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通向自由之路
在我谈自由这个话题前,我先摘录《哈耶克读本》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话:
自由的重要性,并不取决于它使之成为可能的行动是否具有崇高的特性。行动的自由(freedom of action),即使是从事平凡而日常事务的自由,亦与思想的自由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人们常常通过把行动的自由称为“经济的自由”(economic liberty)来贬低这种自由的价值,这甚至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观点。但是,行动自由的概念在含义上要比经济自由的概念宽泛得多,可以说前者涵盖了后者。更为重要的是,是否存在着可以被称为纯粹“经济的”那种行为,以及对自由的限制是否能够被局限在那些所谓的“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疑问。经济的考虑只是我们据以协调和调适我们欲求实现的不同目的的根据,而且从最终的意义上讲,我们欲求实现的实些目的,无一是经济的(除了那些守财奴和那些把挣钱本身视作目的的人以外)。
影响在哪里?
这段话让我彻底明白了原来行动自由更重要,而经济自由(俗称财务自由)只是伪命题。
我以前的想法也是:努力赚钱,然后周游世界实现梦想。
我现在的想法和做法是:赚点钱——游几个国家——实现部分梦想——再赚点钱——再游几个国家——再实现部分梦想。
事实上,我是一个没钱的人——在世俗的眼光里。
我曾经有栋房子,在它增值到百万的时候,我失去了它。
我曾经在股市里赚过钱,然后全亏掉了,现在在股市里还有一点钱,我就当没有。
我手里不过是有点能够维持我一定时间生活的现金。我不认为我会到等钱用然后在股市割肉的地步。
我的生活还可以,吃穿住用都维持在一个我喜欢的水平,不是简朴到葛郎台那样,也不奢侈。我想要的东西,我自己都能买得起,我从不指望别人送——不过我也很诚实地说,手里的确有些奢侈品是朋友送的,我也不是每位朋友的馈赠我都接受,我只接受极少数人的。
曾经有人拉住我的手说:妹纸,我在京城有座院子……
我抽回手,很礼貌也很坚决地说:大哥,您喝醉了。谢谢您的好意。88。
曾经有朋友觉得我辛苦,恳求我不要工作,可以负担我的生活,对我并没有要求。
我回绝。那不是我喜欢的方式。
我自食其力,不想靠任何人生活。除了照顾自己,我也照顾我的家人,以及尽量给朋友们提供帮助,另外也还算兼济了一点点社会吧。
我崇尚简单的生活,所以当我点检自己的物品的时候,我惭愧地发现,我所拥有的,还是太多。有很多东西因为忘记而浪费。
有不少人羡慕我的生活,而我从来没有羡慕过别人的生活。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活法,开心就好,我喜欢享受人生的各种环境、各种阶段,虽然在过往,我的确还达不到现在的层次,我会有重重压力、会忧心、会挣扎和纠结,但是岁月过去,那些东西慢慢消散,我把我在别人眼中的大部分劣势都转化成我自己的优势,优游自在。
行动的自由,的确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磨砺、积累、反思、总结、勇气、能力。
如果我现在没有赚钱的能力,我就会在意股市的涨跌。
如果我没有选择的资本,我就会被迫做我并不喜欢的事。
如果我的适应力不强,我就只能过某类标准的生活,难以上升或降级。
我曾经什么都不会,完全依靠家人的照顾,如同寄生虫。但我慢慢地学习生活,舍得离开温暖的窝巢,一个人独自奔向异乡,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我也舍得离开优渥的工作环境,进入未知的艰辛探索,不断踏入陌生领域。
在我达到今天的自由之前,我曾经废寝忘食地学习银行系统管理知识并拿到人行和市分行大奖; 我曾经熬夜赶学ERP培训内容至凌晨三四点,睡几个小时,再精神百倍地现炒现卖给客户培训,而又能够让客户信服,而我当时使用的工具,不过是向朋友借来的一台老旧的笔记本和帮助文档; 我曾经在夜晚接到临时任务第二天要给客户做培训然后连夜准备包括演示账套在内的所有内容,在客户的掌声里我明白那是值得的。我曾经逐字逐句地阅读上百份文档务求推向市场时以严谨专业的部门形象出现而不是被诟病。我也曾经呕心沥血地规划知识管理系统导致自己剧咳一年多。
在我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后,我仍然奉行专业主义,因为这是完全融入我血液的东西,是我的习惯和性格。我热爱工作,虽然我不上班,我随时随地都在工作,也在娱乐和生活。它们浑然一体,不须分割。任何时候我都在学习,甚至包括梦中,也许是因为昨晚临睡前看到有人拍的北京的彩虹,在我梦中也出现了绮丽的彩虹,有些现实中无法发生而在梦中可以出现的场景,是我的灵感来源之一。
所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的简介里,我有写一句:无能力,难治愈。
能力,有很多分类,首要的,是生存能力。如果一个人满腹经纶而郁郁不得志,固然是要检视社会,同时,也要观照自身。苏轼的《贾谊论》给我很大影响,让我彻底走出病态的清高。生存能力包括了生活和职场技能。它们可以提供我们在社会上的基础需要,温饱、享受。
仅有技能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识和智慧。
知识帮助我们超越技能去了解世界,智慧让我们懂得运用知识,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很多人缺少毅力,不愿尝试和坚持,我的看法是:这是因为,缺少人生规划,不清楚自己的人生使命,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我自己,如果说,以前支撑我这样做的动力是爱情和婚姻,那么,后来支撑我的,是我的个人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所以我感谢我的爱情和婚姻,如果不是这座阶梯,我可能不会走出曲阜。即使它们最后破碎了,我仍心怀感恩。
我的愿景是:既逍遥游,又上善若水。我做到了,而且还会做得更好。
我从不认为人生是单行道,非此即彼,我相信生命中有无限可能性。我可以写书、做培训、做企业顾问和教练、做项目,工作丰富多彩,我也可以旅行、绘画、做手工艺术品、骑行,生活灿烂多姿,我也并不认为,我从此只能做自由职业者,我仍然有可能进入企业全职工作,但肯定是因为兴趣和研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享受过“热爱”的感觉,那就不会懂得我的感受。
如果一个人只用世俗的成功来衡量我,比如爱情、婚姻、孩子、金钱、名气、事业等,那么,我是他们眼中的失败者。
只是,那又何妨呢?
我享受我的生活,我很幸福。
这是我所理解和目前所拥有的自由,通向自由的道路,其实没有那么恐惧,打破枷锁的生活,就象是枯竭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在无限浩瀚的宇宙,穿越时间,和以光年计的距离,即使生命的尽头是死亡,这一生都无悔无憾。
自由的重要性,并不取决于它使之成为可能的行动是否具有崇高的特性。行动的自由(freedom of action),即使是从事平凡而日常事务的自由,亦与思想的自由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人们常常通过把行动的自由称为“经济的自由”(economic liberty)来贬低这种自由的价值,这甚至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观点。但是,行动自由的概念在含义上要比经济自由的概念宽泛得多,可以说前者涵盖了后者。更为重要的是,是否存在着可以被称为纯粹“经济的”那种行为,以及对自由的限制是否能够被局限在那些所谓的“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疑问。经济的考虑只是我们据以协调和调适我们欲求实现的不同目的的根据,而且从最终的意义上讲,我们欲求实现的实些目的,无一是经济的(除了那些守财奴和那些把挣钱本身视作目的的人以外)。
影响在哪里?
这段话让我彻底明白了原来行动自由更重要,而经济自由(俗称财务自由)只是伪命题。
我以前的想法也是:努力赚钱,然后周游世界实现梦想。
我现在的想法和做法是:赚点钱——游几个国家——实现部分梦想——再赚点钱——再游几个国家——再实现部分梦想。
事实上,我是一个没钱的人——在世俗的眼光里。
我曾经有栋房子,在它增值到百万的时候,我失去了它。
我曾经在股市里赚过钱,然后全亏掉了,现在在股市里还有一点钱,我就当没有。
我手里不过是有点能够维持我一定时间生活的现金。我不认为我会到等钱用然后在股市割肉的地步。
我的生活还可以,吃穿住用都维持在一个我喜欢的水平,不是简朴到葛郎台那样,也不奢侈。我想要的东西,我自己都能买得起,我从不指望别人送——不过我也很诚实地说,手里的确有些奢侈品是朋友送的,我也不是每位朋友的馈赠我都接受,我只接受极少数人的。
曾经有人拉住我的手说:妹纸,我在京城有座院子……
我抽回手,很礼貌也很坚决地说:大哥,您喝醉了。谢谢您的好意。88。
曾经有朋友觉得我辛苦,恳求我不要工作,可以负担我的生活,对我并没有要求。
我回绝。那不是我喜欢的方式。
我自食其力,不想靠任何人生活。除了照顾自己,我也照顾我的家人,以及尽量给朋友们提供帮助,另外也还算兼济了一点点社会吧。
我崇尚简单的生活,所以当我点检自己的物品的时候,我惭愧地发现,我所拥有的,还是太多。有很多东西因为忘记而浪费。
有不少人羡慕我的生活,而我从来没有羡慕过别人的生活。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活法,开心就好,我喜欢享受人生的各种环境、各种阶段,虽然在过往,我的确还达不到现在的层次,我会有重重压力、会忧心、会挣扎和纠结,但是岁月过去,那些东西慢慢消散,我把我在别人眼中的大部分劣势都转化成我自己的优势,优游自在。
行动的自由,的确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磨砺、积累、反思、总结、勇气、能力。
如果我现在没有赚钱的能力,我就会在意股市的涨跌。
如果我没有选择的资本,我就会被迫做我并不喜欢的事。
如果我的适应力不强,我就只能过某类标准的生活,难以上升或降级。
我曾经什么都不会,完全依靠家人的照顾,如同寄生虫。但我慢慢地学习生活,舍得离开温暖的窝巢,一个人独自奔向异乡,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我也舍得离开优渥的工作环境,进入未知的艰辛探索,不断踏入陌生领域。
在我达到今天的自由之前,我曾经废寝忘食地学习银行系统管理知识并拿到人行和市分行大奖; 我曾经熬夜赶学ERP培训内容至凌晨三四点,睡几个小时,再精神百倍地现炒现卖给客户培训,而又能够让客户信服,而我当时使用的工具,不过是向朋友借来的一台老旧的笔记本和帮助文档; 我曾经在夜晚接到临时任务第二天要给客户做培训然后连夜准备包括演示账套在内的所有内容,在客户的掌声里我明白那是值得的。我曾经逐字逐句地阅读上百份文档务求推向市场时以严谨专业的部门形象出现而不是被诟病。我也曾经呕心沥血地规划知识管理系统导致自己剧咳一年多。
在我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后,我仍然奉行专业主义,因为这是完全融入我血液的东西,是我的习惯和性格。我热爱工作,虽然我不上班,我随时随地都在工作,也在娱乐和生活。它们浑然一体,不须分割。任何时候我都在学习,甚至包括梦中,也许是因为昨晚临睡前看到有人拍的北京的彩虹,在我梦中也出现了绮丽的彩虹,有些现实中无法发生而在梦中可以出现的场景,是我的灵感来源之一。
所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的简介里,我有写一句:无能力,难治愈。
能力,有很多分类,首要的,是生存能力。如果一个人满腹经纶而郁郁不得志,固然是要检视社会,同时,也要观照自身。苏轼的《贾谊论》给我很大影响,让我彻底走出病态的清高。生存能力包括了生活和职场技能。它们可以提供我们在社会上的基础需要,温饱、享受。
仅有技能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识和智慧。
知识帮助我们超越技能去了解世界,智慧让我们懂得运用知识,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很多人缺少毅力,不愿尝试和坚持,我的看法是:这是因为,缺少人生规划,不清楚自己的人生使命,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我自己,如果说,以前支撑我这样做的动力是爱情和婚姻,那么,后来支撑我的,是我的个人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所以我感谢我的爱情和婚姻,如果不是这座阶梯,我可能不会走出曲阜。即使它们最后破碎了,我仍心怀感恩。
我的愿景是:既逍遥游,又上善若水。我做到了,而且还会做得更好。
我从不认为人生是单行道,非此即彼,我相信生命中有无限可能性。我可以写书、做培训、做企业顾问和教练、做项目,工作丰富多彩,我也可以旅行、绘画、做手工艺术品、骑行,生活灿烂多姿,我也并不认为,我从此只能做自由职业者,我仍然有可能进入企业全职工作,但肯定是因为兴趣和研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享受过“热爱”的感觉,那就不会懂得我的感受。
如果一个人只用世俗的成功来衡量我,比如爱情、婚姻、孩子、金钱、名气、事业等,那么,我是他们眼中的失败者。
只是,那又何妨呢?
我享受我的生活,我很幸福。
这是我所理解和目前所拥有的自由,通向自由的道路,其实没有那么恐惧,打破枷锁的生活,就象是枯竭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在无限浩瀚的宇宙,穿越时间,和以光年计的距离,即使生命的尽头是死亡,这一生都无悔无憾。