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英美畅销书年终盘点 (copy)
2008英美畅销书年终盘点
本站原创 段怡妹
(2008-12-26)
英美读者极其重视圣诞假期,除了会届时选购一些图书作为赠送家人的礼物外,也会趁机充电,读些新书充实一下自己。在圣诞夜,英美国家大多数家庭选择围坐在圣诞树周围,喝一杯红酒、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来感受家庭的温暖。由于西方人对于阅读的重视,最近读过什么好书便成为了一家人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之一。而圣诞节假期的结束则预示着英美图书市场新一轮畅销书争夺战的开始。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书商们纷纷在圣诞前夕打出了打折降价的大招牌来吸引置办圣诞礼品的顾客,出版商们亦选择在圣诞前夕推出各类新书,做出了年终的最后一搏。12月上榜新书虽以礼品书为主,但也不缺乏爱情、惊悚、烹调等一些畅销书榜上常客的身影。回顾2008年英美畅销书榜我们不难发现:英美图书市场对娱乐性读物的需求,时事政治对上榜图书种类的影响,以及阅读习惯和方式的转变。
■金融危机催生
■“成功热”
2008年迎来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随着金融危机的步步紧逼,英美的图书出版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一个大出版社的经济亏损和英国零售巨头沃尔沃斯的破产,更多出版人迎来了难熬的寒冬。而出版业的这种低迷状态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相比只是冰山一角,一时之间成千上万人从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大厦中搬出,成为了无业游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美两国的图书市场上刮起了一阵“成功热”,而这股热潮的代表作便是励志读物:《秘密》(The secret)、《人生边缘》(On the edge)和《最后一堂课》(The last lecture)。
《秘密》自2006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已达1500万册;《最后一堂课》上榜37周仍然占据着美国非小说类畅销书榜Top10老大的位置;而《人生边缘》也靠着顽强的生命力,时不时地出现在非小说类畅销书Top10中。不论这三本畅销书讲述了什么故事、是关于什么人或是从什么角度来表达,他们都分别讲述了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故事结果不但大致相同,更重要的是销售结果也同样使出版商和作者们在这样一个经济萧条时期开心得合不拢嘴。
其中最为成功的《秘密》被称为是“这个时代的福音”,全球总销量第一,并创下了美国出版史记录,在美国至今销售超800万本。本书作者朗达·拜恩是澳大利亚电视工作者,有一年,父亲突然去世,工作遭遇瓶颈,家庭关系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至谷底、生活即将崩溃时,她意外发现了隐藏在百年古书中的秘密。聪明的出版商在这时利用人们面对失败,梦想成功的心理,打出了“成功”牌,并利用书中人物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为卖点,抓住经济萧条时期的商机,创下了名和利的双赢。
■已故领袖崇拜
■明星市场升温
领袖与明星向来是英美图书市场的红人,2008年的英美上榜小说与非小说中有许多关于这些“红人”的身影。英美人对领袖与明星的热情崇拜不亚于中国的那些追星族,将他们的故事与经历写成小说或传记,得到了英美图书爱好者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十分愿意打开自己的荷包来支持自己心中的偶像。而在2008年,众多已故领袖则成为了“领袖明星市场争夺战”中的佼佼者。
一部关于“马背上领袖”成吉思汗的系列小说在2008年英国的小说畅销书排行榜上风光了好一阵子。这部名为《胜利者》的历史小说集,在2008年1月份的时候出版了第二部《长矛民族的领袖》,该书1月的第一周出版便获得了排行榜第一,接下来的三周内排名也都居高不下。而小说作者考恩·伊古顿又乘胜追击,在9月,出版了《胜利者》系列的第三部曲《山坡上的尸骨》。《胜利者》历史小说的出版掀起了英美市场新一轮的历史领袖热。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也是历史小说作家追逐的对象,2008年读者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这位铁娘子的感情和家庭生活上,除叙述之外,这些作品还增加了英式的调侃,为这道传统大菜增添了不少调味剂。
除了对已故领袖的追捧,英美读者对国际红星也情有独钟。以明星为主题的各类读物成为了今年英美非小说top10的榜上常客。英国的明星自传打的多是温情牌,就只是已婚艳星乔丹一人,2008年全年竟有三本读物上榜,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乔丹被媒体封为了“英国转型最成功的艳星”。但美国的明星自传多是由亲人代笔或将明星的阴暗面摆在读者面前,娱乐的成分非常多。不论英美两国的明星自传有什么内容上的区别,他们的最终目的便是娱乐读者、发掘明星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将八卦进行到底。
■美食健康
■受年轻女性追捧
民以食为天,与东方文化相似,英美读者对美食也是情有独钟,在政府健康饮食政策的推动下,烹调书市场在英美蓬勃发展。肥胖症以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已经成为影响英美社会下一代发展的克星,不论家庭主妇还是爱美的年轻女孩,都将健康饮食作为一种时尚,在这样的环境下捧红了许多“明星主厨”。
在英国社会快速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简单易学的速成食谱成为了首选。《尼吉拉特快速成食谱》、《如何在烹调中以假乱真》、《詹姆士·马丁菜谱大全》、《吉米私家菜》、《吉丽安·麦克凯文的食物圣经》和《简单烹调的中餐》都成为了速成“傻瓜食谱”的典范。这些种类各异的食谱大全涵盖了英国传统大菜、异国美食和家常菜,成为了主妇们的最爱。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烹调书市场一贯被中老年读者所关注不同,在英国,年轻女孩们成为了追捧这些烹调书的新一代粉丝。而这些食谱的市场宣传也不遗余力。它们大多配合电视节目推出,更加降低了读者学习做菜的难度,在英国的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烹调书和其节目的大型灯箱广告。《吉米私家菜》更是配合英国政府健康饮食计划,在各大中小学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在《如何在烹调中以假乱真》一书中,作者迪利亚搜罗了许多半成品食材的做法,帮助读者缩短烹调时间,降低做饭的难度。她的图书至今为止已累计销售超过了1900万册,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在美国,“减肥”成了烹调书的主题。与英国人追求快速,美国读者更注重如何吃得健康,吃得苗条。而书的名字也不像英国烹调书那样直白,内容上也会配合一些养生、美容和保健的主题出现,所以,与其说是烹调书,还不如称它们为“养生书”更准确些。《保卫食物》、《永远年轻》、《减肥从清扫厨房开始》、《健康能量》和《诱惑的美食》等书都是以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吸引想要永葆青春、保持苗条身材的爱美女孩的购买欲。在娱乐业十分发达的美国对于烹调书的宣传当然也不在话下。为了宣传新书,出版社经常会请来明星做代言,有时甚至会请明星亲自出马,在书中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养生之道。
■假日图书市场
■蓬勃发展
商家常常会期待假日的来临,因为假日是推动市场、提高销售的最好时机。出版商们绝不会将这样的抢钱机会错失,配合假日的促销活动,礼品书变成了不错的抢手货。再加上英美两国的人们总会将书作为假日礼品的首选赠送给亲朋好友,所以每当节假日的时候书店内总会出现水泄不通的热闹场面。
2008年的三大节日高潮分别出现在了3月的母亲节、6月的父亲节、12月的圣诞节和7、8月份的暑假假期。今年假日潮非常明显地出现在了6月,父亲节前一周,英美的非小说榜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男性读物。而3月的非小说榜则被备受女性读者喜爱的精装烹调书所占据。每年圣诞节时出版商都会固定推出几本礼品书,而这些书也不必大肆宣传,只要趁着假日的抢购旋风便可小赚一笔。但这类书籍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对应的假日一过,他们也便失去了竞争力,从此在畅销书榜上再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如果说天气会影响人们的心情,那么天气也一定会影响人们的阅读习惯。暑假假期的来临,活跃了以假日为题材的小说的出版,充满阳光、沙滩、大海和夕阳的小说随着夏日的来临悄然地登上了畅销书榜的top10,成为读者度假时的最佳伴侣。
2008年的暑期除了北京奥运会吸引到来自世界的注意力外,还有一个人使大家将目光转移到了英国,他就是“007”。选择在六月父亲节前出版的这部《恶魔可能在意》,在夏天来临之际掀起了一阵全球范围内的“007”热。这是007系列6年后再次出版新书,使詹姆士·邦德迷们大过了一把瘾。由于上部邦德系列小说的销售量差强人意,这次出版商企鹅出版社在《恶魔可能在意》的营销手段上大大下了一番功夫。发布会上,企鹅出版社请来了性感模特特里·希普斯特乘坐高速快艇,经由伦敦泰晤士河,将新书送上了发布会的现场——英国皇家海军舰艇。
■反恐与战争
■题材备受关注
自9·11发生以来,英美两国便成为了恐怖分子的袭击对象,大众对恐怖分子充满了恐惧,而恐怖分子也笼罩在神秘面纱之下。自美英两国驻军阿富汗和伊拉克以来,伊拉克和阿富汗便成为了恐怖组织的代名词,而这两个国家的名字在战争题材小说中则替代了俄罗斯和南美成为了美国英雄们战斗的新战场。在小说中总会出现一位聪明绝顶又身怀绝技的反恐人员,在追逐恐怖分子的过程中又会非常巧地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两人在经过一系列的恐怖事件后,总会光荣地完成任务,成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
虽然反恐与战争类小说在内容上不免有些落俗,并且与很多好莱坞大片有少许雷同,但都还挡不住读者对这类图书的关注。2008年美国读者对战争题材小说特别捧场,每周畅销小说榜top10中,战争和反恐类小说总会占有一席之地,不知道是因为美国人好战的天性,还是因为对恐怖组织的痛恨。
天性沉稳的英国人在面对反恐战争时便显得十分平静与理智,而大不列颠的读者与作家则将更多的注意力摆放在了历史战役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上。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也不如美国作家的大手笔,细腻的英国人总是将细节作为叙述的重点,将战场上厮杀的战士换成了聪明绝顶的间谍。但不管故事的主角是谁,战争题材小说在英美图书市场的稳固地位在短时间内将不会被动摇。
■女性作家崛起
2008年的英美小说排行榜上出现了许多成功女作家的身影,从老牌侦探推理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到新生代奇幻浪漫爱情才女西西莉亚,从财经记者苏菲·金塞拉到吸血鬼女王史蒂芬尼·马耶,他们的名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销售奇迹。据英国学者调查:女性阅读人数远远高于男性,出版商们认准了女性市场,将这些女性作家作为卖点,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这些女性不单单再以作家的身份呈现在读者面前,她们也慢慢开始涉足戏剧界,做起了编剧。只单西西莉亚一人2008年便出版了两本新书,并在好莱坞做起了肥皂剧的编剧,对于这位只有23岁的才女,她的成功不禁令人羡慕。而出名前只是位家庭主妇的史蒂芬尼·马耶,靠着《暮光之城》系列创下了销售奇迹,人气直逼《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就连英国艳星乔丹婚后也被包装成知性女作家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英国的畅销书榜上连续几个月出现了她的名字,并且同时涉及小说和非小说,拥有不俗的战绩。
这些女作家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她们笔下的小说不论是推理还是魔幻都充满了浪漫的爱情气息,画面组织得十分美妙,而语言运用也非常巧妙。在女权当道的西方社会女性不再是只会洗衣做饭的黄脸婆,她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许多行业的主管和技术能人也都是女性,这些成功女作家便成为了她们引以为傲的典范。而这些女作家的小说也成为了大多数人逃离现实压力的一种途径。工作一天后,坐在小酒馆里或公园中打开一本她们的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吧。
随着这些女作家的崛起,女性读物成为了2008年畅销书市场的重头戏。全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中出现了几次女性读物扎堆的情况,不管是配合情人节、母亲节还是圣诞节,女性读物都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打,而题材涉及面非常广,涵盖了伦理道德、爱情、家庭、惊悚、政治、自传、形体健康和心理辅导等主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部分女性所承受的生活压力远远大于男性,所以关于女性心理辅导的读物便成了2008年西方市场被关注的重点,中国人说女人的钱容易赚,英美的书商也非常懂得如何在经济低迷时期抓住女性读者的消费心理,将女人的钱稳稳当当地赚入了自己的口袋。
■奥巴马现象
将奥巴马单独拿出来称为一种现象,一点都不为过。这位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改变了历史,成为美国历史上搬进白宫入住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竞选过程与家庭生活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由美国大选引申出来的以政治为中心题材的小说与非小说,在2008年也变得非常流行,各个年龄层的读者开始关注政治,将政治作为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也将美国大选时常挂在嘴边。
自2月开始,政治题材的读物便不断出现在美国的畅销书榜上,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这些读物在题材上也在做着调整。7月出现在美国非小说榜上第六名的《诈欺》揭开了美国政府高层人员和美国主流媒体的真面目,一时间在美国社会掀起了强烈反响。作者斯科特在书中的用语极其苛刻,完全符合“毒舌派”的作风,就连布什总统都对这本书的语气感到意外和惊讶。而八月的美国非小说榜上又同时出现了两本关于奥巴马的上榜读物:《奥巴马集团》与《反奥巴马案例》。两本书的舆论方向完全不同,但达到结果却是相似的,便是将公众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了奥巴马的身上。1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将美国金融重担挑在了肩上,这将会给美国畅销书榜带来新一轮的政治与经济图书热。
■惊悚文化的呈献
说到惊悚小说,我们不能不提到爱伦·坡,他被称为惊悚小说的鼻祖,对侦探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他命名的“爱伦·坡奖”成为了如今世界侦探文学的最高奖。2008年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片惊悚文化的喧闹场面,悬疑惊悚小说一如既往地占据了今年畅销书榜的半壁江山,这类小说一直以来都是英美两国公众阅读的最大热点。但从畅销书的流行趋势而言,惊悚小说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探险+侦探类小说、恐怖类小说和爱情+暴力类小说。而这其中便以探险+侦探类小说最为突出。
自《达·芬奇密码》大获全胜以来,探险+侦探类小说便成为了西方媒体追逐的文化焦点,而今年来盗墓题材小说的流行,又为惊悚小说家族增色不少。这类小说的特点就是内容一般都与犯罪有关,通过一个个巧妙设计的悬念来吸引读者,并且让读者在跟随作者破解悬疑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犯罪悬疑小说与同样是通俗文学的科幻小说等相比,更加崇尚智慧的运用,更加突出用文明的方式进行对抗。从年初出版的《人骨花园》到本月榜上有名的《正当日落时》,这类惊悚小说充斥着西方图书市场。惊悚小说里委婉曲折的故事线是吸引读者的法宝,现代人沉重的生活压力也成为了惊悚小说畅销的主要原因。侦探小说的幻想性和游戏性是侦探小说家所追寻的理念,也是读者所追求的刺激性元素。
恐怖类惊悚小说多与僵尸和吸血鬼或杀人狂魔扯上关系,但这类小说的光芒则被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暴力+爱情类小说所掩盖。为了增添惊悚小说中的人情味,作家和出版商们开始将爱情作为惊悚小说的主线进行创作。年初出版便榜上有名的《一年之中最黑暗的傍晚》与《换心》则是这类小说的年度代表,作者们将爱情、冒险和献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现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娱乐读者的能力,在他们的带领下读者体验了一次人生的边缘。
惊悚小说不仅仅是一种读物,更成为了一种西方社会特有的文化,不少畅销惊悚小说已被拍成电视或电视剧,甚至以电脑游戏的形式展现在粉丝面前。不管是2009年还是更远的将来,不论惊悚小说以何种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它都会继续影响着西方阅读文化,而其在畅销书市场的霸主地位也不会动摇。
本站原创 段怡妹
(2008-12-26)
英美读者极其重视圣诞假期,除了会届时选购一些图书作为赠送家人的礼物外,也会趁机充电,读些新书充实一下自己。在圣诞夜,英美国家大多数家庭选择围坐在圣诞树周围,喝一杯红酒、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来感受家庭的温暖。由于西方人对于阅读的重视,最近读过什么好书便成为了一家人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之一。而圣诞节假期的结束则预示着英美图书市场新一轮畅销书争夺战的开始。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书商们纷纷在圣诞前夕打出了打折降价的大招牌来吸引置办圣诞礼品的顾客,出版商们亦选择在圣诞前夕推出各类新书,做出了年终的最后一搏。12月上榜新书虽以礼品书为主,但也不缺乏爱情、惊悚、烹调等一些畅销书榜上常客的身影。回顾2008年英美畅销书榜我们不难发现:英美图书市场对娱乐性读物的需求,时事政治对上榜图书种类的影响,以及阅读习惯和方式的转变。
■金融危机催生
■“成功热”
2008年迎来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随着金融危机的步步紧逼,英美的图书出版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一个大出版社的经济亏损和英国零售巨头沃尔沃斯的破产,更多出版人迎来了难熬的寒冬。而出版业的这种低迷状态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相比只是冰山一角,一时之间成千上万人从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大厦中搬出,成为了无业游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美两国的图书市场上刮起了一阵“成功热”,而这股热潮的代表作便是励志读物:《秘密》(The secret)、《人生边缘》(On the edge)和《最后一堂课》(The last lecture)。
《秘密》自2006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已达1500万册;《最后一堂课》上榜37周仍然占据着美国非小说类畅销书榜Top10老大的位置;而《人生边缘》也靠着顽强的生命力,时不时地出现在非小说类畅销书Top10中。不论这三本畅销书讲述了什么故事、是关于什么人或是从什么角度来表达,他们都分别讲述了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故事结果不但大致相同,更重要的是销售结果也同样使出版商和作者们在这样一个经济萧条时期开心得合不拢嘴。
其中最为成功的《秘密》被称为是“这个时代的福音”,全球总销量第一,并创下了美国出版史记录,在美国至今销售超800万本。本书作者朗达·拜恩是澳大利亚电视工作者,有一年,父亲突然去世,工作遭遇瓶颈,家庭关系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至谷底、生活即将崩溃时,她意外发现了隐藏在百年古书中的秘密。聪明的出版商在这时利用人们面对失败,梦想成功的心理,打出了“成功”牌,并利用书中人物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为卖点,抓住经济萧条时期的商机,创下了名和利的双赢。
■已故领袖崇拜
■明星市场升温
领袖与明星向来是英美图书市场的红人,2008年的英美上榜小说与非小说中有许多关于这些“红人”的身影。英美人对领袖与明星的热情崇拜不亚于中国的那些追星族,将他们的故事与经历写成小说或传记,得到了英美图书爱好者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十分愿意打开自己的荷包来支持自己心中的偶像。而在2008年,众多已故领袖则成为了“领袖明星市场争夺战”中的佼佼者。
一部关于“马背上领袖”成吉思汗的系列小说在2008年英国的小说畅销书排行榜上风光了好一阵子。这部名为《胜利者》的历史小说集,在2008年1月份的时候出版了第二部《长矛民族的领袖》,该书1月的第一周出版便获得了排行榜第一,接下来的三周内排名也都居高不下。而小说作者考恩·伊古顿又乘胜追击,在9月,出版了《胜利者》系列的第三部曲《山坡上的尸骨》。《胜利者》历史小说的出版掀起了英美市场新一轮的历史领袖热。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也是历史小说作家追逐的对象,2008年读者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这位铁娘子的感情和家庭生活上,除叙述之外,这些作品还增加了英式的调侃,为这道传统大菜增添了不少调味剂。
除了对已故领袖的追捧,英美读者对国际红星也情有独钟。以明星为主题的各类读物成为了今年英美非小说top10的榜上常客。英国的明星自传打的多是温情牌,就只是已婚艳星乔丹一人,2008年全年竟有三本读物上榜,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乔丹被媒体封为了“英国转型最成功的艳星”。但美国的明星自传多是由亲人代笔或将明星的阴暗面摆在读者面前,娱乐的成分非常多。不论英美两国的明星自传有什么内容上的区别,他们的最终目的便是娱乐读者、发掘明星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将八卦进行到底。
■美食健康
■受年轻女性追捧
民以食为天,与东方文化相似,英美读者对美食也是情有独钟,在政府健康饮食政策的推动下,烹调书市场在英美蓬勃发展。肥胖症以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已经成为影响英美社会下一代发展的克星,不论家庭主妇还是爱美的年轻女孩,都将健康饮食作为一种时尚,在这样的环境下捧红了许多“明星主厨”。
在英国社会快速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简单易学的速成食谱成为了首选。《尼吉拉特快速成食谱》、《如何在烹调中以假乱真》、《詹姆士·马丁菜谱大全》、《吉米私家菜》、《吉丽安·麦克凯文的食物圣经》和《简单烹调的中餐》都成为了速成“傻瓜食谱”的典范。这些种类各异的食谱大全涵盖了英国传统大菜、异国美食和家常菜,成为了主妇们的最爱。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烹调书市场一贯被中老年读者所关注不同,在英国,年轻女孩们成为了追捧这些烹调书的新一代粉丝。而这些食谱的市场宣传也不遗余力。它们大多配合电视节目推出,更加降低了读者学习做菜的难度,在英国的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烹调书和其节目的大型灯箱广告。《吉米私家菜》更是配合英国政府健康饮食计划,在各大中小学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在《如何在烹调中以假乱真》一书中,作者迪利亚搜罗了许多半成品食材的做法,帮助读者缩短烹调时间,降低做饭的难度。她的图书至今为止已累计销售超过了1900万册,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在美国,“减肥”成了烹调书的主题。与英国人追求快速,美国读者更注重如何吃得健康,吃得苗条。而书的名字也不像英国烹调书那样直白,内容上也会配合一些养生、美容和保健的主题出现,所以,与其说是烹调书,还不如称它们为“养生书”更准确些。《保卫食物》、《永远年轻》、《减肥从清扫厨房开始》、《健康能量》和《诱惑的美食》等书都是以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吸引想要永葆青春、保持苗条身材的爱美女孩的购买欲。在娱乐业十分发达的美国对于烹调书的宣传当然也不在话下。为了宣传新书,出版社经常会请来明星做代言,有时甚至会请明星亲自出马,在书中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养生之道。
■假日图书市场
■蓬勃发展
商家常常会期待假日的来临,因为假日是推动市场、提高销售的最好时机。出版商们绝不会将这样的抢钱机会错失,配合假日的促销活动,礼品书变成了不错的抢手货。再加上英美两国的人们总会将书作为假日礼品的首选赠送给亲朋好友,所以每当节假日的时候书店内总会出现水泄不通的热闹场面。
2008年的三大节日高潮分别出现在了3月的母亲节、6月的父亲节、12月的圣诞节和7、8月份的暑假假期。今年假日潮非常明显地出现在了6月,父亲节前一周,英美的非小说榜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男性读物。而3月的非小说榜则被备受女性读者喜爱的精装烹调书所占据。每年圣诞节时出版商都会固定推出几本礼品书,而这些书也不必大肆宣传,只要趁着假日的抢购旋风便可小赚一笔。但这类书籍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对应的假日一过,他们也便失去了竞争力,从此在畅销书榜上再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如果说天气会影响人们的心情,那么天气也一定会影响人们的阅读习惯。暑假假期的来临,活跃了以假日为题材的小说的出版,充满阳光、沙滩、大海和夕阳的小说随着夏日的来临悄然地登上了畅销书榜的top10,成为读者度假时的最佳伴侣。
2008年的暑期除了北京奥运会吸引到来自世界的注意力外,还有一个人使大家将目光转移到了英国,他就是“007”。选择在六月父亲节前出版的这部《恶魔可能在意》,在夏天来临之际掀起了一阵全球范围内的“007”热。这是007系列6年后再次出版新书,使詹姆士·邦德迷们大过了一把瘾。由于上部邦德系列小说的销售量差强人意,这次出版商企鹅出版社在《恶魔可能在意》的营销手段上大大下了一番功夫。发布会上,企鹅出版社请来了性感模特特里·希普斯特乘坐高速快艇,经由伦敦泰晤士河,将新书送上了发布会的现场——英国皇家海军舰艇。
■反恐与战争
■题材备受关注
自9·11发生以来,英美两国便成为了恐怖分子的袭击对象,大众对恐怖分子充满了恐惧,而恐怖分子也笼罩在神秘面纱之下。自美英两国驻军阿富汗和伊拉克以来,伊拉克和阿富汗便成为了恐怖组织的代名词,而这两个国家的名字在战争题材小说中则替代了俄罗斯和南美成为了美国英雄们战斗的新战场。在小说中总会出现一位聪明绝顶又身怀绝技的反恐人员,在追逐恐怖分子的过程中又会非常巧地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两人在经过一系列的恐怖事件后,总会光荣地完成任务,成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
虽然反恐与战争类小说在内容上不免有些落俗,并且与很多好莱坞大片有少许雷同,但都还挡不住读者对这类图书的关注。2008年美国读者对战争题材小说特别捧场,每周畅销小说榜top10中,战争和反恐类小说总会占有一席之地,不知道是因为美国人好战的天性,还是因为对恐怖组织的痛恨。
天性沉稳的英国人在面对反恐战争时便显得十分平静与理智,而大不列颠的读者与作家则将更多的注意力摆放在了历史战役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上。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也不如美国作家的大手笔,细腻的英国人总是将细节作为叙述的重点,将战场上厮杀的战士换成了聪明绝顶的间谍。但不管故事的主角是谁,战争题材小说在英美图书市场的稳固地位在短时间内将不会被动摇。
■女性作家崛起
2008年的英美小说排行榜上出现了许多成功女作家的身影,从老牌侦探推理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到新生代奇幻浪漫爱情才女西西莉亚,从财经记者苏菲·金塞拉到吸血鬼女王史蒂芬尼·马耶,他们的名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销售奇迹。据英国学者调查:女性阅读人数远远高于男性,出版商们认准了女性市场,将这些女性作家作为卖点,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这些女性不单单再以作家的身份呈现在读者面前,她们也慢慢开始涉足戏剧界,做起了编剧。只单西西莉亚一人2008年便出版了两本新书,并在好莱坞做起了肥皂剧的编剧,对于这位只有23岁的才女,她的成功不禁令人羡慕。而出名前只是位家庭主妇的史蒂芬尼·马耶,靠着《暮光之城》系列创下了销售奇迹,人气直逼《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就连英国艳星乔丹婚后也被包装成知性女作家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英国的畅销书榜上连续几个月出现了她的名字,并且同时涉及小说和非小说,拥有不俗的战绩。
这些女作家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她们笔下的小说不论是推理还是魔幻都充满了浪漫的爱情气息,画面组织得十分美妙,而语言运用也非常巧妙。在女权当道的西方社会女性不再是只会洗衣做饭的黄脸婆,她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许多行业的主管和技术能人也都是女性,这些成功女作家便成为了她们引以为傲的典范。而这些女作家的小说也成为了大多数人逃离现实压力的一种途径。工作一天后,坐在小酒馆里或公园中打开一本她们的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吧。
随着这些女作家的崛起,女性读物成为了2008年畅销书市场的重头戏。全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中出现了几次女性读物扎堆的情况,不管是配合情人节、母亲节还是圣诞节,女性读物都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打,而题材涉及面非常广,涵盖了伦理道德、爱情、家庭、惊悚、政治、自传、形体健康和心理辅导等主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部分女性所承受的生活压力远远大于男性,所以关于女性心理辅导的读物便成了2008年西方市场被关注的重点,中国人说女人的钱容易赚,英美的书商也非常懂得如何在经济低迷时期抓住女性读者的消费心理,将女人的钱稳稳当当地赚入了自己的口袋。
■奥巴马现象
将奥巴马单独拿出来称为一种现象,一点都不为过。这位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改变了历史,成为美国历史上搬进白宫入住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竞选过程与家庭生活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由美国大选引申出来的以政治为中心题材的小说与非小说,在2008年也变得非常流行,各个年龄层的读者开始关注政治,将政治作为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也将美国大选时常挂在嘴边。
自2月开始,政治题材的读物便不断出现在美国的畅销书榜上,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这些读物在题材上也在做着调整。7月出现在美国非小说榜上第六名的《诈欺》揭开了美国政府高层人员和美国主流媒体的真面目,一时间在美国社会掀起了强烈反响。作者斯科特在书中的用语极其苛刻,完全符合“毒舌派”的作风,就连布什总统都对这本书的语气感到意外和惊讶。而八月的美国非小说榜上又同时出现了两本关于奥巴马的上榜读物:《奥巴马集团》与《反奥巴马案例》。两本书的舆论方向完全不同,但达到结果却是相似的,便是将公众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了奥巴马的身上。1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将美国金融重担挑在了肩上,这将会给美国畅销书榜带来新一轮的政治与经济图书热。
■惊悚文化的呈献
说到惊悚小说,我们不能不提到爱伦·坡,他被称为惊悚小说的鼻祖,对侦探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他命名的“爱伦·坡奖”成为了如今世界侦探文学的最高奖。2008年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片惊悚文化的喧闹场面,悬疑惊悚小说一如既往地占据了今年畅销书榜的半壁江山,这类小说一直以来都是英美两国公众阅读的最大热点。但从畅销书的流行趋势而言,惊悚小说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探险+侦探类小说、恐怖类小说和爱情+暴力类小说。而这其中便以探险+侦探类小说最为突出。
自《达·芬奇密码》大获全胜以来,探险+侦探类小说便成为了西方媒体追逐的文化焦点,而今年来盗墓题材小说的流行,又为惊悚小说家族增色不少。这类小说的特点就是内容一般都与犯罪有关,通过一个个巧妙设计的悬念来吸引读者,并且让读者在跟随作者破解悬疑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犯罪悬疑小说与同样是通俗文学的科幻小说等相比,更加崇尚智慧的运用,更加突出用文明的方式进行对抗。从年初出版的《人骨花园》到本月榜上有名的《正当日落时》,这类惊悚小说充斥着西方图书市场。惊悚小说里委婉曲折的故事线是吸引读者的法宝,现代人沉重的生活压力也成为了惊悚小说畅销的主要原因。侦探小说的幻想性和游戏性是侦探小说家所追寻的理念,也是读者所追求的刺激性元素。
恐怖类惊悚小说多与僵尸和吸血鬼或杀人狂魔扯上关系,但这类小说的光芒则被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暴力+爱情类小说所掩盖。为了增添惊悚小说中的人情味,作家和出版商们开始将爱情作为惊悚小说的主线进行创作。年初出版便榜上有名的《一年之中最黑暗的傍晚》与《换心》则是这类小说的年度代表,作者们将爱情、冒险和献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现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娱乐读者的能力,在他们的带领下读者体验了一次人生的边缘。
惊悚小说不仅仅是一种读物,更成为了一种西方社会特有的文化,不少畅销惊悚小说已被拍成电视或电视剧,甚至以电脑游戏的形式展现在粉丝面前。不管是2009年还是更远的将来,不论惊悚小说以何种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它都会继续影响着西方阅读文化,而其在畅销书市场的霸主地位也不会动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