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当你的生活乏善可陈的时候,你就开始回忆往事了,以填充你苍白的生活。然后我发现我正处在乏善可陈的生活之中,于是开始了回忆。不幸的是,我的记忆竟也是那样的苍白。在这不幸的苍白中,一段小小的印记时隐时现,而这印记是一片坟墓。
镇上有一片公墓。几十乃至一百多的坟冢集中分布在镇子的北部,再往北就是田地了。
约莫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一之间的那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光顾那片墓地。
第一次见到这片墓地是在一个冬天。印象里是在跟伙伴一起在下满雪的麦田里游荡的时候,发现了兔子的脚印。于是跟随着脚印来到了一片墓地。大家有点害怕,也有点兴奋。最终决定一起结伴一探究竟。结果大家就发现其实挺乏味的,也就是数十百个坟堆,有的坟前立有大理石或者水泥板的墓碑,有的上面覆有破烂的花圈,有的坟前余有烧纸的黑色灰烬。北风一吹,垃圾四飞。没有传奇的鬼火,没有露出地表的白骨。大家一阵无聊,很快就走散了。而我,却被一块墓碑跟迷住了。
那是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的碑,现在想来,也并无奇特之处。只是上面刻满了文字。
当时我正迷恋着书法,迷恋着繁体字。常常拿一本字帖一个人静静地看一下午,用手指勾画着字体的结构,在脑中想象着每一个字是如何写成的。当然不动笔,只喜欢看不喜欢写。除了父亲的基本书法书和字帖之外,生活中很少有遇到所谓书法的东西,常见的不过是对联罢了。过年的时候路过别人家的门口,总要看一看对联写得怎么样。如果有好的,且看看四下无人,就悄悄地欣赏一番。除了每年的对联,唯一见到的就是这一方墓碑了。
那碑上写得是什么早已经忘记了,有印象是那个年份:宣统三年。当时我站在近一百年前的这个物之前,有一种被镇住了感觉。世界上竟然真的存在有一百岁年龄的东西,我们所经历的岁月并不是一切都是虚空。墓碑上的文字是近于柳体的楷书,不算很优良,它在用我所不能完全理解的最华丽文言文在缅怀着的那个已经死去的将近一百年的人,而那个立碑的人肯定也早已死去了。一想到这里,一股悲凉之气就涌上了胸间。我想,人终究是存在过的,然后又终归会归于寂灭。
伙伴们在叫我了,然后我们就个回个的家了。
然而我不能忘怀这一片坟墓。于是在放学后的空荡的时间里,我常常一个人去那一片地方走走。有一次我真的发现了兔子,在坟边的野草中鬼鬼祟祟地向我窥探。我猫下腰,想捡起一块石头砸它,它却一溜烟地跑了。冬雪初融的麦田里一道笔直的脚印。
我还看到过一个孤独的老妇人来上坟。她跪在坟前,点燃一刀刀的烧纸,嘴中喃喃自语,脸上有我所不能辨识的表情,似乎是悲凉凄苦,也似乎是麻木的平静。当时我不能明白地看清她的表情,现在恐怕也不能。那是只有经过岁月磨砺的且有着深沉悲悯的老人才能理解的。
只从上了初中,就很少去了。似乎有一天,这坟墓在我的世界里完全的消失了,直到我在这乏善可陈的生活开始回忆,才从同样乏善可陈的记忆中把它勾了出来。可是却想不起来许多细节了,只记得并不准确的感觉。也许回忆就是这样,回忆早已偏离了真实的方向,只有当时朦胧的感觉还在。这一片片的模糊而明确的感觉,正是组成了我们一生的印迹,使我们常常在脑海中小小地偏离所谓正常的生活轨道,去回忆那些除了自己谁也不会在意的小事情,去小小地缅怀一下,去小小地纪念一下,去小小地感慨一下,而这也就是回忆的可贵之处,而这也就是让我们的生活不那么乏善可陈的源泉。
2011
镇上有一片公墓。几十乃至一百多的坟冢集中分布在镇子的北部,再往北就是田地了。
约莫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一之间的那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光顾那片墓地。
第一次见到这片墓地是在一个冬天。印象里是在跟伙伴一起在下满雪的麦田里游荡的时候,发现了兔子的脚印。于是跟随着脚印来到了一片墓地。大家有点害怕,也有点兴奋。最终决定一起结伴一探究竟。结果大家就发现其实挺乏味的,也就是数十百个坟堆,有的坟前立有大理石或者水泥板的墓碑,有的上面覆有破烂的花圈,有的坟前余有烧纸的黑色灰烬。北风一吹,垃圾四飞。没有传奇的鬼火,没有露出地表的白骨。大家一阵无聊,很快就走散了。而我,却被一块墓碑跟迷住了。
那是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的碑,现在想来,也并无奇特之处。只是上面刻满了文字。
当时我正迷恋着书法,迷恋着繁体字。常常拿一本字帖一个人静静地看一下午,用手指勾画着字体的结构,在脑中想象着每一个字是如何写成的。当然不动笔,只喜欢看不喜欢写。除了父亲的基本书法书和字帖之外,生活中很少有遇到所谓书法的东西,常见的不过是对联罢了。过年的时候路过别人家的门口,总要看一看对联写得怎么样。如果有好的,且看看四下无人,就悄悄地欣赏一番。除了每年的对联,唯一见到的就是这一方墓碑了。
那碑上写得是什么早已经忘记了,有印象是那个年份:宣统三年。当时我站在近一百年前的这个物之前,有一种被镇住了感觉。世界上竟然真的存在有一百岁年龄的东西,我们所经历的岁月并不是一切都是虚空。墓碑上的文字是近于柳体的楷书,不算很优良,它在用我所不能完全理解的最华丽文言文在缅怀着的那个已经死去的将近一百年的人,而那个立碑的人肯定也早已死去了。一想到这里,一股悲凉之气就涌上了胸间。我想,人终究是存在过的,然后又终归会归于寂灭。
伙伴们在叫我了,然后我们就个回个的家了。
然而我不能忘怀这一片坟墓。于是在放学后的空荡的时间里,我常常一个人去那一片地方走走。有一次我真的发现了兔子,在坟边的野草中鬼鬼祟祟地向我窥探。我猫下腰,想捡起一块石头砸它,它却一溜烟地跑了。冬雪初融的麦田里一道笔直的脚印。
我还看到过一个孤独的老妇人来上坟。她跪在坟前,点燃一刀刀的烧纸,嘴中喃喃自语,脸上有我所不能辨识的表情,似乎是悲凉凄苦,也似乎是麻木的平静。当时我不能明白地看清她的表情,现在恐怕也不能。那是只有经过岁月磨砺的且有着深沉悲悯的老人才能理解的。
只从上了初中,就很少去了。似乎有一天,这坟墓在我的世界里完全的消失了,直到我在这乏善可陈的生活开始回忆,才从同样乏善可陈的记忆中把它勾了出来。可是却想不起来许多细节了,只记得并不准确的感觉。也许回忆就是这样,回忆早已偏离了真实的方向,只有当时朦胧的感觉还在。这一片片的模糊而明确的感觉,正是组成了我们一生的印迹,使我们常常在脑海中小小地偏离所谓正常的生活轨道,去回忆那些除了自己谁也不会在意的小事情,去小小地缅怀一下,去小小地纪念一下,去小小地感慨一下,而这也就是回忆的可贵之处,而这也就是让我们的生活不那么乏善可陈的源泉。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