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草! ——记在广西经历的停电、迷路与被调戏
这回真的不是标题党,每一个字都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请大家不要质疑被调戏的部分。
5月,广西龙脊的梯田陆续插秧注满了水,在静谧的山沟沟里犹如一面面镜子。如果没有政府的人力与资金补贴,这些梯田可能早已荒废:年轻人或外出打工或不愿耕作,中年人琢磨着在开更多的客栈与饭馆赚快钱,老年人辛劳一辈子也早已没有了下田的力气。解决方法是,当地政府从别处聘请了工人到龙脊耕作维持梯田生态,本地人专注旅游服务,至于老年人,便成为了摄影佬的最爱,拍一次,盛惠5元。
当然,在出发之前我不知道这一切,只是想着要逃离城市满山奔跑,结果还真是一语成谶(这个悲催的故事可详见“迷路”部分)。与受到蛊惑的叨某一起筹备了几天,竟也做出了详细完整的行程攻略,于是也就有了以下的故事。
停电
龙脊梯田是本次出行的主要目的,但抱着好不容易出趟门的穷人心态,加上了贺州黄姚古镇作为附加游览景点。必须承认,在查询攻略前我根本不知道在桂林的旁边还存在着一个叫“贺州”的城市。抵达时,那个矗立在破烂小路边低矮的贺州汽车客运站果然毫无存在感。辗转之下终于搭上了到黄姚古镇的车,一路下来,乘客种类十分丰富,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挑着鸡笼的老爷子,衣着稍微新潮的小女生……让这旅游大巴一下子充满了乡土气息。
黄姚古镇并不大,用力走的话半天也可以完成。到达的时候已是傍晚,到了六点多,每家每户门前的红灯笼亮起。用不给力的小米拍着红灯笼,“天色还不够黑,灯笼不够红。”当我还在默默地等候时,身旁一当地居民大叔吼道:“赶紧跑!要下大雨!” 跑?姐穿的是拖鞋!还没带伞!还不认得路!……还没有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已是雷声隆隆,果然就如大叔所预言,大雨顷刻降临。
红灯笼陆续熄灭,据说每到雷雨气候,古镇内就会停电。躲在屋檐下,天色渐暗,快看不清头顶织网的蜘蛛。当天晚上共经历了4次停电。“是我人品太差了吗”在漆黑一片的咖啡馆里我发了一条微信,然后就陆续收到了“是的”。啧啧,这就是朋友。
话虽如此,其实点着蜡烛,写着明信片,听听雨水滴在头顶瓦片上的清脆声音,也很惬意。
迷路
作为一个十足的城市娃,我没有见过如龙脊那样规模的梯田,出发前也一度被上山下乡多年的父亲和农村出身的母亲鄙视。
从贺州到桂林市区,再到龙脊,全程共计六七小时,一路颠簸。而更让人毫无心理准备的是,到达景区门口后,还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上行山路才能到达所预定的客栈。于是一路上便见证了叨某的各种粗言秽语,而当天早上她还说想要戒脏话来着。
到达所预定的第三高的客栈,发现这多少个小时都是值得的。那种美丽,语言难以描绘。
既然无法描绘美丽,就来说一下别的。计划到三号景点金佛顶看日落,两个毫无方向感的女汉纸竟然也没想着要请个向导。沿着宽度不到30cm布满马粪的小路狂奔,这时候的我们什么都不想,只是想着这马是多苗条才能跑到这山路来便便。
走着走着便走到了比人还高的草堆里。
喔,草!
的确,每到分叉口都长满了草,应该是看水流呢还是看鞋印呢还是看石头呢……打开gps,发现手机屏幕里就只有一个孤单的点,于是就只能在混沌状态下走了两个小时。龙脊的民风还是十分淳朴的,眼看着我们要淹没在草堆里了,正在田里插秧的老爷子大吼一句:“小姑娘!那里没路啦!”
幸好最后及时碰到了两个上海大叔并一路带上,挽救了两条无辜的生命。
被调戏
为什么每逢古镇旅游,人们总是会想起艳遇?
在黄姚的第二天,两名女汉纸踢着拖鞋在石板路上大摇大摆,此时隐约听到一小哥在说粤语,下意识往声音方向看,两眼睛男竟是对着我们在说话。
“你们哪里来的?”“我们不懂路,不如一起走?”“今晚去哪里睡啊?”……咦,原来三个问题就可以了哎!叨某也只是默默地看着我指望我回答,只好忽悠过去后落荒而逃。后来又遇见了他们一次,“啊,乜甘岩既!”切,你以为卖阳光柠檬茶啊!
而在龙脊与两位上海大叔同行山路,一位当地阿姨忍不住打趣:给小姑娘开一个房间,她们就不用辛苦走回去了。大叔们竟也同意,但表示担心我们会半夜敲他们房门。
同场加映
关于吃
请不要太期待。与两北京人在广西拼餐三顿,土鸡肌肉稍嫌结实,竹筒饭香味不足,其它菜都偏辣所以没有多尝。日头火的桂林米粉算是数日中吃过颇好的一顿。
关于住
在黄姚、桂林市区、龙脊分别住了一晚,价格均为60。到黄姚一定要选择古镇内客栈,而龙脊则可根据体力选择不同高度的客栈,但要相信你所爬到一切山路都会物有所值。
关于景(喂喂,这才应该是游记的主题才对啊!!)
黄姚古镇面积较少,游览时间一天左右即可。龙脊最好可以有2天或更多时间。必看的是日落与日出。玻璃一样的梯田水面映出蓝天白云,再加上一道黄昏时金光或红霞,绝对是摄影佬的真爱。至于日出,看着山沟沟从乌黑,到深蓝,到白,到金黄,一步步都美得让人内牛满面。
5月,广西龙脊的梯田陆续插秧注满了水,在静谧的山沟沟里犹如一面面镜子。如果没有政府的人力与资金补贴,这些梯田可能早已荒废:年轻人或外出打工或不愿耕作,中年人琢磨着在开更多的客栈与饭馆赚快钱,老年人辛劳一辈子也早已没有了下田的力气。解决方法是,当地政府从别处聘请了工人到龙脊耕作维持梯田生态,本地人专注旅游服务,至于老年人,便成为了摄影佬的最爱,拍一次,盛惠5元。
当然,在出发之前我不知道这一切,只是想着要逃离城市满山奔跑,结果还真是一语成谶(这个悲催的故事可详见“迷路”部分)。与受到蛊惑的叨某一起筹备了几天,竟也做出了详细完整的行程攻略,于是也就有了以下的故事。
停电
龙脊梯田是本次出行的主要目的,但抱着好不容易出趟门的穷人心态,加上了贺州黄姚古镇作为附加游览景点。必须承认,在查询攻略前我根本不知道在桂林的旁边还存在着一个叫“贺州”的城市。抵达时,那个矗立在破烂小路边低矮的贺州汽车客运站果然毫无存在感。辗转之下终于搭上了到黄姚古镇的车,一路下来,乘客种类十分丰富,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挑着鸡笼的老爷子,衣着稍微新潮的小女生……让这旅游大巴一下子充满了乡土气息。
黄姚古镇并不大,用力走的话半天也可以完成。到达的时候已是傍晚,到了六点多,每家每户门前的红灯笼亮起。用不给力的小米拍着红灯笼,“天色还不够黑,灯笼不够红。”当我还在默默地等候时,身旁一当地居民大叔吼道:“赶紧跑!要下大雨!” 跑?姐穿的是拖鞋!还没带伞!还不认得路!……还没有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已是雷声隆隆,果然就如大叔所预言,大雨顷刻降临。
红灯笼陆续熄灭,据说每到雷雨气候,古镇内就会停电。躲在屋檐下,天色渐暗,快看不清头顶织网的蜘蛛。当天晚上共经历了4次停电。“是我人品太差了吗”在漆黑一片的咖啡馆里我发了一条微信,然后就陆续收到了“是的”。啧啧,这就是朋友。
话虽如此,其实点着蜡烛,写着明信片,听听雨水滴在头顶瓦片上的清脆声音,也很惬意。
迷路
作为一个十足的城市娃,我没有见过如龙脊那样规模的梯田,出发前也一度被上山下乡多年的父亲和农村出身的母亲鄙视。
从贺州到桂林市区,再到龙脊,全程共计六七小时,一路颠簸。而更让人毫无心理准备的是,到达景区门口后,还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上行山路才能到达所预定的客栈。于是一路上便见证了叨某的各种粗言秽语,而当天早上她还说想要戒脏话来着。
到达所预定的第三高的客栈,发现这多少个小时都是值得的。那种美丽,语言难以描绘。
既然无法描绘美丽,就来说一下别的。计划到三号景点金佛顶看日落,两个毫无方向感的女汉纸竟然也没想着要请个向导。沿着宽度不到30cm布满马粪的小路狂奔,这时候的我们什么都不想,只是想着这马是多苗条才能跑到这山路来便便。
走着走着便走到了比人还高的草堆里。
喔,草!
的确,每到分叉口都长满了草,应该是看水流呢还是看鞋印呢还是看石头呢……打开gps,发现手机屏幕里就只有一个孤单的点,于是就只能在混沌状态下走了两个小时。龙脊的民风还是十分淳朴的,眼看着我们要淹没在草堆里了,正在田里插秧的老爷子大吼一句:“小姑娘!那里没路啦!”
幸好最后及时碰到了两个上海大叔并一路带上,挽救了两条无辜的生命。
被调戏
为什么每逢古镇旅游,人们总是会想起艳遇?
在黄姚的第二天,两名女汉纸踢着拖鞋在石板路上大摇大摆,此时隐约听到一小哥在说粤语,下意识往声音方向看,两眼睛男竟是对着我们在说话。
“你们哪里来的?”“我们不懂路,不如一起走?”“今晚去哪里睡啊?”……咦,原来三个问题就可以了哎!叨某也只是默默地看着我指望我回答,只好忽悠过去后落荒而逃。后来又遇见了他们一次,“啊,乜甘岩既!”切,你以为卖阳光柠檬茶啊!
而在龙脊与两位上海大叔同行山路,一位当地阿姨忍不住打趣:给小姑娘开一个房间,她们就不用辛苦走回去了。大叔们竟也同意,但表示担心我们会半夜敲他们房门。
同场加映
关于吃
请不要太期待。与两北京人在广西拼餐三顿,土鸡肌肉稍嫌结实,竹筒饭香味不足,其它菜都偏辣所以没有多尝。日头火的桂林米粉算是数日中吃过颇好的一顿。
关于住
在黄姚、桂林市区、龙脊分别住了一晚,价格均为60。到黄姚一定要选择古镇内客栈,而龙脊则可根据体力选择不同高度的客栈,但要相信你所爬到一切山路都会物有所值。
关于景(喂喂,这才应该是游记的主题才对啊!!)
黄姚古镇面积较少,游览时间一天左右即可。龙脊最好可以有2天或更多时间。必看的是日落与日出。玻璃一样的梯田水面映出蓝天白云,再加上一道黄昏时金光或红霞,绝对是摄影佬的真爱。至于日出,看着山沟沟从乌黑,到深蓝,到白,到金黄,一步步都美得让人内牛满面。
-
陈啊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16 00: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