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这奢侈的爱情
![]() |
“告诉我,难道爱情与婚姻,难道是可以分开的么?”
600年前,Lucrezia Borgia, 金发白肤的绝世美女,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最宠爱的私生女,面对父兄因政治利益将她嫁出之前,问出了这个问题。
她的兄长答道,“当然,我亲爱的Lucrezia,你无需爱你将来的丈夫。你只要知道,我们会爱你一世。”
于是一世,金发白肤的绝世美女,颠沛流离于父兄安排的三次政治婚姻之间,直至难产而死,远离家园。
当然,全天下古往今来的女人,不止最有权势的娇美教皇之女会问出这个天真的问题;相对于婚姻,爱情倒更奢侈——即便坊间流传的“中国最富有的女人”,即将与媒体大亨默多克离婚拿到天价赡养费的女人文迪邓,爱情,也是负担不起的奢侈品。
展开她被津津乐道的个人履历,不难发现,她的人生,是一场又一场成功的低买高卖:
19岁学英语结识Jake Cherry夫妇;
22岁取而代之成为53岁Jake Cherry的下一任太太;
5个月后得到绿卡后离婚;
经人推荐,进入耶鲁;
在学校得全A,进入星空传媒;
在酒会结识默多克,开始“红酒情缘”;
31岁与最有权势的媒体大亨正式结婚……
如果这是一份工作简历,堪称是绝佳的职场之路:路径便捷,绝无浪费;火箭式晋升,武士般扫除障碍。
因此,与大亨离婚的消息一流出,舆论即一分为二:
一派,赞她有本事,从未输过——连谣言要接盘的下任与赡养费都闪亮无比,上流非凡;
一派,踩她贱格,Gold Digger,home wrecker, 更讥笑她成天面对着衰老肉体,好生可怜。
一派,视她为偶像,摩拳擦掌;
一派,视她为污点,咬牙切齿。
其实都何必?她只不过在爱情与利益之间,做了一个和普通女人不同的决定,然后不拖泥带水的执行了下去。
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对某一件东西的需求,由两个因素决定:价格,与数量。
越是稀有的物品,价格越高;而价格越高,需求却会下降。
如果这件东西是爱情,如此稀有而价高的物件,尽管美好,人人不可求——皆因负担不起。
问那18岁便结婚生子在菜市杀鱼的农妇,与问Wendy是一样的:皆因负担不起,又哪来的谁更高明,谁更高尚呢?
学她踩她,都大可不必:只要付得起爱情的代价,你便幸福过女王。
爱情的代价是什么?
相比起可以买卖商品的金钱,爱情的价格恐怕更高:须得忍耐那一次又一次的冲动,耐住一次又一次的寂寞,抵抗一次又一次的诱惑,打败一次又一次的私心,才修得那仿佛雪山之巅脆弱晶莹的果实。
而与凯恩斯理论相对的,又有古典主义经济理论相对应:价格上升下降,对物品的产出影响,在长期来看便可忽略不计——产出的能力,只与技术与资源能力成正比。
因而,长期来看,爱情的得到,只与爱的能力成正比:若你知道如何爱人,非但可以得到稀缺的爱情,还能拥有一个漂亮的产出曲线——可谓爱的正循环。
所以,你若有很多很多的爱,又何必在意很多很多的钱:你产出的能力都抓在自己手里,那是什么风雨谣言都夺不走的;
同理,若你有很多很多钱,就不必在意这恼人的爱情:这是一件例外的商品,在年轻价低时卖出去,却无法以任何高价买回来的。
各得其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