阶段都是必须经历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跨越,如果跨越了,后期一定会找回来;
②无意识的无能状态时间可长可短,一旦拥有了开启自己的按钮(链接)的能力,很容易可以从这个阶段跨越;
③有意识的无能状态是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在这个认知提升了、行动尚未跟进的阶段,必须要抓紧时间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这样做,认知很容易就降回原有水平,并且,下一次的提升将比之前的更难!个人成长路上的反复问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④有意识的有能状态是个可以让自己提升幸福感的状态,因为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通过行动不断掌握新的能力,通过不断加强的掌控力,可以带来不一样的喜悦感。这个阶段需要的是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积累和内化过程的各种知识,有了这些知识和方法,可以大大压缩这个阶段的时长。
⑤无意识的有能状态是需要通过持续修行来实现的,也是长时间的积累、大量事件的经历才能让自己不断逼向这个阶段,到底能不能达到,要看缘分、要看因果、要看修行了。
所以,要想能够建立心理免疫系统,防范愤怒的来袭,首先必须抓紧时间从第一阶段提升至第二阶段,否则后面的一切都不成立!
(二)加强自己对自身状态的觉察
截止目前,本文已经能够帮助很多人了解整个过程了,但是如何能够在生气的时候抓紧时间进入有意识的状态,然后再调用能力呢?先看看这种状态:
很多人在面临一些新的情境时,会被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影响,以至于不能去观察当场的状况,根本无法对事件本身加以认识,此时,个体就已对自我、对环境的察觉力非常弱了,甚至失去了觉察。
这是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上的一段话,定义了一种状态叫做:失去觉察状态。我们愤怒时候的状态也正是处于这种状态中,所以,必须想办法加强自己的觉察:对自己、对环境,最好用的方法就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有几种方法,很好用:
1、内观。
内观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式,它强调如实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是通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观察自身就是在觉察。内观由观察所有身体移动及姿势开始。
在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己的呼吸来提升住专注力,要注意非常细微的感觉,比如鼻孔中空气的进出,以此来培养对此刻的觉察和感觉的敏锐度。等到有一定感觉之后,再去观察自己身体部位的变化,比如腹部随着呼吸的起伏状态。这里还有个呼吸法:用鼻子吸气5秒,憋气20秒,吐气10秒,每天三次,每次十个,持之以恒地去做,它的效果远胜于食物和维他命丸所能提供给你的。这个呼吸法是由小玲子推荐的一个内在空间网站上看到的,看了之后才发现有更多的修行方式。
我国目前也提供内观禅修的课程,从10天到45天的都有,通常要求参与者在这段时间内,不能和外界有任何联系,摒弃一切吸引注意力的外源,有助于让自己进入内观应有的心理状态。除了内观以外,各种打坐、观呼吸、静坐、冥想等方式,都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可以在整体上提高自我觉察的能力。
2、调整觉察区域的练习
觉察除了有能力强弱之分,还有一些平衡巨额擦所在区域的练习,从区域上分,可以分为:
内部区域(内界)的觉察、中间区域(中界)的觉察和外部区域(外界)的觉察。
内界觉察:指个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主观知觉,如对内脏的感觉:“我觉得心里一紧”,还有对肌肉的紧张、放松,呼吸的快慢深浅,心跳的快慢的状态、心情的觉察。如果当你想觉察到自己的内界,可以试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现在感觉怎么样”、“我现在的身体有什么样的感觉”,或者发现自己心跳加快、头皮发麻、手脚颤抖,都可以让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来。或者是将自己变成一台扫描仪,从脚底开始往上扫描,每个部位都停止一下,一直扫描到头顶,然后看一下自己的情感造成的身体改变的究竟位于哪个区域
中界觉察:指对思维、记忆、幻想和期望的觉察,这一部分对我们的生活、计划、工作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组织信息、进行决策和实施,但是这一区域也通常成为问题的发源地。比如说记忆的部分吧,因为我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遇到的相似的事件,但是这些经验往往也限制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创造力,甚至对情况造成错误的判断和假设。如果一个人被局限在了中界,往往就不能客观地看待自我和现实。比如说,当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如果不断抱怨而不把关注放在解决问题上,这通常就是过于关注中界了,因为自己在用过去的经历告诉自己现在面对的情况很糟糕,这时,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抱怨环境、他人,为自己不去解决问题开脱。另外一种相关的就是拖延症,拖延有着各种原因,比如完美主义倾向或者害怕失败或者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这种情况,也是用过去的经验在限制自己,对自我的能力有不合理的认知,从而心理能量无法放在寻求资源、完成任务上。如果你对中界情况有所觉察,那么就要根据这些情况作出调整了!
外界觉察:外部区域主要是感官的,对外界的觉察是指通过看、听、说、尝、闻、摸、行动的方式去感知,外界觉察可以加强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加强外界觉察,也可以让我们提升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做出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这三个区域的觉察必须是平衡的,它们收集的信息共同为人们的判断、决策、行动服务,如果因为某个原因造成了个体更多地觉察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就会让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决策和行动,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情感。真正流畅的状态,是个体每天在这三界觉察中的穿梭往返,当停留在某一个领域过多时候,就会失衡。
一个比较好的练习方式,就是用10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对当下的感觉、想法全部用语言讲出来,并写下来,然后对这段文字分析,看看里面有多少属于内界、中界、外界区域,慢慢平衡自己。
当自己可以全身心地活在当下,又可以在这三界中自由穿梭,那么自己心理能量就是充沛的、流动的、畅通的,既可以利用以往的经验,又能关注到当下的情况,从而调节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行动,这个时候就能真正做到有意识了。
(三)再回来说说掌控力
在有意识之后,回头再说说掌控力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是奴隶之心,就是掌控不住,解决这个问题就很简单,只要掌控住就好了啊!所以,有两个途径:提升掌控力、减少要掌控的东西。
1、提升掌控力
提高对事物、事务的掌控力,这是个很大的话题,而我持续推荐的个人管理系统构建,就是加强自己对自己的管理、提升对自我的掌控力,我认为构建个人管理系统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做好了自我管理才有可能将其他的管理能力提升,从而提升一切的掌控力。所以,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要不然整个博客都要贴在这条的后面。
2、减少要掌控的东西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掌控无限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想办法找到自己的目标,掌握自己需要掌握的事情吧。这句话说说,也就是加强认知而已,到底如何减少掌控欲,是需要进一步修行的。
(四)最好用的方法
我推荐:《不抱怨的世界》,并且坚持佩戴紫手环!我有篇文章:《为了自己的因果》,希望懂的人开始做起来!
四、一切都是修行,练习平和自己的心态
佛说:众生平等,这句话真的要好好地去理解。人有七情六欲,我们通常用喜怒哀乐来做个替代。很多人喜欢“喜”、“乐”,而不喜欢“哀”、“怒”,这种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喜欢好的而不喜欢坏的。可是,在国学经典里面常常会出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倚”这种话,我们的生活通常都是这样的,因为喜乐更容易忘乎所以,才会带来哀怒,所以,总是福祸是共生的,喜怒哀乐是共存的。
回头再看西方积极心理学提到的概念:一切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无论是喜怒哀乐,最终都会回归到平衡。老子说到上善若水,水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喜怒哀乐的石块投掷到其中,无论多大的涟漪,最终会回归平衡。人生也是一样的,其实都是一个平均值,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面对任何的喜怒哀乐的时候,就不需要像水那样激荡不止了,因为任何的喜怒哀乐的结果都是平衡,那就尽可能地让自己不要被喜怒哀乐所控制;因为任何的喜怒哀乐都会让自己的判断力受到影响,那也尽可能地不要让自己沉浸在任何大喜大悲之间。
再次回头看佛说的众生平等,用在喜怒哀乐上也是一样的,喜怒哀乐没有好与坏,它们都是平等的,每次我们经历不同的情感,其实都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快地回归平均值,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任何的喜怒哀乐都是修行,都是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平和和积极的人。所以,抱着这样的态度,再看看“怒”字本身,已经变得很无所谓了。
五、结尾
啰嗦地写了这么多,把自己的一些看法说出来了,我已经走上了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正在朝向无意识的有能,希望每个看到本文的朋友,都能够学着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可以在进化的路上可以更加感受幸福。
原文链接:http://blog.hiddenwangcc.com/?p=1459
最早听到“心理免疫系统”是在俱乐部的线下活动上,由郭郭分享的身心灵修行方法中首先提起,紧接着大桥博士的分享中,他提到了具体的这个词:心理免疫系统。看起来这个词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免疫谁都懂,那放在心理两个词后面,就是对心理问题的提前防御方法,但是重要的是我听到了“系统”这两个字,我对系统是十分敏感的,因为我懂的一个系统的意义在哪里。既然有这么好的体系,我就开始学习过程。
这几天,跟三个不同学员进行交流,他们都提到了关于自己很容易突然暴躁,大家通常的说法是:“我就会很生气啊!!”,无论是日计划被打乱、被人批评指责、沟通不利、觉得忍无可忍等等的时候,都会出现“感觉过了一个极限,必须要爆发啊!”、“如果我不爆发出来,对方根本觉得我是个软柿子啊!”、”生气不发泄出来会伤身体啊!”等等的想法。
所以,借着给几个朋友交流的体会,我想就加强对生气的认知、如何主动干预调整生气的自己这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生气是什么?
我不是专家,说不出太多的解释来,看一个字,其实就能看出生气的本质——怒。怒字上下两部分,一个奴字,一个心字,很容易联系在一起就是:怒是奴隶之心。
奴隶,是远古时代的一种身份属性,从身份上,我们就能看出奴隶之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奴隶的心都是怒呢,因为他们每天工作很多,就算自己有想要的生活,也无法得到,他们没有自由,没有自由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说白了,他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说,没有办法掌控,就会怒,就会生气,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之所以生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掌控力不够。看看几个例子:
1、我每天记录时间开销,但是经常被人打断,我的计划实现不了,我的记录乱七八糟,所以我特别生气。
2、我做了一件事情还蛮好的,但是别人总是质疑我,我特别受不了别人这种不了解情况下的乱评论,所以我特别生气。
3、这个事情我的做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的团队的成员总是听不进我说什么,我也懒得听他们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说不好,所以我特别生气。
4、我很不喜欢负能量,但是我身边的人总是抱怨,说这个不好说那个不对,让我都无法安心,所以我特别生气。
5、一个事情说了多少遍了,孩子还是做不好,这么点东西就这么难么,别人的孩子怎么就是比我的好呢,所以我特别生气。
6、我是个新人,老人们都把工作让我去做,我不发威你们就随便欺负我啊,所以我特别生气。
7、我已经特别忍耐了,还要对我施加压力,那我必须爆发一下,否则自己会生病,所以我特别生气。
…………
现在再来看这些例子,所有的生气都来源于无法掌控。
1、想掌控每天的生活,让自己每天的时间走向都符合自己的日计划;
2、想掌控别人对自己的认识,想让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好的;
3、想掌控沟通的力度和走向,让一件事情赶紧处理完;
4、想掌控自己的心态,不要被负能量所冲击;
5、想掌控自己孩子的成长速度,希望通过拔苗,让苗长地又快又健康;
6、想掌控自己的工作,先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好,再做个人际和谐的人;
7、想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让自己健康快乐;
……
但是,掌控不住的时候,怒就来了,自己就被生气所控制了。
三、如何主动干预自己的生气状态
从上述简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如果想让自己的生气状态抓紧平复或者赶紧达到少生气、不生气的状态下,所有的举动必须要和“掌控”有关。我想,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一)全方位突破无意识阶段
有一个很好的思考方法的模型,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掌握起来也很简单:
任何一件事情,我们从不会做到会做,必须经过四个阶段:不知道、知道、实践、融会贯通。这四个阶段可以用更学术一点的说法来总结: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有意识的有能状态。
就拿生气来说:
①无意识的无能:自己生气了,怒不可遏的状态下,自己是无意识的,不知道自己处于一个不能掌控的状态下,更处于没有能力掌控自己情绪的处境中,所以被大脑无意识地掌控了自己,像一个傀儡一样毫无灵魂、毫无掌控力,仅仅是为了生气而生气。
②有意识的无能:自己生气了,怒不可遏的状态下,因为知道了生气是自己处于不能掌控的状态,但是正是因为没有办法掌控,所以更是恼羞成怒,发泄之后只会说一句:对不起,我就是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事情的进程。
③有意识的有能:当已经知道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学习一些方法和手段,在生气的时候立刻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强行平静下来,通过意志力的作用,让自己处于一种看似平和的状态下。
④无意识的有能:自己通过长时间的修炼和自我调整,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了,自己就像是水一样,心态会根据事件大小而起伏波动,但是会很快回复到常态,并且能够从任何一件事情中都吸收到经验和方法,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达到不生气的状态下。同样的,怒是这样,其他的情感都是一样的,心情会很平和、很积极地面对每件事情的发生。
这四个阶段的最高级阶段不言而喻,就是无意识的有能,这些阶段里面也有一些特点,掌握了特点,会更加强认知:
①如果想初级阶段达到最高级,每个阶段都是必须经历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跨越,如果跨越了,后期一定会找回来;
②无意识的无能状态时间可长可短,一旦拥有了开启自己的按钮(链接)的能力,很容易可以从这个阶段跨越;
③有意识的无能状态是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在这个认知提升了、行动尚未跟进的阶段,必须要抓紧时间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这样做,认知很容易就降回原有水平,并且,下一次的提升将比之前的更难!个人成长路上的反复问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④有意识的有能状态是个可以让自己提升幸福感的状态,因为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通过行动不断掌握新的能力,通过不断加强的掌控力,可以带来不一样的喜悦感。这个阶段需要的是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积累和内化过程的各种知识,有了这些知识和方法,可以大大压缩这个阶段的时长。
⑤无意识的有能状态是需要通过持续修行来实现的,也是长时间的积累、大量事件的经历才能让自己不断逼向这个阶段,到底能不能达到,要看缘分、要看因果、要看修行了。
所以,要想能够建立心理免疫系统,防范愤怒的来袭,首先必须抓紧时间从第一阶段提升至第二阶段,否则后面的一切都不成立!
(二)加强自己对自身状态的觉察
截止目前,本文已经能够帮助很多人了解整个过程了,但是如何能够在生气的时候抓紧时间进入有意识的状态,然后再调用能力呢?先看看这种状态:
很多人在面临一些新的情境时,会被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影响,以至于不能去观察当场的状况,根本无法对事件本身加以认识,此时,个体就已对自我、对环境的察觉力非常弱了,甚至失去了觉察。
这是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上的一段话,定义了一种状态叫做:失去觉察状态。我们愤怒时候的状态也正是处于这种状态中,所以,必须想办法加强自己的觉察:对自己、对环境,最好用的方法就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有几种方法,很好用:
1、内观。
内观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式,它强调如实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是通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观察自身就是在觉察。内观由观察所有身体移动及姿势开始。
在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己的呼吸来提升住专注力,要注意非常细微的感觉,比如鼻孔中空气的进出,以此来培养对此刻的觉察和感觉的敏锐度。等到有一定感觉之后,再去观察自己身体部位的变化,比如腹部随着呼吸的起伏状态。这里还有个呼吸法:用鼻子吸气5秒,憋气20秒,吐气10秒,每天三次,每次十个,持之以恒地去做,它的效果远胜于食物和维他命丸所能提供给你的。这个呼吸法是由小玲子推荐的一个内在空间网站上看到的,看了之后才发现有更多的修行方式。
我国目前也提供内观禅修的课程,从10天到45天的都有,通常要求参与者在这段时间内,不能和外界有任何联系,摒弃一切吸引注意力的外源,有助于让自己进入内观应有的心理状态。除了内观以外,各种打坐、观呼吸、静坐、冥想等方式,都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可以在整体上提高自我觉察的能力。
2、调整觉察区域的练习
觉察除了有能力强弱之分,还有一些平衡巨额擦所在区域的练习,从区域上分,可以分为:
内部区域(内界)的觉察、中间区域(中界)的觉察和外部区域(外界)的觉察。
内界觉察:指个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主观知觉,如对内脏的感觉:“我觉得心里一紧”,还有对肌肉的紧张、放松,呼吸的快慢深浅,心跳的快慢的状态、心情的觉察。如果当你想觉察到自己的内界,可以试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现在感觉怎么样”、“我现在的身体有什么样的感觉”,或者发现自己心跳加快、头皮发麻、手脚颤抖,都可以让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来。或者是将自己变成一台扫描仪,从脚底开始往上扫描,每个部位都停止一下,一直扫描到头顶,然后看一下自己的情感造成的身体改变的究竟位于哪个区域
中界觉察:指对思维、记忆、幻想和期望的觉察,这一部分对我们的生活、计划、工作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组织信息、进行决策和实施,但是这一区域也通常成为问题的发源地。比如说记忆的部分吧,因为我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遇到的相似的事件,但是这些经验往往也限制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创造力,甚至对情况造成错误的判断和假设。如果一个人被局限在了中界,往往就不能客观地看待自我和现实。比如说,当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如果不断抱怨而不把关注放在解决问题上,这通常就是过于关注中界了,因为自己在用过去的经历告诉自己现在面对的情况很糟糕,这时,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抱怨环境、他人,为自己不去解决问题开脱。另外一种相关的就是拖延症,拖延有着各种原因,比如完美主义倾向或者害怕失败或者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这种情况,也是用过去的经验在限制自己,对自我的能力有不合理的认知,从而心理能量无法放在寻求资源、完成任务上。如果你对中界情况有所觉察,那么就要根据这些情况作出调整了!
外界觉察:外部区域主要是感官的,对外界的觉察是指通过看、听、说、尝、闻、摸、行动的方式去感知,外界觉察可以加强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加强外界觉察,也可以让我们提升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做出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这三个区域的觉察必须是平衡的,它们收集的信息共同为人们的判断、决策、行动服务,如果因为某个原因造成了个体更多地觉察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就会让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决策和行动,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情感。真正流畅的状态,是个体每天在这三界觉察中的穿梭往返,当停留在某一个领域过多时候,就会失衡。
一个比较好的练习方式,就是用10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对当下的感觉、想法全部用语言讲出来,并写下来,然后对这段文字分析,看看里面有多少属于内界、中界、外界区域,慢慢平衡自己。
当自己可以全身心地活在当下,又可以在这三界中自由穿梭,那么自己心理能量就是充沛的、流动的、畅通的,既可以利用以往的经验,又能关注到当下的情况,从而调节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行动,这个时候就能真正做到有意识了。
(三)再回来说说掌控力
在有意识之后,回头再说说掌控力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是奴隶之心,就是掌控不住,解决这个问题就很简单,只要掌控住就好了啊!所以,有两个途径:提升掌控力、减少要掌控的东西。
1、提升掌控力
提高对事物、事务的掌控力,这是个很大的话题,而我持续推荐的个人管理系统构建,就是加强自己对自己的管理、提升对自我的掌控力,我认为构建个人管理系统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做好了自我管理才有可能将其他的管理能力提升,从而提升一切的掌控力。所以,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要不然整个博客都要贴在这条的后面。
2、减少要掌控的东西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掌控无限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想办法找到自己的目标,掌握自己需要掌握的事情吧。这句话说说,也就是加强认知而已,到底如何减少掌控欲,是需要进一步修行的。
(四)最好用的方法
我推荐:《不抱怨的世界》,并且坚持佩戴紫手环!我有篇文章:《为了自己的因果》,希望懂的人开始做起来!
四、一切都是修行,练习平和自己的心态
佛说:众生平等,这句话真的要好好地去理解。人有七情六欲,我们通常用喜怒哀乐来做个替代。很多人喜欢“喜”、“乐”,而不喜欢“哀”、“怒”,这种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喜欢好的而不喜欢坏的。可是,在国学经典里面常常会出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倚”这种话,我们的生活通常都是这样的,因为喜乐更容易忘乎所以,才会带来哀怒,所以,总是福祸是共生的,喜怒哀乐是共存的。
回头再看西方积极心理学提到的概念:一切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无论是喜怒哀乐,最终都会回归到平衡。老子说到上善若水,水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喜怒哀乐的石块投掷到其中,无论多大的涟漪,最终会回归平衡。人生也是一样的,其实都是一个平均值,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面对任何的喜怒哀乐的时候,就不需要像水那样激荡不止了,因为任何的喜怒哀乐的结果都是平衡,那就尽可能地让自己不要被喜怒哀乐所控制;因为任何的喜怒哀乐都会让自己的判断力受到影响,那也尽可能地不要让自己沉浸在任何大喜大悲之间。
再次回头看佛说的众生平等,用在喜怒哀乐上也是一样的,喜怒哀乐没有好与坏,它们都是平等的,每次我们经历不同的情感,其实都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快地回归平均值,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任何的喜怒哀乐都是修行,都是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平和和积极的人。所以,抱着这样的态度,再看看“怒”字本身,已经变得很无所谓了。
五、结尾
啰嗦地写了这么多,把自己的一些看法说出来了,我已经走上了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正在朝向无意识的有能,希望每个看到本文的朋友,都能够学着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可以在进化的路上可以更加感受幸福。
原文链接:http://blog.hiddenwangcc.com/?p=1459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